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新型MeHow MeAir 9000肺功能仪弥散功能检查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研究
1
作者 姚世华 黄锐波 +11 位作者 符土平 吴仲平 陈树冰 谢燕清 沈北兰 钟丽萍 安嘉颖 王旭东 刘文婷 虞欣欣 郑劲平 高怡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4期4371-4377,4384,共8页
背景肺弥散功能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辅助诊断和定量评价间质性肺疾病(间质肺病)、鉴别肺气肿、评估其他肺部疾病是否合并肺弥散功能障碍等。近几年,一些新型的国产肺弥散功能测试仪器陆续开发和注册上市,但其临床使用可靠性仍有待验证... 背景肺弥散功能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辅助诊断和定量评价间质性肺疾病(间质肺病)、鉴别肺气肿、评估其他肺部疾病是否合并肺弥散功能障碍等。近几年,一些新型的国产肺弥散功能测试仪器陆续开发和注册上市,但其临床使用可靠性仍有待验证。目的评价国产新型MeHow MeAir 9000肺功能仪的肺弥散功能测量结果在临床使用中的可靠性。方法2023-06-15—09-01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功能室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和间质肺病的受试者各68例,分为间质肺病组和慢阻肺病组。采用交叉设计方法,让受试者随机分别使用实验组(MeHow MeAir 9000肺功能仪)和对照组(Jaeger MasterScreen Diffusion肺功能仪)两种肺弥散功能测试仪器,由肺功能检查专业人员按照2017欧洲呼吸协会/美国胸科协会(ERS/ATS)的《2017 ERS/ATS肺弥散功能检查技术标准》指南流程和质控标准对受试者进行肺弥散功能、肺活量检查,采集指标包括: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吸气量(IVC)、肺泡通气量(VA)、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比值(DLCO/VA)、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_(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并对两组仪器所得的测量值及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分级两方面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组仪器的DLCO、IVC、VA、DLCO/VA、FVC、FEV_(1)测量值一致性统计分析对比:间质肺病组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816、0.9449、0.9168、0.9698、0.9844、0.9824,慢阻肺病组的ICC分别为0.9907、0.9179、0.9209、0.9602、0.9798、0.9897,两组分析结果显示一致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仪器的DLCO、IVC、VA、DLCO/VA、FVC、FEV_(1)测量值的Bland-Altman散点图中,间质肺病组落在95%CI之内的数据点比例分别为95.5%、94.0%、94.0%、95.5%、92.5%、94.0%,慢阻肺病组落在95%CI之内的数据点比例分别为:92.4%、93.9%、93.9%、95.5%、97.0%、95.5%,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仪器的弥散功能测量值一致性佳。在两组仪器关于两组疾病的弥散障碍程度分级(按DLCO%pred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对比方面,间质肺病组和慢阻肺病组的ICC分别为0.9397、0.9750,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Cohen's加权kappa一致性强度检验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8969、0.8372,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仪器在评估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分级方面一致性良好。结论国产新型MeHow MeAir 9000肺功能仪的肺弥散功能检查在慢性呼吸道疾病方面的测量准确度高,评价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可靠性佳,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肺弥散能力 呼吸功能试验 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舒怡 李允 +4 位作者 叶培韬 谭论芳 谢燕清 高怡 郑劲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4期4378-4384,共7页
背景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是验证气道高反应性(AHR)常用的方法,也是哮喘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除呼吸内科外的其他科室对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的重视程度不够。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大样本支气管激发试验数据,对医院内不同科... 背景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是验证气道高反应性(AHR)常用的方法,也是哮喘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除呼吸内科外的其他科室对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的重视程度不够。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大样本支气管激发试验数据,对医院内不同科室BPT的开展情况、检查阳性率以及AHR分级等临床测量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22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功能室的BPT报告,排除儿童(<18岁)和缺失重要指标的报告。统计各临床科室的BPT申请数量、阳性率及临床诊断分类,将BPT阳性数据分为乙酰甲胆碱吸入前阳性和乙酰甲胆碱吸入后阳性,前者为极重度组,后者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累积乙酰甲胆碱剂量(PD20)分为极轻度、轻度、中度、重度组,比较各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基础肺功能指标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PT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034例患者的BPT报告,其中,阳性、阴性、可疑阳性的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7.91%、67.83%和4.22%,8例未完成试验。就诊于内、外科的报告发生率分别为86.50%、3.07%,阳性率分别为28.30%、18.70%,妇科患者仅有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1例阳性。BPT阳性的各组年龄、体重、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用力呼气容积(FVC)、FEV_(1)/FVC、FEV_(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pr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EV_(1)、FEV_(1)%pred、FEV_(1)/FVC、FEV_(1)/FVC%pred均随着AHR等级增高而逐渐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女性、BMI≥24、临床诊断哮喘、FEV_(1)%pred<80%、FEV_(1)/FVC%pred<92%是BPT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BPT的不良反应事件共51例(0.21%),其中8例因不能耐受而终止试验。不良反应均为极轻度或轻度。