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坝安全监测智能感知与智慧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跃文 牛广利 +2 位作者 李端有 韩笑 周华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185,198,共7页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是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亟需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大坝安全监测能力。系统总结了长江科学院近年来在大坝安全监测智能感知与智慧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工作,通过研发系列化智能传感器、智能采集单元和物联网...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是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亟需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大坝安全监测能力。系统总结了长江科学院近年来在大坝安全监测智能感知与智慧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工作,通过研发系列化智能传感器、智能采集单元和物联网感知平台,建设统一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资源池,开发通用化安全监测云服务系统,搭建专业数据挖掘平台和综合可视化应用,实现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感知、传输、管理、分析及展示全链路应用,形成了大坝安全监测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已在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大藤峡等100余项水利水电工程中成功应用,为保障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智能感知 智慧管理 物联网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及数字孪生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牛广利 胡雨新 +2 位作者 胡蕾 李天旸 方豪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3,261,共6页
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是实现工程安全“四预”的核心和关键,然而传统方法存在着难以全面、可靠、实时获取工程安全状态的问题。结合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工作,提出了工程安全综合评价的总体技术路线,通过构建... 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是实现工程安全“四预”的核心和关键,然而传统方法存在着难以全面、可靠、实时获取工程安全状态的问题。结合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工作,提出了工程安全综合评价的总体技术路线,通过构建工程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了测点评判规则和逐级评判规则,通过融合安全监测数据、结构计算成果和巡视检查信息,综合判别工程安全运行性态;同时基于数字孪生平台框架,集成开发了工程安全综合评价功能模块。目前,研究成果已在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中实现了初步应用,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功能集成方案可行,可为同类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安全 综合评价模型 数字孪生 丹江口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机器人智能变形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双平 刘祖强 +5 位作者 张斌 郑俊星 王栋 王华为 苏森南 李永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80-987,共8页
随着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持续高质量推进,保障这些工程安全和稳定运行已成为关键要点。聚焦传统的多台测量机器人未组网运行模式的痛点,提出一种基于多台测量机器人集成与协作的智能变形监测系统,旨在借助实时气象场模型校正以... 随着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持续高质量推进,保障这些工程安全和稳定运行已成为关键要点。聚焦传统的多台测量机器人未组网运行模式的痛点,提出一种基于多台测量机器人集成与协作的智能变形监测系统,旨在借助实时气象场模型校正以及监测网实时组网平差技术,大幅提高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攻克了多台测量机器人在智能变形监测系统里的集成与协作难题,达成了机器人设备间的无障碍通信以及任务的合理分配,有力提升了系统的总体效能。成功开发了实时气象场模型,可以精准获取并运用大气参数,对测距数据进行精细校正,进而显著减小环境因素给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研发了实时组网平差技术,保证了数据处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该系统已经在溪洛渡水电站、三峡枢纽、丹江口枢纽、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南水北调等众多重大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测中成功应用,系统的监测精度达到了±1.5 mm,不仅显著提升了工程运维的智能化水平,也为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填补了行业内技术空白,为类似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基础设施监测技术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机器人 智能变形监测 实时组网平差 实时气象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牛广利 吕克鹏 +3 位作者 张锋 韩笑 李天旸 方豪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1-346,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调节电源,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遵循相关国家政策要求以及行业标准规定,从总体业务流程、系统技术框架和系统部署架构等方面开展了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成...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调节电源,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遵循相关国家政策要求以及行业标准规定,从总体业务流程、系统技术框架和系统部署架构等方面开展了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成果。从数据集成技术、在线监控技术和主要开发框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系统关键技术。目前,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已在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山东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中成功应用。长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业务功能全面、监控预警及时,能够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可为同类系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大坝安全 在线监控 监控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研发及应用
5
