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移动健康技术对超重或肥胖孕妇体重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李萍 王海雪 +4 位作者 高晓 韩亚静 王辉 王海俊 牟莹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评估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期体重管理的有效性,探索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为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24年4—8月招募200名18~40岁的孕前超重或肥... 目的:评估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期体重管理的有效性,探索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为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期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24年4—8月招募200名18~40岁的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孕早期单胎孕妇,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类、年龄、产次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化。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和保健,干预组接受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每2周1次面对面或电话随访;指导孕妇在微信公众号记录每周饮食行为目标实现情况并提供个性化反馈;每天走6000步,每周健步走150 min;每周记录1次体重并进行个性化反馈。基于意向性分析原则,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干预对孕24~28周前增重及增重速率、妊娠糖尿病和饮食运动行为的影响。采用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探索孕24~28周前增重干预效果是否受孕妇不同特征影响。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0.49±3.99)岁、(29.83±3.95)岁,入组孕周分别为(11.35±1.61)周、(11.26±1.52)周,两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失访10人和12人,共计178名孕妇完成中期随访。孕24~28周中期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增重(5.00±3.72)kg和(6.57±4.28)kg,调整年龄、孕次、产次、地区、孕前BMI分类、社会经济状况等协变量后,孕24~28周前增重的组间差异为-1.63 kg(95%CI:-2.80~-0.46;P=0.007),增重速率的组间差异为-0.07 kg/周(95%CI:-0.11~-0.02;P=0.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空腹血糖降低0.19 mmol/L(95%CI:0.04~0.33;P=0.013)。两组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产次等因素的不同亚组中,孕期体重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控制超重或肥胖妇女的孕24~28周前增重,并改善空腹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体重增长 超重 肥胖 随机对照试验 移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
作者 陈沂 白文佩 +5 位作者 李宏田 王尧 田宗梅 顾蓓 刘晓红 杨慕坤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81-1787,共7页
背景中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健康老龄化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终极目标,做好绝经女性的健康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的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全面的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9月—2024年2月,基于文献检索... 背景中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健康老龄化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终极目标,做好绝经女性的健康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的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全面的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9月—2024年2月,基于文献检索和小组研究初步构建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遴选更年期保健及相关领域25名专家进行会议研讨,对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修订,编制专家函询表。采用改良德尔菲法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两轮问卷函询,采用SPSS 24.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分别是0.932、0.949。第1轮函询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分别为4.44~4.84分和4.00~4.88分,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4(P=0.001)和0.187(P<0.001)。第2轮函询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分别为4.44~4.84分和3.84~4.96分,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46(P=0.006)和0.326(P<0.001),二级指标的专家一致性明显提高。两轮函询中三级指标的合理性评分均值分别为4.24~4.68分,平均(4.47±0.10)分和4.08~4.72分,平均(4.51±0.15)分,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63(P=0.025)和0.129(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症状评估、检验检查及重点疾病筛查5个一级指标和年龄、绝经时长、BMI、腰围等34个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再进一步分类和赋值形成三级指标。结论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的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这一指标体系不仅能全面评估绝经女性健康状态,而且还对具体指标进行了分类和赋值,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分层管理患者,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实际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健康管理 指标体系 改良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Meta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石珺怡 车晓玉 刘菊芬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9-694,共6页
