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雅萍 王祎 +4 位作者 白燕 乐夏芳 杜佳 柏永青 孙九林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4期5-13,共9页
地球系统科学是研究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及变化机制的前沿交叉学科,在全球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等长期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资源。为了推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实现数据资源增值,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从21... 地球系统科学是研究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及变化机制的前沿交叉学科,在全球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等长期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资源。为了推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实现数据资源增值,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从21世纪初开始研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的机制和方法,经历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发展和建设,于2019年通过国家认定成为20家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实现了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从无到有,由国内走向国际的重大跨越。本文追溯了地球系统科学的起源,回顾了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从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系统平台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共享服务成效与进展等方面总结了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研究实践,最后从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强化数据资源建设、服务科研数据汇交、优化平台技术保障、强化数据人才培养、提升共享服务成效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科学数据 数据中心 数据管理办法 数据共享 数据平台 科学数据管理 数据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3.数据共享服务及应用
2
作者 徐超 龙丽娟 +2 位作者 李莎 袁丽 徐晓璐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5,共8页
在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共享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主要介绍南海科考历史资料整编综合数据库暨“数字南海”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首先阐述“数字南海”的设计与开发重点,实现数据管理共享的流... 在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共享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主要介绍南海科考历史资料整编综合数据库暨“数字南海”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首先阐述“数字南海”的设计与开发重点,实现数据管理共享的流程集约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其次以“航次一张图”和“岛礁一张图”模块介绍数据的交互分析应用及动态可视化应用。“数字南海”平台建设按照项目目标,统一规划部署、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成果发布,数据服务贯穿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数据工作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历史资料 系统整编 数字南海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2.数据治理技术与应用
3
作者 徐超 龙丽娟 +2 位作者 李莎 徐晓璐 袁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7,共8页
在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数据管理者的角度,以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数据治理为研究核心,探讨数据的科学管理工作,构建一个简单的数据治理模型,包含安全体系、组织体... 在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数据管理者的角度,以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数据治理为研究核心,探讨数据的科学管理工作,构建一个简单的数据治理模型,包含安全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资源体系、共享体系、对接体系共6大体系,为项目数据以及南海海洋数据的数据治理工作提供保障。文章重点围绕数据安全体系、数据标准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做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历史资料 系统整编 数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1.资料整编技术及应用
4
作者 徐超 龙丽娟 +3 位作者 李莎 何云开 袁丽 徐晓璐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49,共7页
南海宽广深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重要,是我国的核心利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组织了十数次大规模的南海与诸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取得了大批重要原始数据。但是,早期资料无电子化手段,记录标准不一、质控标准... 南海宽广深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重要,是我国的核心利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组织了十数次大规模的南海与诸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取得了大批重要原始数据。但是,早期资料无电子化手段,记录标准不一、质控标准不一、归档标准不一、原始资料散落或濒于遗失,抢救与整编需求迫切。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项目规范化整编了1950年至2019年共353个项目664个航次超过200多种要素的历史数据,构建了包含水文气象、海洋化学、生物生态、渔业资源、地质环境、岛礁地质样品等第一手实测的宝贵科学数据的综合数据库,同时对整编数据完成了相关科学分析,新形成一些分析数据产品,出版了《南海科学考察历史资料整编丛书》1套共12部,以及其他专著7部。本系列文章共3篇,文章1针对历史数据的系统整编,简要论述规范化整编的实施步骤,针对技术难点提出相应实践策略;文章2针对整编数据的科学管理,简要论述南海海洋数据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文章3针对整编数据的共享服务,简要论述“数字南海”的建设实践与创新应用。通过本系列文章完整地论述南海科考历史资料整编综合数据库暨“数字南海”的研究过程与实践经验,为其他海洋科学考察资料系统整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科学考察 历史资料 系统整编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柏永青 杨雅萍 孙九林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3期4-20,4,共17页
