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破裂实验中的遥感观测与遥感岩石力学的开端 被引量:57
1
作者 耿乃光 崔承禹 邓明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645-652,共8页
在岩石加载直到破裂的过程中,对岩石的红外辐射进行了遥感观测研究.使用的主要仪器有瞬态光谱仪、智能光谱仪、红外辐射温度计、红外光谱辐射计和红外热象仪.对26种岩石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岩石的红外辐射温度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岩石... 在岩石加载直到破裂的过程中,对岩石的红外辐射进行了遥感观测研究.使用的主要仪器有瞬态光谱仪、智能光谱仪、红外辐射温度计、红外光谱辐射计和红外热象仪.对26种岩石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岩石的红外辐射温度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岩石的红外辐射波谱的幅值也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岩石的红外热象的观测结果与岩石的红外辐射温度相一致.某些岩石样品破裂主断层形成前,在未来主断层的位置显示出条带状温度异常热象.本实验将遥感学中的最新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以期在岩石力学中建立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遥感岩石力学(或遥感岩石物理学).遥感岩石力学可望在地震预报,岩爆预报和岩体应力场的测量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遥感观测 红外辐射 遥感岩石力学 遥感岩石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理论及实验结果 被引量:66
2
作者 邓明德 崔承禹 耿乃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本文论述了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理论并进行了实验,实验得出岩石辐射特性、辐射温度随岩石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辐射亮度变化的量级为10^(-5)(W/cm^2·sr·μm),辐射温度变化为0.2—0.8℃,并且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遥感前兆信息。遥... 本文论述了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理论并进行了实验,实验得出岩石辐射特性、辐射温度随岩石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辐射亮度变化的量级为10^(-5)(W/cm^2·sr·μm),辐射温度变化为0.2—0.8℃,并且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遥感前兆信息。遥感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用于地震预报得到了实验的初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应力 红外辐射 遥感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壳异态垂直运动 被引量:35
3
作者 杨国华 巩曰沐 杨春花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根据笔者提取异态信息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异态垂直运动。结果显示出以大同地震为界(1989),震前的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均处于应变的积累阶段,而且震源区具有非常清晰的四象限分布图像,呈一种典... 本文根据笔者提取异态信息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异态垂直运动。结果显示出以大同地震为界(1989),震前的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均处于应变的积累阶段,而且震源区具有非常清晰的四象限分布图像,呈一种典型的水平应力作用下的点源理论垂直形变场图象,震后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则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异态垂直运动,这又清楚地表明了具有弹性回跳的理论特征。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唯一获得中强地震前后地壳异态垂直运动在空间上具有如此大范围的一致性,在时间上(地震前后)具有互反性及“场”、“源”图象分布有序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壳 异态垂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流动形变观测判定强震危险地点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车兆宏 刘善华 +1 位作者 刘天海 刘向军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1期46-51,共6页
分析了形变异常形成的机理,认为形变异常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可以用断层活动闭锁区的形成及发展来解释,活动断层的闭锁区为强震发生地点。提出了半年至几年时间尺度判定强震危险地点的原则和判定危险区与危险地点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流动形变测量 地震危险区 地震预报 闭锁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途径 被引量:7
5
作者 邓明德 崔承禹 +1 位作者 耿乃光 张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提出了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思路、途径及步骤,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地震 预报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的非均匀错动模型──水准资料的反演结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国杰 于莉 高锡铭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2期7-14,共8页
