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4年上海市市级医院儿内科重点病种收治现况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横断面调查
1
作者 刘枭雄 柳龚堡 +10 位作者 桂永浩 侯冷晨 余松轩 叶颖子 王淼 王颖雯 鲁冰 冯瑞 张崇凡 王艺 张晓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
背景当前缺乏儿科常见重点疾病收治现况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描述性数据,影响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的了解上海市22家市级医院儿内科11个重点病种住院患儿的收治现状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通... 背景当前缺乏儿科常见重点疾病收治现况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描述性数据,影响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的了解上海市22家市级医院儿内科11个重点病种住院患儿的收治现状和直接疾病经济负担。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上海市市级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与促进平台,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上海市22家儿内科联盟成员单位11个重点病种的住院患儿病案首页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所监测重点病种的收治现状,包括体量性指标(收治例数)、技术规范性指标(输血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率)、重返性指标(31 d内非计划重返住院率)、安全性指标(病死率和自动出院率)、效率性指标(平均住院日)以及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指标(均次药品费用、均次耗材费用、均次总费用和医疗服务费占比)。主要结局指标儿内科重点病种的收治现状指标。结果上海市市级医院儿内科的11个重点病种中,收治体量最大的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其次是早产儿,且经年趋势均无显著变化;病死率和自动出院率均维持在低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经年下降趋势显著。结论监测疾病中感染性疾病收治体量最大,整体治疗效果佳。应增加对儿童慢性病的监测力度,并进一步提高市级医院的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级医院 儿科 疾病收治 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生后14和21天内检测B19病毒IgM阳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关联性分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赵琦 沈军 +2 位作者 曹凌峰 王佳钰 孙淑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0-463,共4页
背景目前关于宫内感染B19病毒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关联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宫内感染B19病毒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分析B19病毒感染与CHD的关联性,以及关联性临床指标。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4月在复旦大... 背景目前关于宫内感染B19病毒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关联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宫内感染B19病毒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分析B19病毒感染与CHD的关联性,以及关联性临床指标。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且在生后21 d内进行血清B19病毒IgM检测的新生儿。将生后0~21 d检测B19病毒IgM阳性病例(以下简称:21 d内阳性组)中分出0~14 d检测B19病毒IgM阳性病例(以下简称:14 d内阳性组);按照性别、同一季节出生按1∶3随机分别匹配21 d内阳性组的对照组(对照1组)和14 d内阳性组的对照组(对照2组)病例。从病历系统中采集与B19病毒感染和CHD诊断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新生儿B19病毒IgM检测阳性与CHD的关联性。结果21 d内阳性组83例,其中CHD18例;14 d内阳性组30例,其中CHD 9例;对照1组249例,其中CHD 31例;对照2组112例,其中CHD 16例。CHD、合并胸腔/腹腔/其他腔隙积液、Hb降低伴Ret不升高的比例、白蛋白降低、ALT升高在21 d内阳性组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ALT升高外,14 d内阳性组与对照2组比较结果同21 d内阳性组与对照1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1 d内阳性组(OR=2.695,95%CI:1.058~7.545,P=0.049)和14 d内阳性组(OR=5.166,95%CI:1.034~25.814,P=0.045)皆与CHD存在关联。21 d内阳性组和14 d内阳性组中,均发现合并胸腔/腹腔/其他腔隙积液与发生CHD关联。结论B19病毒宫内感染与CHD发生存在关联。生后0~14 d或生后0~21 d B19病毒IgM阳性患儿,出现水肿征象(胸腔/腹腔/其他腔隙积液)进一步提示发生CHD的风险,需及时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9病毒 先天性心脏病 IGM阳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的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旭强 顾昕玥 +7 位作者 王延辰 杨童玲 胡晓静 曹云 周文浩 Shoo K Lee 戴怡蘅 蒋思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背景近年来中国极早产儿救治数量显著增加,中心血管导管已成为国内NICU的常用技术,极早产儿救治中可能存在中心血管导管的不合理使用,但目前尚缺乏其使用现况数据。目的通过回顾采集和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数据库正式运行第1年极... 背景近年来中国极早产儿救治数量显著增加,中心血管导管已成为国内NICU的常用技术,极早产儿救治中可能存在中心血管导管的不合理使用,但目前尚缺乏其使用现况数据。目的通过回顾采集和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数据库正式运行第1年极早产儿中心血管置管现况,并对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当前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基线数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基于2019年CHNN成员医院登记的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数据,描述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状况(置管率、留置时间),问卷调查CHNN成员医院中心血管导管病房规范及管理、置管指征、拔除指征、维护实践和并发症情况。