作者 牛广利 李天旸 +3 位作者 薛广文 崔朋 秦朋 方豪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为满足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需求,有必要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设计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管理模式及流程、专业分析方法、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论述... 为满足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需求,有必要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设计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管理模式及流程、专业分析方法、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论述了系统关键技术路径,并介绍了系统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工程实践表明,系统功能模块完善、运行情况稳定,能够有效提升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在线监控预警能力,可为同类系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 工程安全 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安全智能分析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牛广利 李天旸 +3 位作者 杨恒玲 胡蕾 周华艳 方豪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与关键。聚焦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需求,有必要结合数字孪生建设,开展工程安全智能分析预警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工程运行安全保障水平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平...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与关键。聚焦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需求,有必要结合数字孪生建设,开展工程安全智能分析预警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工程运行安全保障水平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工程安全智能分析预警技术的总体框架,针对工程安全监测感知体系和工程安全模型库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构建了具有“四预”功能的工程安全智能业务应用。目前,研究成果已在数字孪生江垭皂市工程中获得初步应用,可为同类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工程安全 智能分析预警 江垭 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及围堰堰体材料工程特性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饶锡保 胡胜刚 +4 位作者 程永辉 朱国胜 丁红顺 左永振 周小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121,133,共5页
针对深厚覆盖层与围堰水下抛填施工密度确定和粗粒料工程特性试验中的缩尺效应问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深厚覆盖层条件导截流及围堰安全控制技术"中的专题3以乌东德、白鹤滩和双江口等水电站围堰工程为依托,采用现... 针对深厚覆盖层与围堰水下抛填施工密度确定和粗粒料工程特性试验中的缩尺效应问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深厚覆盖层条件导截流及围堰安全控制技术"中的专题3以乌东德、白鹤滩和双江口等水电站围堰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测试、室内试验、物理模型、数值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进行了深厚覆盖层及堰体材料工程特性试验技术研究。概要地介绍了该专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详细研究方法和具体成果将另文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堰 深厚覆盖层 离心模型试验 缩尺效应 力学特性 渗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下多波束的长江堤防护岸工程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邹双朝 皮凌华 +1 位作者 甘孝清 岳红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预防长江堤防护岸工程受损或者大面积崩岸的发生,应定期对护岸工程进行监测和稳定性分析,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根据水下多波束测深技术全覆盖、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探讨了水下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平面位置和水深测量精度... 为了预防长江堤防护岸工程受损或者大面积崩岸的发生,应定期对护岸工程进行监测和稳定性分析,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根据水下多波束测深技术全覆盖、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探讨了水下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平面位置和水深测量精度,论述了基于水下多波束的护岸工程监测技术方法。并以湖北省监利县铺子湾护岸工程为例,采用水下多波束测深技术,连续2 a同一时段进行全覆盖扫测,根据2次扫测结果,采用3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堤防护岸工程地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护岸工程实施后深槽向右岸偏移,岸坡冲淤平衡,护岸工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堤防 护岸工程 监测 水下多波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规划理论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武 吴新霞 李端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4,共5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多,作业环境复杂,施工场地安全布置和施工设备的安全规划难度大。引入时间、空间和运动分析理论,建立了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规划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水利水电施工场地施工机械作业安全规划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客...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多,作业环境复杂,施工场地安全布置和施工设备的安全规划难度大。引入时间、空间和运动分析理论,建立了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规划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水利水电施工场地施工机械作业安全规划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施工场地内和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给施工过程带来的安全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施工作业时空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设备布置方案。该理论体系为施工场地安全规划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机械 安全规划 时空分析 时空容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台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布置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汉辉 陈锐 +1 位作者 李麒 熊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50-154,共5页