科学数据是信息化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效管理和广泛流通是提升科学数据资源价值的关键途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计划的大量投入促使科学数据资源数量日益激增,对信息时代的科学数据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 科学数据是信息化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效管理和广泛流通是提升科学数据资源价值的关键途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计划的大量投入促使科学数据资源数量日益激增,对信息时代的科学数据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国内外对科学数据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各类数据管理机构和政府支撑部门通过建设数据集群、完善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理念、加大资助力度等方式,不断推动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走向成熟。本文通过综合调研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的理念、政策、实践及成果,分析总结了国际上科学数据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标我国同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科学数据管理发展的方向和建议:(1)建议持续规范各类科学数据资源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标准化程度;(2)建议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实现从数据到信息、知识、智慧和决策的升华;(3)建议加强数据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从政府层面落实数据科学家计划,为科学数据管理提供人才支撑;(4)建议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加强合作的力度和广度,提升现有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数据科学发展建设提供战略指导,为信息化时代的综合国力提升凝聚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数据管理办法 数据共享 数据平台 数据管理 科学数据管理 开放获取 数据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泊科学数据共享的路径和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荣华 许金朵 +1 位作者 侯渲 王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03-216,共14页
科学数据重用可以促进科学研究过程的共享与合作,使数据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湖泊科学数据作为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之一,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湖泊科学数据共享逐渐成为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 科学数据重用可以促进科学研究过程的共享与合作,使数据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湖泊科学数据作为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之一,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湖泊科学数据共享逐渐成为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归纳了湖泊数据生产的主要渠道,详细介绍了湖泊数据主要数据类型及数据格式,总结了国内外湖泊科学数据的共享现状,提出了以规范制度为保障、数据分级分类为基础、服务平台为依托、分级共享服务为手段的一种湖泊科学数据共享的路径和方法,总结了湖泊数据共享的制度措施,对湖泊科学数据共享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推动构建湖泊科学数据共享的新模式和湖泊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促进湖泊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数据 数据共享 分级分类 共享路径 共享方法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三亚站GNSS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集
7
作者 赵秀宽 胡连欢 +3 位作者 孙文杰 李国主 宁百齐 刘立波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利用卫星信标探测电离层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建立,对电离层观测的时空覆盖与分辨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为电离层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本文选取了2018年三亚站GNSS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作为代表,... 利用卫星信标探测电离层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建立,对电离层观测的时空覆盖与分辨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为电离层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本文选取了2018年三亚站GNSS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作为代表,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的通过接收GNSS信号,反演得到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的情况。本数据集的原始观测精确可靠,数据记录完整连续,可以用于研究太阳活动、磁暴等对电离层的影响以及电离层扰动、电离层时空变化特性等相关工作,同时也可以为卫星导航定位等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GNSS 201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6
8
作者 孙九林 李灯华 +2 位作者 许世卫 吴文斌 杨雅萍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8,共9页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农业增长新的要素、建设智慧农业的根本前提,起着桥梁和基石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智慧农业发展战略需求与挑战,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存在...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农业增长新的要素、建设智慧农业的根本前提,起着桥梁和基石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智慧农业发展战略需求与挑战,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政策、行动计划和经验做法,研究提出了2025、2035年、2050年发展农业大数据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绘制了未来发展技术路线图。研究提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发展,科学规范农业大数据体系建设,建设一体化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突破农业大数据关键共性技术,深化农业大数据应用;建设农业大数据产业基地,打造农业大数据的应用生态集群;统筹城乡资源,建设城乡一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空地海一体化的农业农村网络空间。为此建议,强化总体布局,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改造,加强芯片、模型组件、基础信息系统等底盘性基础研发;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投入,突破农业大数据获取、分析、服务关键核心共性的卡脖子技术;加强体制机制协同创新,打通农业数据纵横双向通道标准化和一体化共享;强化高水平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实现智慧农业强国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信息化基础设施 技术路线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数据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状况动态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欧阳玲 马会瑶 +4 位作者 王宗明 路春燕 王菜林 张永生 于显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906-5921,共16页