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辅助临床快速诊断气道高反应性的“金标准”,对临床指导价值重大,除呼吸科常用外,其他内科和外科的疑似存在AHR患者激发试验阳性检出率也较高,应加强对BPT的重视程度。对于基础FEV_(1)、FEV_(1)/FVC等偏低的患者,尤其是女性、40岁以上和高BMI人群,要警惕AHR可能。BPT总体上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在进行激发试验时,也应密切关注FEV_(1)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激发试验 基础肺功能 乙酰甲胆碱 医院科室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过敏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花生变应原致敏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舒雯 黄惠敏 +3 位作者 廖陈喜 吴丽婷 梁雪清 罗文婷(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过敏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花生致敏情况,并分析花生变应原致敏与各类疾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地区过敏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 707例,采用ImmunoCAP系统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过敏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花生致敏情况,并分析花生变应原致敏与各类疾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地区过敏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 707例,采用ImmunoCAP系统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花生特异性sIgE(sIgE)和tIgE浓度,并比较不同疾病组花生sIgE致敏阳性率及花生sIgE、tIgE水平差异。结果: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8.7%)、哮喘(8.1%)、过敏性鼻炎伴哮喘(10.9%)及过敏性皮肤病(10.7%)患者花生致敏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2.6%)、慢性咳嗽(3.7%)及喘息性支气管炎(1.4%)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患者(≤3岁组,n=529,4.0%)花生致敏阳性率显著低于成人患者(19~49岁组,n=275,9.5%,≥50岁组,n=258,9.3%)。不同疾病组tIgE水平差异显著,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组tIgE水平最高[515.12(157.89~1 134.11)kU/L],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P<0.001)。结论: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伴哮喘及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花生致敏阳性率及tIgE水平更高,花生变应原致敏与过敏性疾病显著相关,不同年龄组花生变应原致敏情况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过敏 过敏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特异性IGE 总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疗策略
4
作者 巨春蓉 郝创利 +1 位作者 薛武军 何建行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病毒感染始终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实体器官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功能较弱,属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感染不同,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需要临床医师高度... 病毒感染始终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实体器官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功能较弱,属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感染不同,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需要临床医师高度关注。因此,本文针对该类人群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特殊性管理,就移植受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感染后早期诊断及干预、重症预警、药物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供临床同行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实体器官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病毒治疗 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巨细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2058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龙冰清 熊曾 +3 位作者 刘书林 程远大 李敏 廖伟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5,共9页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生存率低,与癌症预防政策和人口构成相关的因素会影响癌症的发病率和诊疗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及影像特征,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19年在...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生存率低,与癌症预防政策和人口构成相关的因素会影响癌症的发病率和诊疗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及影像特征,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19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进行肺癌手术的20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信息、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的变化。结果:从2016年到2019年,每年患者数分别为280、376、524和878例;腺癌是最常见(68.1%)的病理类型,占比从2016年的55.5%增加至2019年的74.1%;ⅠA期肺癌占比从2016年的38.9%上升至2019年的62.3%;亚肺叶切除手术占比由2016年的1.8%增加至2019年的8.6%。2019年的淋巴结采样比例增加。与2016年相比,2019年术前CT发现的直径≤1 cm的结节发现率明显提高(2.0%vs 18.2%),直径>3 cm的肿块发现率降低(34.7%vs 18.3%);CT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及部分实性密度的病变比例由2.0%和16.6%上升至20.0%和37.3%,实性密度比例由81.4%下降至42.7%。结论:肺癌手术患者数量逐年增加,CT发现的纯磨玻璃密度及部分实性密度病变的比例增高,腺癌患者比例逐年上升,早期肺癌的比例越来越高,发现的肺癌更小、临床分期更早,从而使手术方式更趋向于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结节 病理类型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荡呼气正压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患者偏好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叶世贤 周保 +9 位作者 苏冠升 吴璐璐 胡杰英 杨峰 刘妮 许怡梦 钟佩燕 吴镇宇 徐惠茵 郑则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69,475,共6页