目的对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研究进行Meta分析,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PubMed中有关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 目的对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研究进行Meta分析,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PubMed中有关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中英文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0日,使用R 3.5.1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总样本量为54893人,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9.04%(95%CI:14.40%~25.16%),健康知识与观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健康技能水平及95%CI分别为31.02%(24.88%~37.16%)、28.82%(21.73%~35.91%)和35.02%(26.12%~43.92%);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及95%CI分别为54.22%(43.28%~65.15%)、55.21%(45.87%~64.54%)、36.11%(28.45%~43.76%)、26.51%(18.96%~34.06%)、24.73%(20.68%~28.79%)、20.92%(15.14%~28.91%)。与2015年及之前相比,除基本健康技能、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外,各类健康素养水平均有上升。亚组分析发现,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稍高于少数民族;城市和发达地区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稍高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以往有所增高,但各方面素养发展不均衡。各方应协力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健康素养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市婴儿母亲回应性照护行为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付子苑 杨菲 +8 位作者 周末 李昕璇 王若凝 崔宁轩 黄敬 张艺馨 蒋华芳 郭玉华 周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86,共6页
目的:描述婴儿母亲回应性照护行为的现况,借助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路径,为进一步开展回应性照护行为相关干预、全面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 目的:描述婴儿母亲回应性照护行为的现况,借助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路径,为进一步开展回应性照护行为相关干预、全面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方便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潍坊市部分婴儿母亲,了解其回应性照护行为以及回应性照护知识、社会支持、育儿自我效能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回应性照护行为的相关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将回应性照护得分不高于总分的下四分位数(P 25)定义为回应性照护不足。结果:被调查的510名婴儿母亲的回应性照护行为平均得分为(16.41±3.99)分,回应性照护不足比例为25.7%。回应性照护不足组的母亲知识掌握得分(7.70±1.41)、社会支持得分(57.92±15.16)和育儿自我效能得分(30.36±6.48)分别低于充足组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回应性照护知识水平[调整OR(adjusted OR,a OR)=0.795,95%CI:0.566~0.838]、社会支持(a OR=0.979,95%CI:0.961~0.996)、育儿自我效能(a OR=0.894,95%CI:0.857~0.932)是回应性照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回应性照护知识(β=0.089,P=0.031)、社会支持(β=0.153,P=0.001)、育儿自我效能(β=0.296,P<0.001)与回应性照护行为直接相关,其中回应性照护知识通过影响育儿自我效能(β=0.095,P=0.014)、社会支持通过影响育儿自我效能(β=0.497,P<0.001),与回应性照护行为间接相关。结论:潍坊市部分婴儿母亲的回应性照护行为需要进一步改进,未来开发回应性照护干预策略时需针对照护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回应性照护知识,同时要从多方面为照护者提供社会支持,增强照护者的育儿自我效能,从而促进回应性照护行为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应性照护 知识 社会支持 育儿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5
作者 刘畅 李炤 +4 位作者 金蕾 刘春毅 王春静 张杰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情况,探索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94490例围产儿结局及其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情况,探索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94490例围产儿结局及其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的信息,应用泊松(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情况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通州区围产儿死亡率为2.71‰。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组与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63‰和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粗风险比(crude risk ratio,cRR)=0.77,95%CI:0.54~1.14]。调整母亲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胎数、孕周、是否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分娩年份和孕前体重指数潜在混杂因素后,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联也未见统计学意义[调整风险比(adjusted risk ratio,aRR)=0.93,95%CI:0.77~1.13]。服用单纯叶酸组与服用含有叶酸的复合营养素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23‰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R=1.34,95%CI:1.02~1.76),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aRR=1.31,95%CI:1.06~1.62)。进一步分析叶酸营养补充剂开始服用时间和服用频率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服用组开始服用的时间及服用频率(孕前或孕后及低频或高频)与未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组比较,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围产儿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未发现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间存在关联,围受孕期服用含叶酸的复合营养素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受孕期 营养补充剂 叶酸 围产儿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激励机制对医生行为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景日泽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391,399,共6页
