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燃料元件三维热工流体设计研究
1
作者 丁铜伟 张大林 陈硕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8-596,共9页
堆芯内燃料元件最热通道的流动传热特性是反应堆热工设计及安全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针对固有安全一体化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FuSTAR堆芯方案的热工水力设计,本文开展适用于FuSTAR 4种堆芯设计方案的最热通道热工水力特性的三维数值分析... 堆芯内燃料元件最热通道的流动传热特性是反应堆热工设计及安全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针对固有安全一体化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FuSTAR堆芯方案的热工水力设计,本文开展适用于FuSTAR 4种堆芯设计方案的最热通道热工水力特性的三维数值分析。基于候选的堆芯设计方案,将物理计算得到的最热元件线功率分布作为最热通道热工计算能量源项,先后进行温度-热点和速度-压降对比分析。温度-热点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4种堆芯设计方案热点温度均在温度限值以下,HCF_TRISOC方案热点温度最低,芯块及包壳内、外温差最小、温度分布最均匀,因此具有较好的传热特性,有利于减小热应力。速度-压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CF_UZr方案具有最大的横流强度和最小的压降,有利于强化换热和节省泵功率。综合上述分析结果,HCF_TRISOC方案具有最优的传热及安全特性,拟选作FuSTAR的燃料元件方案。本文研究结果可为FuSTAR堆芯设计及堆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为堆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 堆芯设计 热通道 螺旋十字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热工参数研究分析
2
作者 丁铜伟 陈薇 王文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9-95,共7页
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是一体化闭式循环钠冷快堆核能系统(一体化快堆)必须突破的关键一环,但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国内至今还没有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机组。中国实验快堆奠定了我国钠冷快堆的基础和范畴,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是中国实验快... 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是一体化闭式循环钠冷快堆核能系统(一体化快堆)必须突破的关键一环,但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国内至今还没有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机组。中国实验快堆奠定了我国钠冷快堆的基础和范畴,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是中国实验快堆的优化和改进,二者的热传输机理一致,因此本文借鉴经中国实验快堆验证过的传热模型,建立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的传热模型,并通过中国实验快堆及法国钠冷快堆的运行数据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同时,本文参考了国际上钠冷快堆的工艺系统参数,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在确保反应堆安全的前提下,着重考虑了系统的可行性、设备制造成本及可靠性,研究分析了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的热工参数。确定的热工参数综合考虑了经济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实现性,可为我国发展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 热工参数 一体化快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分辨MicroMegas探测器性能与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陈雷 李沛玉 +17 位作者 靳尚泰 郭佳承 胡守扬 孙鹏飞 宋金兴 智宇 周静 张昀昱 黄声慧 吕学升 梁庆雷 王浩祯 庄晓 张洞明 杨智棋 李笑梅 赵永刚 沈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3-969,共7页
微结构探测器是目前国际上气体探测器研究的热点,但普通微结构探测器的性能无法满足核保障等研究领域对能量分辨的要求。为此团队自主研制了一种高能量分辨MicroMegas探测器。通过建立测试系统对探测器进行测试,发现其性能不仅取决于探... 微结构探测器是目前国际上气体探测器研究的热点,但普通微结构探测器的性能无法满足核保障等研究领域对能量分辨的要求。为此团队自主研制了一种高能量分辨MicroMegas探测器。通过建立测试系统对探测器进行测试,发现其性能不仅取决于探测器本身的制作工艺,还与系统的使用及测试方法紧密相关。为充分发挥探测器性能,需要对气体探测器性能影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测试与分析,建立数据库,优化测试系统和实验条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55)Fe放射源在Ar+5%iC_4H_(10)的气体下对原子能院制作的MicroMegas进行能量分辨测试,在5.9 ke V能量下获得能量分辨的平均值为11.7%,与目前国际上微结构探测器的最好水平持平。通过优化测试系统和实验条件,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探测器性能,更容易在核保障、核物理与辐射探测领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方法 MPGD MICROMEGAS 流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探测器多用途宽动态范围前端电子学研究
4
作者 郭佳承 王浩祯 +24 位作者 吝守龙 贾世海 张昀昱 靳尚泰 陈雷 柏磊 沈彦 黄声慧 胡守扬 周静 李沛玉 孙鹏飞 宋金兴 赵明锐 卢志永 邓桂华 庄晓 许天驹 蒋涛 杜泳熙 张洞明 杨智棋 智宇 赵永刚 李笑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5-1162,共8页