目的:比较震荡呼气正压(oscillating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患者偏好性。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 目的:比较震荡呼气正压(oscillating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患者偏好性。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2月对20例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住院患者给予连续2天的随机交叉OPEP或ACBT排痰作业,比较患者两种方法所排的痰量及其特征、排痰作业期间的生命体征和患者掌握两种排痰方法所需要的培训时间。结果:两种方法所清除的痰液及其构成成分纯痰液和痰液水成分的容积及其重量、痰液性状、黏稠度和咳嗽难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PEP组和ACBT组在作业前、作业期间和作业后的呼吸困难分级指数(Borg评分)分别为(2.30±1.81)分、(3.43±1.94)分、(1.47±1.35)分和(2.08±1.87)分、(2.83±1.82)分、(1.43±1.43)分,均有显著性差异(OPEP组和ACBT组分别为:P=0.003和P=0.043);OPEP组和ACBT组作业前、作业期间和作业后的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OPEP组和ACBT组的培训时间分别为(6.63±3.46)min和(10.17±3.04)min,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例患者对OPEP和ACBT偏好分别有13例和5例,两者均接受的有2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OPEP与ACBT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排痰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OPEP易学易用,患者偏好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荡呼气正压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慢性气道疾病 呼吸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10在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爱茹 彭杨 +2 位作者 陈诗颖 关伟杰 王德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克拉拉细胞10-kD蛋白(CC10)是呼吸道分泌物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C10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深入了解C... 克拉拉细胞10-kD蛋白(CC10)是呼吸道分泌物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C10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深入了解CC10的生物学特性,可为将来治疗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该文综述了CC10在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率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鹏 周凯 +2 位作者 徐飞 王晓卫 姚开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3-416,422,共5页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痰培养确诊为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107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2.62%的患儿发病年龄为6个月内,64.49%的患儿为秋冬季节发病。临床均有咳...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痰培养确诊为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107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2.62%的患儿发病年龄为6个月内,64.49%的患儿为秋冬季节发病。临床均有咳嗽,39例伴有发热,主要并发症为Ⅰ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其中两个系统并发症者39例(36.45%),三个系统并发症者5例(4.67%),47例(43.9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43例(40.19%)有原发基础性疾病,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体重儿、营养不良。亚胺培南耐药菌感染患儿较非耐药菌感染患儿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9.35%)耐药率最低。临床痊愈和显效90例,有效11例,4例未愈自动出院,死亡2例。结论小儿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年龄6个月内、合并有原发基础性疾病婴儿发病率高,且并发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扩增芯片法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咏红 郭雅洁 +2 位作者 陈玉莹 马琦 李洁琼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当天采集痰液等分泌物标本,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芯片法)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比较芯... 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当天采集痰液等分泌物标本,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芯片法)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比较芯片法与痰培养和血清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研究期间应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共检测230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共检出182例(79.1%)病原阳性。单一病原感染77例(33.5%),混合感染105例(45.6%)。芯片法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3.8%)、流感嗜血杆菌(27.8%)和肺炎链球菌(22.6%),芯片法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两种方法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芯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13种病原体,且病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单中心二级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及其血清型和耐药性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长会 史伟 +5 位作者 彭拥军 熊维 袁林 高薇 程小平 姚开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 了解不发达地区二级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携带情况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 采集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简称酉阳医院)2015年1~12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拭子标本,培养并分... 