科尔沁沙地处于蒙古、华北与兴安植物区系交汇处,是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属于典型农牧交错区,亦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建国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扩张、草原开垦及过度放牧等多重因素影响导... 科尔沁沙地处于蒙古、华北与兴安植物区系交汇处,是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属于典型农牧交错区,亦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建国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扩张、草原开垦及过度放牧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该区生态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为此,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对近30年该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及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0、2010、2015、2020年该区生态环境指数分别为75.19、70.20、73.51、74.27和74.7,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退化期(1990—2000年)、恢复期(2000—2010年)和稳定期(2010—2020年)。2000年后,多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即科尔沁沙地生态环保工程的保护成效显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水资源短缺是该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保护和地下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实施仍需加强。研究可为科尔沁沙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生态环境状况 土地覆被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25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时空演变数据集(2000-2020年)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燕 杨雅萍 孙九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植被的时空变化格局与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恢复状况以及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C6),...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植被的时空变化格局与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恢复状况以及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C6),通过投影转换、镶嵌裁剪和最大值合成等预处理,采用非参数Theil-Sen趋势估算与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以及变异系数等方法,生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25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时空演变数据集,包含植被NDVI和EVI的变化趋势及其波动性特征等信息。通过数据共享,期望为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过去、现在、未来演变规律的深入认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植被指数 MANN-KENDALL检验 变异系数 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强高温期长江中游通江湖泊干旱数据集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金朵 侯渲 +2 位作者 马荣华 陈曦 王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308-321,共14页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受气候异常影响,出现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导致长江支流水位持续走低,受气候影响明显的长江中游通江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湖泊是全球...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受气候异常影响,出现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导致长江支流水位持续走低,受气候影响明显的长江中游通江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湖泊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湖泊水体面积变化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本研究利用GEE云计算平台调用Sentienl-1 SAR数据计算双极化水体指数SDWI,通过OTSU算法计算最佳阈值,获得了2022年强高温期间长江中游鄱阳湖、洞庭湖及周边地区10 m分辨率的水体变化监测数据,数据总体精度达96%以上。本数据集包含2022年强高温期间长江中下游主要水体的干旱时空变化信息,为极端天气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湖泊生态演化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监测 干旱湖泊 湖泊变化 通江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黑龙江漠河站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数据集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连欢 刘立波 +5 位作者 宁百齐 李国主 赵秀宽 李来顺 苏振波 岳云龙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2期94-106,共13页
