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TaLFNR1-7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邓云颢 徐灵 +2 位作者 李鲁华 宋婵 徐如宏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49,共9页
铁氧还蛋白-NADP+氧化还原酶(FNR)是一种重要的酶,它在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LFNR1-7A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LFNR1-7A基... 铁氧还蛋白-NADP+氧化还原酶(FNR)是一种重要的酶,它在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LFNR1-7A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LFNR1-7A基因CDS序列长度为1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为一个非跨膜的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无信号肽,共含39个磷酸化位点;预测其定位于叶绿体;系统进化树以及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发现,基于TaLFNR1-7A基因普通小麦中国春与二粒小麦在亲缘性上更为接近,相似度为97.01%。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TaLFNR1-7A基因中共含有17种顺式作用元件,其中7个为光响应元件。经qRT-PCR分析发现,TaLFNR1-7A基因在小麦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中和胚芽中,根中表达量最低。TaLFNR1-7A基因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这些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PEG-6000处理)、茉莉酸甲酯(MeJA)、氯化钠(NaCl)和脱落酸(ABA)等。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TaLFNR1-7A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LFNR1-7A基因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PBF3-5D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邓云颢 李鲁华 +4 位作者 徐灵 王忠妮 洪鼎立 邰成江 徐如宏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8,共8页
PBF因子是小麦胚乳特异基因表达调控蛋白因子之一,在调控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表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小麦种质ZY96-3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PBF3-5D的CDS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PBF3-5... PBF因子是小麦胚乳特异基因表达调控蛋白因子之一,在调控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表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小麦种质ZY96-3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PBF3-5D的CDS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PBF3-5D基因CDS序列共有909 bp,编码302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为一个非跨膜的不稳定性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共含36个磷酸位点;预测其定位于细胞核;通过系统进化树以及多重序列比对,TaPBF3-5D与来自于普通小麦中国春的PBF在亲缘性上更为接近。经荧光定量分析,TaPBF3-5D基因在根、茎、叶和籽粒中均有表达,以籽粒中表达最高,其次是叶和茎,根中表达最低。这进一步说明TaPBF3-5D基因参与调控小麦籽粒贮藏蛋白基因表达,调节籽粒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96-3 TaPBF3-5D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小麦品种(系)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等位变异类型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雪敏 李鲁华 +1 位作者 任明见 徐如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71-2081,共11页
【目的】鉴定贵州小麦品种(系)中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的等位变异类型,筛选含高粒重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为贵州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和高粒重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5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TaCwi... 【目的】鉴定贵州小麦品种(系)中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的等位变异类型,筛选含高粒重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为贵州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和高粒重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5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基因的分子标记(CWI22/CWI21、TaSus2-1/TaSus2-2和Hap-6A-P1/Hap-6A-P2)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鉴定分析这3个基因的等位变异类型及分布频率,并结合籽粒性状测定结果,筛选含高粒重基因变异类型的小麦种质。【结果】252份小麦种质材料的粒重平均值为39.87 g,其中,有56份材料属于大粒种质(>45.00 g),仅有13份检测到等位变异;173份材料属于中粒种质(30.00~45.00 g),有24份检测到等位变异;23份材料属于小粒种质(<30.00 g),均未检测到等位变异。252份小麦材料中,含有TaCwi-A1、Ta Sus2-2B和TaGW2-6A基因等位变异的材料37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14.7%,其中TaCwi-A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材料12份(包括TaCwi-A1a变异类型8份,Ta Cwi-A1b变异类型4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4.8%;TaSus2-2B基因等位变异类型材料16份(包括TaSus2-2BH变异类型材料2份,Ta Sus2-2BL变异类型材料14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6.4%;TaGW2-6A基因等位变异类型材料10份(包括Hap-6A-A变异类型4份,Hap-6A-G变异类型6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4.0%;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仅有1份材料(惠光2-2-2),为TaCwi-A1b/HAP-6A-A,占供试材料总数的0.4%。