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蜗力学:人工耳蜗植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
1
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1 位作者 姚文娟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技术之一。随着植入人群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残余听力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如何在实现高效电刺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有效的听力重建技术之一。随着植入人群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残余听力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如何在实现高效电刺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听力、减少植入过程中的组织损伤,并最终提升术后听觉功能——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空间定位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已成为当前人工耳蜗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重建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积水致听力损失的耳蜗力学机制
2
作者 张天宇 王心玥 +1 位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内淋巴积水(endo1ymphatichydrops,EH)是内耳膜迷路内淋巴液异常积聚导致压力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梅尼埃病(Ménièredisease)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EH并非梅尼埃病患者特有,部分耳硬化、感音神经性聋[1]、耳梅毒、自发性颅低... 内淋巴积水(endo1ymphatichydrops,EH)是内耳膜迷路内淋巴液异常积聚导致压力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梅尼埃病(Ménièredisease)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EH并非梅尼埃病患者特有,部分耳硬化、感音神经性聋[1]、耳梅毒、自发性颅低压[2,3]等患者亦存在EH的症状[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力学机制 听力损失 内淋巴积水 梅尼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骨传导与骨传导助听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4,共3页
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 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骨传导的听觉装置。Békésy(1961)发现纯音经骨传导形成的听觉可以被经仔细调节强度相等、相位相反的一个同频率气导纯音所抵消,因此指出骨传导和气传导在耳蜗感知层面具有相同的物理生理机制。骨传导传声过程中大部分能量绕过了外耳、中耳直接刺激内耳,故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骨导听阈并无太大影响,也因此骨传导成为该类患者一种可行的助听方案[1]。一些中耳疾病也常使骨传导听阈形成频率特异的切迹。因此,骨传导成为中耳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骨传导传音感音的途径与机制,并着重阐述骨传导助听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听力学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传导 中耳疾病 气导 传音 骨导听阈 切迹 听觉感知 振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有限元仿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中耳听骨链系统是一个构造精巧的传声装置,通过自身振动将空气中的压力变化(声)信号传导至内耳,克服空气和内耳淋巴液间的阻抗差异。各种中耳病变均会引起这一传声系统的工作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对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深入... 中耳听骨链系统是一个构造精巧的传声装置,通过自身振动将空气中的压力变化(声)信号传导至内耳,克服空气和内耳淋巴液间的阻抗差异。各种中耳病变均会引起这一传声系统的工作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对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实验测量和仿真分析是中耳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实验测量手段的不足主要在于侵入测量困难,获取数据有限,且特殊病理状态的测试样本极难获得。有限元仿真方法基于动力学的理论,在计算机上对中耳传声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成本低廉、可获得多种数据,而且便于研究一些实验中难以模拟的中耳状态。本文介绍有限元仿真技术在中耳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病理 中耳病变 听骨链 传导性听力损失 有限元仿真 中耳力学 传声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鼓膜的生理和病理
5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2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鼓膜是中耳的“门户”,将环境声压转换为听觉器官结构振动,是中耳实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在低频和高频传声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形态,以适应中耳传声特性的需求,还可通过主动调节保护听力。同时,... 鼓膜是中耳的“门户”,将环境声压转换为听觉器官结构振动,是中耳实现声音传导和放大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结构,不仅在低频和高频传声中具有不同的振动形态,以适应中耳传声特性的需求,还可通过主动调节保护听力。同时,鼓膜是中耳中最易受损的组织之一,也是人类听觉系统中罕见的具有自愈和再生功能的结构。鼓膜修复材料和技术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前沿。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阐述鼓膜的生理和病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听觉系统 组织工程研究 听觉器官 生物力学 修复材料 鼓膜 中耳 再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力学:声导抗测试原理及进展
6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1 位作者 李辰龙 姚文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75,共4页
鼓室声导抗(tympanometry或acoustic immittance)测试是中耳功能评估的无创方法,通过向耳道发射探测音,对中耳反射的声压进行测量,形成鼓室图(tympanogram)。鼓室图的曲线变化反映中耳功能的变化,进而用于中耳病理的诊断。近年来对于中... 鼓室声导抗(tympanometry或acoustic immittance)测试是中耳功能评估的无创方法,通过向耳道发射探测音,对中耳反射的声压进行测量,形成鼓室图(tympanogram)。鼓室图的曲线变化反映中耳功能的变化,进而用于中耳病理的诊断。近年来对于中耳病变精细化诊断的需求促使了宽频声导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的发展,相比临床传统采用单一频率(226 Hz)探测音的鼓室声导抗测试,WAI在更广范围的听觉频率区间对中耳功能进行评估,因此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介绍声导抗测试的基本原理,并总结宽频声导抗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导抗测试 中耳病变 中耳功能 鼓室图 敏感性和特异性 曲线变化 频率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力学进展——纪念Békésy获诺贝尔奖60周年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3 位作者 李辰龙 王舒琪 姚文娟 丁光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从1961年Békésy揭示耳蜗内行波现象,开创实验听力学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以来,耳蜗力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进展,尤其是外毛细胞主动响应机制和耳声发射现象的发现,并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使得耳蜗微观力学领域成... 从1961年Békésy揭示耳蜗内行波现象,开创实验听力学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以来,耳蜗力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进展,尤其是外毛细胞主动响应机制和耳声发射现象的发现,并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使得耳蜗微观力学领域成为持续研究的热点。随着“内耳振动测量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Corti器微米级分辨率振动测量技术持续进步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力学 CORTI器 耳声发射 外毛细胞 诺贝尔奖 微观力学 诺贝尔生理学奖 主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力学:基底膜行波测量技术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天宇 王舒琪 +2 位作者 任柳杰 李辰龙 姚文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0,共4页
耳蜗是听觉系统实现感音换能的核心器官,可对声音信息进行频率分离、主动放大等预处理,兼具宽频率和强度范围声音感知、高灵敏低耗能的优点。耳蜗精巧的结构、特殊的组织材料特性是其功能实现的基础。基底膜的行波现象是耳蜗进行实时频... 耳蜗是听觉系统实现感音换能的核心器官,可对声音信息进行频率分离、主动放大等预处理,兼具宽频率和强度范围声音感知、高灵敏低耗能的优点。耳蜗精巧的结构、特殊的组织材料特性是其功能实现的基础。基底膜的行波现象是耳蜗进行实时频率分离的载体;外毛细胞电致运动则主动放大行波响应,是提高耳蜗敏感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听觉系统 外毛细胞 耳蜗力学 频率分离 行波 材料特性 低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力学:力学仿真模型
9
作者 张天宇 任柳杰 +4 位作者 李辰龙 王心玥 华诚 姚文娟 丁光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9-572,共4页
耳蜗力学研究的两大手段——实验测量与力学模型仿真,两者相辅相成,实验测量为模型建立和验证提供数据,力学模型仿真则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再现和分析,揭示现象背后的机制。力学仿真是力学学科理论、实验、仿真三大研究工具之一,正如生物... 耳蜗力学研究的两大手段——实验测量与力学模型仿真,两者相辅相成,实验测量为模型建立和验证提供数据,力学模型仿真则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再现和分析,揭示现象背后的机制。力学仿真是力学学科理论、实验、仿真三大研究工具之一,正如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在其著作《生物力学》序中所述,“......用力学的方法来处理从前不属于力学的问题,使许多医学及生理学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观察及经验有了较深的了解”。力学仿真成本低、可重复、可控性强,既可以获得当前技术无法测量的结果,还能够改变现实中无法调整的参数,是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知其所以然 力学仿真 生物力学 力学学科 物理现象 耳蜗力学 可控性 模型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