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地区图书馆建设中的科学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马静 李伟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83,共3页
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亟待加强建设。发展西部地区图书馆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西部地区人员素质,维护各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图书馆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模式 图书馆建设 西部地区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籍数据库化工作浅谈 被引量:9
2
作者 孙显斌 李伟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25,共3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为了更有效、深入、全面地利用古籍,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挖掘,需要在理论和技术手段上有所突破。本文结合古籍数据库化的具体工程经验对古籍"本体化"的相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为了更有效、深入、全面地利用古籍,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挖掘,需要在理论和技术手段上有所突破。本文结合古籍数据库化的具体工程经验对古籍"本体化"的相关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数据库 数字化 本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错讹与杨译《红楼梦》底本考辨:诗词书画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晶 《曹雪芹研究》 2014年第4期125-142,共18页
翻译得失的探讨离不开底本的考辨,学界已注意到,杨译《红楼梦》的底本不止一种,但此前尚无系统的梳理。笔者经过大量文本对比及相关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判定杨译前八十回的底本是有正本与庚辰本两种;译本是在勘校两种底本错讹、阙失的... 翻译得失的探讨离不开底本的考辨,学界已注意到,杨译《红楼梦》的底本不止一种,但此前尚无系统的梳理。笔者经过大量文本对比及相关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判定杨译前八十回的底本是有正本与庚辰本两种;译本是在勘校两种底本错讹、阙失的基础上,结合二者之长而成。本文从诗词与书画的角度出发,考辨两种底本的具体错讹情形,由此辨析杨译的底本问题,进而阐明杨译在切实传达传统文化内涵方面的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译 红楼梦 底本 有正本 庚辰本 诗词 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杨译《红楼梦》底本并非俞校本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晶 《曹雪芹研究》 2015年第4期131-143,共13页
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红楼梦》的底本问题长期以来颇具争议,译者与审校者也曾先后做出过不同的说明。笔者此前根据对有正、庚辰、杨译三种版本的详细对照,辨明杨译本是以有正本为基础,参校庚辰本做出详细校订,结合二者之长形成的独特文... 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红楼梦》的底本问题长期以来颇具争议,译者与审校者也曾先后做出过不同的说明。笔者此前根据对有正、庚辰、杨译三种版本的详细对照,辨明杨译本是以有正本为基础,参校庚辰本做出详细校订,结合二者之长形成的独特文本;本文再从篇章结构、文字存阙、行文细节等角度切入,论证杨译本与俞校本的不同,证实杨译本的中文底本并非俞校本,而是译者自行校勘、打磨拣选而成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红楼梦 英译 底本 俞校本 俞平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恭王府到大观园:文史大家刘蕙孙的《红楼梦》研究述评
5
作者 李晶 《曹雪芹研究》 2017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刘蕙孙系近代学者刘鹗之孙,学术大师罗振玉之外孙,幼承庭教,少年负笈东瀛,后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毕业后随顾颉刚于北平研究院史学所治学,1949年后主要执教于高校历史系,博闻广识,著述甚丰。他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以大观... 刘蕙孙系近代学者刘鹗之孙,学术大师罗振玉之外孙,幼承庭教,少年负笈东瀛,后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毕业后随顾颉刚于北平研究院史学所治学,1949年后主要执教于高校历史系,博闻广识,著述甚丰。他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以大观园相关题材为多,晚年编纂《中国文化史稿》,其中对《红楼梦》又有的评,不过文学界既往关注不多。本文拟从1962年上海《文汇报》刊出《名园忆旧》一文谈起,介绍刘蕙孙先生的治学背景、主要成就,以及他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蕙孙 恭王府 大观园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短篇小说《清贫谭》与《聊斋志异》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启元 《蒲松龄研究》 2002年第4期34-45,共12页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清贫谭》问世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侵华战争的特殊年代,通过对该作品及其时代背景的分析和《清贫谭》与聊斋故事《黄英》的全面比较研究,展示了《聊斋志异》对日本文学界的巨大教化作用,言明了《聊斋志异》与《清...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清贫谭》问世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侵华战争的特殊年代,通过对该作品及其时代背景的分析和《清贫谭》与聊斋故事《黄英》的全面比较研究,展示了《聊斋志异》对日本文学界的巨大教化作用,言明了《聊斋志异》与《清贫谭》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日本小说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的再响:《红楼梦》前后的声音与文本系谱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凌瀚 李晶 《曹雪芹研究》 2016年第2期83-102,共20页
一般认为传统中国读者普遍采用口头阅读,默读从来不是主流。《红楼梦》却抵触了这个常识,里面的人物几乎都理所当然地在读诗时保持沉默。小说呈现的倒不是清一色的历史"真实"图景,因为分歧早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之间出现,后... 一般认为传统中国读者普遍采用口头阅读,默读从来不是主流。《红楼梦》却抵触了这个常识,里面的人物几乎都理所当然地在读诗时保持沉默。小说呈现的倒不是清一色的历史"真实"图景,因为分歧早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之间出现,后者里吟诵之声明显越发"响亮"。要全面了解此一吊诡的现象,我们不能光看《红楼梦》本身,更必须把它放回到一个漫长曲折的系谱里。这系谱上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下至18、19世纪之交的首批《红楼》续书;前者已出现口头与无声阅读的分际,却与此同时隐没了其中的意义,后者则作为对原著前八十回的反动,展开了我所谓的"有声"模式。本文不仅挖掘出传统阅读史比想象中远为复杂的面貌,而且还借此重构通俗小说非线性的发展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口头性 印刷文化 媒体 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日本小说家安冈章太郎与《聊斋志异》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启元 《蒲松龄研究》 2004年第4期127-139,共13页
本文集中论述了日本著名小说家安冈章太郎先生从结识到深入理解和研究《聊斋志异》的整个思想过程,具体地介绍了他在《聊斋志异》一书的感召之下踏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史料,从而进一步阐明了《聊斋志异》能够深植于日本民众心目之中的原因... 本文集中论述了日本著名小说家安冈章太郎先生从结识到深入理解和研究《聊斋志异》的整个思想过程,具体地介绍了他在《聊斋志异》一书的感召之下踏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史料,从而进一步阐明了《聊斋志异》能够深植于日本民众心目之中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这颗世界文学宝库之中的明珠的真正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日本文学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