平均粒重最高的变异类型为TaCwi-A1b,其次是HAP-6A-G变异类型。对于平均粒重,TaCwi-A1b变异类型显著高于TaCwi-A1a变异类型(P<0.05,下同),Hap-6A-G变异类型显著高于Hap-6A-A变异类型,TaSus2-2BH变异类型也高于TaSus2-2BL变异类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从贵州小麦品种(系)检测到的粒重基因等位变异整体较少,表明贵州小麦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低,高粒重品种的选育工作开展不够,今后应重视小麦粒重基因等位变异综合效应研究。鉴定出含有TaCwi-A1、TaSus2-2B和Ta GW2-6A基因等位变异类型、粒重>45.00 g的品种(系)13份,可应用于贵州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和高粒重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重 基因 等位变异 分子标记 毛细管电泳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小麦品种(系)籽粒低PPO活性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晏权 任明见 +1 位作者 李振华 徐如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2-519,共8页
【目的】筛选出小麦籽粒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种质资源,为贵州小麦籽粒品质的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生产中表现优异的13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苯酚染色法进行染色,在此基础上以STS分子标记(PPO16、PPO18和... 【目的】筛选出小麦籽粒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种质资源,为贵州小麦籽粒品质的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生产中表现优异的13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苯酚染色法进行染色,在此基础上以STS分子标记(PPO16、PPO18和PPO29)检测小麦PPO活性相关基因,并通过Fragment AnalyzerTM毛细管电泳鉴定相关基因,进而对小麦籽粒低PPO活性基因的组成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135份小麦材料籽粒经苯酚染色后,有4份材料未染色(A级),9份呈浅绿色(B级),65份材料呈棕色(C级),57份材料呈黑色(D级)。STS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在A级和B级材料中检测到10份材料含Ppo-A1b基因、4份材料含Ppo-D1a基因,其中4份材料同时含有Ppo-A1b/Ppo-D1a基因,分别是贵麦2号、惠水1-23、石无芒和08-9选单-2-7;在C级材料中检测到3份材料含Ppo-A1b基因、17份材料含Ppo-D1a基因,其中1份材料(贵农08-9)同时含有Ppo-A1b/Ppo-D1a基因;在D级材料中均未检测到Ppo-A1b和Ppo-D1a基因。【结论】采用苯酚染色法结合STS分子标记检测可对小麦籽粒是否含低PPO活性基因进行准确鉴定。贵麦2号、惠水1-23、石无芒、08-9选单-2-7和贵农08-9等5份含有双低PPO活性基因(Ppo-A1b/Ppo-D1a)的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直接用于小麦籽粒低PPO活性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苯酚染色法 STS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分布及其对抽穗期和开花期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宇轩 任明见 +1 位作者 李鲁华 徐如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9-389,共11页
【目的】了解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在小麦中的组成和分布,探讨贵州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抽穗期和开花期的效应,为贵州小麦生态适应性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7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B3... 【目的】了解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在小麦中的组成和分布,探讨贵州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抽穗期和开花期的效应,为贵州小麦生态适应性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7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B3和VRN-D1以及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的分子标记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分析这些基因的等位变异类型及分布频率,并对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进行田间观察鉴定。【结果】春化显性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在贵州省内和部分省外小麦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为0.7%~85.2%,未检测到春化显性基因Vrn-B3分布。所有供试品种均携带Ppd-A1b和Ppd-B1b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基因;在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仅3份省外材料携带光敏感型基因Ppd-D1b,其余品种均携带光不敏感型基因Ppd-D1a。相关性分析表明:Ppd-D1b与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呈极显著正相关,Vrn-B1与小麦抽穗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而Vrn-D1和Vrn-B1+Vrn-D1组合类型均与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贵州小麦中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类型和组合相较省外品种少,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影响小麦的抽穗期和开花期,合适的基因组成类型能提高小麦品种在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开花期 抽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小麦品种(系)中与籽粒硬度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梦晨 晏权 +2 位作者 任明见 李鲁华 徐如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5期57-66,共10页