纳入CHNN数据库中入院日期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生后24 h内收入NICU、出生胎龄24^(+0)~31^(+6)周的极早产儿连续病例;排除存在严重先天性畸形者,治疗未结束时转至非CHNN医院者,未达到医生建议的出院标准家长主动选择终止维持生命支持的治疗并出院者;剔除病例纳入不完整或数据质量不合格的成员医院的数据。根据胎龄分为24~28周和~31周亚组。根据医院类型分为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病房规范及管理、留置及拔除指征、中心血管导管维护、中心血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现况,由NICU主任或经主任授权的高年资新生儿专科医生填写问卷。主要结局指标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类型、置管率和留置时间。结果(1)CHNN成员57家三级医院NICU 6532例极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留置中心血管导管4563例(69.9%),其中脐动脉导管(UAC)368例(5.6%)、脐静脉导管(UVC)2532例(38.8%)、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3895例(59.6%)和外科中心静脉置管(SCVC)55例(0.8%)。相对于未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患儿,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患儿的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小于胎龄儿比例高、多胎比例高、本院出生比例低及5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高(P均<0.01),同时其母亲妊娠高血压、产前激素使用以及剖宫产比例均较高(P均<0.01)。留置与未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极早产儿相比,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项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任意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总体呈现随胎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胎龄24~28周亚组和~31周亚组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分别为87.8%和63.1%。UAC和UVC置管率随胎龄增加而下降。PICC置管率随胎龄呈哑铃状,胎龄25~28周置管率最高(75.2%~85.5%),但仍有52.8%的胎龄~31周亚组患儿留置。留置≥2类中心静脉置管(UVC以及PICC或SCVC)占29.0%,随胎龄增加而下降,胎龄~31周亚组占21.8%。(3)UAC、UVC和PICC中位留置时间分别为6(4~8)d、7(4~9)d和22(15~31)d。不同类型医院CHNN成员医院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及留置时间差别显著。(4)共发放问卷57份,回收52份(91.2%),50%CHNN成员医院对中心血管导管管理有病房规范文件。在各类导管的留置指征、拔除指征、最长留置天数上存在单位间差异。62%和23%的CHNN成员医院在近1年内发生过中心血管导管相关的渗漏和血栓并发症。结论国内NICU中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留置较为普及,存在过度置管和置管不足共存、PICC置管时间过长、CHNN成员医院差异大等主要问题。亟需建立统一指南和规范,并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促进更加合理、规范的中心血管导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脐动脉导管 脐静脉导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2019年行胎儿宫内手术和/或产前侵入性操作的极早产儿病死率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武伟 顾昕玥 +5 位作者 石静云 赵芳萍 蒋思远 周文浩 邱银萍 曹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5-330,共6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胎儿医学发展迅速,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各种胎儿宫内手术,但目前胎儿医学干预效果评价多基于单中心、小样本数据并局限于围产期结局,缺乏胎儿生后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 背景近年来我国胎儿医学发展迅速,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各种胎儿宫内手术,但目前胎儿医学干预效果评价多基于单中心、小样本数据并局限于围产期结局,缺乏胎儿生后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57家NICU收治的极早产儿中接受胎儿宫内手术和/或产前侵入性操作者的现状及预后。设计队列研究。方法以CHNN收录的极早产儿为队列人群,以接受胎儿宫内手术和/或产前侵入性操作(胎儿镜激光凝固术、选择性减胎术、宫内输血、体腔内积液引流术、减羊水术、羊膜腔穿刺或绒毛膜取样术)者为暴露组,采用倾向性评分的方法1∶4匹配未接受产前干预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病死率(NICU院内、生后28 d、生后7 d)和主要并发症[严重脑损伤、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病死率。结果2019年CHNN数据库共收治极早产儿9520例,接受胎儿宫内手术和/或产前侵入性操作患儿共187例(2.1%),其中选择性减胎术69例,羊膜腔穿刺或绒毛膜取样术66例,减羊水术42例,胎儿镜激光凝固术20例,宫内输血10例,体腔内积液引流术2例。暴露组极早产儿NICU全因病死率为15.5%(29/187),其中22例死亡发生在生后7 d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BPD(41.7%)、败血症(11.8%)和严重脑损伤(9.4%)。匹配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接受产前干预的极早产儿NICU全因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暴露组生后7 d内全因死亡(RR=1.69,95%CI:1.06~2.71),早发败血症(RR=3.20,95%CI:1.28~7.99)发生风险高于对照组。结论CHNN 2019年NICU入院极早产儿中接受宫内手术和/或产前侵入性操作的患儿占2.1%,接受宫内手术和/或产前侵入性操作并不显著增加极早产儿NICU死亡或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手术 产前侵入性操作 极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13基因错义突变致CHDFIDD 1例病例报告
5