背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转变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家庭医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是目前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尤... 背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转变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家庭医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是目前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医疗保险补偿方式的转变,对其行为的影响尚缺乏相关理论分析。目的以医生代理理论为支撑,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方法以医生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家庭医生在不同医保支付方式下,尤其是按项目付费和按人头付费并存的情况下医生行为分析模型。结果按项目付费时,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医生没有任何动机来抑制患者因道德风险而产生的额外需求;按人头付费后家庭医生的总利润会提高,但是从患者健康中得到的效用值会下降;推行总额预付的前提是设计合理的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否则家庭医生就会有选择患者的动机。中国家庭医生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按项目付费方式的医疗收入和按人头签约得到的服务费,提高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但是由于收入中占较大比例的是按项目付费获得的收入,收入的增加不一定能够对患者的质量提供正向影响。结论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的支付方式应该逐步转变为按人头付费,目前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的方式,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医生代理理论 支付方式 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10省幼儿园5~6岁儿童近视和近视前期流行特征
7
作者 唐孟利 刘扬 +2 位作者 秦冉 郭欣 李宏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47,共6页
目的:描述我国10省或直辖市(以下简称为“省”)幼儿园5~6岁儿童近视和近视前期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近视和配置相关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我国10省21个地级市幼儿园,对其中5~6岁儿童行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采用频数和百分比... 目的:描述我国10省或直辖市(以下简称为“省”)幼儿园5~6岁儿童近视和近视前期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近视和配置相关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我国10省21个地级市幼儿园,对其中5~6岁儿童行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近视、近视前期流行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男女生近视和近视前期的分布差异,双侧检验水准α=0.05。结果:共调查幼儿园5~6岁儿童12926名,近视率为5.5%,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为43.4%。男女生的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vs.5.2%),但男生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46.4%vs.40.1%)。按省分层发现,8省男生近视率均略高于女生(P>0.05),10省男生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其中5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省调查地区按人均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分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和相对较低两类,近视率在2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更高,在2省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高,在另外6省两类地区的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在3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更高,在3省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高,在另外4省两类地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园5~6岁儿童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较高,男生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略高于女生,近视率无明显差异,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近视及近视前期的发生率均未呈现统一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近视 近视前期 散瞳 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生代理理论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策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1-386,共6页
医生-患者关系可以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医生代理理论是研究医生行为的经济管理学理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签约患者和家庭医生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合同契约的方式加以规范。家庭医生的效用取决于自己的收入及签约患者的总健康,而... 医生-患者关系可以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医生代理理论是研究医生行为的经济管理学理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签约患者和家庭医生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合同契约的方式加以规范。家庭医生的效用取决于自己的收入及签约患者的总健康,而收入和患者总健康取决于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本文运用医生代理理论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的行为,并从供方角度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策略,建议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改革、落实签约服务费发放,提高家庭医生的绩效收入,并与患者服务质量挂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医生代理理论 医生行为 家庭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地乳母乳汁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秦婧 周玉博 +2 位作者 李宏田 孟莹 刘建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4-801,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威海、岳阳、包头三地乳母乳汁维生素A(vitamin A, VitA)水平,评价乳母乳汁VitA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5月至7月在山东省威海市、湖南省岳阳市和内蒙古包头市于产后(42±7) d募集乳母403例,通过调查问卷... 目的:分析中国威海、岳阳、包头三地乳母乳汁维生素A(vitamin A, VitA)水平,评价乳母乳汁VitA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5月至7月在山东省威海市、湖南省岳阳市和内蒙古包头市于产后(42±7) d募集乳母403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乳母和新生儿基本信息及乳母近1个月内鱼类摄入情况,采集乳母乳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汁视黄醇浓度,以此代表VitA水平。依据视黄醇浓度,将乳母乳汁VitA营养状况分为缺乏(<1.05μmol/L)和充足(≥1.05μmol/L)。采用多因素分位数回归计算调整后的乳汁视黄醇浓度,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不同特征人群视黄醇浓度差异情况,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汁VitA缺乏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中国三地乳母乳汁视黄醇M(P_(25),P_(75))为1.15 (0.83, 1.49)μmol/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后的乳汁视黄醇浓度与乳母居住地区、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产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哺乳方式、鱼类摄入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乳母乳汁整体VitA缺乏率为41.9%,威海、岳阳和包头地区的缺乏率分别为34.8%、39.6%和51.5%。