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23a在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泡隔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
作者 程贵容 卢江桃 张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69-1775,共7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23a(microRNA-23a,miRNA-23a)对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泡隔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肺气肿组、正常对照组和miRNA-23a模拟物(miRNA-23a agomir)干预组。肺气肿组经腹腔注射人脐静脉内皮细... 目的:研究微小RNA-23a(microRNA-23a,miRNA-23a)对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泡隔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肺气肿组、正常对照组和miRNA-23a模拟物(miRNA-23a agomir)干预组。肺气肿组经腹腔注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物造模+同miRNA-23a agomir干预组同日尾静脉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miRNA-23a agomir干预组:同日同肺气肿组方法造模+造模后第1、7、14、21天分别经尾静脉注射miRNA-23a agomir(25μmol/L);正常对照组同日腹腔注射同剂量完全弗氏佐剂+同miRNA-23a agomir干预组同日经尾静脉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1 d后,取各组大鼠右下肺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测量平均肺泡数(mean alveolar number,MAN)和平均内衬间隔(mean linear interce-pt,MLI)右上肺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NA-23a表达水平,通过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肺泡隔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血清检测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AECA)的浓度。结果:(1)各组肺气肿病理改变程度:正常对照组<miRNA-23a agomir干预组<肺气肿组;(2)各组MAN比较:正常对照组>miRNA-23a agomir干预组>肺气肿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LI比较:正常对照组<miRNA-23a agomir干预组<肺气肿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组AECA浓度比较:正常对照组<miRNA-23a agomir干预组<肺气肿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各组miRNA-23a定量表达比较:正常对照组>miRNA-23a agomir干预组>肺气肿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肺泡隔AI比较:正常对照组<miRNA-23a agomir干预组<肺气肿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NA-23a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参与了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泡隔细胞的凋亡,miRNA-23a agomir可减少肺气肿中的肺泡隔细胞凋亡,从而延缓自身免疫性肺气肿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肺气肿 miRNA-23a 肺泡隔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对大鼠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氧化应激的干预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野 张程 +4 位作者 李夏 李本雪 李佳艺 张湘燕 林洁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探讨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对大鼠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10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n=10)、肺气肿组(n=10)、SAM组(n=10)。参照文献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 目的:探讨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对大鼠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10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n=10)、肺气肿组(n=10)、SAM组(n=10)。参照文献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完全弗氏佐剂注入肺气肿组及SAM组大鼠腹腔,健康对照组只给予完全弗氏佐剂注射。SAM组大鼠还腹腔注射SAM 15 mg/(kg·d)。21 d后,3组大鼠均取右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并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ean linear intercept,MLI)、平均肺泡数(mean alveolar number,MAN)。以分光光度剂分别检测血清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content,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浓度。结果:肺气肿组MLI较健康对照组增加,其MAN较佐剂组减少,而SAM组MLI、MAN均介于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肺气肿组GSH浓度、GSH-Px活力、SOD活力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均P=0.000),SAM组上述指标均介于2组之间(P=0.000)。肺气肿组MDA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00),SAM组MDA浓度介于2组之间(P=0.000)。结论:SAM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GSH含量及GSH-Px、SOD活力,降低MDA浓度水平抑制大鼠自身免疫性肺气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自身免疫性肺气肿 S-腺苷甲硫氨酸 抗内皮细胞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抗原表位
3
作者 赵健秋 毛燕 +3 位作者 董蓉 佟小雅 张茜 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7-494,共8页
目的运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B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T(Th)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SARS-CoV-2蛋白序列,根据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进行筛选,最终的蛋白序列用... 目的运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B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T(Th)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SARS-CoV-2蛋白序列,根据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进行筛选,最终的蛋白序列用于后续的抗原肽的预测.用蛋白质结构预测软件Phyre2进行三维结构的预测、蛋白质模型结构的细化软件GalaxyRefine优化蛋白的三维结构,最后用蛋白质结构同源建模SWISS-MODEL系统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准确性评估.蛋白序列用于CTL、Th细胞和线性B细胞抗原肽预测,三维结构用于结构性B细胞抗原预测.免疫表位数据库和分析资源(IEDB)预测SARS-CoV-2的CTL和Th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线性抗原肽预测软件Bepipred Linear Epitope Prediction 2.0和B细胞结构抗原肽预测软件ElliPro-Epitope prediction based upon structural protrusion分别预测B细胞线性和结构抗原肽.结果从NCBI数据库获得了27个SARS-CoV-2的蛋白序列,去掉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的蛋白质后,最终选定9个蛋白进行后续抗原肽预测.最终获得了24个CTL、20个Th细胞、12个B细胞线性表位和16个B细胞结构表位.结论获得的抗原表位可用于后续多表位疫苗的设计,相较于只针对单种蛋白靶点的抗原表位而言,多靶点抗原表位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这些抗原表位对SARS-CoV-2疫苗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信息学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N1激活TLR4/MyD88/NF-κB p65/IKK-β信号通路诱导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活化上调其促炎介质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毛燕 俞佳丽 +3 位作者 袁静 达静静 余福勋 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对小鼠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0、 100、 200、 500、 1000、 2000)ng/mL的重组HMGN1孵育BV2细胞6 h。