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适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任川 吴晓月 +3 位作者 赵威 陶立元 刘萍 高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不同危险程度患者中评估心肺适能对ASCVD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心肺运动试验的非ASCVD患者544例,... 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不同危险程度患者中评估心肺适能对ASCVD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心肺运动试验的非ASCVD患者544例,根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其进行ASCVD总体危险评估,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准确测定心肺适能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 2peak),并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50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低危组250例,中危组93例,高危组16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9~28个月)。在随访期内共51例患者出现ASCVD事件,其中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治疗者33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颈动脉血运重建者18例。出现ASCVD事件的患者作为ASCVD组(n=51),其余患者作为非ASCVD组(n=455)。ASCVD组VO 2peak[16.3(3.6)mL/(kg·min)vs.19.1(3.2)mL/(kg·min),P<0.001]显著低于非ASCVD组。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VO 2peak[OR 0.893(95%CI:0.831~0.959),P=0.002]及ASCVD危险分层[OR 1.428(95%CI:1.028~1.878),P=0.031]与ASCVD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VO 2peak每升高1 mL/(kg·min),ASCVD事件发生风险降低11%。依据患者VO 2peak的三分位数[14.4 mL/(kg·min),23.0 mL/(kg·min)]将患者分为低、中、高VO 2peak,分别在ASCVD危险分层高危和中、低危的患者中,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SCVD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中,中水平VO 2peak[OR 0.210(95%CI:0.054~0.814),P=0.024]及高水平VO 2peak[OR 0.146(95%CI:0.025~0.870),P=0.035]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均显著下降,但在ASCVD中低危患者中未发现VO 2peak升高对ASCVD事件发生的显著影响。结论:高心肺适能可显著降低ASCVD高危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危险分层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受体的信号转导与疾病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尔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6-802,共7页
从受体学说起源开始,至今已发现多种类型的受体调控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及病理效应。受体信号转导及其调控的失调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关于受体信号调节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是目前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 从受体学说起源开始,至今已发现多种类型的受体调控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及病理效应。受体信号转导及其调控的失调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关于受体信号调节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是目前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受体理论也不断在深化和丰富。一些新的理念不断加深人们对受体下游信号通路及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信号转导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梦林 祖凌云 高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技术的发展,经历外科手术的患者数量逐年增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是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其预后。术前准确评估心血管事件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直接降低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技术的发展,经历外科手术的患者数量逐年增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是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其预后。术前准确评估心血管事件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直接降低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风险预测模型是整合了多种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可以有效评估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本文将结合国外最新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就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心血管事件 风险指数 Golman指数 Lee指数 NSQIP手术风险计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移植后桥血管代谢重塑的力学生物学调控机制
4
作者 唐园钧 庞炜 周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56-256,共1页
目的以自体静脉为供体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脉三支或左主干堵塞的首要方法,术后10年内40%~50%患者出现静脉移植物管腔再狭窄。由动脉高压造成的高机械牵张是静脉移植物管壁平滑肌细胞(VSMC)异常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关键,但力... 目的以自体静脉为供体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脉三支或左主干堵塞的首要方法,术后10年内40%~50%患者出现静脉移植物管腔再狭窄。由动脉高压造成的高机械牵张是静脉移植物管壁平滑肌细胞(VSMC)异常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关键,但力学生物学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而过度增殖的VSMC中具有显著代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静脉移植物 异常增殖 机械牵张 自体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平滑肌细胞 左主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机械力信号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姚伟娟 周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253-259,共7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在血管生理功能维持和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与钙化、动脉瘤与夹层等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表型的高度可塑性,VSMC可对血液动力学因素、管壁细胞外基质...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在血管生理功能维持和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与钙化、动脉瘤与夹层等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表型的高度可塑性,VSMC可对血液动力学因素、管壁细胞外基质刚度和拓扑等多种机械力刺激予以应答,通过表型转换而参与血管稳态和重塑调控。本文阐述了VSMC感知、转导和响应其所处力学微环境的关键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并基于作者研究团队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介绍了酪氨酸激酶受体型机械力信号受体和核机械力信号受体等在机械力感知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机械力受体 机械信号转导 血流动力学 基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信号决定血管发育、功能与疾病进程
6
作者 周菁 孔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251-252,共2页
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除了毛细血管以外,动脉和静脉血管都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被膜构成。血管内膜包含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内皮,它们包绕着所有血管的管腔并与心内膜相连;血管中膜由规则环绕的平滑肌细胞和弹性蛋白层构成... 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除了毛细血管以外,动脉和静脉血管都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被膜构成。血管内膜包含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内皮,它们包绕着所有血管的管腔并与心内膜相连;血管中膜由规则环绕的平滑肌细胞和弹性蛋白层构成;血管外膜位于血管壁的最外层,由成纤维细胞、管周脂肪组织和滋养血管组成[1]。人体的所有器官细胞都依靠血管运送血液来供给氧气和养料,排除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态而发挥正常功能。以血管功能与结构改变为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深入认识血管功能的稳态维持机制对保证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基础 血管内膜 疾病进程 血管外膜 心脑血管疾病 代谢废物 弹性蛋白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方芳 梁芙萌 +3 位作者 李楠 王晓晓 韩江莉 郭丽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anterior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anterior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与1年后左心室不良重构(left ventricular adverse remodeling,LVA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前壁STEMI并行PPCI患者,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量IMR。利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峰值评估梗死面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1 d和1年时评估超声心动图,将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较基线增加≥20%定义为LVAR。结果:共入选4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2.4)岁。根据IMR正常参考值将患者分为两组,IMR>25(n=23)组较IMR≤25组(n=20)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率(95.7%vs.65.0%,P=0.029)更高,血清CK峰值水平更高[4090(383,15833)vs.1580(396,5583),P=0.004],室壁瘤发生率更高(30.4%vs.5.0%,P=0.021)。MI后1 d两组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0±18.8)mL vs.(115.0±23.6)mL,P=0.503],而1年后IMR>25组LVEDV明显高于IMR≤25组[(141.5±33.7)mL vs.(115.9±27.9)mL,P=0.018]。IMR>25组LVAR发生比例更高(47.4%vs.11.8%,P=0.024)。二元Logistics回归显示IMR[B=0.079,exp(B)(95%CI)为1.082(1.018~1.149),P=0.011]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B=1.610,exp(B)(95%CI)为5.005(1.380~18.152),P=0.014]是患者MI后1年发生LVAR的预测因素,IMR对1年后发生LVAR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49,P=0.019),IMR>29为良好的临界点,敏感性81.8%,特异性68.0%。结论:STEMI患者PPCI术后即刻测定IMR可以反映微血管功能,而微血管功能障碍是STEMI后1年左心室不良重构的有力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微循环阻力指数 左心室不良重构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的应用及并发症 被引量:37