针对多种粒子探测器输出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小体积多用途电荷灵敏前端电子学模块。该模块由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可调极零相消的有源滤波电路、两级可变增益主放电路、峰值保持电路以及触发信号生成电路组成。该模块等效输... 针对多种粒子探测器输出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立元件的小体积多用途电荷灵敏前端电子学模块。该模块由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可调极零相消的有源滤波电路、两级可变增益主放电路、峰值保持电路以及触发信号生成电路组成。该模块等效输入电荷范围可达5 pC;在2 pF输入电容与500 fC量程的测试条件下,等效噪声电荷小于0.5 fC,线性度大于99%,可满足常见粒子探测器信号处理要求。该模块应用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测量55Fe X射线,测得能量分辨率为19.7%@5.9 keV。通过调节量程,该电子学模块有望广泛应用于硅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和气体探测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电子学 多用途电路模块 粒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溶液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实验不确定度分析与基准化
5
作者 周琦 夏兆东 +6 位作者 成昱廷 孙旭 王璠 李东朋 李焕星 张振洋 朱庆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9-1326,共8页
为研究铀溶液多体系统的核临界安全特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铀溶液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开展了两个系列的双平板式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实验,并完成了所有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和基准化。铀溶液多体系统由正对的两个相同尺寸的平板... 为研究铀溶液多体系统的核临界安全特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铀溶液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开展了两个系列的双平板式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实验,并完成了所有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和基准化。铀溶液多体系统由正对的两个相同尺寸的平板容器组成,平板容器之间的距离和隔离体能够改变,开展了距离效应和屏蔽效应共24个临界实验。根据国际核临界安全基准实验手册(ICSBEP)提出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的不确定度分析,最大的总不确定度为200 pcm。建立了全部实验的详细基准模型,对两套蒙特卡罗软件与核截面数据库的组合计算特定系统k_(eff)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两套组合的计算值与基准值的最大计算偏差分别为309.0 pcm和252.0 pcm,确认这两套组合均可用于相关系统的临界安全设计或安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溶液 多体系统 核临界安全实验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投影室原理及其应用
6
作者 李笑梅 李沛玉 +17 位作者 张昀昱 孙鹏飞 宋金兴 庄晓 靳尚泰 陈雷 胡守扬 智宇 周静 赵明锐 贾世海 邓桂华 吝守龙 卢志永 郭佳承 许天驹 王浩祯 蒋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52-463,共12页
时间投影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型物理实验的粒子鉴别探测器,它通过粒子径迹产生电离电子的漂移时间和漂移方向的投影位置确定径迹三维坐标,具备较好的能量分辨和很高的位置分辨能力。自时间投影室被发明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国外的大科学... 时间投影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型物理实验的粒子鉴别探测器,它通过粒子径迹产生电离电子的漂移时间和漂移方向的投影位置确定径迹三维坐标,具备较好的能量分辨和很高的位置分辨能力。自时间投影室被发明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国外的大科学实验装置上,在对撞机和固定靶实验等方面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国内的科研机构在早期对时间投影室进行过一些初步研究,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展开过很多应用。近十年间,伴随着锦屏地下实验室的PandaX-Ⅲ实验的开展、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等一批科研装置的落地、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概念设计完成,时间投影室作为主径迹探测器在这些实验中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并已进行了更多的研发和使用。现阶段有必要对时间投影室在国内外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进行梳理,本文先梳理出时间投影室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和现状以及时间投影室上核心读出探测器的发展,然后介绍时间投影室在国外大科学实验装置上的应用和最新进展,最后给出时间投影室在国内科研项目上的应用。以此为时间投影室下一步的研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投影室 微结构探测器 大科学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相互作用对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的影响与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兴震 朱庆福 +6 位作者 张寅 周琦 夏兆东 张振洋 张鹏展 成昱廷 孙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2,共11页
