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麦穗颈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
13
1
作者
申海兵
杨德龙
+2 位作者
景蕊莲
昌小平
曲延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470,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穗颈维管束发育的影响,为小麦抗旱高产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分别检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灌浆期小麦穗颈维管束数目及面积...
为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穗颈维管束发育的影响,为小麦抗旱高产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分别检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灌浆期小麦穗颈维管束数目及面积,同时分析了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穗颈维管束的发育,显著降低小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对大维管束数目的影响较小;维管束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布范围为74.16%-97.51%;DH群体各性状分离范围广泛,均产生了明显超亲的株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维管束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在正常灌溉条件下,多数维管束性状与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小穗结实率及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通过增加小麦穗颈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可保证物质运输“流”的畅通,育种工作中可以结合穗颈解剖结构特征选育高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穗茎维管束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DH群体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德龙
李唯
+1 位作者
景蕊莲
昌小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43-1547,共5页
以小麦DH群体(早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研究材料,分析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与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的8个性状的相关性、遗传力、控制性状的基因数日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DH群体...
以小麦DH群体(早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研究材料,分析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与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的8个性状的相关性、遗传力、控制性状的基因数日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DH群体各性状的表型值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且出现超亲分离,变异系数在6.96%~65.72%之间。DH群体及其亲本各性状表型值普遍表现为雨养条件下的高于正常灌溉的。初花期、花后14d和成熟期的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SSCf、SSCf14和SSCm)之间相关性较低,而SSCf14与其他多数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分别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DH群体各性状的遗传力和调控性状的基因数目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有较大差异。在雨养条件下的遗传力,SSCf最高,为0.49,而籽粒灌浆效率(GFE)最低,为0.11,其他6个性状介于二者之间;而灌溉条件下的遗传力,GFE最高,为0.65,SSCf最低,为0.51。在雨养条件下,控制GF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效率(AESSC)、SSCfl4和SSCm的基因数日较多,分别为27、26、22和20对,控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转运效率(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只有9对;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l4的基因数目最多(19对),控制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4对)。两种条件下控制SSCm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14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其他性状的多基因间未检测到互作效应;两种条件下的RESSC和GFE,以及灌溉条件下的AESSC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说明小麦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复杂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下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
46
3
作者
武仙山
昌小平
景蕊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632,共7页
为了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生理性状评价小麦抗旱性提供依据,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灌浆期测定了76份小麦材料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o、Fm、Fv、Fv/Fo、Fv/F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
为了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生理性状评价小麦抗旱性提供依据,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灌浆期测定了76份小麦材料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o、Fm、Fv、Fv/Fo、Fv/F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渗透势(OP)和冠气温差(CTD),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不同生理性状集成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对群体抗旱性(抗旱指数,DRI)和单株抗旱性(pDRI)的贡献,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分别求出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的群体和单株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DDRIDS、DpDRIDS、DDRIWW、DpDRIWW。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单株DpDRIDS与pDRI显著相关(r=0.371,P<0.005),依DpDIRDS对小麦材料抗旱性的分级结果与群体DRI和单株pDRI的分级结果吻合度均为55.3%;灌溉条件下单株DpDRIWW与DRI和pDRI也显著相关(r分别为0.246和0.303,P<0.05),对材料抗旱性分级的吻合度分别为64.5%和67.1%。因此认为,与群体在雨养条件下DDRIDS和灌溉下DDRIWW相比,DpDRIDS和DpDRIWW更适合于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的抗旱性评价,但只能作为抗旱性评价的参考,不能代替抗旱指数DRI。根据D值与单项指标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理指标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不同,其重要程度在雨养条件下依次为:Fo2>OP>CTD1>Chl1>RWC>CTD2>RWL>Fv1;灌溉条件下为:Chl2>Fo1>CTD1>CTD2>RWL>RWC>Fv2(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右下脚的1和2分别指旗叶和倒二叶;冠气温差的1和2分别指灌浆早期和灌浆中期)。因而,有选择地检测这些生理性状有助于提高小麦抗旱性的鉴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抗旱性
抗旱指数
生理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株高旱胁迫系数分析小麦发育中的抗旱性动态
被引量:
15
4
作者
武仙山
王正航
+1 位作者
昌小平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10-2018,共9页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根据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5个年点环境中5个发育时期的株高估算反映材料发育过程中抗旱能力的旱胁迫系数(DS|WW),分析抗旱性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年点环境间,不同发育时期的条件...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根据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5个年点环境中5个发育时期的株高估算反映材料发育过程中抗旱能力的旱胁迫系数(DS|WW),分析抗旱性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年点环境间,不同发育时期的条件旱胁迫系数(CDS|CWW)、非条件旱胁迫系数(UDS|UWW)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发育中后期的抗旱性在部分年点环境中趋于一致。各个年点不同发育时期DS|WW间的10个相关系数,UDS|UWW间除Ch05环境的5个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他所有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而CDS|CWW间仅3~6个相关系数显著,相邻发育时段之间的抗旱性关系密切。同时,任一时期的UDS|UWW总与其前面至少一个时段的CDS|CWW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某发育时期的抗旱性可归因于该时期之前的一个或几个时段的抗旱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苗至拔节期(CDS1|CWW1)、抽穗至开花期(CDS5|CWW5)的抗旱性对成熟期株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抗旱性
发育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
29
5
作者
施伟
昌小平
景蕊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3-659,共7页
为了解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鲁麦14×晋麦47)×鲁麦14]BC3F5代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温度、冠气...