小麦Puroindoline基因与小麦籽粒硬度及其产量性状密切相关。为揭示贵州省小麦品种(系)中与籽粒硬度相关基因的分布,本文利用小麦籽粒硬度基因Pina、Pinb和Pinb-2的3个特异性功能标记对14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旨在为遗传育... 小麦Puroindoline基因与小麦籽粒硬度及其产量性状密切相关。为揭示贵州省小麦品种(系)中与籽粒硬度相关基因的分布,本文利用小麦籽粒硬度基因Pina、Pinb和Pinb-2的3个特异性功能标记对14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旨在为遗传育种中亲本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140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中,Pina-D1和Pinb-D1基因位点Pina-D1a、Pina-D1b、Pinb-D1a和Pinb-D1b等位变异的频率分别为17.14%、25.00%、50.71%和21.43%;在Pinb-2位点上,10.00%的小麦品种含Pinb-2v2等位基因,87.86%的小麦品种含Pinb-2v3等位基因。3个位点基因型组合分析表明,在所检测的贵州小麦种质中共有8种基因型组合,其中2种软质麦基因型组合Pina-D1a/Pinb-D1a/Pinb-2v2、Pina-D1a/Pinb-D1a/Pinb-2v3;4种硬质麦基因型组合(Pina-D1a/Pinb-D1b/Pinb-2v2、Pina-D1a/Pinb-D1b/Pinb-2v3、Pina-D1b/Pinb-D1a/Pinb-2v2、Pina-D1b/Pinb-D1a/Pinb-2v3和2种混合型组合Pina-D1b/Pinb-D1b/Pinb-2v2、Pina-D1b/Pinb-D1b/Pinb-2v3),各组合分布频率分别为0.71%、8.57%、0.71%、4.28%、3.57%、7.85%、0.71%和2.14%。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小麦籽粒硬度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等位变异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小麦品种(系)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雪敏 任明见 +1 位作者 李鲁华 徐如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42,共6页
小麦慢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为了鉴定258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组成,筛选含慢锈抗性基因Lr34/Yr18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STS标记csLV 34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58份小麦品种(系)中慢锈抗性基因Lr34/Yr18的... 小麦慢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为了鉴定258份贵州小麦品种(系)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组成,筛选含慢锈抗性基因Lr34/Yr18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STS标记csLV 34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58份小麦品种(系)中慢锈抗性基因Lr34/Yr18的等位变异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毛细管电泳谱带清晰易读,可根据扩增片段分子量直接判断目标片段有无。STS标记csLV 34可在含有Lr34/Yr18基因的材料中扩增出150 bp片段,部分不含Lr34/Yrl8的材料则扩增出229 bp片段,余下大部分不含Lr34/Yrl8的材料没有扩增出150 bp和229 bp的片段;258份小麦品种(系)中有5份材料扩增出150 bp片段,可能含有Lr34/Yr18基因,占供试材料的1.9%。筛选的这些慢锈抗性种质资源可为今后贵州小麦的慢锈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慢锈基因 STS标记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SRG1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特征
8
作者 徐灵 洪鼎立 +2 位作者 邓云颢 徐如宏 李鲁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3-2200,共8页
为明确小麦锌指蛋白TaSRG1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中国春小麦为材料,克隆获得TaSRG1基因,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PCR和qRT-PCR技术分析TaSRG1基因在小麦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激素以及盐和干旱等逆... 为明确小麦锌指蛋白TaSRG1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中国春小麦为材料,克隆获得TaSRG1基因,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PCR和qRT-PCR技术分析TaSRG1基因在小麦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激素以及盐和干旱等逆境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小麦TaSRG1基因编码序列(CDS)全长1047 b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非分泌亲水性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含23个磷酸化位点。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SRG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与二粒小麦最为相近;TaSRG1启动子区域含18种顺式作用元件,其中5种与植物激素有关。TaSRG1基因在小麦根、茎、叶中均有表达,茎中的表达量最高;激素(ABA、MeJA)、盐(NaCl)和干旱胁迫处理后3~72 h,小麦叶片中TaSRG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小麦SRG1基因的育种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SRG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高粱苗期冷害的缓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光怡 刘晓娟 +4 位作者 王睿 安玉霞 覃显娇 任明见 王运帮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低温对高粱幼苗往往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为明确外源褪黑素(MT)预处理对低温下高粱幼苗冷害的缓解效应,本研究首先进行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高粱幼苗生态生理影响试验,以筛选出最适褪黑素浓度,之后再设置常温对照(CK)、常温+褪黑素(C... 低温对高粱幼苗往往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为明确外源褪黑素(MT)预处理对低温下高粱幼苗冷害的缓解效应,本研究首先进行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高粱幼苗生态生理影响试验,以筛选出最适褪黑素浓度,之后再设置常温对照(CK)、常温+褪黑素(CK+MT)、低温对照(LT)、低温+褪黑素(LT+MT)共4个处理,研究褪黑素预处理对低温下高粱幼苗冷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00μmol/L褪黑素预处理对高粱幼苗冷害的缓解效果最好,外源褪黑素通过促进高粱幼苗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加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AsA-GSH循环效率来缓解其在低温胁迫下的损伤并促进植株生长。此外,外源褪黑素预处理下高粱幼苗的生长素、吲哚丁酸、赤霉素A1、赤霉素A7以及脱落酸这5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大多显著上升,吲哚甲酸、赤霉素A3、茉莉酸和二氢茉莉酸这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都显著下降。该研究结果可为使用褪黑素缓解高粱幼苗冷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褪黑素 低温胁迫 生理机制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份籽粒苋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黄民锐 何方 +5 位作者 刘晓娟 李昌菊 许健 张鹏飞 禄炳云 任明见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5,共8页
