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
1
作者 张伊动 刘艳 +6 位作者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林津 陈曦 朱力杰 张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利用不同种属植物之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设计葛根、甘薯、马铃薯、玉米、薯蓣、木薯和豌豆7种典型含淀粉植物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RT-PCR检测方...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利用不同种属植物之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设计葛根、甘薯、马铃薯、玉米、薯蓣、木薯和豌豆7种典型含淀粉植物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通过对豆薯、甘薯、大麦、小麦、黑麦、荞麦、菜豆等27种产品进行引物探针的特异性扩增,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并检测7种引物探针的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结果表明,葛根、甘薯、木薯、玉米、豌豆成分检出的绝对灵敏度最低可达0.010 ng/μL,薯蓣和马铃薯的绝对灵敏度为0.001 ng/μL;7种引物探针的相对灵敏度低至0.1%(质量分数)。针对葛根粉掺假严重的状况,对市面上流通的40种葛根粉产品进行植物源性成分检测,其中25份样品不含葛根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62.5%;含葛根的15份样品中有5份样品掺有其他非葛根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12.5%。所检测到的非葛根源性成分以木薯和玉米居多,豌豆、薯蓣等也有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技术 葛根粉 植物源性成分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荧光法快速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徽 郭银利 +4 位作者 彭青枝 鲁振坦 王福燕 柳迪 张苗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铜绿假单胞菌,250 mL饮用水中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的添加量为5.00 mg,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6 h,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0 min,检验时间小于8 h,方法检出限为0.004 CFU/mL,特异性强。相较于GB 853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缩短了检测时间,且检出限能够满足监管需要,可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糖基功能化 磁性纳米颗粒材料 富集 荧光 快速检测 包装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3
作者 何名扬 王鸣秋 +6 位作者 刘艳 李诗瑶 付文雯 郭雅晴 周陶鸿 张莉 彭青枝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68-174,222,共8页
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食品中11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特异性MLPA探针,与高温变性后的标准菌株DNA进行杂交、连接、PCR扩增反应,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PCR扩增产物。结果表明,利用1... 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食品中11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特异性MLPA探针,与高温变性后的标准菌株DNA进行杂交、连接、PCR扩增反应,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PCR扩增产物。结果表明,利用11对探针分别对单一致病菌核酸样品进行检测,每种待测物均为单一峰,未出现杂峰,说明11对探针之间不存在交叉影响,探针特异性良好;利用11对探针同时对混合致病菌核酸样品进行多重检测,每种待测物均可得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扩增峰,扩增峰之间互不干扰,空白对照中没有扩增出任何目的扩增峰,说明该体系能同时检测多种食源性致病菌。该技术检测结果特异性强,可检出的最低致病菌污染量为1.5×10^(5)CFU/mL,作为对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补充,MLPA技术可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早期筛查以及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URE-NMR-HSQC实验检测保健食品中西地那非类物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松松 李贝贝 +3 位作者 吴婉琴 夏金涛 江丰 王会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7-1492,共6页
本研究通过使用灵敏度增强的带梯度形状脉冲进行异核单量子相干(HSQC)实验检测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的西地那非类物质。待测样品以甲醇溶解超声辅助提取,减压浓缩后以氘代DMSO溶解上机测试;利用Assure-NMR软件将得到的未知样品异核单量子... 本研究通过使用灵敏度增强的带梯度形状脉冲进行异核单量子相干(HSQC)实验检测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的西地那非类物质。待测样品以甲醇溶解超声辅助提取,减压浓缩后以氘代DMSO溶解上机测试;利用Assure-NMR软件将得到的未知样品异核单量子相干(Heteronculear Single Quantum Coherence)谱图与已知西地那非类物质谱图进行模拟匹配。本方法检出限可以达到200μg·kg-1,能快速有效的对保健食品中西地那非类物质的违法添加侦察识别。该方法简便快捷,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一种新颖便捷的那非类物质监管稽查参考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异核单量子相干(HSQC) 西地那非 Assure-NMR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粉丝中KAl(SO_(4))_(2)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莹 周陶鸿 +4 位作者 刘杰 黄徽 柳迪 王晶晶 谢云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7-1072,共6页
