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早产儿生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及出院结局的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
作者 骆凝馨 洪鹭洋 +5 位作者 黄一璜 李淑涓 郭欣惠 陈绘宇 卞一丁 曹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0,共8页
背景早产儿生后巨细胞病毒(p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且不易识别,但可能对早产儿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极早产儿pCMV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尚不明确。目的描述极早产儿pCMV感染临床特征的动态变化及出院结局,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并制定极早产... 背景早产儿生后巨细胞病毒(p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且不易识别,但可能对早产儿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极早产儿pCMV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尚不明确。目的描述极早产儿pCMV感染临床特征的动态变化及出院结局,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并制定极早产儿pCMV感染的筛查、临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设计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后21 d及以后是否发生CMV感染分为pCMV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的方法1∶3匹配两组基线信息后,比较两组血液系统、肝功能等多系统临床指标动态变化趋势,采用泊松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近期预后的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多系统临床特征变化情况、BPD和ROP发生率。结果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极早产儿837例,pCMV组82例,对照组755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CMV组82例,对照组246例,两组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MV感染发生前10 d,pCMV组PLT开始呈现下降趋势(-10 d,P=0.004),且持续低于对照组。pCMV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持续高于对照组(-3 d,P=0.018),γ-谷氨酰转肽酶呈现升高趋势(-3 d~3 d,P=0.013)。pCMV组中重度BPD发生率(RR=1.586,95%CI:1.065~2.362)和ROP≥Ⅲ期发生率(RR=3.658,95%CI:1.596~8.384)均高于对照组。pCMV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更长(81.6 d vs 69.6 d,P<0.001),但有创机械通气总天数、出院体重Z值、出院前听力检查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MV感染明确前已经出现PLT水平下降、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等改变。pCMV感染与极早产儿呼吸支持增加、严重ROP发生及住院时间延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视网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声成像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姣姣 席雪华 +1 位作者 杜洋 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51,共5页
甲状腺癌在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大多数为预后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但部分侵袭性PTC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行为和更高的死亡风险,其上升速率超过了高分化PTC和未分化癌。因此,如何实现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光... 甲状腺癌在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大多数为预后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但部分侵袭性PTC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行为和更高的死亡风险,其上升速率超过了高分化PTC和未分化癌。因此,如何实现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光声成像是将光学和超声融合的一种分子影像技术,能够提供结构、功能、分子等多维度的成像信息,且能借助外源性对比剂,进一步实现肿瘤治疗(如光热治疗等),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国内外学者们针对光声成像在甲状腺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本文系统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阐明光声成像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光声成像 精准诊疗 分子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中医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玉娟 贾元萍 +1 位作者 张誉腾 张洪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756-1761,共6页
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致死性并发症,中医药在治疗ALI/ARDS中有其特殊的优势。基于文献挖掘技术总结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诊疗进展。方法: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C... 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致死性并发症,中医药在治疗ALI/ARDS中有其特殊的优势。基于文献挖掘技术总结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诊疗进展。方法: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EMBASE数据库中口服或鼻饲中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录入文献中病因、证型、方剂、中药、效应指标等信息,规范用语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病因、证型、方剂、中药的频数统计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证型-中药、中药间关联规则分析,获得的数据以Cytoscape进行网络化展示。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47篇,英文文献1篇。频数最多的5种病因分别是创伤、严重肺部感染、脓毒症、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感染。证型以肠热腑实证、痰热壅肺证、热毒壅滞证、血瘀证、阳明腑实证占比最多。治疗上以宣白承气汤、大承气汤、凉膈散为主,高频中药分别有大黄、厚朴、枳实、栀子、芒硝、甘草、黄芩、杏仁等,且不同证型用药规律不同。结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系统地分析出目前中医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疗规律,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医药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IL-7/CCL19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对小鼠肺癌的抗肿瘤研究