与威海地区乳母相比,包头地区乳母乳汁VitA缺乏的调整OR值为1.75 (95%CI:1.05~2.92);与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乳母相比,初中及以下乳母乳汁VitA缺乏的调整OR值为2.16 (95%CI:1.10~4.24);与鱼类摄入量少的乳母相比,鱼类摄入量多的乳母乳汁VitA缺乏的调整OR值为0.55 (95%CI:0.36~0.84)。结论:调查地区乳母乳汁整体VitA缺乏率为41.9%,提示乳汁VitA缺乏及婴儿VitA摄入不足情况较为普遍。包头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和鱼类摄入量少增加乳汁VitA缺乏发生风险,提示宜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乳母的乳汁营养状况,加强健康教育,增加鱼类等含VitA的食物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乳母 乳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对家庭医生诊疗行为和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景日泽 来晓真 +1 位作者 冯黄于飞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2-399,共8页
背景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过程中,签约服务费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激励,这种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会影响家庭医生的诊疗行为。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实施对家庭医生诊疗行为,包括服务数量、平均服务时间及接诊患者费用的影响,为家... 背景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过程中,签约服务费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激励,这种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会影响家庭医生的诊疗行为。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实施对家庭医生诊疗行为,包括服务数量、平均服务时间及接诊患者费用的影响,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7-9月在厦门市、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长宁区、北京市西城区和房山区共选择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在岗的家庭医生进行普查,共调查家庭医生420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基本特征、激励机制及家庭医生签约相关的认知和行为。运用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05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对应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服务费占比10%~2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每日转诊数减少0.84人(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32%(P=0.01),次均费用增加13%(P=0.02)。签约服务费占比>20%~3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平均接诊时间减少1.96 min(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36%(P=0.02)。签约服务费占比>3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每日接诊数增加14.68人(P<0.01),平均接诊时间减少2.66 min(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53%(P<0.01),次均费用增加22%(P=0.01)。结论提高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的每日接诊人数,减少每日转诊人数,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患者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签约服务费占比的提高会减少家庭医生的平均接诊时间,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要平衡好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关系;要继续推进构建家庭医生作为患者医疗费用“守门人”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费 诊疗行为 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妇女与新生儿血浆维生素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秀翠 周玉博 +5 位作者 司可艺 李宏田 张乐 张亚黎 刘菊芬 刘建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妇女静脉血与新生儿脐带血血浆维生素A(vitamin A,Vit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5月至6月在河北省元氏县和乐亭县募集孕妇688例,采集产前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视黄醇浓度,用以反映VitA水... 目的:探讨孕晚期妇女静脉血与新生儿脐带血血浆维生素A(vitamin A,Vit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5月至6月在河北省元氏县和乐亭县募集孕妇688例,采集产前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视黄醇浓度,用以反映VitA水平。根据产前静脉血血浆视黄醇浓度,孕妇VitA营养状态分为缺乏(<0.70μmol/L)、边缘性缺乏(0.70~<1.05μmol/L)、充足(≥1.05μmol/L)。根据脐带血血浆视黄醇浓度,新生儿VitA营养状态分为缺乏(<0.35μmol/L)、边缘性缺乏(0.35~<0.70μmol/L)、充足(≥0.70μmol/L);将脐带血血浆视黄醇浓度低于第10百分位数定义为新生儿VitA相对缺乏。新生儿与孕妇血浆视黄醇浓度比值定义为VitA胎盘转运系数。采用多元分式多项式(multivariable fractional polynomials,MFP)模型和Pearson相关探讨孕妇与新生儿血浆VitA水平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孕妇VitA营养状态对新生儿VitA缺乏的影响,采用MFP模型和Spearman相关探讨孕妇VitA水平与胎盘转运系数的关系。结果:孕晚期妇女视黄醇平均浓度为(1.15±0.30)μmol/L,VitA缺乏率和边缘性缺乏率分别为4.5%和37.8%;新生儿视黄醇平均浓度为(0.78±0.13)μmol/L,无VitA缺乏,边缘性缺乏率为28.2%。调整孕妇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孕妇与新生儿VitA水平间呈线性正向剂量-反应关系(幂参数=1,P<0.05),Pearson相关系数为0.13(P<0.01)。与VitA充足组孕妇相比,缺乏组(crude OR=2.20,95%CI:1.04~4.66)和边缘性缺乏组(crude OR=1.43,95%CI:1.01~2.02)分娩VitA边缘性缺乏新生儿的风险显著升高,但多因素调整后,上述效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VitA缺乏组孕妇分娩VitA相对缺乏新生儿的风险在调整多因素前后均显著增加(crude OR=3.02,95%CI:1.21~7.50;adjusted OR=2.76,95%CI:1.05~7.22)。孕妇VitA水平与VitA胎盘转运系数间呈非线性负向剂量-反应关系(幂参数=-0.5,P<0.05),调整后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P<0.001)。结论:孕晚期妇女与新生儿血浆VitA水平呈正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孕妇VitA营养状态影响新生儿VitA储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新生儿 孕妇 孕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湿度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影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梦圆 陈俊熹 +7 位作者 巴哈白克·江吐鲁 贾晓倩 兰场新 李泽武 张乐 叶荣伟 李智文 王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3-1478,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已造成全球大流行,是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疫情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开始有明显的增加趋势.