电离层测高仪是最常用的地基电离层观测设备之一。子午工程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黑龙江漠河台站(122.3°E,53.5°N)建成了我国最北端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不间断地积累电离层常规探测数据,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电离... 电离层测高仪是最常用的地基电离层观测设备之一。子午工程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黑龙江漠河台站(122.3°E,53.5°N)建成了我国最北端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不间断地积累电离层常规探测数据,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电离层区域特性和扰动传播的观测研究。本数据集包含2014年全年漠河站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观测的原始电离层频高图数据和自动度量分析的电离层参数数据。本数据集原始观测精确可靠、数据记录完整连续,可为中纬电离层空间天气学和气候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 电离层数字测高仪 电离层频高图 电离层特征参数 子午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黑龙江漠河站全天空无线电流星雷达数据集
13
作者 解海永 刘立波 +8 位作者 宁百齐 李国主 熊建刚 胡连欢 余优 赵秀宽 李来顺 苏振波 岳云龙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2期83-93,共11页
漠河站(53.5°N,122.3°E)全天空无线电流星雷达为宽波束全天空干涉雷达,通过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烧蚀后的流星尾迹对电波的反射回波,探测流星体信息及70-110公里高度区域大气信息。本数据集包含2018年全年漠河站全天空无线电流... 漠河站(53.5°N,122.3°E)全天空无线电流星雷达为宽波束全天空干涉雷达,通过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烧蚀后的流星尾迹对电波的反射回波,探测流星体信息及70-110公里高度区域大气信息。本数据集包含2018年全年漠河站全天空无线电流星雷达观测的雷达观测数据和雷达分析数据。雷达观测数据包含流星尾迹的距离、到达角、径向速度、回波信号强度及衰减时间和扩散系数等参量;雷达分析数据是由雷达观测数据经分析处理后得到的大气风场数据。漠河站流星雷达数据集可以用来开展中层低热层区域大气动力学以及中性大气与电离层耦合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天空流星雷达 漠河 流星尾迹 MLT 大气风场 子午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年武汉站电离层测高仪数据集
14
作者 赵秀宽 宁百齐 +5 位作者 胡连欢 刘立波 李国主 解海永 李凤琴 杨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1期51-63,共13页
电离层垂直探测是电离层观测历史最为悠久,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的地面常规探测手段。武汉站是中国最早开始常规电离层垂直探测研究的台站,不间断地积累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电离层区域特性和扰动传播的观测研究。1957–1... 电离层垂直探测是电离层观测历史最为悠久,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的地面常规探测手段。武汉站是中国最早开始常规电离层垂直探测研究的台站,不间断地积累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电离层区域特性和扰动传播的观测研究。1957–1991年,武汉站电离层垂直自动探测是以胶卷为存储介质。本文选择以1960年为代表,介绍武汉站电离层胶片频高图数字化图像和电离层参数数据。本数据集原始观测精确可靠、数据记录完整连续,可为电离层赤道异常北驼峰以北地区电离层空间天气学和气候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电离层测高仪 电离层频高图 电离层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长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媛 韩玲 +4 位作者 李明玉 相恒星 王宗明 张世栋 杨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300,共8页
哈长城市群位列国家二级城市群之首,研究哈长城市群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InVEST模型及权衡协同度模型(ESTD),分析了哈长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15年土地覆... 哈长城市群位列国家二级城市群之首,研究哈长城市群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InVEST模型及权衡协同度模型(ESTD),分析了哈长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15年土地覆被变化;评估了土壤保持、生态系统碳储量及产水量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布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哈长城市群内建设用地共增加1462 km^(2),其中,2000-2010年增长量(958 km^(2))高于2010-2015年(504 km^(2)),15年间林地共增加1527 km^(2),草地、耕地及裸地分别减少661 km^(2),1611 km^(2),780 km^(2);(2)15年间土壤保持量持续降低,生态系统碳储量先减后增,产水量先增后减;(3)6种土地覆被类型中,单位面积下林地提供的土壤保持力最高,湿地提供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和产水量最高;(4)协同作用在哈长城市群3种生态系统服务间占主导地位;南部的土壤保持-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土壤保持-产水量多为协同关系,北部相反,从全区来看生态系统碳储量-产水量间的相关关系相对较弱。研究结果可为哈长城市群地区制定更为全面具体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长城市群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度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相恒星 张健 +1 位作者 王宗明 毛德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69-1776,共8页
准确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面临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激烈冲突的松嫩平原。该研究整合土地覆被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NDVI)、气象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基于InVEST模型、ArcGI... 准确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面临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激烈冲突的松嫩平原。该研究整合土地覆被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NDVI)、气象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基于InVEST模型、ArcGIS 10.6和Geoda软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相关性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松嫩平原2015年产水量、碳固持和食物供给3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供需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松嫩平原的3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均大于需求,其中产水量、碳固持和食物供给的供需比分别为0.027、0.197和0.430。产水量供不应求区域集中在松嫩平原西北部和中部,而碳固持和食物供给供不应求区域主要出现在城区。(2)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似的,而供给与供需比各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不同生态系统服务而存在差异。(3)聚类分析将松嫩平原划分为4种以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簇,其中生态系统服务簇1以农田为主,有最高的食物供需比;生态系统服务簇2以湿地和草地为主,产水量服务供需比最大;生态系统服务簇3以林地为主,碳固持服务供需比最大;生态系统服务簇4以城镇为主,各生态系统服务供不应求。