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浩
张鑫鹏
+5 位作者
赵芊
张涵
张云良
刘爱华
张欣鹏
杨菊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中位数分为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另外入选了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同时在14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指标均匹配的40例作为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水平。结果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年龄为(58.47±10.39)岁,收缩压为(135.23±12.67)mmHg(1 kPa=7.5 mmHg),均较高血管密度组(50.86±13.86)岁、(129.73±10.41)mm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体质量为(74.00±11.05)kg,红细胞计数为(4.48±0.49)×10^12个·L^-1,红细胞压积为40.12%±4.24%,血红蛋白含量为(135.31±16.34)g·L^-1,均较高血管密度组(78.48±15.16)kg、(4.66±0.49)×10^12个·L^-1、42.10%±4.00%、(142.71±15.59)g·L^-1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和红细胞计数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血管密度均呈负相关(r=-0.077、-4.062,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0.07554±0.02000)相比,健康对照组眼底血管密度(0.10049±0.0300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自动快速识别黄斑区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收缩压及红细胞计数有关。改善高血压及缺氧导致的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有利于改善黄斑区血管密度,从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区血管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收缩压
红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浩
张鑫鹏
赵芊
张涵
张云良
刘爱华
张欣鹏
杨菊红
机构
国家
卫生
健康
委员会
激素与
发育
重点
实验室
(
天津医科大学
)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
天津医科大学
眼科医院
广东工业
大学
计算机学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4-1078,共5页
基金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编号G2019012)。
文摘
目的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中位数分为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另外入选了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同时在14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指标均匹配的40例作为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水平。结果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年龄为(58.47±10.39)岁,收缩压为(135.23±12.67)mmHg(1 kPa=7.5 mmHg),均较高血管密度组(50.86±13.86)岁、(129.73±10.41)mm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体质量为(74.00±11.05)kg,红细胞计数为(4.48±0.49)×10^12个·L^-1,红细胞压积为40.12%±4.24%,血红蛋白含量为(135.31±16.34)g·L^-1,均较高血管密度组(78.48±15.16)kg、(4.66±0.49)×10^12个·L^-1、42.10%±4.00%、(142.71±15.59)g·L^-1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和红细胞计数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血管密度均呈负相关(r=-0.077、-4.062,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0.07554±0.02000)相比,健康对照组眼底血管密度(0.10049±0.0300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自动快速识别黄斑区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收缩压及红细胞计数有关。改善高血压及缺氧导致的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有利于改善黄斑区血管密度,从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关键词
黄斑区血管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收缩压
红细胞计数
Keywords
fundus vascular density
diabetic retinopath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d blood cell count
分类号
R774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张浩
张鑫鹏
赵芊
张涵
张云良
刘爱华
张欣鹏
杨菊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