目的 了解不发达地区二级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携带情况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 采集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简称酉阳医院)2015年1~12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拭子标本,培养并分离肺炎链球菌,采用荚膜肿胀实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随机选取50%的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以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对16种常见抗菌药物检测其敏感性。结果 研究期间共采集鼻咽拭子标本1 054份,分离出肺炎链球菌267株,分离率为25.3%。≤5岁儿童分离率较高,冬春季分离率较高。267株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最常见的血清型为19F型(47株,17.6%),其次为6A(35株,13.1%)、14(31株,11.6%)、19A(28株,10.5%)、23F(28株,10.5%)和6B型(25株,9.4%)。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13)的覆盖率为73.8%(197/267)。136株肺炎链球菌行抗生素药敏试验,所有菌株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对利奈唑胺、亚胺培南和泰利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3%、87.5%和84.5%;静脉青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口服青霉素的敏感率为16.9%。99.3%(135/136)的分离株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PCV13覆盖株对口服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和亚胺培南的不敏感率明显高于非PCV13覆盖株(P〈0.01)。19A型菌株对口服青霉素、头孢吡肟不敏感率为100%。结论 酉阳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为25.3%,常见血清型为19F、6A、14、19A、23F和6B,PCV 13覆盖率较高,且PCV13覆盖株对口服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和亚胺培南的不敏感率明显高于非PCV13覆盖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儿童 血清型 耐药性 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中儿童主要照护者的用药健康素养: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霍记平 杨兴华 +20 位作者 王兴河 郑爱萍 杨健 许馨文 张红 于国超 严金玲 马姝丽 董琳 谢娟 杨卉 彭静 黄洁 马春艳 赵瑞玲 任艳丽 张姗 马志敏 王晓玲 申昆玲 赵志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87-1295,共9页
目的评估中国儿童主要照护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儿童用药错误之间的潜在相关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用药安全。方法对2018年6月1日—8月31日在全国104家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儿童的主要照护者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药柜儿... 目的评估中国儿童主要照护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儿童用药错误之间的潜在相关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用药安全。方法对2018年6月1日—8月31日在全国104家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儿童的主要照护者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药柜儿童药品储备情况以及照护者给儿童用药的认知和行为。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照护者健康素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9982份有效调查问卷被纳入最终分析。我国家庭药柜储备排名前三名的儿童用药分别为感冒药(85.09%)、解热镇痛药(口服)(46.41%)和镇咳祛痰药(29.39%)。给儿童服药的人员绝大部分为父母(84.34%)。照护者有较强的阅读药品说明书(97.00%)和用药前咨询专业人士(92.60%)的意识。不正确的用药认知和行为仍然常见,50.89%的照护者曾给儿童服用过成人药物,16.06%的家庭发生过儿童药物中毒。22~40岁的照护者的健康素养显著高于22岁以下的照护者。祖父母的用药健康素养显著低于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照护者给儿童使用成人药和导致儿童发生药物中毒的风险显著降低。结论教育水平较高的照护者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提高照护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利于儿童用药安全。祖父母和22岁以下父母的用药健康素养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用药 照护者 健康素养 用药错误 家庭药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肺炎链球菌常见序列型青霉素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薇 史伟 +3 位作者 陈长会 文德年 田进 姚开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0-947,共8页
从菌种的水平研究和阐述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探讨以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为基础研究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机制的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了1997~2014年间北京常见STs肺炎链球菌488株和2015年重庆酉阳... 从菌种的水平研究和阐述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为探讨以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为基础研究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机制的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了1997~2014年间北京常见STs肺炎链球菌488株和2015年重庆酉阳县、四川中江县常见STs菌株88株的青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分布及年份分布。结果显示北京分离株中除了ST342外,属于某一种ST的所有分离株的青霉素MIC值具有一定分布范围,或者〈0.25 mg/L,或者≥0.25 mg/L。青霉素MIC〈0.25 mg/L的分离株多分布于2001年以前,此年份后≥0.25 mg/L的分离株出现,并逐渐成为主要种群。但这个年份分布规律对于某一种ST并不明显,某一种ST在最初发现的几个年份中就具有不同青霉素MIC水平的分离株。重庆酉阳县和四川中江县常见STs型青霉素MIC分布于0.25~2.0 mg/L(≥0.25 mg/L),包括ST271、ST320和ST81。本研究从流行病学角度揭示了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常见STs的青霉素MIC值分布规律,支持以STs为基础研究其青霉素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序列型 耐药性 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伟娟 王凤燕 +7 位作者 杨宇琼 谢清秀 李玉琪 李时悦 陈荣昌 张冬莹 郑劲平 梁振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0-556,共7页