该研究提出了松嫩平原生态保护和改善人类福祉的政策建议,有望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权衡与协同 聚类分析 生态系统管理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中国东北区域土壤水蚀数据集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瀚逸 熊俊峰 +3 位作者 侯渲 林晨 许金朵 马荣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83-297,共1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生态保障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威胁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高时空分辨率土壤水蚀模拟对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土地退化监测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生态保障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威胁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高时空分辨率土壤水蚀模拟对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土地退化监测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融合多源遥感数据,解构RUSLE模型,对模型各因子进行算法组合优选。结合水利部公开的东北区域主要水文监测站的年输沙量和输沙模数数据与RUSLE模型估算的土壤侵蚀模数对比验证,以时序相关性、均方根误差以及平均绝对误差三个精度作为评价指标选取最优因子算法组合,得到东北区域250 m土壤水蚀模数估算结果。本数据集可以较好地表征2001–2020年东北区域土壤水蚀模数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为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以及土壤侵蚀评估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蚀模数 模型优选 东北区域 RU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高原25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NDVI年际时空变化数据集(2001-2021年)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洋 杨雅萍 +1 位作者 陈晓娜 乐夏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46-57,共12页
蒙古高原对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植被的时空变化格局与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13Q1 NDVI数据,利用R语言调用Google Earth Engine服务进行月度最大值合... 蒙古高原对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植被的时空变化格局与趋势是评估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13Q1 NDVI数据,利用R语言调用Google Earth Engine服务进行月度最大值合成,之后使用R语言terra包完成生长季年度均值合成、变异系数计算、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以及Hurst指数计算,形成了2001-2021年蒙古高原250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NDVI年际时空变化数据集,包含蒙古高原地区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格局和趋势特征信息。通过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共享数据,为科学认识蒙古高原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植被指数 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变异系数 HURST指数 生长季 r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高原500 m分辨率植被物候及变化趋势数据集(2001-2019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寅飞 杨雅萍 +1 位作者 乐夏芳 徐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23-36,共14页
蒙古高原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植被物候是气候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利用植被物候数据可以很好地对蒙古高原的生态情况、气候变化进行探究。本研究基于MODIS土地覆盖... 蒙古高原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植被物候是气候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利用植被物候数据可以很好地对蒙古高原的生态情况、气候变化进行探究。本研究基于MODIS土地覆盖动态产品(MCD12Q2 C6),通过提取子数据集、镶嵌拼接、投影转换和裁剪等预处理操作,采用非参数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生成了2001-2019年蒙古高原500 m分辨率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生长季结束时间、生长季节长度、生长峰值时间四个物候期以及变化趋势数据。本数据可反映蒙古高原19年植被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情况,结合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可探究植被物候变化对环境要素的响应及其反馈机制,并可为植被变化分析、气候变化、碳循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植被物候 时空分布 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 MCD12Q2 2001-20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12.5米分辨率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坡长因子数据集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诚 史海静 +3 位作者 张少伟 税军峰 曹晓萍 姜艳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158-171,共14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坡长因子是研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关键基础数据,也是土壤侵蚀模型USLE和CSLE中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基于ALOS 12.5m DEM数据,通过区域LS因子计算工具计算获取了... 黄河流域是中国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坡长因子是研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关键基础数据,也是土壤侵蚀模型USLE和CSLE中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基于ALOS 12.5m DEM数据,通过区域LS因子计算工具计算获取了坡度因子、坡长因子、坡度坡长因子(LS因子)和坡长4个土壤流失关键因子数据。本数据集覆盖了整个黄河流域地区,空间分辨率为12.5m,可为区域水土流失评价、土地利用以及水土保持措施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因子 坡长因子 LS因子 DEM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