4
作者 吴迪 李晨辉 +5 位作者 汪艳 何正强 金常娥 郭敏 陈荣昌 周承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4-5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和趋化因子19(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9,CCL19)的NRT细胞(7×19 NRT),并对7×19 NRT细胞和常规NR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差异进行了评估。方法针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进行了新一代测序和新抗原预测,制备了RNA疫苗,培养了NRT细胞,构建了编码IL-7和CCL19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NRT细胞并成功表达IL-7和CCL19,成功获得了7×19 NRT,并在小鼠体内外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7×19 NRT细胞通过分泌IL-7和CCL19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在小鼠肺癌中实现了显著的抑瘤作用,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经7×19 NRT治疗后,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肿瘤组织坏死显著增加。此外,7×19 NRT治疗与常规NRT治疗均安全。结论通过IL-7和CCL19的表达,NRT细胞的抗实体瘤能力显著增强,这是一种对NRT安全有效的基因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白细胞介素7 趋化因子19 肺肿瘤 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超声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哲 马姣姣 张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6-972,共7页
胸膜超声作为肺部超声的一部分,简便、高效,是评估和监测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有效手段。常规技术包括胸膜的静态和动态评估,如胸膜形态、厚度、运动情况、胸膜下改变及胸腔积液,这与呼吸系统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存在密切联系。因此,不同呼... 胸膜超声作为肺部超声的一部分,简便、高效,是评估和监测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有效手段。常规技术包括胸膜的静态和动态评估,如胸膜形态、厚度、运动情况、胸膜下改变及胸腔积液,这与呼吸系统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存在密切联系。因此,不同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不同的胸膜改变,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区分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栓塞、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胸膜超声在胸腔积液和周围型肺占位的定性及定量评估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超声新技术如斑点追踪技术、超声造影、弹性成像、深度学习算法等的应用,使得胸膜超声进入新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胸膜超声展示出巨大应用潜力,特别是动态征象的人工智能识别、三维模型计算胸腔积液量、周围型肺结节的人工智能识别及定性诊断等,可能会更加高效地提供临床信息和改变诊疗模式。本文就胸膜超声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膜 呼吸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外结核病473例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马涛 鲁洁 +2 位作者 徐慧 赵顺英 李惠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肺外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以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确诊和临床诊断肺外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住院肺外结核病473例,占结核... 目的了解儿童肺外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以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确诊和临床诊断肺外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住院肺外结核病473例,占结核病患儿36.3%(473/1303),男269例(56.9%),农村378例(79.9%)。发病中位年龄为4.1(1.2~9.9)岁,≤5岁250例(52.9%)。经病原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诊110例(23.3%),临床诊断363例(76.7%),其中结核性脑膜炎占比居首位(202例,42.7%)。307例患儿肺外标本中,抗酸染色涂片、Xpert MTB/RIF、结核杆菌培养、病理学检查4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检查和Xpert MTB/RIF阳性率较高。313例胸部影像提示存在活动或陈旧性结核病。截至2022年6月18日,共随访336例,预后好211例,预后差125例(其中死亡2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腔结核病、骨及关节结核病(以结核性脑膜炎为参考)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住院结核病患儿中约三分之一为肺外结核病,最常见为结核性脑膜炎,大多为临床诊断,分子诊断技术Xpert MTB/RIF在肺外结核标本中敏感度较高。≤5岁患儿和结核性脑膜炎相对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结核病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迪 张洪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仍未研究透彻。尽管动物模型仅能模拟疾病的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仍未研究透彻。尽管动物模型仅能模拟疾病的部分特征,但它们对于进行慢阻肺生理病理、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结合PubMed收录的近三年慢阻肺造模相关文献,总结慢阻肺动物模型的模型动物种类、造模方法及测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炎症 香烟烟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撷菁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磊 阎玥 +4 位作者 史琦 孙千惠 王晓燕 吴东良 李友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1-54,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以长病程,多并发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为特点,患者处于虚弱和生活质量低下状态。