籽粒苋营养丰富,被誉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作物之一。为筛选优异的籽粒苋资源,对64份籽粒苋品种的籽粒数值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值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79%~40.40%,仅有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周长和籽粒面积等4个数值性... 籽粒苋营养丰富,被誉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作物之一。为筛选优异的籽粒苋资源,对64份籽粒苋品种的籽粒数值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值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79%~40.40%,仅有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周长和籽粒面积等4个数值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10%。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90~1.42之间,其中叶长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小,而花序长的遗传多样性最大;16个数值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籽粒外观数值性状之间相关性较强;粗脂肪含量与籽粒颜色负相关;茎粗与叶柄长、叶宽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叶宽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要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6.76%;聚类分析将64份籽粒苋资源分为四大类群,类群Ⅰ特点为籽粒小,籽粒蛋白质、总淀粉含量少,植株高大,花序较长,类群Ⅱ特点为单宁含量较高,叶子比较宽,类群Ⅲ特点为粗脂肪、蛋白质、淀粉含量较高,叶子较长,株高最矮;类群Ⅳ特点为籽粒最大,籽粒脂肪含量较少,叶子小,花序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种质资源 籽粒性状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及远缘杂交后代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泽 杨春苗 +5 位作者 耿广东 杨锐 冯周 张军 张庆勤 张素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7-604,共8页
对121份小麦等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小麦耐盐生理、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根据耐盐性将供试材料分为5类:高耐盐材料(P13、C1009、1710、1713和082-1,D值0.5877~0.6616);耐盐材料(1706、081、0819-1、PSR3628和TB... 对121份小麦等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小麦耐盐生理、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根据耐盐性将供试材料分为5类:高耐盐材料(P13、C1009、1710、1713和082-1,D值0.5877~0.6616);耐盐材料(1706、081、0819-1、PSR3628和TB1等9份种质,D值0.4222~0.5331);中耐盐材料(1707、1805、TPF8、1704和1712等41份种质,D值0.2684~0.3940);盐敏感材料(45份种质,D值0.1922~0.2640);高盐敏感材料(21份种质,D值0.0504~0.1848)。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衍生系中P13、082-1、081、082-2材料的D值分布在0.4231~0.6616之间,表现为高耐或耐盐。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衍生系,提莫菲维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衍生系的D值均值分别为0.4145和0.4106,显著大于普通小麦群体,它们总体上表现耐盐。8个小麦远缘杂交后代群体D值均值大于普通小麦群体,筛选出P13、1713、082-1、1706和081等耐盐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远缘杂种 苗期 耐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2份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及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军 李魁印 +3 位作者 张立 彭琴 徐如宏 任明见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7,共14页
对贵州、四川等省242份小麦材料在田间成株期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5个已知抗条锈基因(Yr5、Yr10、Yr15、Yr18、Yr26)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小麦材料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类型,为科学合理利用小麦优异抗病材料奠定基... 对贵州、四川等省242份小麦材料在田间成株期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5个已知抗条锈基因(Yr5、Yr10、Yr15、Yr18、Yr26)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小麦材料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类型,为科学合理利用小麦优异抗病材料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42份小麦材料经田间鉴定,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材料有116份,其中表现为免疫、近免疫、高抗和中抗的材料分别为11份、27份、41份和37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54%、11.16%、16.94%和15.29%;表现为慢锈的材料仅有1份,占0.41%;表现中感和高感的材料有125份,占51.65%。经分子检测,供试材料中59份携带Yr26基因,13份含有Yr18基因,21份含有Yr15基因,14份含有Yr10基因,52份含有Yr5基因。其中,贵农19号等39份材料同时含有2个抗性基因;贵农775、贵协3号等7份材料携带3个抗性基因;80F-1-4-2含有4个抗性基因;其余抗性材料未检测到上述Yr基因,可能含有其他未检测的抗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成株期 Yr基因 分子标记 抗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粒小麦染色体的FISH核型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星灼 彭红 +5 位作者 王亚 杨婷 彭泽 耿广东 张庆勤 张素勤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4,18,共4页
