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的“防风险”和“补短板”——国际经验和中国改革路径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杨宜勇
关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3,共10页
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深度转型阶段,老龄化的加速影响也从充足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严峻的财务运行风险和结构性不公平问题。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
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深度转型阶段,老龄化的加速影响也从充足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严峻的财务运行风险和结构性不公平问题。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要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改革不适应人口形势转变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防范制度运行风险、补齐保障缺失项目、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应对老龄化筑牢社会托底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防风险
补短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研究
被引量:
37
2
作者
霍丽霞
王阳
魏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共9页
科技人才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基于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借鉴产业区位商思想进行测算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科技人才集聚程度测算,剖析科技人才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科技人才流动规律,结果表明,中国科技人才空间...
科技人才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基于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借鉴产业区位商思想进行测算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科技人才集聚程度测算,剖析科技人才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科技人才流动规律,结果表明,中国科技人才空间集聚非均衡发展,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差异仍有扩大趋势。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创新环境、教育文化环境等科技人才集聚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集聚
区位商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宜勇
池振合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经济新常态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产业结构升级,它们都会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经济新常态下城镇低收入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快于高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并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反转,所以未来城...
经济新常态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产业结构升级,它们都会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经济新常态下城镇低收入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快于高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并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反转,所以未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降低农村低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导致农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增速下降和产业结构升级放缓了城镇劳动力需求,同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农户工资收入增速要快于城镇住户,这会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总之,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共同推动下,未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
12
4
作者
谭永生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9-44,共6页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市民化
返乡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的“防风险”和“补短板”——国际经验和中国改革路径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杨宜勇
关博
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集体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机制的系统化建构研究"(14ZDA06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A20151007)
文摘
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深度转型阶段,老龄化的加速影响也从充足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严峻的财务运行风险和结构性不公平问题。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要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改革不适应人口形势转变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防范制度运行风险、补齐保障缺失项目、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应对老龄化筑牢社会托底安全网。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防风险
补短板
Keywords
aging populati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isk prevention
weak-links improvement
分类号
F842.6 [经济管理—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研究
被引量:
37
2
作者
霍丽霞
王阳
魏巍
机构
首都
经济
贸易大学劳动
经济
学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
宏观经济研究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北京建筑大学科技处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出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共9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国家科创中心“三城一区”布局的北京科技人才集聚度研究”(18GLCO56)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北京市高等学校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CEFAI7064)
北京建筑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国家科创中心建设的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研究”(X18184)
文摘
科技人才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基于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借鉴产业区位商思想进行测算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科技人才集聚程度测算,剖析科技人才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科技人才流动规律,结果表明,中国科技人才空间集聚非均衡发展,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差异仍有扩大趋势。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创新环境、教育文化环境等科技人才集聚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与启示。
关键词
科技人才
集聚
区位商
非均衡性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gglomeration
location quotient influencing factors
imbalance
分类号
C96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宜勇
池振合
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首都
经济
贸易大学中国劳动人事科学
发展
研究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文摘
经济新常态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产业结构升级,它们都会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经济新常态下城镇低收入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快于高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并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反转,所以未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降低农村低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导致农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增速下降和产业结构升级放缓了城镇劳动力需求,同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农户工资收入增速要快于城镇住户,这会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总之,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共同推动下,未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继续缩小。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升级
Keywords
New Normal
Income Distribution
Upgrading of Economic Structure
分类号
F113.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
12
4
作者
谭永生
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9-44,共6页
文摘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市民化
返乡创业
Keywords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Citizenship
Start Business Upon Returning Home
分类号
F241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的“防风险”和“补短板”——国际经验和中国改革路径
杨宜勇
关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研究
霍丽霞
王阳
魏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
杨宜勇
池振合
《区域经济评论》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谭永生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