作者 王佳钰 张佳玲 +5 位作者 王凤 陈纲 陈伟呈 石奇琪 桂永浩 储晨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面部畸形和智力发育障碍(CHDFIDD),也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3(CDK13)相关疾病的患儿。女,3岁10月龄,因“发现房间隔缺损3年余,伴有发育落后”入院。查体见特殊面容(... 本文报道1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面部畸形和智力发育障碍(CHDFIDD),也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3(CDK13)相关疾病的患儿。女,3岁10月龄,因“发现房间隔缺损3年余,伴有发育落后”入院。查体见特殊面容(小头,眼距宽,短睑裂伴向上倾斜),超声心动图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5.3 mm×17.3 mm,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CDK13基因新发错义突变(c.2149G>A,p.Gly717Arg)。患儿成功接受了经胸房间隔缺损闭式封堵术,术后恢复良好,现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DFIDD CDK13 CDK13相关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发育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产儿生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及出院结局的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6
作者 骆凝馨 洪鹭洋 +5 位作者 黄一璜 李淑涓 郭欣惠 陈绘宇 卞一丁 曹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0,共8页
背景早产儿生后巨细胞病毒(p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且不易识别,但可能对早产儿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极早产儿pCMV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尚不明确。目的描述极早产儿pCMV感染临床特征的动态变化及出院结局,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并制定极早产... 背景早产儿生后巨细胞病毒(p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且不易识别,但可能对早产儿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极早产儿pCMV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尚不明确。目的描述极早产儿pCMV感染临床特征的动态变化及出院结局,为今后开展深入研究并制定极早产儿pCMV感染的筛查、临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设计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后21 d及以后是否发生CMV感染分为pCMV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的方法1∶3匹配两组基线信息后,比较两组血液系统、肝功能等多系统临床指标动态变化趋势,采用泊松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近期预后的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多系统临床特征变化情况、BPD和ROP发生率。结果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极早产儿837例,pCMV组82例,对照组755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CMV组82例,对照组246例,两组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MV感染发生前10 d,pCMV组PLT开始呈现下降趋势(-10 d,P=0.004),且持续低于对照组。pCMV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持续高于对照组(-3 d,P=0.018),γ-谷氨酰转肽酶呈现升高趋势(-3 d~3 d,P=0.013)。pCMV组中重度BPD发生率(RR=1.586,95%CI:1.065~2.362)和ROP≥Ⅲ期发生率(RR=3.658,95%CI:1.596~8.384)均高于对照组。pCMV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更长(81.6 d vs 69.6 d,P<0.001),但有创机械通气总天数、出院体重Z值、出院前听力检查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MV感染明确前已经出现PLT水平下降、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等改变。pCMV感染与极早产儿呼吸支持增加、严重ROP发生及住院时间延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视网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管切开/家庭机械通气治疗2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淑涓 曹云 +9 位作者 程国强 张蓉 周建国 陈超 陈伟明 祁媛媛 唐子斐 钱丽清 孔维玲 蒋思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2-266,共5页
背景气管切开/家庭机械通气治疗极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sBPD)在中国尚未见报道。目的介绍2例sBPD患儿气管切开/家庭机械通气治疗经验。设计病例报告。方法报告2例sBPD患儿的临床特征、气管切开前评估、气管切开后从医院过渡至家庭辅助... 背景气管切开/家庭机械通气治疗极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sBPD)在中国尚未见报道。目的介绍2例sBPD患儿气管切开/家庭机械通气治疗经验。设计病例报告。方法报告2例sBPD患儿的临床特征、气管切开前评估、气管切开后从医院过渡至家庭辅助通气前的准备及出院后管理。结果2例早产儿因生后长时间(例1胎龄27^(+5)周,生后7月19 d;例2胎龄24^(+6)周,生后6月24 d)不能脱离有创呼吸支持转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入院后从肺实质病变、气道病变、肺动脉高压角度细致评估sBPD表型,明确患儿存在严重气管、支气管软化伴肺实质病变。经多学科讨论明确患儿存在气管切开、长期家庭机械通气支持指征。充分与家属沟通并告知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后行气管切开术。在护理人接受家庭护理培训、各类环境/硬件准备、病房过渡等充分出院准备后,2例sBPD患儿成功过渡至家庭机械通气。