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肿瘤坏...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对小鼠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0、 100、 200、 500、 1000、 2000)ng/mL的重组HMGN1孵育BV2细胞6 h。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水平。随后把小胶质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和拮抗剂组。模型组用500 ng/mL的HMGN1处理BV2细胞,拮抗剂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瑞沙托维(resatorvid)/TAK-242进行干预,使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的M1/M2型标志物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NF-κB抑制物激酶β(IKK-β)的蛋白表达。结果 HMGN1处理后,BV2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阿米巴样;与0 ng/mL HMGN1组相比,TNF-α、 IL-6、 IL-1β、 MCP-1的mRNA水平随HMGN1剂量的增加而升高;M1型标志物iNOS的mRNA水平随HMGN1剂量的增加而升高,M2型标志物CD206的水平随HMGN1剂量的升高而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拮抗剂组M1型标志物iNOS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M2型标志物CD206的水平显著升高。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也显示MI型标志物iNOS在拮抗剂组中的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的结果提示,拮抗剂组iNOS、 TLR4、 MyD88、 NF-κB p65和IKK-β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HMGN1可能通过激活TLR4/MyD88/NF-κB p65/IKK-β信号通路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来上调其促炎介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 BV2小胶质细胞 下丘脑 炎症 Toll样受体4(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不同预后评分的临床效能评价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昌志 陶禹至 +3 位作者 余倩 邬勋平 刘维佳 韩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目的比较2018年中国指南与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预后评分在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30 d全因死亡效能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 目的比较2018年中国指南与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预后评分在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30 d全因死亡效能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确诊APE住院患者资料,按照30 d死亡与否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并根据性别、血氧饱和度及感染情况进行亚组分析。使用SPSS软件绘制两个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Delong′s检验比较AUC差异,使用R软件survival包、survIDINRI包、PredictABEL包计算净重分类指数(NRI)及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结果共纳入626例APE患者进行分析,使用两个评分对APE患者30 d死亡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在总体区分度方面,2018年中国指南预后评分较2019年ESC指南预后评分表现较好,AUC分别为0.782、0.7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准确性方面,2019年ESC指南预后评分较2018年中国指南预后评分总体NRI提升44.4%(95%CI:0.091~0.753),正确重分类至死亡组NRI提升58.6%(95%CI:0.161~0.917),正确重分类至生存组NRI降低14.2%(95%CI:-0.249~0.08),IDI提高3.38%(P<0.05)。亚组分析示2018年中国指南预后评分及2019年ESC指南预后评分对不同性别、不同氧饱和度患者均有预测能力(均P<0.05)、合并感染人群AUC值分别为0.749、0.772(P<0.05)、不合并感染人群AUC值分别为0.652、0.833(P>0.05)。结论2018年中国指南预后评分、2019年ESC指南预后评分均可预测APE患者30 d死亡率,且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但前者对生存组预测准确性更高,且评分较为便捷,更方便临床应用,后者对死亡组预测能力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预后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12-2022年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柔 杨斌 +2 位作者 曾宪春 温茹 刘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共11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领域过去十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以“bronchiectasis”or“cystic fibrosis”or“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and“Pseu...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领域过去十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以“bronchiectasis”or“cystic fibrosis”or“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and“Pseudomonas aeruginosa”检索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发表类型为论著和综述的英文文献,利用HisCite、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发文量、期刊、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全球共5824篇支扩症合并PA感染的文章发表在1103种期刊上,年均发文量较稳定,以呼吸系统和微生物学期刊为主。共96个国家和地区、5005个机构、21769名作者在该领域发表文章,美国发表文章最多并构建了全球最大合作网络。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肺囊性纤维化,聚类主题包括PA在宿主的适应和进化、炎症反应、抗生素耐药、临床结局和预后。慢性气道感染及各类临床评分标准是近年较为突出的主题。结论支扩症合并PA感染是呼吸系统和微生物学的关注重点,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宿主相互作用和临床影响,建议中国学者未来更多参与这一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支气管扩张症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删除嗜酸性粒细胞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sPLA2-X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翊玲 曹颖 +3 位作者 郑梦凝 姚红梅 路苹 叶贤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18-1824,共7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的分泌型磷脂酶A2-X(sPLA2-X)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联,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方法:SPF级6~8周雌性BABL/c小鼠48只,分为4组,每组12只,分为健康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及哮喘/...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的分泌型磷脂酶A2-X(sPLA2-X)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联,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方法:SPF级6~8周雌性BABL/c小鼠48只,分为4组,每组12只,分为健康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及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同型对照组。构建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除健康对照组小鼠于0、7、14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组小鼠每只分别于0、7、14 d腹腔注射50μg OVA与2 mg氢氧化铝凝胶(溶于200μL生理盐水)。