硫酸铝钾[KAl(SO_(4))_(2)]又称明矾,常被加入到粉丝的制作工艺中为了改善粉丝韧劲差、易断裂的缺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粉丝的口感。硫酸铝钾中的铝元素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摄入过量的铝对人身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常规测定粉丝中硫酸... 硫酸铝钾[KAl(SO_(4))_(2)]又称明矾,常被加入到粉丝的制作工艺中为了改善粉丝韧劲差、易断裂的缺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粉丝的口感。硫酸铝钾中的铝元素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摄入过量的铝对人身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常规测定粉丝中硫酸铝钾时,样品需要消解,处理方法繁琐且费时。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还能同时测定多种金属元素。以粉丝为研究对象,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为参比,建立了XRF对粉丝中的KAl(SO_(4))_(2)的快速检测与鉴别新方法,并将XRF技术用于鉴别粉丝中是否添加KAl(SO_(4))_(2)。首先使用方程对仪器进行基体效应修正,建立了峰面积和浓度的线性曲线,校正的工作曲线拟合R^(2)>0.99,可用于粉丝样品的测定。对仪器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将样品直接上机测定时,XRF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在0.65%~24.33%范围内。针对KAl(SO_(4))_(2)中铝含量小于100 mg·kg^(-1)的粉丝样品可采用快速碳化处理,将粉丝中低含量的铝富集后再测定,XRF测试结果相对误差为1.36%~15.39%,碳化处理极大缩短了样品直接测定的相对误差。研究发现添加了硫酸铝钾的粉丝标样Al、S和K元素成相关性,三种元素的比例在1∶3∶1~1∶4∶1范围内,而未添加硫酸铝钾的粉丝并不满足这个比例。便携式XRF能高效完成大批量样品分析,单次测试仅需5 min,方法快速、简便、经济、精密度高,同时可快速鉴别粉丝中是否添加KAl(SO_(4))_(2),及时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为粉丝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泛的实际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粉丝 硫酸铝钾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靶向筛查技术鉴别阿胶中杂皮源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小龙 朱晓玲 +4 位作者 江丰 陈梦圆 吴婉琴 黄坤 王福燕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筛查鉴别阿胶中猪皮、骆驼皮、羊皮、牛皮、马皮、龟甲杂皮源成分的方法。阿胶、黄明胶、龟甲胶、新阿胶对照药材经胰蛋白酶酶解后,于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2.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筛查鉴别阿胶中猪皮、骆驼皮、羊皮、牛皮、马皮、龟甲杂皮源成分的方法。阿胶、黄明胶、龟甲胶、新阿胶对照药材经胰蛋白酶酶解后,于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2.6μm)上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扫描模式下,分别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全扫描检测,采用Library View软件建立不同杂皮源特征肽的一级精确质量数据库和二级碎片质谱库。样品同法处理后上样分析,采用Peak View软件将样品高分辨数据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质谱图、精确分子离子质量数、碎片离子质量数、保留时间等相关参数进行靶向筛查鉴别分析。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实际样品阿胶、阿胶糕、阿胶口服液、阿胶膏、阿胶浆筛查分析,发现有1批次阿胶口服液、1批次阿胶糕样品中筛查匹配的特征肽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牛皮-黄明胶特征肽碎片离子一致,推断该阿胶口服液和阿胶糕中可能加入牛皮;1批次阿胶样品中筛查匹配的特征肽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猪皮-新阿胶特征肽碎片离子一致,推断该阿胶样品中可能加入猪皮。该方法可实现无标准品情况下阿胶掺伪的定性筛查,具有高通量、准确、简便、快捷的特点,为阿胶品质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鉴别 杂皮源成分高分辨质谱靶向筛查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究麦芽乙醇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测应激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
7
作者 向银丹 倪萍 +6 位作者 陶梦娟 李天航 周雨婕 徐慧兰 王彬 曾庆源 陈永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9-1207,共9页
目的探讨麦芽乙醇提取物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采用8周CUMS程序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给药组分别灌胃小剂量(59.6 mg·kg^(-1))、大剂量(178.8 mg·kg^(-1))麦芽乙醇提... 目的探讨麦芽乙醇提取物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方法采用8周CUMS程序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给药组分别灌胃小剂量(59.6 mg·kg^(-1))、大剂量(178.8 mg·kg^(-1))麦芽乙醇提取物。使用新颖性抑制进食实验、蔗糖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分析大鼠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结肠形态学变化,用免疫荧光(IF)法检测结肠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结肠或海马中的白细胞介素-10(IL-10)、IL-1β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结果小剂量麦芽乙醇提取物(59.6 mg·kg^(-1))可减轻CUMS大鼠的抑郁行为,恢复脑内5-HT的表达。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用小剂量麦芽乙醇提取物处理后,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发生了变化。ELLSA结果显示,小剂量组显著逆转了CUMS引起的机体中IL-10的减少和IL-1β的升高。HE结果显示,小剂量组显著改善了CUMS诱导的大鼠结肠结构损伤。IF结果显示,小剂量组大鼠肠上皮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加强。结论小剂量麦芽乙醇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脑内5-HT的表达、抑制机体炎症以及修复肠道屏障来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 肠道菌群 抑郁症 炎症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超灵敏检测水产品中氯霉素
8
作者 冀威昊 龚蕾 +3 位作者 梁嘉宁 周陶鸿 范小龙 陈锂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2-298,共7页
基于纳米杯阵列结构的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结合金纳米颗粒(Au nanoparticles,AuNPs),构建水产品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免疫竞争传感平台。通过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等手段表征芯片及AuNPs的结构、粒径等性质;通过不... 基于纳米杯阵列结构的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结合金纳米颗粒(Au nanoparticles,AuNPs),构建水产品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免疫竞争传感平台。通过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等手段表征芯片及AuNPs的结构、粒径等性质;通过不同条件下亲和力的测试探究免疫竞争传感策略的可行性;在优化条件下,传感器对CAP的检出限为0.06 ng/mL,检测范围为0.125~16 ng/mL(R2=0.998),加标回收率为102.5%~105.