从地震矩张量的理论和点源的垂直位移公式出发,通过离散化地震矩密度,得到了用水准资料反演断层非均匀破裂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唐山地震前后的水准资料,采用非负限制的梯度方法反演了唐山地震的非均匀破裂,发现唐山地震的破裂主要是... 从地震矩张量的理论和点源的垂直位移公式出发,通过离散化地震矩密度,得到了用水准资料反演断层非均匀破裂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唐山地震前后的水准资料,采用非负限制的梯度方法反演了唐山地震的非均匀破裂,发现唐山地震的破裂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最大点滑动量为9.90m。计算得到地震矩为1.5×10(22)N·cm,说明唐山地震前后一年内的垂直形变是同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 水准测量 唐山地震 错动模型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形变及重磁综合监测断层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车兆宏 巩曰沐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4期59-63,共5页
分析了目前利用流动形变、重力、地磁复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所存在的困难,探讨了综合利用三种手段追踪应力场及地下介质动态的途径,提出了断层综合监测布点的原则,并介绍了依此原则所建的京西试验场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流动形变 地磁测量 综合监测 断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巴塘、小金等地震的地磁场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邓顺兴 程光前 +1 位作者 马森林 沈万鸿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5-61,共7页
四川流动地磁测量布设于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泸定一带,共103个测点,观测地磁总场F的变化。1985年—1989年共测6期。本文利用多台平均差值法及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989年巴塘、小金及石棉等中强地震前,差值曲线有6—8nT的变... 四川流动地磁测量布设于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泸定一带,共103个测点,观测地磁总场F的变化。1985年—1989年共测6期。本文利用多台平均差值法及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989年巴塘、小金及石棉等中强地震前,差值曲线有6—8nT的变化,把磁总场F年变增强方向由东北转向西南,转折时间为1987—1988年;泰勒多项式的α系数及残差分析结果也有相应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磁场 变化 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震学“反例”的几点思考
9
作者 曲克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6-432,共7页
本文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出发,探讨了地震学中与假说或理论相悖的“反例”现象,认为,在地震学“概念的延伸扩张”以及从假说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中,“反例”的启发与检验,发挥了积极的能动作用;辩证考察“反例”给出“Ⅰ 类反例与 Ⅰ 类否... 本文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出发,探讨了地震学中与假说或理论相悖的“反例”现象,认为,在地震学“概念的延伸扩张”以及从假说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中,“反例”的启发与检验,发挥了积极的能动作用;辩证考察“反例”给出“Ⅰ 类反例与 Ⅰ 类否定”、“Ⅱ类反例与Ⅱ类否定”概念,对纷繁复杂的地震学“反例”进行了原则分类;本文还就数学、科学方法对地震学“反例”的识别意义作了一定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学 预测 反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学模式的建构与重新建构
10
作者 曲克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97-404,共8页
地震学模式经过历史建构后,并没有终结我们对种类繁多、特性各异的地震的认识。本文从“建构”与“重新建构”的辩证关系入手,以地震学模式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讨论基础,结合地震学长久的经验和理论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 地震学模式经过历史建构后,并没有终结我们对种类繁多、特性各异的地震的认识。本文从“建构”与“重新建构”的辩证关系入手,以地震学模式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讨论基础,结合地震学长久的经验和理论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地震学模式的重新建构:从“个体模式”到“群体模式”、“统一模式──多元模式──新的统一模式”、从“经验模式”到“理论模式”、同一问题的多元模式解以及模式重建的两种主要方式。文章同时还归纳总结了“建构”与“重新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学模式 模式建构 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的红外波段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邓明德 崔承禹 +1 位作者 耿乃光 支毅乔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25-430,共6页
提出了波段辐射特性这一物理概念,并对岩石的红外波段辐射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得到的结果对于选取遥感波段、建立遥感信息的判读标志、建立由岩石应力变化引起岩石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量与相应应力的定量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岩石 红外辐射 波段辐射 岩石破裂 遥感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活动断裂带上的重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志敏 王彧 吴兵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0年第4期15-24,共10页