目前COP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疗效有限。继承传统中医对COPD的认识,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其致病根源在于以肺、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以长病程,多并发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为特点,患者处于虚弱和生活质量低下状态。目前COP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疗效有限。继承传统中医对COPD的认识,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其致病根源在于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功能失调,其会导致阳气虚弱,卫表不固,宗气不足,痰饮滞留,表现为憋喘、胸闷、气短和乏力等症状。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指导治疗COPD,能够改善肺、脾、肾多脏功能,充盈宗气,固密卫气,截断痰源,调畅气机,从而实现控制发作、延缓进展、减少致残、提高生存质量等目标,满足临床需求,为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脾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脏腑整体观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史琦 李春雷 +4 位作者 孔艳华 龙泓竹 李阳溪 阎玥 李友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887-289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致敏液成分、致敏液注射部位、激发液浓度、激发时长所造成的SD大鼠哮喘模型的差异,旨在建立一种较为成功的哮喘大鼠模型。方法:分别以10%OVA/Al(OH)3混合液1 mL和10%OVA/Al(OH)3+百日咳杆菌混合液1 mL作为致敏液;注射部... 目的:观察不同致敏液成分、致敏液注射部位、激发液浓度、激发时长所造成的SD大鼠哮喘模型的差异,旨在建立一种较为成功的哮喘大鼠模型。方法:分别以10%OVA/Al(OH)3混合液1 mL和10%OVA/Al(OH)3+百日咳杆菌混合液1 mL作为致敏液;注射部位分为腹腔注射和五点注射(双侧足心、双侧腹股沟皮下、腹腔);以1%OVA或2%OVA作为激发液;激发时间包括7 d和21 d;经上述方法不同组合叠加造模后评价大鼠的一般活动状态、肺组织病理及肺功能检测结果。结果:OVA+百日咳腹腔注射组和OVA+百日咳五点注射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典型的哮喘症状,OVA腹腔注射组1部分大鼠出现较轻程度的哮喘症状,其余各组哮喘症状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OVA+百日咳五点注射组大鼠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管腔狭窄、黏液栓生成、支气管痉挛;OVA腹腔注射组1和OVA+百日咳腹腔注射组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较多;其余各组病理改变不明显。肺功能结果显示:叠加了百日咳后的腹腔注射组和五点注射组大鼠的I值和Rn值均较单纯OVA腹腔注射组升高,五点注射组大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升高更加明显(P<0.01)。结论:OVA结合灭活百日咳杆菌共同致敏、多点皮下注射联合腹腔注射能比较成功的构建SD大鼠哮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哮喘 造模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达特罗治疗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展鸿 高怡 关伟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04-1805,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茚达特罗在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处于稳定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后仍然感觉呼吸困难的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以茚达特罗替代沙美特罗氟... 目的:观察并分析茚达特罗在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处于稳定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后仍然感觉呼吸困难的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以茚达特罗替代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观察患者用药前和用药90 d后的肺功能指标、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用药90 d后用力肺活量(FVC)平均增加0.15 L,深吸气量(IC)平均增加0.51 L,均有较大的改善;FEV1与FEV1/FVC%变化不大;全部患者CAT评分比用药前平均下降8.7分,客观表现为呼吸困难的缓解和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降低,而且无合并症加重。结论:茚达特罗可以改善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茚达特罗 通气功能障碍 深吸气量 CA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润辛金培本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史琦 杨璐 +1 位作者 孔艳华 李友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456-1460,共5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温润辛金培本方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09年11月5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共计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观... 目的:分析和研究温润辛金培本方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09年11月5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共计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温润辛金培本方,对照组予中药安慰剂,疗程为6周。将2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在疗前、疗后的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患者主症+体征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控制2例,显效9例,有效26例,无效28例;对照组控制3例,显效1例,有效15例,无效46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症+体征显效率及有效率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_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后FEV_1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润辛金培本方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较高,对促进患者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及病情转归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润辛金培本方 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随机对照双盲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痰热互结证CHAID决策树识别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琦 陈建新 +1 位作者 赵慧辉 王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095-2101,共7页