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此外,本检测方法速度快(10 min),通量高(96个检测孔同时检测),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 金纳米颗粒 氯霉素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食品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名扬 王鸣秋 +6 位作者 刘艳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郭雅晴 周陶鸿 彭青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0,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LPA检测技术可同时对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检测,扩增峰之间不存在交叉干扰,扩增峰实际大小和理论大小相差≤3 bp,检出最低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浓度为1 ng/μL;RT-fqPCR、MLPA技术检测标注过敏原成分食品的检出率分别为51.5%、44.1%,此外,MLPA检测法检出了6个标注可能含有过敏原成分样品中的过敏原成分,10个样品中未标记的过敏原成分。因此,采用MLPA技术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过敏原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蔬菜中农药氯唑磷假阳性干扰物 被引量:4
10
作者 黎星 吴婉琴 +3 位作者 陈冉 范小龙 黄坤 江丰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3-17,36,共6页
基于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时氯唑磷假阳性干扰物进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Q-TOF)对假阳性样品进行质谱全信息在线采集,采用Peak View筛查软件对干扰物进行鉴定分析,根据假阳性样品... 基于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时氯唑磷假阳性干扰物进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Q-TOF)对假阳性样品进行质谱全信息在线采集,采用Peak View筛查软件对干扰物进行鉴定分析,根据假阳性样品色谱峰的准分子离子质荷比和二级主要碎片离子质量数,确定干扰物分子式和结构式。分子式在ChemSpider官方网站搜索,结合干扰物结构式确定该化合物,并使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和测定。结果表明,该干扰物在正离子模式下准分子离子质荷比为314.071 5,二级主要碎片离子质量数为162.065 7、119.060 0、96.949 7 u,一级同位素匹配得到4种可能的分子式,分子式在ChemSpider官方网站搜索匹配,根据裂解规律模拟得到干扰物结构式,鉴定该化合物为三唑磷;采用三唑磷标准物质对结果进行验证,分子离子和二级碎片离子均一致,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具有一致保留时间和相对离子丰度比,确定该干扰物为三唑磷,并测定其含量为0.024 mg/kg。这为农药检测中未知化合物的鉴定建立了快速准确的筛查、定性、确证的技术方法,对农产品中未知农药残留的筛查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唑磷 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干扰物 鉴定 三唑磷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TiO_(2)富集-XRF法快速检测饮用水中的多种元素
11
作者 郭雅晴 周陶鸿 +3 位作者 胡家勇 黄徽 冀威昊 彭青枝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以氢氧化钠颗粒和六水合硝酸铈晶体为材料合成CeO_(2),再与钛酸四丁酯反应,煅烧制备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进行富集、洗脱、XRF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eO_(2)@TiO_(2)复合材料可同时富集... 以氢氧化钠颗粒和六水合硝酸铈晶体为材料合成CeO_(2),再与钛酸四丁酯反应,煅烧制备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进行富集、洗脱、XRF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eO_(2)@TiO_(2)复合材料可同时富集饮用水中的Pb、As、Cd、Cr、Fe、Cu、Zn、Sr元素,最佳吸附pH为6~8,最佳吸附时间为5 min;以2%硝酸或1%氢氧化钠为洗脱液,各元素在洗脱10 min时洗脱率均达到最大值;在最优吸附条件下,当各元素添加量为20μg时,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各元素的吸附率较高,均超过90%。CeO_(2)@TiO_(2)复合材料具备一定的可再生性能,至少可循环使用6次;当富集倍数为10倍时,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6.0、5.6、2.7、30.9、15.4、14.7、15.2、4.8μg/L。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2%~5.46%。该方法可用于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同时快速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法 快速检测 富集 CeO_(2)@TiO_(2)复合材料 饮用水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鲜肉劣变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汪薇 江丰 +1 位作者 张莉 陈锂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44-249,共6页
冷鲜肉作为重要的日常消费食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受自身或环境影响而发生劣变。对冷鲜肉劣变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冷鲜肉劣变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包括微生物检测、化学分析(如挥发性盐基氮)、物理... 冷鲜肉作为重要的日常消费食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受自身或环境影响而发生劣变。对冷鲜肉劣变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冷鲜肉劣变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包括微生物检测、化学分析(如挥发性盐基氮)、物理特征检测(如色泽和pH)等,讨论了现代检测技术及新兴的快速检测技术,如基于高分辨质谱的劣变标志物检测、实时质谱、智能标签等,评估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为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展望了冷鲜肉劣变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现场快速检测和智能化应用等,以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肉 劣变特征 劣变检测技术 智能标签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艳 李诗瑶 +5 位作者 张伊动 张涛 林津 朱必婷 张莉 彭青枝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55-58,共4页