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环境温湿度变化对病毒传播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若干研究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已造成全球大流行,是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疫情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开始有明显的增加趋势.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环境温湿度变化对病毒传播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若干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环境温湿度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关系.本文通过总结相关主要研究,总结目前研究的进展及有待完善之处,为今后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新冠病毒 温度 湿度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及其与早产的关联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沁峰 李宏田 +4 位作者 杨静 原鹏波 程志浩 刘建蒙 赵扬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3-478,共6页
目的:根据不同参考范围,描述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探究其与早产的关联性。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募集的双胎妊娠孕妇为对象,根据Siemens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标识的普通成人甲状腺激素参考... 目的:根据不同参考范围,描述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探究其与早产的关联性。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募集的双胎妊娠孕妇为对象,根据Siemens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标识的普通成人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既往研究建立的单胎妊娠特异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和双胎妊娠特异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描述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情况;根据Siemens公司生产的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标识的参考范围,描述孕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情况;先后以所有参考范围均判定正常的孕妇、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正常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的孕妇为对照,采用多变量对数二项式模型分析甲状腺功能与早产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双胎妊娠孕妇570例,根据普通成人、单胎和双胎参考范围的甲减检出率依次为1.2%、1.6%和3.5%,甲亢检出率依次为32.6%、18.1%和1.1%。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根据三种参考范围判定均正常的孕妇相比,根据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甲亢者的早产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调整相对危险度(adjusted relative risk,ARR)为1.4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4~1.75],根据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正常但根据单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甲亢者(ARR=1.00,95%CI:0.81~1.25)和仅根据普通成人参考范围判定为甲亢者(ARR=1.06,95%CI:0.85~1.32)的早产发生风险均未见显著增加;根据普通成人或单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甲减者(ARR=1.40,95%CI:0.88~2.22)和仅根据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甲减者(ARR=1.53,95%CI:1.03~2.28)的早产发生风险均临界显著或显著增加。综合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结果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双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为正常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者相比,单纯甲减者、单纯抗体阳性者以及甲减合并抗体阳性者的早产发生风险均临界显著或显著增加,ARR依次为1.46(95%CI:0.93~2.27)、1.32(95%CI:1.15~1.52)和1.78(95%CI:1.30~2.44)。结论:根据普通成人或单胎特异参考范围判定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可能会漏诊甲减、误诊甲亢,甲减漏诊孕妇早产发生风险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甲亢误诊孕妇早产发生风险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相仿,表明亟待建立与推广双胎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范围;此外,对双胎妊娠甲减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和治疗时还应考虑甲状腺自身抗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甲状腺功能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孕期体质量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关联的影响:一项队列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阳阳 周玉博 +4 位作者 杨静 花语蒙 原鹏波 刘爱萍 魏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联,以及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情况对这一关联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联,以及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情况对这一关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募集的孕前BMI≥18.5 kg/m^(2)的双胎孕妇,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孕早期血清hsCRP,前瞻性随访得到孕期增重和GDM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与GDM的关联效应,转换得到风险比(risk ratio,RR),采用分层卡方检验、中介效应分析BMI、孕期增重情况对hsCRP与GDM关联的影响。结果:570名双胎妊娠孕妇中,31.6%发生了GDM,26.1%孕前超重或肥胖,49.5%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血清hsCRP中三分位和上三分位发生GDM的风险是下三分位的1.42倍(95%CI:1.02~1.89)和1.54倍(95%CI:1.12~2.02),且呈线性趋势(P=0.022)。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孕前BMI对高水平hsCRP增加GDM风险的解释程度为23.84%(P<0.001),对两者的关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联合hsCRP和孕期增重情况发现,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且hsCRP较高水平(>1.21 mg/L)者发生GDM的风险是孕期增重在推荐范围内且hsCRP在下三分位者的2.31倍(P<0.01)。结论:孕早期高水平hsCRP显著增加双胎妊娠发生GDM的风险,hsCRP-GDM关联独立于孕期增重,且孕前BMI对hsCRP-GDM关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双胎妊娠孕期管理要同时注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孕期体质量,以降低GDM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C反应蛋白 糖尿病 妊娠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东某县1951年以来出生女性初潮年龄与绝经年龄长期趋势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伟 穆英超 +4 位作者 郭振宇 周玉博 张勇 李宏田 刘建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2-510,共9页
