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态势感知的海洋安全情报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雪慧 胡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6,76,共10页
[研究目的]为有效应对来自海上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强化海洋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构建跨领域、全方位、智能化的海洋安全情报系统予以支撑。[研究方法]以态势感知为分析框架,按照“内涵阐释—框架引介—机理剖析—模型建构”... [研究目的]为有效应对来自海上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强化海洋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构建跨领域、全方位、智能化的海洋安全情报系统予以支撑。[研究方法]以态势感知为分析框架,按照“内涵阐释—框架引介—机理剖析—模型建构”的逻辑理路,构建基于态势感知的海洋安全情报系统模型。[研究结论]该系统模型由海洋安全情报态势觉察提取子系统、海洋安全情报态势分析预测子系统、海洋安全情报投射应用子系统组成,其构建可为我国海洋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情报建设提供范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安全 海洋安全情报 海洋安全情报系统 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情报视域下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怡帆 胡峰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118,共9页
[研究目的]面对高隐蔽性、高破坏性的网络攻击持续高发的风险挑战,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研究,为现实情境中的网络空间安全风险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遵循以网络空间安全为中心和安全情报服务化的逻辑思路,刻画网络空间安全... [研究目的]面对高隐蔽性、高破坏性的网络攻击持续高发的风险挑战,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研究,为现实情境中的网络空间安全风险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遵循以网络空间安全为中心和安全情报服务化的逻辑思路,刻画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的基本样态,深入透视该模型的运行机理,并以Z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运行实践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分析。[研究结果/结论]模型面向态势感知之“可感”“可知”“可控”三层次,通过“全谱系扫描→全景式刻画→全方位塑造”3阶段的逐层递进,可为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潜在的网络威胁提供启发。通过案例分析发现,Z省部署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大大提升了全省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扫描监测、情报共享、预警通报、响应处置、指挥调度、整改复核等多项网络空间安全服务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安全 安全态势感知 安全情报 风险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响应的成功之道:相称性与应急议程设置
3
作者 王家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寻找应急响应的成功之道一直以来都是应急管理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却过于关注响应失灵问题,疏于研究应急响应成功,不仅缺少关于成功的定义,也缺少对成功机制的探讨。当然,成功很难研究,因为在政策领域界定成功往往会面... 寻找应急响应的成功之道一直以来都是应急管理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却过于关注响应失灵问题,疏于研究应急响应成功,不仅缺少关于成功的定义,也缺少对成功机制的探讨。当然,成功很难研究,因为在政策领域界定成功往往会面临理论上的分歧和立场上的对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元理论层面出发,将相称性视为应急响应成功的标准,并结合中国应急管理的制度语境,建构一个关于判断应急响应成功与否的分析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应急响应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当突发事件将要或正在发生时,政府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这意味着应急议程设置成为决定应急响应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如果特定层级的政府及其部门能在事发时,有效地设置应急议程,实现问题与方案的即时耦合,那么突发事件将会得到成功处理。因此,那些推动问题与方案耦合的政策机制就成为应急响应成功的核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响应 成功之道 相称性 应急议程 即时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灾难事件中舆情发酵机理与内在逻辑研究——基于融知发酵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洋洋 胡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4,25,共9页
[研究目的]突发灾难事件网络舆情发酵为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剖析突发灾难事件中舆情发酵机理,是提高突发灾难网络舆情事件治理精度和效率的实践理据。[研究方法]基于融知发酵模型,采用NCA与fsQCA相融合的方法,选取2018-2022年期间的... [研究目的]突发灾难事件网络舆情发酵为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剖析突发灾难事件中舆情发酵机理,是提高突发灾难网络舆情事件治理精度和效率的实践理据。[研究方法]基于融知发酵模型,采用NCA与fsQCA相融合的方法,选取2018-2022年期间的133个突发灾难舆情事件,以发酵底物、发酵菌株、媒体酶、公众酶、发酵场域、发酵周期为条件变量,以发酵产物为结果变量,探究突发灾难事件舆情的发酵机理和理论模式。[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单个变量对发酵产物的影响是有限的,各变量均不构成发酵产物产生的必要条件;突发灾难事件舆情发酵机理的组态包括10条路径;归纳了交融碰撞型、演化推进型和衍生变异型3种驱动突发灾难事件舆情发酵的理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灾难事件 融知发酵模型 舆情发酵机理 舆情治理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数据安全治理的机遇、风险及应对 被引量:5
5
