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关联的深水浮式油气开发平台选择 被引量:9
1
作者 毛东风 段梦兰 +2 位作者 李新仲 苏君威 王莹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3-746,共4页
为了选择特定深水条件下合适的油气钻采平台,提出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深水浮式油气开发平台选择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深水浮式平台选择影响因素,确定了13种主要影响因素,并统计归纳了65座全球目前运行良好的深水浮式油气... 为了选择特定深水条件下合适的油气钻采平台,提出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深水浮式油气开发平台选择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深水浮式平台选择影响因素,确定了13种主要影响因素,并统计归纳了65座全球目前运行良好的深水浮式油气开发平台(包括张力腿平台、深吃水立柱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相关数据。以某待开发深水油田为例给出了平台选择的具体方法:以该油田平台影响因素序列为参考序列,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得到各平台影响因素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选出关联度最高的平台为最优平台。通过2个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开发 张力腿平台(TLP) 深吃水立柱式平台(SPAR) 半潜式平台(SEMI) 浮式生产储油装 置(FPs0) 平台选择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运输含硫原油过程中H_2S挥发规律模拟试验研究
2
作者 程万洲 樊建春 +2 位作者 储胜利 李磊 胡浩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39,共3页
以塔河12区含硫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铁路运输原油工况,研究罐内原油中H2S挥发规律。结果表明,铁路运输过程中原油里H_2S析出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近似为6次多项式,并建立了H_2S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程;对影响罐内原油中H_2S挥发的2个... 以塔河12区含硫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铁路运输原油工况,研究罐内原油中H2S挥发规律。结果表明,铁路运输过程中原油里H_2S析出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近似为6次多项式,并建立了H_2S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方程;对影响罐内原油中H_2S挥发的2个主要因素罐内原油温度和罐车振动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罐内原油温度是原油中H2S挥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升高罐内原油温度可以明显增加H2S的挥发浓度,加大罐车振动强度对原油中H_2S挥发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铁路运输 含硫原油 H2S 挥发规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留桩坑对自升式平台滑移风险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9
3
作者 毛东风 张明辉 +2 位作者 张来斌 段梦兰 宋林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37,共5页
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前期作业遗留桩坑对自升式钻井平台滑移风险的影响,提出了降低滑移风险的对策,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考虑流体在孔隙结构中的渗流、滑动摩擦接触以及材料与几何非线性,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 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前期作业遗留桩坑对自升式钻井平台滑移风险的影响,提出了降低滑移风险的对策,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考虑流体在孔隙结构中的渗流、滑动摩擦接触以及材料与几何非线性,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已发表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前期作业遗留桩坑影响下的桩基土体破坏过程、运移形式及遗留桩坑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插桩初期遗留桩坑底部与桩靴底部出现塑性破坏区域,然后破坏区域随着压载的增加不断增大,直至形成连续滑移面;桩靴周围土体的运移形式随着桩靴与遗留桩坑距离的增大出现明显变化;随着桩靴-遗留桩坑中心距的增大,峰值水平滑移力先增大再逐渐减小。