背景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旨在切断COVID-19传播链。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COVID-19流行期间,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的... 背景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旨在切断COVID-19传播链。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COVID-19流行期间,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的频率有所下降,但防疫措施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探究COVID-19疫情背景对未就诊和已就诊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阻肺随访队列,该队列从2016年初开始招募患者,每3个月访视1次,收集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选取队列中随访时间窗在2017年6—8月(Ⅰ组)、2018年6—8月(Ⅱ组)、2019年6—8月(Ⅲ组)、2020年6—8月(Ⅳ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收集Ⅰ组患者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Ⅱ组患者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Ⅲ组患者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Ⅳ组患者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的急性加重频率和性别、年龄、症状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Ⅳ组患者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为COVID-19疫情前数据,2020年2—5月为COVID-19疫情后数据。分别比较Ⅳ组患者与Ⅰ~Ⅲ组患者同期急性加重频率的差异,分析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在COVID-19疫情前后的变化。结果慢阻肺患者Ⅰ组共162例、Ⅱ组共157例、Ⅲ组共167例、Ⅳ组共159例。Ⅰ组、Ⅱ组患者在2—5月急性加重频率比10月至次年1月高(P_(Ⅰ)=0.013,P_(Ⅱ)=0.016);Ⅳ组患者10月至次年1月急性加重频率高于2—5月(P=0.001);Ⅳ组患者10—12月的每月急性加重总频率与Ⅰ~Ⅲ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2—4月的每月急性加重总频率低于Ⅰ~Ⅲ组(P<0.001)。Ⅳ组患者每月的急性加重未就诊频率与Ⅰ~Ⅲ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10—12月每月急性加重已就诊频率与Ⅰ~Ⅲ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月每月急性加重已就诊频率低于Ⅰ~Ⅲ组(P<0.05)。结论COVID-19防控措施对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起着积极的作用,提示慢阻肺患者即使疫情过后也应减少聚集活动,保持社交距离,外出戴口罩,勤洗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加重 队列研究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芮豪 夏金根 詹庆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9-1314,共6页
脓毒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对ARDS的治疗策略仍为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脓毒症的治疗需要早期识别急性肺损伤(ALI),并以预测和预防ARDS为重点。由于脓毒症相关ARDS的特殊性,需要... 脓毒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对ARDS的治疗策略仍为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脓毒症的治疗需要早期识别急性肺损伤(ALI),并以预测和预防ARDS为重点。由于脓毒症相关ARDS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特点、治疗的影响及生物标志物等。早期急性肺损伤评分(EALI)、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及其衍生评分对评估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风险有一定意义,但目前尚无针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评分研究。该文就脓毒症患者及肺部感染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ALI/ARDS预测评分、LIPS衍生评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预测评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息伴鼻塞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与气道阻力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沈北兰 高怡 +1 位作者 陈德晖 郑劲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4035-4040,共6页
背景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诊治及病情严重度评估的重要手段,鼻塞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合并症,严重的鼻塞可影响肺功能检查结果。目的观察鼻塞对喘息婴幼儿潮气呼吸功能和气道阻力的影响,并评估0.9%氯化钠溶液滴鼻对缓解... 背景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是婴幼儿呼吸道疾病诊治及病情严重度评估的重要手段,鼻塞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合并症,严重的鼻塞可影响肺功能检查结果。目的观察鼻塞对喘息婴幼儿潮气呼吸功能和气道阻力的影响,并评估0.9%氯化钠溶液滴鼻对缓解鼻塞及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以喘息为主诉的55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潮气呼吸法、单次阻断法、体积描记法对喘息患儿进行检测,根据鼻塞症状评分进行分组,0分者纳入喘息不伴鼻塞组,1~2分者纳入喘息伴鼻塞组。3分者不纳入研究。并对比喘息不伴鼻塞组和喘息伴鼻塞组通鼻处理前及喘息伴鼻塞组通鼻处理前后患儿的肺功能差异。结果共纳入55例喘息患儿,其中喘息伴鼻塞组25例,喘息不伴鼻塞组30例。喘息伴鼻塞组患儿特殊有效气道阻力(sReff)和有效气道阻力(Reff)较喘息不伴鼻塞组患儿高(P<0.05)。通鼻处理后患儿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分别为(24.58±6.15)%、(26.38±5.19)%,较通鼻处理前的(21.12±4.16)%、(22.98±3.75)%改善(P<0.05)。喘息伴鼻塞组通鼻处理后呼吸阻力(RrsSO)、sReff、Reff较通鼻处理前下降(P<0.05)。结论鼻塞可增加患儿气道阻力(sReff和Reff),检查前清理鼻腔是婴幼儿肺功能检查的质控要点之一,少量0.9%氯化钠溶液滴鼻后进行鼻腔分泌物清除可有效缓解因分泌物堵塞引起的鼻塞。鼻塞缓解后,喘息儿童的潮气呼吸肺功能(TPTEF/TE、VPEF/VE)和气道阻力(RrsSO、sReff、Reff)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 呼吸功能不全 潮气呼吸功能检查 体积描记法 气道阻力 滴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康复在限制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关力理 刘妮 +1 位作者 陈荣昌 郑则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6-260,共5页