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硬粒小麦(Sauwne 20)染色体的FISH核型特点,为该种质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auwne 20包括14对染色体,Oligo-pTa 535-2红色探针信号主要分布在A组染色体上,而B组染色体上主要分布... 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硬粒小麦(Sauwne 20)染色体的FISH核型特点,为该种质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auwne 20包括14对染色体,Oligo-pTa 535-2红色探针信号主要分布在A组染色体上,而B组染色体上主要分布着明亮丰富Oligo-pSc 119.2-1绿色探针信号;根据这2种探针在Sauwne 20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其不同染色体进行准确地一一鉴别。Sauwne 20与中国春普通小麦的A组和B组染色体的FISH核型基本相似,但又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小麦材料间DNA重复序列表现出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粒小麦 FISH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紫系列小麦加工品质分析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力勃 任明见 +3 位作者 陈军卫 李丽颖 张露 刘文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498-11501,共4页
[目的]了解贵紫系列小麦的加工品质,明确其适宜加工的产品.[方法]对27个遗传性稳定的贵紫特色小麦和3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湿面筋含量、干面筋、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测定,结合食品加工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表明,30个小麦品种(系)湿... [目的]了解贵紫系列小麦的加工品质,明确其适宜加工的产品.[方法]对27个遗传性稳定的贵紫特色小麦和3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湿面筋含量、干面筋、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测定,结合食品加工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表明,30个小麦品种(系)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2.19%~38.87%,根据国家标准按湿面筋含量划分,有9个属于高筋小麦(≥32.0%),9个中筋小麦(28.0% ~32.0%),12个弱筋小麦(<28.0%);贵紫小麦沉降值变幅为3 ~44 ml,按沉降值划分无强筋粉小麦(≥45 ml),9个中筋粉(30~45 ml),21个弱筋粉(<30 ml),表明贵紫小麦面筋强度普遍较弱;贵紫小麦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4% ~ 17.8%,平均15.7%,有22个小麦品系蛋白质含量高于15%,说明贵紫小麦营养价值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沉降值与湿面筋之间呈非线性显著负相关(R=-0.380),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R =0.485),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呈显性负相关(R=-0.432).[结论]在面食加工业中贵紫系列小麦可加工面条、馒头,部分小麦品系可试制饼干、蛋糕,不适合加工面包产品.此外,贵紫系列小麦可在八宝粥等营养价值较高的产品中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紫小麦 面筋 沉降值 蛋白质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军 徐如宏 +1 位作者 谢鑫 任明见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0-15,共6页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的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解决小麦白粉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形态特征、毒性频率、抗性基因来源、...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的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解决小麦白粉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形态特征、毒性频率、抗性基因来源、染色体定位、生理抗性、抗性基因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极容易变异,导致克服寄主原有抗性,可通过基因聚合使不同抗性基因实现有效结合,拓宽其抗谱,提高其抗性持久性,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质GLM 1701蓝粒性状的遗传定位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琴 周军 +2 位作者 徐如宏 何方 任明见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31,共7页
采用蓝粒小麦GLM 1701与4个白粒品种(贵农19、贵农麦30号、中燕96-3和绵麦301)分别组配正反交F1、F2和BC 1F1群体,利用660 K基因芯片和标记筛选对蓝粒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以蓝粒小麦为父本时,F1籽粒均为浅蓝粒;蓝粒小麦为母本时... 采用蓝粒小麦GLM 1701与4个白粒品种(贵农19、贵农麦30号、中燕96-3和绵麦301)分别组配正反交F1、F2和BC 1F1群体,利用660 K基因芯片和标记筛选对蓝粒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以蓝粒小麦为父本时,F1籽粒均为浅蓝粒;蓝粒小麦为母本时,F1籽粒均为中蓝粒,说明蓝粒基因为显性,且存在剂量效应。F2分离群体中,糊粉层蓝色和白色的籽粒数目相当,符合5∶4;BC 1F1群体中,正反交F1与白粒亲本进行正反回交,蓝粒白粒比为1∶2,正反交F1与蓝粒亲本进行正反回交,则回交群体全为蓝粒。综合分析回交群体和对F2群体的验证,发现含蓝粒基因的雌或雄配子的传递率均只有67%。通过遗传分析得出,GLM 1701蓝粒性状为一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660 K小麦基因芯片及标记筛选结果显示,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位于4 D染色体上,特异性标记Xgwm 165-4 D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为5.8 cM,本研究将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命名为LM 1,且通过T载体克隆得到该标记在中国春的物理位置为412716481~412716679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蓝粒 定位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浸种对小麦防御酶和麦二叉蚜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骏 吴小保 +4 位作者 宋佳 邓倩倩 曾广 任明见 叶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39-2347,共9页