在最终位置插桩前以适当的距离和深度进行试踩可有效降低平台滑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桩坑 自升式平台 钻井平台 平台滑移 桩-土作用 桩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溢流压井期间井筒超临界相态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高云丛 李相方 +2 位作者 孙晓峰 尹邦堂 崔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针对超临界流体状态下烃类、硫化氢、二氧化碳的特性,结合p—T—ρ图版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以及普光气田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气井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出普光气田烃类与硫化氢、二氧化碳构成的混合物的相态图;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 针对超临界流体状态下烃类、硫化氢、二氧化碳的特性,结合p—T—ρ图版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以及普光气田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气井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出普光气田烃类与硫化氢、二氧化碳构成的混合物的相态图;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了高酸性高压气井环空温度、偏差因子、压力和体积膨胀情况。从模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高含硫气体在溢流压井期间,在井筒较长井段处于超临界状态,远离临界点附近区域,从超临界状态转向低压气态时体积较明显的膨胀但不剧烈,不会出现在超临界点附近处特有的瞬时体积急剧膨胀现象;普光气田气井的酸性气体运移至距地面12%左右(即1120m)井深时,有体积膨胀趋势,运移至距地面10%左右(即560m)井深时有较明显的膨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体 相态 相变 临界点 温度 偏离系数 井控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结构振源振动时流体表面波的定向吸引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虹 彭世镠 +3 位作者 毛东风 马余全 曾双雄 宋昀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6-819,共4页
实验中发现三棱柱体在流体表面作低频小幅简谐振动时激发的表面波对漂浮物有定向吸引作用,针对此现象进行了系统实验和深入研究,分析了不同结构振源振动引起的流体表面波动的特性。开展了三棱柱体、四棱柱体、六棱柱体和圆柱体作为振源... 实验中发现三棱柱体在流体表面作低频小幅简谐振动时激发的表面波对漂浮物有定向吸引作用,针对此现象进行了系统实验和深入研究,分析了不同结构振源振动引起的流体表面波动的特性。开展了三棱柱体、四棱柱体、六棱柱体和圆柱体作为振源的实验。结果表明正对棱柱体棱边方向的表面波对漂浮物有吸引作用,而正对棱柱体柱面方向的表面波对漂浮物有排斥作用。吸引作用的大小与棱角的尖锐程度呈非线性关系,棱角越尖锐吸引作用越强。当振源为圆柱体即棱角消失时,表面波对漂浮物没有定向吸引作用。实验发现并验证了特定结构振源振动时产生的流体表面波具有定向吸引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水面污染物清理、海上溢油收集等工程应用问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振源结构 表面波动 定向吸引 水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子几何结构不同导致的水表面波各向异性
6
作者 杨虹 陈丹 +5 位作者 马余全 彭世镠 毛东风 曾双雄 宋昀轩 王彩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61-164,共4页
利用高速摄像与Tracker视频追踪技术,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处理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波发生振子在周期性振动过程中对水面漂浮物的排斥或牵引作用及漂浮物的运动轨迹,揭示了不同几何结构的振子产生的流体表面波各向异性的现象。实验发... 利用高速摄像与Tracker视频追踪技术,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处理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波发生振子在周期性振动过程中对水面漂浮物的排斥或牵引作用及漂浮物的运动轨迹,揭示了不同几何结构的振子产生的流体表面波各向异性的现象。实验发现表面波对漂浮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振子的几何结构,具体表现为圆柱体振子对表面漂浮物只存在排斥的作用,三棱柱振子在棱柱角的对应方向上对漂浮物存在定向牵引作用且在其他方向上存在排斥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振子几何结构的不同致使其对水表面漂浮物既有排斥也有定向牵引,导致表面波对漂浮物的排斥或牵引现象在不同的波线上呈现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表面波 定向牵引 粒子图像测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学与虚拟现实的深水水下应急维修仿真系统 被引量:3
7
作者 毛东风 余阳 +3 位作者 孙成功 左信 张来斌 李志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标实现取决于水下作业时水动力学真实图景的可靠呈现。基于虚拟现实的深水水下应急维修仿真系统由物理的操作系统(吊机/水下机器人/绞车/单人潜器等的操作系统)及虚拟的船、工机具与水下生产系统和海洋环境构成。提出数据转换技术和... 目标实现取决于水下作业时水动力学真实图景的可靠呈现。基于虚拟现实的深水水下应急维修仿真系统由物理的操作系统(吊机/水下机器人/绞车/单人潜器等的操作系统)及虚拟的船、工机具与水下生产系统和海洋环境构成。提出数据转换技术和实时处理系统架构,将有限元计算与虚拟现实实时运动仿真有机结合。结果表明:此仿真系统很好处理了大型系统的多人协同实时人机交互、海洋环境下船-缆-体的动力耦合作用及可视化实现、不同数据通讯接口技术等关键问题。整个系统具有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和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以及良好的可扩展性。通过第三方验证,系统仿真精度控制在9. 7%以内。可为指挥员和无经验的工程人员提供丰富的间接经验,使之在低成本前提下极大提高对实际事故快速处置的能力与维修操作的精度,降低作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下应急维修 虚拟现实 水动力 分布式半物理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