目的:建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常规检测指标对痰热互结证的识别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多中心收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11例的基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临床常规检测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CHAID决策... 目的:建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常规检测指标对痰热互结证的识别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多中心收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11例的基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临床常规检测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CHAID决策树方法从90个临床常规检测指标中自动提取痰热互结证的识别规律。对其中212例患者进行痰热互结证识别模式的外验证。结果:Cl离子、缩短分数、RDW-CV、血常规RBC、D-Ⅱ聚体、CK-MB、PTA和BUN共8个属性指标经筛选后进入决策树识别模型。该模型对411例患者的测试结果显示: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6.9%,检验准确率为86.1%。外验证模型缺失RDW-CV,模型识别准确率为85.8%,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85.5%。结论:临床常规检测指标经CHAID决策树方法筛选后,可以直观、清晰的进行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痰热互结证的识别,自动归纳识别规律,在中医证型-生物学指标对应模式的数据挖掘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模式 CHAID决策树 痰热互结证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磊 吴东良 +4 位作者 李尚点 阎玥 史琦 李春雷 李友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7,共8页
目的 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本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方法学参考和建议。方法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搜索近十年相关文献(2011年1月~2021年7... 目的 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本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方法学参考和建议。方法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搜索近十年相关文献(2011年1月~2021年7月),整理归纳模型中涉及的动物种别、造模方法与周期、检测指标、给药时间、阳性对照药及证候造模情况等内容,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76篇文献,COPD模型中应用最多的是SD大鼠(83次,47.16%)、Wistar大鼠(59次,33.52%)和C57小鼠(14次,7.95%),倾向于雄性(140次,79.55%);造模方式多选用烟雾暴露联合脂多糖(91次,52%)或单纯烟雾暴露(34次,19.43%),造模周期多为3个月内(147次,83.52%);检测最多的指标为肺组织病理(137次,24.82%)、肺功能(79次,14.31%)、一般状况(63次,11.41%)、肺泡灌洗液(56次,10.14%)等;在含有阳性对照药的46项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氨茶碱(7次),其次为地塞米松和固本咳喘片(各4次);18项涉及证候造模的研究中频次最高的是肺气虚证(8次)。结论 现有COPD模型多采用烟雾暴露联合脂多糖滴注或单纯烟雾暴露方法造模,选用SD/Wistar大鼠或C57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周期在3个月内,能够有效提升COPD造模的成功率,模型评价指标建议综合肺组织病理、肺功能、一般状况和肺泡灌洗液等结果。但目前仍缺乏对不同造模方式的比较以及造模所用具体参数的确立,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物模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青 赵红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287,共5页
危重症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ritical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常见并发症,可继发于导致危重症的各种疾病及其治疗^([1])。ICU-AW的患病率因研究人群、评估时机、诊断方法及患者入... 危重症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ritical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常见并发症,可继发于导致危重症的各种疾病及其治疗^([1])。ICU-AW的患病率因研究人群、评估时机、诊断方法及患者入院前基础肌肉功能不同而有很大差异。31项研究的中位患病率约43%^([2])。其典型的表现为广泛的、对称的肢体无力(近端多于远端)伴或不伴呼吸肌受累,面部和眼部肌肉通常不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功能 常见并发症 近端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症 评估时机 患病率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版)》解读
15
作者 杨芙蓉 谢万木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3-679,共7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作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严重远期并发症,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特点。我国《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版)》的发布,首次系统评价...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作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严重远期并发症,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特点。我国《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版)》的发布,首次系统评价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CTEPH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符合中国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有助于规范CTEPH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重点对CTEPH的早期识别、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案选择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在支气管哮喘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6