随后根据分组于第21和26天分别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删除抗体(anti-CCR3)及同型对照的腹腔注射及吸入麻醉后的删除抗体滴鼻。于雾化结束后48 h内完成小鼠肺功能检测,每组小鼠一半行全肺灌洗、一半用于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全血用于检测血清IgE,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应用于检测细胞因子,肺泡灌洗液细胞用于细胞总数、细胞分类及流式分析。结果:(1)与哮喘对照组相比,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小鼠的气道、肺泡炎症反应显著减轻。(2)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OVA/anti-CCR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3)与哮喘对照组比较,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显著降低(P<0.05)。(4)与哮喘对照组相比,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小鼠BALF上清与血清中的sPLA2-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5)与哮喘对照组对比,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删除组小鼠BALF上清中的IL-4、IL-5和IL-13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IgE的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嗜酸性粒细胞与sPLA2-X有重要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磷脂酶A2-X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在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钟盼 赵健秋 查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79-1680,共2页
[目的]探讨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1例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通道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定点穿刺;观察组61例,... [目的]探讨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1例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通道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定点穿刺;观察组61例,采用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的方法穿刺。持续观察两年病人内瘘感染和内瘘失功情况;并在研究结束时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1.64%)感染,对照组出现7例(11.67%)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观察组无内瘘失功者,对照组5例出现内瘘失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观察组满意度评分(8.51±0.96)分,对照组(7.86±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能够有效降低内瘘感染率和失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钝针穿刺点 动静脉内瘘 感染 失功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VitD3通过抑制Snail1-SMAD3/SMAD4复合物形成减轻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成宠 董蓉 +1 位作者 李正胜 袁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研究1,25-(OH)2-VitD3(VitD3)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处理)、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和高糖加VitD3组(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联合10-8 mol/L... 目的研究1,25-(OH)2-VitD3(VitD3)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处理)、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和高糖加VitD3组(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联合10-8 mol/L VitD3).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RK-52E细胞Snail家族转录抑制物1(Snail1)、SMAD家族成员3(SMAD3)、SMAD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nail1、SMAD3、SMAD4的表达及定位;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检测Snail1与SMAD3/SMAD4形成的复合物与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的启动子结合情况;荧光素酶报告检测Snail1、SMAD3/SMAD4和E-cadherin的相互作用;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细胞Snail1、SMAD4的表达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E-cadherin的mRNA表达.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和VitD3处理组.DKD组和VitD3处理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先制备DKD模型,DKD造模成功后,VitD3处理组予60ng/kgVitD3灌胃,对照组和DKD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DKD组和VitD3处理组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1~2)U/kg控制血糖,持续8周.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Snail1、SMAD3、SMAD4、α-SMA、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Snail1、SMAD3、SMAD4、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处理的NRK-52E细胞及DKD肾组织Snail1、SMAD3、SMAD4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给予VitD3干预后,DKD模型中Snail1、SMAD3、SMAD4、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恢复到与对照组接近.染色质免疫沉淀提示Snail1、SMAD3/SMAD4与CAR的启动子Ⅳ结合,而VitD3能够阻止Snail1、SMAD3/SMAD4与CAR的启动子Ⅳ结合;荧光素酶报告检测证实Snail1、SMAD3/SMAD4和E-cadherin的互作关系;用siRNA抑制Snail1、SMAD4的mRNA后,上调高糖诱导下E-cadherin的表达.结论VitD3可抑制Snail1-SMAD3/SMAD4的复合物的形成,减轻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VitD3 Snail1-SMAD3/SMAD4复合物 糖尿病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操作性本体:智能精准医学的基础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勇群 谢江安 +10 位作者 万灵 杨啸林 朱彦 周伟 李元放 陆伟胜 吴健民 刘开永 王海河 刘清平 余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3期265-279,共15页
近年来,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探寻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联应用提供了战略机遇。然而,如何组织、集成和共享复杂异构的生物医学数据业已成为阻碍该领域发展的严重技术挑战。本体因其能够提供知识与元数据层面的语义基... 近年来,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探寻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联应用提供了战略机遇。然而,如何组织、集成和共享复杂异构的生物医学数据业已成为阻碍该领域发展的严重技术挑战。本体因其能够提供知识与元数据层面的语义基础而推动了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基于互操作性的本体对异构知识与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将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的有机集合称之为智能精准医疗,并提出一个“河马假设”,用以阐明互操作性本体与智能精准医疗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及如何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同时,提出和展示了使用可扩展本体开发的原理和工具来实现本体的互操作性,进而支持智能精准医疗的应用与发展。此外,还对国内外互操作性本体的研究现状、本体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以及医学伦理在智能精准医疗中的重要性等进行了综述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互操作性本体 生物医学大数据 精准医学 人工智能 本体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