目的:描述中国山东某县女性初潮年龄与绝经年龄长期趋势。方法:应用研究地区婚前医学检查及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资料,研究1951—1998年出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及1951—1975年出生女性绝经年龄长期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确定初潮年龄... 目的:描述中国山东某县女性初潮年龄与绝经年龄长期趋势。方法:应用研究地区婚前医学检查及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资料,研究1951—1998年出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及1951—1975年出生女性绝经年龄长期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确定初潮年龄长期趋势有无拐点以及拐点年份,采用多因素加权Cox回归估计不同年代出生女性较早绝经平均风险比(average hazard ratios,AHR)。结果:1951年和1998年出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分别为(16.43±1.89)岁和(13.99±1.22)岁,城镇女性低于农村女性,教育水平越高女性平均初潮年龄越低;Joinpoint回归发现1959年、1973年和1993年三个拐点年份,1951—1959年、1960—1973年和1974—1993年出生者初潮年龄分别年均减小0.03岁(P<0.001)、0.08岁(P<0.001)和0.03岁(P<0.001),1994—1998年出生者初潮年龄维持平稳(P=0.968)。与1951—1960年出生女性相比,1961—1965年、1966—1970年和1971—1975年出生者较早绝经风险总体上逐渐降低,绝经年龄呈现延迟趋势;分层分析显示,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者较早绝经风险逐渐降低,绝经年龄呈现明显延迟趋势,但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上者这一趋势并不明显,其中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者较早绝经风险先降后升,相应的AHR依次为0.90(0.66~1.22)、1.07(0.79~1.44)和1.14(0.79~1.66)。结论:1951年以来出生女性初潮年龄逐渐下降,至1994年趋于平稳,40余年下降近2.5岁;1951—1975年出生女性绝经年龄总体上随时间推移而延迟,但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人群呈现先延迟而后提前的趋势。在婚育年龄推迟与人群生育力下降的双重背景下,应加强女性基础生殖健康状况尤其是较早绝经风险的评估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初潮 绝经 年龄 妇女卫生 生殖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内涵分析——基于厦门市“三师共管”模式 被引量:31
16
作者 吕韵 景日泽 +1 位作者 王德猛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95-2002,共8页
福建省厦门市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以构建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创设了具有厦门特色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模式... 福建省厦门市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以构建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创设了具有厦门特色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模式在打造“多快好省”品牌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签约服务费用筹资与分配机制、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及非经济激励机制,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及签约率的大幅提高,产生了良好的医患联动,从而形成并完善了一整套柔性引导“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的制度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师共管”模式 激励机制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激励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黄于飞 景日泽 +1 位作者 王嘉豪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0-406,共7页
背景要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同激励因素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影响不同。目的比较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激励因素现状、满意度及激励因素偏好,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提供... 背景要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同激励因素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影响不同。目的比较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激励因素现状、满意度及激励因素偏好,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7-9月在厦门市、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长宁区、北京市西城区和房山区共选择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在岗的家庭医生团队人员676人(包括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基本特征、激励机制及激励因素偏好情况。对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激励因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6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月收入、总收入中家庭医生专项资金占比和签约服务费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收入与家庭医生工作价值匹配程度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者认为收入与工作价值匹配的比例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参加阶段性进修培训、相关专业课程培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参与阶段性进修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与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7);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过去1年参加相关专业课程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7)。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过去3年职务提升与职称提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绝大多数都认为个人收入和福利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一比例在家庭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成员中分别是95.6%(387/405)、95.7%(180/188)和98.8%(82/83);培训机会、社会认可和尊重、职称晋升机会排在第2位、第3位和第4位;但对家庭医生来说单位管理制度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护士来说工作量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公共卫生人员来说排名第5的则是工作条件。