作者 包海鹏 阎玥 +6 位作者 史琦 高龙霞 司东旭 于明霞 李春雷 孔艳华 李友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5-1098,共4页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主导作用。其作用的机制较为复杂,可以通过释放颗粒蛋白与细胞因子等介质参与哮喘的病理过程。大量的证据表明,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在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中...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主导作用。其作用的机制较为复杂,可以通过释放颗粒蛋白与细胞因子等介质参与哮喘的病理过程。大量的证据表明,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在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系列相关影响因素的诱导下,通过对其凋亡进行调控,进而改变疾病病理过程。就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在哮喘中的作用、影响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因素以及药物治疗等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 凋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17
作者 包海鹏 史琦 +6 位作者 阎玥 高龙霞 司东旭 于明霞 李春雷 孔艳华 李友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334-1338,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发病率高,呼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伴有肺的炎症和肺气肿的一种疾病。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发病率高,呼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伴有肺的炎症和肺气肿的一种疾病。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等也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COP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对疾病的影响重大,文中对不同机制各自所对应的标志物进行分类整理,阐述其在COPD中的相关性并对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物学标志物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的干预现状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7
18
作者 包海鹏 史琦 +4 位作者 阎玥 高龙霞 司东旭 李春雷 李友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面对支气管哮喘造成的巨大疾病负担,研究人员不断的对哮喘的防控措施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的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仍不理想,与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面对支气管哮喘造成的巨大疾病负担,研究人员不断的对哮喘的防控措施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的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仍不理想,与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中设定的目标差距较大。中医药在哮喘的防控领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重视中医药的优势发挥,有助于提升哮喘的防控水平,减轻哮喘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发病率 控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脏腑功能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司东旭 阎玥 +4 位作者 史琦 高龙霞 包海鹏 刘桂廷 李友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86-990,共5页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脏腑功能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二部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病例信息,采取聚类分析总结CDBA肺脾脏腑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脏腑功能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二部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病例信息,采取聚类分析总结CDBA肺脾脏腑功能特征。结果:1)主要症状聚类结果为聚类Ⅰ:胸闷、喘息、大便异常;聚类Ⅱ:鼻部不适、口咽不适、咳嗽、咳痰、睡眠差;聚类Ⅲ:自汗、神疲乏力、气短、头晕、面色不华、夜尿频。2)舌脉聚类结果为聚类Ⅰ:舌淡红、舌暗红、苔腻、苔黄、脉沉、脉滑、脉弦;聚类Ⅱ:舌质红、舌质暗淡;聚类Ⅲ:苔薄、苔白、脉细。结论:CDBA肺脾脏腑功能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主证喘息、胸闷、气短、咳嗽、咳痰之外,还有鼻窍不利、口烟不适、自汗、神疲乏力、睡眠不佳、大便不调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肺脾脏腑功能 中医 辨证论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特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及病理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惠霖 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7-755,共9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基因突变和病理亚型与其预后密切相关。PTC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BRAF V600E突变、RET/PTC重排和RAS突变,既往研究证明,PTC的基因突变与其复发风险增加、术后放射性碘治疗效果变差、生存期降低等有关。PTC病理亚型包...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基因突变和病理亚型与其预后密切相关。PTC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BRAF V600E突变、RET/PTC重排和RAS突变,既往研究证明,PTC的基因突变与其复发风险增加、术后放射性碘治疗效果变差、生存期降低等有关。PTC病理亚型包括经典型、滤泡型、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靴钉型、弥漫硬化型、固体/小梁型、嗜酸细胞型、沃辛瘤样型、透明细胞型、梭形细胞型等,其侵袭性和临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检测PTC基因突变和鉴别病理亚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超声具有无创、便捷和分辨率高等诸多优势,是甲状腺癌诊疗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本文回顾了PTC基因突变和病理亚型与超声表现的相关研究,以期在术前运用超声影像预测PTC基因突变和病理亚型,为PTC术前精准评估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基因突变 病理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