中子相互作用,即中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裂变系统之间的交换,使多体系统的核临界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针对核燃料循环领域不断涌现的多体具体场景,提出了一种保守、便捷、适用性较好的评估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反应性变化)的方法。基于... 中子相互作用,即中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裂变系统之间的交换,使多体系统的核临界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针对核燃料循环领域不断涌现的多体具体场景,提出了一种保守、便捷、适用性较好的评估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反应性变化)的方法。基于立体角法建立了距离因素与反应性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反照率来评估单体之间、单体与屏蔽体之间的中子散射贡献;通过容器壁效应函数考虑容器壁材料与厚度的影响。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临界装置,通过临界实验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方法在评估距离效应实验时,与实验结果最大偏差不超过0.12Δk/k,评估屏蔽效应实验时,与实验结果最大偏差不超过0.035Δk/k,对比结果能够证明本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临界安全 多体系统 中子相互作用 临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大数据驱动的核电厂实时概率安全分析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涛涛 刘彩霞 +1 位作者 王大林 张来斌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6,共7页
概率安全分析(PSA)是保障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方法之一,现有PSA方法多依靠有限的数据和专家经验开展静态的安全风险量化,难以精确反映核电厂运行阶段真实动态风险。核电厂运行过程中已实时收集并存储了大量可用来记录和描述系统安全状... 概率安全分析(PSA)是保障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方法之一,现有PSA方法多依靠有限的数据和专家经验开展静态的安全风险量化,难以精确反映核电厂运行阶段真实动态风险。核电厂运行过程中已实时收集并存储了大量可用来记录和描述系统安全状态的安全大数据,其信息提取和PSA融合需求迫切,本文对安全大数据在核电厂安全保障中的地位进行介绍,并分析总结安全大数据驱动的核电厂实时概率安全分析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安全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全面分析核电厂实时运行风险,将由安全大数据转换而来的安全信息与现有概率安全分析方法有机融合以实现准确可信的核电厂实时安全分析是未来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安全分析 实时安全评估 人工智能 安全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9
作者 魏珂 皮立新 +2 位作者 王辉 刘超 张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9-2385,共7页
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导热性与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反应堆结构材料,而材料腐蚀问题是影响反应堆寿命与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了不锈钢在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 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导热性与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反应堆结构材料,而材料腐蚀问题是影响反应堆寿命与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了不锈钢在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锈钢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采用数据拟合方法建立了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浸入液体环境后表面电位升高,形成有减缓腐蚀作用的氧化膜;随着氯离子浓度升高,不锈钢表面腐蚀电位降低,钝化膜稳定性降低;氯离子浓度高于100 ppm时,不锈钢的阻抗明显减小,此时不锈钢表面发生了活跃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量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60℃、不锈钢在外加电位时,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会在更低的电位下发生破坏,钝化膜稳定性较低。不锈钢腐蚀的主要原因为表面钝化膜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降低和阻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水环境腐蚀 电化学 极化曲线 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时间投影室的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性能研究
10
作者 邓桂华 李沛玉 +18 位作者 张昀昱 智宇 张俊伟 孙鹏飞 宋金兴 周静 庄晓 赵明锐 贾世海 吝守龙 卢志永 靳尚泰 许天驹 王浩祯 蒋涛 郭佳承 陈雷 胡守扬 李笑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2,共8页