8
作者 何立芸 牛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体外心肺机械辅助技术,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的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受患者自身疾病及ECMO本身技术特点所限,使...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体外心肺机械辅助技术,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的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受患者自身疾病及ECMO本身技术特点所限,使用ECMO辅助的患者面临着多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包括患者机体并发症(如出血、栓塞、末端肢体缺血、溶血、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及感染等)和ECMO机械系统并发症(如氧合器氧合不良、血浆渗漏、循环管道破裂等),并发症的出现将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成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状态及炎症反应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林承 张瑞涛 +7 位作者 郭丽君 肖晗 祖凌云 张幼怡 程秦 赵志伶 葛庆岗 高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COVID-19住院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49例COVID-19确诊患者,依据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的第四版心肌...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COVID-19住院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49例COVID-19确诊患者,依据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中关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及非心肌损伤组(130例)。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化验结果,并分析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心肌损伤组患者相比,心肌损伤组患者年龄更大,危重症患者比例更高(P<0.05),入院时呼吸频率更快,未吸氧状态外周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偏低(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除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外,其余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未吸氧状态SpO2水平偏低(OR=0.860,95%CI:0.779~0.949,P=0.003)及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升高(OR=1.068,95%CI:1.019~1.120,P=0.006)为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氧状态及炎症在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冠状病毒 急性心肌损伤 白细胞介素-6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心肌应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评估的新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鹏强 朱丹 王贵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0期41-45,共5页
左心室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中的地位被广泛认可,而右心室功能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中亦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尤其右心室心肌应变作为早期评估右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敏感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左心室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中的地位被广泛认可,而右心室功能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中亦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尤其右心室心肌应变作为早期评估右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敏感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右心室心肌应变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 右心室心肌应变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在病理性心脏重构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莉洁 于海奕 高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0期36-41,共6页
病理性心脏重构主要表现为心肌病理性肥厚、心脏纤维化和心室扩张,最终可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病理性心脏重构与心血管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是醛脱... 病理性心脏重构主要表现为心肌病理性肥厚、心脏纤维化和心室扩张,最终可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病理性心脏重构与心血管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是醛脱氢酶家族成员,位于线粒体内,是乙醇代谢的关键酶,可清除细胞代谢产生的醛类等有害物质。研究表明ALDH2在心肌肥厚、心脏纤维化和心室扩张等心脏重构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ALDH2在病理性心脏重构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 心脏重构 心肌肥厚 心脏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体液传递途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艾丽玛·艾尔肯 何立芸 王贵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77-81,共5页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严重影响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严重影响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是减少IRI的新兴疗法,近年来针对RIC的心肌保护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讨论,发现体液途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聚焦于体液途径在RIC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总结相关的研究进展,概述RIC可能的循环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隔缺血适应 心肌保护 体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心脏损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怡 李廷翠 +1 位作者 崔鸣 朱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期61-65,共5页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amage,RIHD)逐渐成为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导致非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放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早期发现RIHD人群,并探索相应的防护措施...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amage,RIHD)逐渐成为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导致非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放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早期发现RIHD人群,并探索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望改善肿瘤放疗患者远期预后,降低非肿瘤因素导致的死亡风险。现综述其检测方法及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脏损伤 心脏毒性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扰流诱导的内皮炎症的药物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周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5-45,共1页
目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血管弯曲与分岔处,这一特性与这些部位的血流扰动诱导内皮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本团队及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已证实,血管长、直部的层流与弯、歧部的扰流可差异性地调控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 目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血管弯曲与分岔处,这一特性与这些部位的血流扰动诱导内皮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本团队及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已证实,血管长、直部的层流与弯、歧部的扰流可差异性地调控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从而导致内皮功能的稳态和失衡。如何利用这些表达谱数据来寻找改善内皮功能的策略是本课题关注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功能障碍 药物筛选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作用机制研究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