为了研究外源钙介导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的互作关系,用浸种法对小麦进行外源氯化钙处理,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为对照,检测小麦植株遭麦二叉蚜取食0、24、48、72 h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 为了研究外源钙介导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的互作关系,用浸种法对小麦进行外源氯化钙处理,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为对照,检测小麦植株遭麦二叉蚜取食0、24、48、72 h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活性的变化,及麦二叉蚜取食不同处理小麦植株0、24、48、72 h时体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麦二叉蚜取食显著(P<0.05)诱导了小麦叶片POD、PAL和β-1,3-GA活性,但对PPO活性无显著诱导。氯化钙浸种处理进一步显著(P<0.05)增强了POD、PAL和β-1,3-GA的活性,且PPO活性也显著(P<0.05)高于未经氯化钙处理的小麦植株。麦二叉蚜取食氯化钙浸种处理的小麦植株后,其体内解毒酶GSTs、CarE和CYP450的活性显著(P<0.05)高于取食对照植株的麦二叉蚜。这说明,外源钙对小麦叶片中的防御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取食经外源钙处理的小麦叶片后,麦二叉蚜也相应提高了其体内解毒酶的活性,以应对小麦植株增强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二叉蚜 外源钙 防御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贵紫麦1号染色体的FISH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喜翠 任明见 +2 位作者 李鲁华 何方 徐如宏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10,共5页
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普通小麦贵紫麦1号染色体的FISH核型特点,为贵紫麦1号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贵紫麦1号包括21对染色体,pAs 1红色探针信号主要分布在A组和D组染色体上,pSc 119.2-1绿色探针信号则... 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普通小麦贵紫麦1号染色体的FISH核型特点,为贵紫麦1号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贵紫麦1号包括21对染色体,pAs 1红色探针信号主要分布在A组和D组染色体上,pSc 119.2-1绿色探针信号则主要分布在B组染色体上;根据贵紫麦1号染色体上这2种探针的分布特征,可以准确辨识每条染色体。贵紫麦1号与硬粒小麦(AABB)在2A、5A、2B、3B及5B染色体上表现出pSc 119.2-1信号分布差异,与节节麦(DD)在染色体1D、4D及5D上也存在信号分布差异,与中国春(AABBDD)在2A、5A、6B、1D及7D染色体上的信号也各有不同,说明DNA重复序列在不同小麦材料之间具有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贵紫麦1号 FISH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方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小兰 任明见 +2 位作者 曾庆鸿 申涛 邱红波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5-50,共6页
为了解贵州省地方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对26份高粱种质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84。在遗传相似系数0.457处将26份参试材料聚为四类,... 为了解贵州省地方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对26份高粱种质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84。在遗传相似系数0.457处将26份参试材料聚为四类,供试高粱亲缘关系的远近与来源机构相关性不大。参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在13.09%~44.46%之间,均值为22.7%,其中穗粒重存在较大程度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44.46%;株高、穗长、叶片数、旗叶长和旗叶宽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0.324、0.353、0.302、0.277,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1;基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将26份高粱材料分为5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SSR分子标记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紫色小麦面粉主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维军 康超 +1 位作者 任明见 曹国璠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105-1109,共5页
以紫色小麦贵紫1号为试材,采用L_(9)(3^(4))正交表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紫色小麦面粉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紫色小麦面粉黏度、弱化度、吸水率、干湿面筋含量的主效应,磷肥是影响面筋延展性... 以紫色小麦贵紫1号为试材,采用L_(9)(3^(4))正交表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紫色小麦面粉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紫色小麦面粉黏度、弱化度、吸水率、干湿面筋含量的主效应,磷肥是影响面筋延展性、面筋指数的主效应,钾肥是影响粉质质量指数的主效应;氮、磷、钾肥配施有利于提升紫色小麦面粉品质和面团加工性能,以210 kg/hm^(2)氮肥、105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为贵州地区种植紫色小麦的最佳施肥组合。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氮、磷、钾肥精量配施对紫色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奠定基础,进而有利于为紫色小麦面粉食品加工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小麦 面粉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