建立一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定量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技术。根据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ETA)基因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多种菌株扩增验证方法特异性,通过人... 建立一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定量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技术。根据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ETA)基因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多种菌株扩增验证方法特异性,通过人工添加铜绿假单胞菌验证方法检出限。结果表明,建立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ddPCR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检出限为10 CFU/mL,灵敏度高,适用性好。该方法可以满足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定量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ddPCR) 包装饮用水 铜绿假单胞菌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肉制品中氟苯尼考及代谢物氟苯尼考胺残留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迪 王会霞 +6 位作者 黄坤 罗彤 曾妮 郭晓希 石梦玲 徐芬 柳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58-62,共5页
肉制品中存在抗生素药物残留超标风险,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建立了肉制品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肉制品用1%氨化乙腈(V/V)提取后,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净化,氮吹浓缩净化液至干,70%乙... 肉制品中存在抗生素药物残留超标风险,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建立了肉制品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肉制品用1%氨化乙腈(V/V)提取后,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净化,氮吹浓缩净化液至干,70%乙腈水定容后过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2~400.0μg/kg的系列浓度范围内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 00。样品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5、1.0μg/kg,在3个浓度添加水平(LOQ、10倍LOQ、200倍LOQ)范围内回收率在85.2%~99.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3%~10.9%。该方法简便快捷、定性准确,适用于肉制品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兽药残留 肉制品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α)芘的不确定度
15
作者 黄坤 郭晓希 +3 位作者 范小龙 刘迪 黎星 王会霞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47-50,72,共5页
为了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α)芘的不确定度,根据相关规定和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整个检测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与计算,找出不确定度分量并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 为了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α)芘的不确定度,根据相关规定和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整个检测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与计算,找出不确定度分量并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植物油中苯并(α)芘的测定结果为7.60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69μg/kg(k=2),其中,标准溶液配制与测量重复性两方面引入的不确定度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α)芘(BaP) 不确定度评定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阶段五种柚果实的主要理化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耀海 张念 +6 位作者 龚蕾 王成秋 赵其阳 陈爱华 崔永亮 何悦 李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36-144,共9页
为了探究柚果实生长过程中理化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了西南地区5种特色柚果(东风早柚、长寿沙田柚、梁平柚、龙安柚和丰都红心柚),分析了5个成熟阶段主要理化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外在品质中,柚果实的质量、横纵径与成熟... 为了探究柚果实生长过程中理化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了西南地区5种特色柚果(东风早柚、长寿沙田柚、梁平柚、龙安柚和丰都红心柚),分析了5个成熟阶段主要理化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外在品质中,柚果实的质量、横纵径与成熟期呈正比,果皮厚度与成熟期呈反比;内在品质中,随着成熟期的延长,柚果实的出汁率、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维生素C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个成熟阶段期间,在5个品种柚果实中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类20种(包括单萜10种、倍半萜10种)、醇类9种、醛类10种、酯类8种、酮类2种、其他3种。在整个成熟阶段,挥发性物质总量呈以下规律:商业成熟期>成熟转色期>生长膨大期>幼果期>膨大期。随着成熟期的延长,萜类物质占比始终是最高的,为82.8%~96.4%。柠檬烯是最丰富的萜类物质,其占比萜类为67.7%~90.1%,其变化规律与萜类物质和总挥发性物质是一致的;月桂烯、β-蒎烯和α-蒎烯是较丰富的单萜物质;α-石竹烯、大牛儿烯D和β-石竹烯也是较丰富的倍半萜物质。醇类、醛类物质是仅次于萜类的挥发性物质,占比分别为1.6%~13.4%和0.3%~6.8%。此外,少量的酯类、酮类、其他物质也存在于柚果实中。该研究为我国柚果营养品质特性的探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柚果资源的加工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期 理化品质 挥发性成分 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肉制品中17种合成色素的含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龚蕾 韩智 +4 位作者 彭青枝 周陶鸿 黄徽 于果 王福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09-315,共7页