石台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境内。石台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优美,电站建设绿色环保要求高;下水库大坝下游为彭溪村,枢纽布置需充分考虑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结合石台抽水蓄能电站特点,基于“绿色环保、以人... 石台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境内。石台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优美,电站建设绿色环保要求高;下水库大坝下游为彭溪村,枢纽布置需充分考虑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结合石台抽水蓄能电站特点,基于“绿色环保、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进行电站枢纽布置,主要从上、下水库坝址坝型坝线选择、泄水建筑物布置、输水系统立面布置、地下厂房开发方式,以及下游河道治理等方面开展研究。经过精心设计,石台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布置有效降低了对周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形成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该设计理念与具体设计思路可供类似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布置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布置 绿色环保 以人为本 石台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旭龙水电站设计重大技术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毛 孔凡辉 +1 位作者 黄红飞 王维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38-143,169,共7页
旭龙水电站是“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核准的大型水电站项目。为应对工程建设面临的地震烈度高、坝区边坡高、环保要求高和拱坝温控难度大、发电流量变幅大、移民工作难度大等特... 旭龙水电站是“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核准的大型水电站项目。为应对工程建设面临的地震烈度高、坝区边坡高、环保要求高和拱坝温控难度大、发电流量变幅大、移民工作难度大等特点难点,针对枢纽布置、拱坝防震抗震、地下洞室群稳定、水轮机稳定运行、环水保设计以及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研究及设计成果开展了论述。经过长达18 a的研究、论证、设计,设计单位妥善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为确保旭龙水电站项目顺利核准以及工程如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布置 特高拱坝 地下电站 长江保护法 旭龙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24
12
作者 熊威 田波 卢建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7,共4页
对病险水库定期开展水库安全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国内外水库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的定性准则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重点介绍了综合评价分析法中的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和步骤。比较分析表... 对病险水库定期开展水库安全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国内外水库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的定性准则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重点介绍了综合评价分析法中的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和步骤。比较分析表明,传统的定性准则法具有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的优点,适合用于评价单一项目,但其未考虑各类影响大坝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评价结论层次不明显,参考价值有限;综合评价分析法能够通过各种计算方法,定量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权重,因此评价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风险分析 定性准则法 综合评价法 病险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渗漏多源信息融合诊断技术及其安全评估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位敏 徐轶 陈信任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渗漏是水库大坝的常见病害之一,是影响大坝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水库大坝渗漏病害性态多样,且自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其检测与诊断成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为此,利用多源信息融合原理提出了“以监测资料分析为先导,以工程检测为基... 渗漏是水库大坝的常见病害之一,是影响大坝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水库大坝渗漏病害性态多样,且自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其检测与诊断成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为此,利用多源信息融合原理提出了“以监测资料分析为先导,以工程检测为基础,以地质勘察和渗流数值分析为辅助”的大坝渗漏诊断技术,建立了以大坝渗漏病害和坝体防渗设施性能为指标体系的专家评估方法,形成了一套大坝渗漏多源信息融合诊断技术及其安全评估方法体系,并在云南某水电站大坝渗漏处理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大坝渗漏病害诊断效率,可为准确查明渗漏病害和评价其安全性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渗漏 多源信息融合 渗漏诊断 专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启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1-64,共4页
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来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具有沉浸性、交互性、虚幻性、逼真性等特点。水利工程虚拟仿真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表现手段。针对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开展了对现行三维软件集成、二次开发和功能... 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来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具有沉浸性、交互性、虚幻性、逼真性等特点。水利工程虚拟仿真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表现手段。针对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开展了对现行三维软件集成、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展的研究,实现了水利工程功能性仿真与视景仿真功能,并结合案例介绍了在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运行管理、防洪调度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水利工程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三维设计 运行管理 防洪调度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大坝高水头帷幕补强灌浆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施华堂 徐年丰 +1 位作者 李洪斌 闵征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0-14,共5页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帷幕补强灌浆,是在细微裂隙发育且多次复灌并在水库蓄水的高水头条件下进行的,技术环节十分复杂。系统介绍了丹江口大坝在高水头条件下帷幕补强灌浆的难点与特点。为了探求经济有效的灌浆形式和灌浆方式,设计了试验方...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帷幕补强灌浆,是在细微裂隙发育且多次复灌并在水库蓄水的高水头条件下进行的,技术环节十分复杂。系统介绍了丹江口大坝在高水头条件下帷幕补强灌浆的难点与特点。为了探求经济有效的灌浆形式和灌浆方式,设计了试验方案,分析了帷幕补强灌浆中不同灌浆形式、不同待凝时间和不同段长的灌浆效果,并进行了水泥浆液扩散试验,研究了丙烯酸盐灌浆工艺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确定了适用于丹江口大坝高水头帷幕补强灌浆特点且经济有效的灌浆形式、灌浆方法和快速施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头 帷幕灌浆 补强灌浆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基础廊道环向结构缝设置研究