结论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为国内sBPD患儿提供了可能有效的长期通气解决方案,但需要多学科医疗团队和家庭护理人员长时间共同配合,仍存在成本、风险高,出院后管理体系未健全等诸多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气管切开/家庭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暴露BPD小鼠模型中巨噬细胞焦亡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涂子坤 高雅静 +2 位作者 韩晓 郭海艳 周玉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1-801,共11页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焦亡是否参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肺病理损伤。方法 40只足月新生小鼠随机分为空气(room air,RA)组和高氧(hyperoxia,HO)组,每组20只。建立慢性高氧诱导的BPD小鼠模型。HE染色评估小...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焦亡是否参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肺病理损伤。方法 40只足月新生小鼠随机分为空气(room air,RA)组和高氧(hyperoxia,HO)组,每组20只。建立慢性高氧诱导的BPD小鼠模型。HE染色评估小鼠的肺泡化情况;CD31免疫组化检测肺血管发育状况;Masson染色分析肺组织的纤维化程度;qRT-PCR检测肺组织中的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Il6、Il1b、Mmp12、Ccl2、Ccl5、Il8)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的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通路的关键蛋白NLRP3、Caspase-1 p20、N-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表达;流式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比例;免疫荧光检测F4/80与NLRP3/Caspase-1/IL-1β的共定位;免疫组化分析AQP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RA组相比,HO组小鼠的肺泡化阻滞和肺血管生成障碍,肺纤维化显著增加;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上调,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IL-1β水平显著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肺组织中F4/80与NLRP3、Caspase-1、IL-1β均存在显著的免疫荧光共定位现象,AQP5阳性的肺泡Ⅰ型上皮细胞严重受损。结论 高氧诱导的BPD小鼠模型中,NLRP3/Caspase-1/GSDMD细胞焦亡通路过度活化,可能导致BPD的肺部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消皮素D(GSDMD) 巨噬细胞 焦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NPTX1相关H3K27ac富集的非保守性增强子鉴定
9
作者 陈旭东 张琦 +5 位作者 张颖蓝 林佳 王凤 桂怡婷 刘婷 李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7-493,501,共8页
目的探索和鉴定人NPTX1相关H3K27ac富集的非保守性的增强子,完善NPTX1相关调控区的注释,为NPTX1相关疾病及非编码区突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方法从CistromeDB数据库下载和分析涉及7种组织的39个H3K27ac ChIP-seq数据,选择NPTX1两... 目的探索和鉴定人NPTX1相关H3K27ac富集的非保守性的增强子,完善NPTX1相关调控区的注释,为NPTX1相关疾病及非编码区突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方法从CistromeDB数据库下载和分析涉及7种组织的39个H3K27ac ChIP-seq数据,选择NPTX1两侧100 kb范围内的峰。通过ECR浏览器分析各片段在人、小鼠和斑马鱼之间的序列保守性。将相应DNA片段插入双荧光素酶验证载体中,在人神经源细胞系SH-SY5Y和人肾源细胞系293T行双荧光素酶实验,以检测增强子活性。结果分析获得5个H3K27ac富集片段,各片段在人、小鼠和斑马鱼之间DNA序列不保守。NPTX1-E1-P在SH-SY5Y中双荧光素酶活性比值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但在293T细胞中其增强子活性下降约40%。结论NPTX1附近的H3K27ac富集片段中,NPTX1-E1-P在人神经细胞系SH-SY5Y中具有增强子活性,且在物种间序列保守性低。相对于人神经源细胞系SH-SY5Y,其在人肾源细胞系293T中增强子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TX1 增强子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 H3K27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激酶在正常发育和未成熟大鼠缺氧缺血脑白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10
作者 邱寒 钱天阳 +1 位作者 吴彤 王来栓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3-450,共8页
目的研究大鼠正常发育脑中和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Src激酶活化的表达。方法对出生后第3天SD大鼠幼仔进行右颈总动脉结扎,然后进行2.5 h缺氧(6%氧气)造模。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病理学改变。... 目的研究大鼠正常发育脑中和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Src激酶活化的表达。方法对出生后第3天SD大鼠幼仔进行右颈总动脉结扎,然后进行2.5 h缺氧(6%氧气)造模。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病理学改变。收集出生后6、10、17天对照组和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组大鼠的脑组织,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磷酸化Src激酶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三重免疫荧光染色明确磷酸化Src激酶与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共定位情况。结果在正常发育的对照组大鼠中,脑内磷酸化Src激酶的表达在出生后6和10天时处于高峰期。磷酸化的Src主要与成熟的OLs共定位,而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中很少观察到与其共定位的现象。在建立的3日龄大鼠缺氧缺血脑白质损伤模型中,磷酸化Src激酶在损伤后3天时(生后6天)表达显著下降(P=0.0007,n=6~7/组)。在损伤后7天(生后10天)、14天(生后17天)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组)。结论在正常发育大鼠脑中磷酸化Src激酶的活化表达有时间节律,而在HI损伤后磷酸化Src激酶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激酶 少突胶质细胞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缺氧缺血(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