为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快速检测肉制品中17种合成色素的方法。经水振荡提取样品,正己烷除油,弱阴离子固相萃取柱(WAX)富集净化,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取负离子扫描,在多反应监测模... 为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快速检测肉制品中17种合成色素的方法。经水振荡提取样品,正己烷除油,弱阴离子固相萃取柱(WAX)富集净化,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取负离子扫描,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使17种目标化合物在ACQUITY UPLC HSS T3反相色谱柱上分离,使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7种目标化合物在20~1200μg/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5 mg/kg,定量限为0.03~0.15 mg/kg。17种目标化合物在阴性基质中通过添加3个不同加标水平(0.15、0.30和1.0 mg/kg)进行回收率测试,不同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1.2%~103.5%,相对标准偏差(RSDs,n=6)范围为1.3%~4.9%。该方法净化效果好、操作简单、定量准确,适用于肉制品中合成色素的快速筛查以及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色素 肉制品 弱阴离子固相萃取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脂质组学探讨迷迭香酸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
18
作者 杨庆 贾斌梅 +4 位作者 陈仕云 尚洁丽 许琳 胡家勇 柳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2,共12页
为研究迷迭香酸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以及脂质组学探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利用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Super Pred和Gene Card... 为研究迷迭香酸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以及脂质组学探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机制。利用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Super Pred和Gene Cards等获得RA的潜在效应靶点。通过软件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通过建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食物过敏小鼠模型验证RA缓解食物过敏的效应,并基于高分辨质谱对小鼠血清进行脂质代谢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药理分析共筛选到关联靶点46个。基因本体(Geno ontology,GO)富集分析表明RA主要通过对蛋白质磷酸化、鞘糖脂、磷脂和类固醇等的结合发挥作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表明关联靶点主要富集在Th1和Th2细胞分化通路、脂代谢和炎症性肠病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RA干预可以显著(P<0.05,P<0.01,P<0.001)抑制OVA致敏引起的小鼠血清过敏反应介质上升,且RA干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下降。脂质组学分析中,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25/36种潜在差异脂质代谢物。对脂质差异代谢物的富集分析表明,小鼠的血清脂质代谢影响甘油磷脂代谢和鞘脂代谢通路。因此,本研究表明RA主要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机体炎症反应发挥缓解食物过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迷迭香酸 抗过敏 网络药理学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过式固相萃取净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五种核苷酸的含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坤 张菊 王会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2-317,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亲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和腺嘌呤核苷酸共5种核苷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经超纯水提取其中的核苷酸,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用O...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亲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和腺嘌呤核苷酸共5种核苷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经超纯水提取其中的核苷酸,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Waters BEH Amide色谱柱分离,以0.1%磷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采集信号,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核苷酸在2~40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1.0 mg/kg和1.5~3.0 mg/kg;空白样品添加6、15、30 mg/kg三个浓度水平,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17%~10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6%~4.5%(n=6)。该方法快速准确、基质干扰小、灵敏度高,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核苷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亲水性高效液相色谱 婴幼儿配方乳粉 通过式固相萃取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法和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用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银棋 郑欣 +6 位作者 周蕊 林津 彭青枝 周陶鸿 陈琳 王福燕 郭青青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5-79,共5页
为研究一种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和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复用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进行测定,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检出限... 为研究一种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和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复用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进行测定,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00 9 mg/100 cm^(2),较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低,相对标准偏差为1.29%~5.22%(n=6),精密度较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高,且2种方法样品加标回收率均达到85.00%以上,2种方法均满足复用餐饮具检测的技术要求,并且连续流动分析法具有更高效、简便、环保等优势,适合批量化样品检测,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虽手式振摇萃取费力,但样品量少时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餐饮具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连续流动分析法 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