16
作者 朱祖国 王占军 +1 位作者 潘家军 徐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1,共5页
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基础廊道环向结构缝作为坝基防渗的薄弱部位,其受力和变形均较复杂,是坝基廊道设计的关键技术难点。通过建立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研究了基础廊道环向结构缝不同分缝位置对大坝防渗体系应... 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基础廊道环向结构缝作为坝基防渗的薄弱部位,其受力和变形均较复杂,是坝基廊道设计的关键技术难点。通过建立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研究了基础廊道环向结构缝不同分缝位置对大坝防渗体系应力变形的影响,揭示了环向结构缝部位的应力变形性态,并据此提出了环向结构缝设置建议。研究表明:环向结构缝的不同分缝位置对坝体及其沥青混凝土心墙整体的应力变形基本无影响,对坝基防渗墙的变形极值没有影响,受端部支承效应影响,防渗墙两岸局部出现拉应力;随着嵌入岸坡岩体深度增加,坝基廊道嵌入端顺流向拉应力增加明显,坝轴向和竖直向拉应力仅略微变化,坝基廊道压应力逐渐减小;建议坝基廊道嵌入两岸山体一定深度(一般不少于2m),环向结构缝设置不少于2道“W”型结构铜止水,廊道与基岩之间宜设置弹性垫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坝基廊道 环向结构缝 有限元分析 应力变形 设置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GIS技术在水库工程可研阶段勘察设计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文霞 高恺 +1 位作者 刘加龙 高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5,151,共8页
研究了BIM+GIS技术在水库工程中的应用,重点提出可行性研究阶段BIM+GIS技术应用目标、软硬件配置、项目BIM协同设计管理程序及三维协同设计流程;以GJ水库工程为例,根据项目梯级两库多坝址比选、涉及专业多、前期乏信息情况下基础资料收... 研究了BIM+GIS技术在水库工程中的应用,重点提出可行性研究阶段BIM+GIS技术应用目标、软硬件配置、项目BIM协同设计管理程序及三维协同设计流程;以GJ水库工程为例,根据项目梯级两库多坝址比选、涉及专业多、前期乏信息情况下基础资料收集难度大、勘察设计周期短工作量大的特点与难点,开展可研阶段的三维协同设计及BIM+GIS技术应用研究。运用GIS+无人机技术,快速提取流域水系、拟定水库水位、初拟开发方案,快速提取淹没区土地数据,采集地形数据并建立三维地质实体模型。将三维正向协同设计流程标准化、协同设计结构树优化,开展水工、机电金结、安全监测专业正向协同设计,快速统计工程量、一体化有限元计算分析、施工仿真、三维展示、结构出图。将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始终,从可研、初设、施工详图到运维阶段,满足一次建模、全生命周期运用的要求,提高模型附加值,为BIM+GIS技术在水库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提高项目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GIS 水库 可研阶段 勘察设计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系统软件开发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界雄 陈利强 +2 位作者 位敏 章赢 彭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04-107,共4页
我国水库大坝数量众多,安全评价任务繁重且重复性高,安全评价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评价工作缺乏规范化,不能适应水利信息化发展要求,开发符合我国现行规程规范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系统软件显得尤为迫切。介绍了所研发的水库大坝安全评... 我国水库大坝数量众多,安全评价任务繁重且重复性高,安全评价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评价工作缺乏规范化,不能适应水利信息化发展要求,开发符合我国现行规程规范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系统软件显得尤为迫切。介绍了所研发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系统软件的基本情况,该软件采用B/S架构设计,界面清晰友好,操作简单明了、方便快捷,可对水库大坝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评价,并能生成符合国家规程规范的安全评价成果报告和计算书,极大提高了评价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该软件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的大坝安全评价软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评价 病险水库 工程应用 水库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界雄 陈尚法 +1 位作者 翁永红 杨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2-106,共5页
为提出面向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两大业务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数字地图为基础,集成自动化安全监测、水库防洪调度模型、安全状态分析评估等功能模块,引入基于事件的应急响应理念,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应急响... 为提出面向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两大业务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数字地图为基础,集成自动化安全监测、水库防洪调度模型、安全状态分析评估等功能模块,引入基于事件的应急响应理念,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信息系统。系统体现中国现行水库大坝管理法规和实际业务流程,涵盖大坝安全管理、水库调度、应急响应3大业务,有利于水库大坝各级管理机构协同完成水库大坝的日常运行与应急管理。示范工程应用表明,系统有效、实用、直观、开放,可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提供一套全面且强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事件驱动 信息化管理 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坝运行期深层抗滑稳定研究
20
作者 陈兴 耿峻 +2 位作者 张海龙 汪昌港 梅晓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8,共9页
三峡大坝左厂1~5号坝段和右厂24~26号坝段分别位于左右岸山体缓坡地段,坝后式厂房布置形成了临时坡高67.8 m、永久坡高39 m的高陡边坡,岸坡坝段深层抗滑稳定一直是三峡工程的重大工程问题之一。在梳理上述岸坡厂房坝段工程地质条件和前... 三峡大坝左厂1~5号坝段和右厂24~26号坝段分别位于左右岸山体缓坡地段,坝后式厂房布置形成了临时坡高67.8 m、永久坡高39 m的高陡边坡,岸坡坝段深层抗滑稳定一直是三峡工程的重大工程问题之一。在梳理上述岸坡厂房坝段工程地质条件和前期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运行期大坝及坝基变形、渗压等监测成果,分析多种工程措施下的运行效果;并基于渗流实测数据,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参数反演、非线性有限元法等对大坝深层抗滑稳定进行了复核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大坝岸坡厂房坝段的坝基变形、渗流等监测数据均在设计允许安全范围内;坝基岩体缓倾角结构面基本处于疏干状态;基于实测扬压力,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非线性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层抗滑稳定复核表明坝基是稳定和安全的。工程从2008年试验性蓄水至今已正常运行16 a,结合最新的大坝监测成果对大坝的深层抗滑稳定进行复核及评价,可为同类重力坝工程建设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抗滑稳定 原型观测 刚体极限平衡法 三峡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