结论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激励机制现状存在较大差异,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收入、福利待遇与培训学习情况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且不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激励因素的偏好有所不同。应当继续优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薪酬结构,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的收入及签约服务费,完善经济激励措施;加强基层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疗卫生人员权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团队 家庭医生 护士 公共卫生人员 激励因素 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情况及其对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6
18
作者 金蕾 王程 +6 位作者 张杰 孟文颖 张佳煜 于锦慧 蔺桂银 佟明坤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9-725,共7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的依从性,探索服用叶酸对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以通州区2013—2018年92121例分娩妇女... 目的:了解北京市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的依从性,探索服用叶酸对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以通州区2013—2018年92121例分娩妇女的常规孕期保健数据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妇女的叶酸服用率和依从服用率(即孕前开始且规律服用率),并分析服用叶酸与NTDs发生率的关系,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依从服用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结果:6年间,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总服用率为90.08%,有微弱上升趋势,而叶酸依从服用率仅为41.5%,且呈明显下降趋势。服用叶酸的妇女其胎儿NTDs的发生率是(5.5/万)未服用叶酸者(19.7/万)的27.9%(χ^2=23.74,P<0.001),而服用单纯叶酸片和服用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的NTDs发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母亲围受孕期补充叶酸可以减少70%的NTDs发病风险(RR=0.28,95%CI:0.16~0.49),且对无脑畸形和脊柱裂亚型均有预防效果。控制混杂因素后,本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妇女叶酸依从服用率高于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妇女(P<0.05),年龄小于25岁、孕前偏瘦或肥胖的妇女、经产妇的叶酸依从服用率低于相应对比组(P<0.05)。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率较高,但服用依从性较低,妇女围受孕期未服用叶酸严重影响NTDs的预防效果。叶酸依从服用率受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年龄小于25岁、体型消瘦或肥胖、文化程度较低、经产及夫妻均为外地户籍的妇女,以提高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叶酸预防NTDs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受孕期 叶酸 依从性 神经管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龄妇女血清硒元素对血脂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俊熹 兰场新 +2 位作者 闫赖赖 王斌 李智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0-1896,共7页
血清硒元素与血脂的关系尚存在争议,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联,目前仍缺乏相关可靠证据.本文采用定组研究设计,募集35名育龄妇女进行5次调查,每次均采集并分析血清硒元素和血脂浓度,以探讨育龄妇女体内血清硒元素对血脂的短期影响.分... 血清硒元素与血脂的关系尚存在争议,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联,目前仍缺乏相关可靠证据.本文采用定组研究设计,募集35名育龄妇女进行5次调查,每次均采集并分析血清硒元素和血脂浓度,以探讨育龄妇女体内血清硒元素对血脂的短期影响.分析表明,除甘油三酯外,血清硒元素与总胆固醇(P=0.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和脂蛋白(a)(P=0.03)之间关联的非线性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仅硒元素浓度在80—130 ng·mL^(−1)时,硒与总胆固醇呈线性关系;仅硒元素浓度在80—140 ng·mL^(−1)时,硒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线性关系.整体而言,血清硒元素与血脂浓度之间是非线性关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硒浓度升高短期内可能会使血脂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代谢 育龄妇女 血清 非线性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孟文颖 黄琬桐 +3 位作者 张杰 焦明远 金蕾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0-478,共9页
目的: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 目的: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在孕早期测定了血清VE浓度的22283名单胎孕产妇的信息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HDCP总发病率为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1%,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率为3.3%。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中位值为10.1(8.8~11.6)mg/L,99.7%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E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年间,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P<0.001)及HDCP的发病率(P=0.005)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浓度较高的孕妇HDCP的发病风险更高;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25~P75范围内的孕妇相比,血清VE浓度高于P75的孕妇HDCP(OR=1.34,P<0.001)、妊娠期高血压(OR=1.39,P=0.002)和子痫前期-子痫(OR=1.34,P=0.001)的发病风险均较高。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40~P60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当血清VE浓度达到11.2 mg/L时,HDCP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且随着血清V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北京地区妊娠妇女孕早期VE营养状况良好,孕早期血清VE浓度高与妇女HDCP发病率相关,可以预示HDCP发生风险升高的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浓度的临界值可能是11.2 mg/L,提示妊娠妇女应慎重服用含有VE的营养补充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子痫 妊娠 维生素E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