为了解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鲁麦14×晋麦47)×鲁麦14]BC3F5代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温度、冠气温差、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等性状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IL群体多数性状表现超双亲,性状变异系数为1.19%~48.30%,性状均值偏向轮回亲本鲁麦14;雨养条件下抗旱亲本晋麦47的冠层温度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比水地品种鲁麦14表现稳定,IL群体的性状稳定性(D值)超过轮回亲本。两种水分条件下,荧光动力学参数之间相关性表现复杂,Fv与Fm、Fo/Fm与Fv/Fm之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大于0.99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发育时期的Fv/Fm和灌浆期的冠层温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可以作为选择抗旱高光效小麦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冠层温度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产量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穗颈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
13
1
作者
申海兵
杨德龙
景蕊莲
昌小平
曲延英
机构
新疆
农业
大学
国家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470,共6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4CB117205)
文摘
为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穗颈维管束发育的影响,为小麦抗旱高产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分别检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灌浆期小麦穗颈维管束数目及面积,同时分析了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穗颈维管束的发育,显著降低小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对大维管束数目的影响较小;维管束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布范围为74.16%-97.51%;DH群体各性状分离范围广泛,均产生了明显超亲的株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维管束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在正常灌溉条件下,多数维管束性状与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小穗结实率及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通过增加小麦穗颈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可保证物质运输“流”的畅通,育种工作中可以结合穗颈解剖结构特征选育高产品种。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穗茎维管束
产量性状
Keywords
Wheat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Vascular bundle
Yield components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2.4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DH群体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德龙
李唯
景蕊莲
昌小平
机构
甘肃
农业
大学生命
科学
技术
学院
国家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43-1547,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节水农业"重点项目(2006AA0012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4CB117202)
文摘
以小麦DH群体(早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研究材料,分析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与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的8个性状的相关性、遗传力、控制性状的基因数日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DH群体各性状的表型值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且出现超亲分离,变异系数在6.96%~65.72%之间。DH群体及其亲本各性状表型值普遍表现为雨养条件下的高于正常灌溉的。初花期、花后14d和成熟期的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SSCf、SSCf14和SSCm)之间相关性较低,而SSCf14与其他多数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分别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DH群体各性状的遗传力和调控性状的基因数目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有较大差异。在雨养条件下的遗传力,SSCf最高,为0.49,而籽粒灌浆效率(GFE)最低,为0.11,其他6个性状介于二者之间;而灌溉条件下的遗传力,GFE最高,为0.65,SSCf最低,为0.51。在雨养条件下,控制GF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效率(AESSC)、SSCfl4和SSCm的基因数日较多,分别为27、26、22和20对,控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转运效率(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只有9对;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l4的基因数目最多(19对),控制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4对)。两种条件下控制SSCm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14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其他性状的多基因间未检测到互作效应;两种条件下的RESSC和GFE,以及灌溉条件下的AESSC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说明小麦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复杂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下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遗传分析
Keywords
Wheat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Soluble carbohydrate
Genetic analysis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
46
3
作者
武仙山
昌小平
景蕊莲
机构
国家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632,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2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9B04)
文摘