作者 姚怡帆 胡峰 许正中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安全的新动力,是助力政府数据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实现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优势。[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政府数据安全治理“黑箱阶段—灰箱阶段—白箱阶段”的全生...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安全的新动力,是助力政府数据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实现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优势。[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政府数据安全治理“黑箱阶段—灰箱阶段—白箱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各阶段所引致的机遇与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结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最大化发挥其在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应急响应、事后反馈评估的赋能作用,但也伴随着可能产生数据泄漏、决策失误、主体性危机等治理风险。而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精细化治理、健全全域政府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培育全链路政府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是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良技善治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数据安全治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 全生命周期 数据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平台权力生成与运行的界面逻辑探微——基于浙江省S市Z平台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张勤 朱登轩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0,共10页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政府治理的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数字平台凭借标准化、共享性与服务导向特性,有效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然而,学界对其与数字政府关系的探讨常流于表面,忽视技术构造与设计逻辑差异...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政府治理的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数字平台凭借标准化、共享性与服务导向特性,有效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然而,学界对其与数字政府关系的探讨常流于表面,忽视技术构造与设计逻辑差异。本文引入“界面”概念剖析数字平台与政府治理间的关系。界面通过重构主体与技术物的互动关系,进而影响治理过程中权力结构的动态调整。本文以浙江省S市Z基层治理平台为案例,分析数字平台引发治理权力的重构,体现在界面之外的权力委托与逆向约束、界面之中的身份权限以及界面之内的治理知识生成等多方面。以界面理论解析数字平台,能够为深入理解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平台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数字平台 界面交互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应急响应失灵:一个理想类型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家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38,共9页
应急响应失灵是应急管理实践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也是困扰应急管理研究的一大难题,然而应急管理研究中却缺少应急响应失灵的概念。概念的缺乏不仅不利于理论的建构,而且也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并借鉴了政策... 应急响应失灵是应急管理实践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也是困扰应急管理研究的一大难题,然而应急管理研究中却缺少应急响应失灵的概念。概念的缺乏不仅不利于理论的建构,而且也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并借鉴了政策理论的研究,将不相称性视为应急响应失灵的本质特征,区分出不相称性的不同维度,在理想类型的意义上为应急响应失灵建构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既为识别现实中的应急响应失灵问题提供了一个整合性的系统方法,也为进一步的测量和评估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基础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失灵 理想类型 相称性/不相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程描画·问题刻画·路径擘画:科技创新视阈下江苏创新型人才工作实践探微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峰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人才是驱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发挥人才引领驱动的重要抓手。对作为区域科技创新排头兵的江苏的创新型人才工作开展深入剖析,既可为新时代下江苏构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工作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人才是驱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发挥人才引领驱动的重要抓手。对作为区域科技创新排头兵的江苏的创新型人才工作开展深入剖析,既可为新时代下江苏构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工作体系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具有“高水平人才苏军”特色和优势的“地方经验”。从“历程描画→问题刻画→路径擘画”的逻辑理路切入,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创新型人才工作的实践历程进行了历时描画。同时,采用界面理论视角,对江苏创新型人才工作在主体、工具、环境三个维度子界面的交互障碍进行了共时性的问题刻画,并就江苏创新型人才工作的跨界面交互障碍的纾解,并提出了路径擘画:打造耦合联动的众包治理共同体、构筑高效集成的协同组配工具箱、营造近悦远来的全域关联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型人才工作 江苏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社区韧性治理新探索——基于“吸收-传导-转化”的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勤 宋青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7,共10页
现代风险社会发展呈现复合性、衍生性特征,推进城市社区韧性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基于风险“吸收—传导—转化”的分析框架,探讨城市社区应对复合风险的韧性治理演化理论,检视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有益探索及鲜活样... 现代风险社会发展呈现复合性、衍生性特征,推进城市社区韧性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基于风险“吸收—传导—转化”的分析框架,探讨城市社区应对复合风险的韧性治理演化理论,检视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有益探索及鲜活样式,可以发现:发挥党建引领韧性治理的独特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获得突出成效的根本,构建“一体多元,协同治理”是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坚实动力,推进数字赋能、智慧治理是复合风险韧性治理的新动能。当前复合风险中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现代化仍面临如“吸收”风险的能力较为羸弱、“传导”能力仍面临阻滞不畅、“转化”风险的效率和有效性不定等现实挑战,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社区韧性治理新理路,包括通畅风险“吸收—传导—转化”环路、促进多元主体赋权增能、优化城市社区复合风险治理的议程设置、增强社区精准施策与知识更新能力、构建多元化资源储备和调配模式、推动技术和社会的双向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社区 复合风险 韧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