1 呼吸康复的定义与对象 根据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提出:肺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是基础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方式改变,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 1 呼吸康复的定义与对象 根据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提出:肺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是基础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方式改变,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促进长期依从的健康行为^([1])。过去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是肺康复的重点关注对象及获益人群,缺乏对肺康复应用于非COPD疾病(如限制性肺疾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胸科学会 呼吸康复 呼吸病学 慢性呼吸道疾病 肺康复 健康行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苷酸结合蛋白家族在感染性疾病中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全舒婷 焦伟伟 +3 位作者 徐放 孙琳 綦辉 申阿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7-1017,共11页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ylate-binding proteins,GBP)是一类干扰素诱导蛋白,在应对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时,其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并且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和结局。目前,研究者发现在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细胞自主...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ylate-binding proteins,GBP)是一类干扰素诱导蛋白,在应对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时,其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并且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和结局。目前,研究者发现在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细胞自主免疫中,GBP蛋白通过影响炎症小体的经典和非经典活化途径调控细胞焦亡。本文对GBP家族成员结构、进化特征以及炎症小体的经典和非经典活化途径进行了介绍,综述了GBP蛋白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GBP蛋白影响不同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提供新的基础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酸结合蛋白 感染性疾病 炎症小体 炎症小体经典活化途径 炎症小体非经典活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在乳腺疾病检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靓妮 邓方阁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1-505,共5页
乳腺疾病已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其中乳腺癌更位居全球范围内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意义重大。传统结构影像学早期检测疾病具有一定局限性,而红外热成像作为功能成像技术可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有效线索... 乳腺疾病已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其中乳腺癌更位居全球范围内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意义重大。传统结构影像学早期检测疾病具有一定局限性,而红外热成像作为功能成像技术可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有效线索。因此本文主要就红外热成像在乳腺疾病的早期检测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乳腺疾病 早期发现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耐药性及毒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耿文静 李文婷 +1 位作者 史伟 黑明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从NICU中收集皮肤软组织感染的CA MRSA菌株,总结其临床特点,对所有菌株进行MLST、SCCmec、SPA和agr分型,并行21种...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分离株的分子、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从NICU中收集皮肤软组织感染的CA MRSA菌株,总结其临床特点,对所有菌株进行MLST、SCCmec、SPA和agr分型,并行21种超抗原毒素基因、sasX基因和PVL基因检测。所有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8例CA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新生儿,单部位感染10例,多部位感染18例,检出30株CA MRSA,以脐部蜂窝织炎为主(12/30,40.0%),主要的流行克隆为ST59 IVa t437 agr 1(73%,22/30),超抗原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为80%,PVL的阳性率为47%。发现了4株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OS MRSA),红霉素耐药率高。结论新生儿CA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以脐部蜂窝织炎为主,主要的流行克隆为ST59 IVa t437 agr 1,超抗原及PVL基因携带率高,首次发现了OS MRSA,红霉素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社区获得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的临床标准》解读
20
作者 李勤静 焦伟伟 +1 位作者 王泽明 申阿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7-885,共9页
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的诊断、治疗和管理,2023年2月27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上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临床标准》。该... 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的诊断、治疗和管理,2023年2月27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上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临床标准》。该标准由全球52名儿童结核病诊治、基础研究、公共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社会科学的专家共同基于德尔菲法的共识制定,推荐了对儿童和青少年DS-TB患者实施最优诊治和管理的8条标准。本文对这些标准进行解读,旨在促进结核病诊防治相关人员对儿童和青少年DS-TB的规范化管理,并为终止结核病的终极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结核 参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