为了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生理性状评价小麦抗旱性提供依据,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灌浆期测定了76份小麦材料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o、Fm、Fv、Fv/Fo、Fv/Fm)、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渗透势(OP)和冠气温差(CTD),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不同生理性状集成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对群体抗旱性(抗旱指数,DRI)和单株抗旱性(pDRI)的贡献,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分别求出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的群体和单株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DDRIDS、DpDRIDS、DDRIWW、DpDRIWW。结果表明,雨养条件下单株DpDRIDS与pDRI显著相关(r=0.371,P<0.005),依DpDIRDS对小麦材料抗旱性的分级结果与群体DRI和单株pDRI的分级结果吻合度均为55.3%;灌溉条件下单株DpDRIWW与DRI和pDRI也显著相关(r分别为0.246和0.303,P<0.05),对材料抗旱性分级的吻合度分别为64.5%和67.1%。因此认为,与群体在雨养条件下DDRIDS和灌溉下DDRIWW相比,DpDRIDS和DpDRIWW更适合于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的抗旱性评价,但只能作为抗旱性评价的参考,不能代替抗旱指数DRI。根据D值与单项指标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理指标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不同,其重要程度在雨养条件下依次为:Fo2>OP>CTD1>Chl1>RWC>CTD2>RWL>Fv1;灌溉条件下为:Chl2>Fo1>CTD1>CTD2>RWL>RWC>Fv2(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右下脚的1和2分别指旗叶和倒二叶;冠气温差的1和2分别指灌浆早期和灌浆中期)。因而,有选择地检测这些生理性状有助于提高小麦抗旱性的鉴定效率。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抗旱性
抗旱指数
生理性状
综合评价
Keywords
Wheat
Grain-filling stage
Drought resistance
Drought resistance index
Physiological trai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1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株高旱胁迫系数分析小麦发育中的抗旱性动态
被引量:
15
4
作者
武仙山
王正航
昌小平
景蕊莲
机构
国家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10-2018,共9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2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69B01-6)
文摘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根据雨养(DS)和灌溉(WW)条件下5个年点环境中5个发育时期的株高估算反映材料发育过程中抗旱能力的旱胁迫系数(DS|WW),分析抗旱性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年点环境间,不同发育时期的条件旱胁迫系数(CDS|CWW)、非条件旱胁迫系数(UDS|UWW)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发育中后期的抗旱性在部分年点环境中趋于一致。各个年点不同发育时期DS|WW间的10个相关系数,UDS|UWW间除Ch05环境的5个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他所有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而CDS|CWW间仅3~6个相关系数显著,相邻发育时段之间的抗旱性关系密切。同时,任一时期的UDS|UWW总与其前面至少一个时段的CDS|CWW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某发育时期的抗旱性可归因于该时期之前的一个或几个时段的抗旱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苗至拔节期(CDS1|CWW1)、抽穗至开花期(CDS5|CWW5)的抗旱性对成熟期株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抗旱性
发育
环境
Keywords
Wheat
Plant height
Drought resistanc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
29
5
作者
施伟
昌小平
景蕊莲
机构
国家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3-659,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00501)
国际挑战计划项目(GCP)(G7010.02.01)
文摘
为了解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鲁麦14×晋麦47)×鲁麦14]BC3F5代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温度、冠气温差、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等性状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IL群体多数性状表现超双亲,性状变异系数为1.19%~48.30%,性状均值偏向轮回亲本鲁麦14;雨养条件下抗旱亲本晋麦47的冠层温度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比水地品种鲁麦14表现稳定,IL群体的性状稳定性(D值)超过轮回亲本。两种水分条件下,荧光动力学参数之间相关性表现复杂,Fv与Fm、Fo/Fm与Fv/Fm之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大于0.99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发育时期的Fv/Fm和灌浆期的冠层温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可以作为选择抗旱高光效小麦的重要评价指标。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冠层温度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产量
灰色关联度
Keywords
Wheat
Soil water
Canopy temperature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Yield~ Gray relational grade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麦穗颈维管束遗传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申海兵
杨德龙
景蕊莲
昌小平
曲延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麦DH群体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杨德龙
李唯
景蕊莲
昌小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
武仙山
昌小平
景蕊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用株高旱胁迫系数分析小麦发育中的抗旱性动态
武仙山
王正航
昌小平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施伟
昌小平
景蕊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