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地震条带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被引量:50
- 1
-
-
作者
刘蒲雄
陈章立
-
机构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国家地震局科技司
-
出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3-32,共10页
-
基金
国家地震局86-003号基金
-
文摘
本文分析了1970—1984年间我国大陆及邻近地区22次5.5级以上的地震震例,结果表明:(1)地震条带与大范围平静伴生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条带判别标志。(2)条带形成于主震前几个月—2年的时间段内,主要就发生在条带上;不同地震前的条带特点有所差异,7级以上强震前的条带尺度和持续时间比较相近,而中强地震前条带的上述参量差异较大。(3)实际资料与机理分析表明:地震条带分为二种,一种与大震孕育直接有关,另一种则反映了构造活动异常。文中提出了识别这二种条带的途径并对条带的共性特征及其差异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随着地震前兆研究的不断深入,地震条带图象已成为地震预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过较多震例的分析,寻求条带的识别标志,以减小条带划分的不确定性;其二是在研究条带的共性特征及其差异的基础上,探讨条带的形成机理和物理判别途径。
-
关键词
地震条带
地震预报
地震
主震
-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震前极低频电磁异常及其频谱特征
被引量:28
- 2
-
-
作者
郝建国
张云福
潘怀文
李德瑞
唐天明
刘小芹
-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88,共8页
-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
文摘
大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近场地震发生前极低频电磁异常信息既丰富又强烈.为探索对其规律性认识,本文通过对地震电偶极子的形成及传播规律研究后指出,震前垂直向极低频电场异常具有穿透能力强、干扰少、信息突出及易于提取和接收等优点,是探索地震可靠短临前兆信息的重要方面;进而通过对极低频准静场观测资料的频谱分析结果得出,近场地震前电磁异常的频谱大都集中在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极低频段,异常信息频谱与震中距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震前极低频电磁异常与孕震区的空间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地震渗滤电场异常信息及频谱的幅度与震级大小无明显相关.
-
关键词
地震前兆
频谱
电磁法
大气电场
-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