时间投影室(Time Projection Chamber,TPC)可以同时测量时间和位置信息,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作为其读出探测器具有抗干扰性强、均匀性好、透过率高的特性。为了寻找探测器最佳的工作条件,使用55Fe豁免源测试了实验室研制的流气型光... 时间投影室(Time Projection Chamber,TPC)可以同时测量时间和位置信息,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作为其读出探测器具有抗干扰性强、均匀性好、透过率高的特性。为了寻找探测器最佳的工作条件,使用55Fe豁免源测试了实验室研制的流气型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在不同Ar和CO_(2)比例下的增益、能量分辨率以及在最优气体比例下的均匀性。根据测试结果,探测器在85%Ar和15%CO_(2)混合气体下增益达到最大,超过104,增益均匀性为3.26%,达到目前国际上光刻微结构探测器同等水平。对雪崩区厚度分别为100μm、160μm和220μm的3种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增益及其均匀性进行比较,雪崩区厚度为160μm的探测器是更优的选择。研制了密闭型微结构探测器,通过测试证明,可以在常温常压下正常工作21天以上。闭气模式下探测器的增益与温度呈负相关,与流气模式下相反,两种模式下的能量分辨在短期内都不受小范围温度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投影室 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 气体比例 雪崩区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熔盐中八氧化三铀电解还原基础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宇 袁中伟 +5 位作者 尹华意 汤迪勇 郑卫芳 张生栋 晏太红 汪的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6,共6页
将氧化物乏燃料直接电解还原为粗金属的过程是目前以电解还原-电解精炼为特征的主流干法后处理流程的重要步骤。二氧化铀(UO_2)是乏燃料的最主要成分,将致密的UO_2芯块转化为八氧化三铀(U_3O_8)粉末后,再进行电化学还原能有效提高还原... 将氧化物乏燃料直接电解还原为粗金属的过程是目前以电解还原-电解精炼为特征的主流干法后处理流程的重要步骤。二氧化铀(UO_2)是乏燃料的最主要成分,将致密的UO_2芯块转化为八氧化三铀(U_3O_8)粉末后,再进行电化学还原能有效提高还原速率。因此,以U_3O_8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在氯化锂(LiCl)熔盐中的电解还原机理研究,对后处理干法流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650℃的LiCl熔盐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U_3O_8的电解还原行为;对电解后的样品,运用XRD、SEM等手段分析其组成和形貌,并推测相应的还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氧化三铀 氯化锂 氧化锂 电解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薄层模型求解离心机流场的端盖边界条件
12
作者 曾实 姜东君 李俊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31-34,共4页
文章分析用Onsager的薄层模型研究离心机中流场时,端盖边界条件的不同对流场求解的影响。端盖边界条件可有两种形式,一种由分析端盖上水平Ekman边界层得到(称为原始形式),另一种由对原始形式求导后得到(称为导数形式)。目前使用的是导... 文章分析用Onsager的薄层模型研究离心机中流场时,端盖边界条件的不同对流场求解的影响。端盖边界条件可有两种形式,一种由分析端盖上水平Ekman边界层得到(称为原始形式),另一种由对原始形式求导后得到(称为导数形式)。目前使用的是导数形式。然而,求导运算损失了原始形式边界条件中包含的部分信息,并复杂化了边界条件。在端盖上分别有热驱动、供取料情况下,分别对流场进行求解来分析两种形式边界条件的差别。结果表明,使用不同形式的边界条件所得流场总体上不同,为避免导数形式中的信息损失,建议使用原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模型 气体离心机 流场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换热器管外流体两相自然循环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薇 王盟 丁铜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95-1600,共6页
建立了简化的C型换热器管外流体CFD分析模型,模拟了反应堆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中典型气液两相自然循环特性。首先用公开发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计算方法进行校验,计算中采用的湍流模型、壁面沸腾模型等能较好地捕捉主流流体升温... 建立了简化的C型换热器管外流体CFD分析模型,模拟了反应堆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中典型气液两相自然循环特性。首先用公开发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计算方法进行校验,计算中采用的湍流模型、壁面沸腾模型等能较好地捕捉主流流体升温特性、两相自然循环特性。结果表明:C型换热器增加了管外流体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提高了冷、热流体间的搅混强度,有助于降低管外流体温度差,增加大容积水池内的自然循环能力;但由于壁面对气泡的阻滞作用,换热器弯管及水平管局部区域空泡份额最大,发生了气泡聚集。计算结果可为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自然循环 大容积水池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设施厂址边坡安全要求研究
14
作者 孙德泉 秦乐刚 +3 位作者 董云 郑文棠 丁子星 陈立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4-1014,共11页
本文根据核设施潜在风险后果,按照边坡破坏对核设施安全的危害程度,将核设施厂址边坡进行了安全等级划分,并分析其他行业边坡设计安全要求,对核设施厂址边坡安全性评价中的参数输入和安全性评价标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核设施厂址边坡... 本文根据核设施潜在风险后果,按照边坡破坏对核设施安全的危害程度,将核设施厂址边坡进行了安全等级划分,并分析其他行业边坡设计安全要求,对核设施厂址边坡安全性评价中的参数输入和安全性评价标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核设施厂址边坡安全性要求体系,并以某典型核设施厂址边坡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实例计算加以佐证,以期为合理可行地进行核设施厂址边坡设计,科学有效的开展核设施厂址审评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设施厂址 边坡 安全要求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