对断裂带活动性与重力变化关系的研究,过去一般采用研究断裂带上的实测重力段差值随时间、空间变化特征来实现。但由于受某些条件的制约,目前供该项研究的实测重力段差值在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弥补上述不足的方法... 对断裂带活动性与重力变化关系的研究,过去一般采用研究断裂带上的实测重力段差值随时间、空间变化特征来实现。但由于受某些条件的制约,目前供该项研究的实测重力段差值在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弥补上述不足的方法:采用计算跨活动断裂带两重力点间的差值来代替实测重力段差值。 作者用该方法对北京地区十几年的重力复测成果进行了处理后指出:在唐山地震前后,该区跨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带上部分测段有100×10^(-8)m/s^2左右的重力变化,且跨北西向断裂带的重力变化较北北东向上的明显。重力场的这一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为用重力复测手段预报强震发震的时间与地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重力 变化 地震 活动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口-孙河断层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车兆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依据大地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南口-孙河断层的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南口-孙河断层现今仍有活动,东三旗以西为张性反扭。该断层对首都圈构造活动具有控制作用,为一主干断层,近期活动增强。在首都圈构造... 依据大地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南口-孙河断层的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南口-孙河断层现今仍有活动,东三旗以西为张性反扭。该断层对首都圈构造活动具有控制作用,为一主干断层,近期活动增强。在首都圈构造活动性研究及地震趋势预测中,对南口-孙河断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口-孙河 断层活动 地震 地壳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有孕震模式的研究及其修正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明勇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4期8-14,共7页
在国内外现行的主要孕震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详细阐述孕震过程的模式。该模式由(Ⅰ)弹性变形、(Ⅱ)扩容、(Ⅲ)前兆蠕动、(Ⅳ)地震、(Ⅴ)震后调整等阶段组成,主要强调液体(水)存在;发生大小地震的断层均由... 在国内外现行的主要孕震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详细阐述孕震过程的模式。该模式由(Ⅰ)弹性变形、(Ⅱ)扩容、(Ⅲ)前兆蠕动、(Ⅳ)地震、(Ⅴ)震后调整等阶段组成,主要强调液体(水)存在;发生大小地震的断层均由积累单元和调整单元组成,余震是大震后构造剪切应力重新调整以及主断层未破裂区和位于它两侧尺度小、长度短的断层未破裂区共同破裂的结果。最后,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该模式的孕震过程进行了比较圆满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震过程 破裂面 孕震模式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圈区域应变场研究
15
作者 车兆宏 赵承坤 刘天海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4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分块均匀弹性介质模型对1966~1978年首都圈三角—测边网复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在两个区域有应变积累:其一为南口—孙河断层以北,南口山前断层以东,黄庄—高丽营断层以西;另一区域为南口山前断层以西。短边测距... 采用分块均匀弹性介质模型对1966~1978年首都圈三角—测边网复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在两个区域有应变积累:其一为南口—孙河断层以北,南口山前断层以东,黄庄—高丽营断层以西;另一区域为南口山前断层以西。短边测距网复测资料计算结果表明,京西区1987年之前主应力方向为北东72°,此后应变不断加强,主应力方向发生扰动。由区域地应变场和断层活动性两种途径分析得到的首都圈现今应力状况是一致的,两种途径得到的应力加强的地段也大体相同。对近年应力集中地段的地震危险性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应变场 地震前兆 孕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500袖珍机数据检核功能
16
作者 刘天海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89年第4期84-88,共5页
本文介绍了PC-1500袖珍机数据录制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转化录制指令,解决了1500系列机数据磁带的检核问题,从而实现了广大1500机用户尤其是使用本机进行野外测量记薄的用户多年来的迫切愿望,进一步加强了PC-1500机录制数据的可靠性,对... 本文介绍了PC-1500袖珍机数据录制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转化录制指令,解决了1500系列机数据磁带的检核问题,从而实现了广大1500机用户尤其是使用本机进行野外测量记薄的用户多年来的迫切愿望,进一步加强了PC-1500机录制数据的可靠性,对于野外作业以及PC-1500机微型数据库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500 数据检核 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函数形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国华 巩曰沐 +1 位作者 卢景忠 韩月萍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1期45-51,共7页
本文在已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数值逼近理论,给出了从时空域角度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函数解析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地壳运动 函数形式 地壳变形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