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应用系统 被引量:14
1
作者 匡昭敏 陈超泉 +2 位作者 黄永璘 何立 莫伟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8-260,共3页
通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侧重于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用于实现旱涝等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功能时操作复杂。为简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的工作流程,该文结合RS,GIS和GPS技术,以监测评估模块为核心,研发了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用该系统... 通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侧重于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用于实现旱涝等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功能时操作复杂。为简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的工作流程,该文结合RS,GIS和GPS技术,以监测评估模块为核心,研发了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用该系统对广西2005年6月的特大洪涝灾害进行了动态监测和评估,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评估 生态环境 洪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S/MODIS数据在甘蔗寒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匡昭敏 李强 +1 位作者 尧永梅 丁美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0-364,共5页
利用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况指数法,以广西甘蔗种植区为例,研究应用遥感方法进行甘蔗寒害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结合GPS测定的甘蔗训练样本区,应用EOS/MODIS数据获取了广西甘蔗种植区域的基础上... 利用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况指数法,以广西甘蔗种植区为例,研究应用遥感方法进行甘蔗寒害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结合GPS测定的甘蔗训练样本区,应用EOS/MODIS数据获取了广西甘蔗种植区域的基础上,根据甘蔗遭受寒害后叶绿素减少,从而导致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发生变化的原理,建立甘蔗寒害遥感监测评估模型和产品制作流程。对2008年初广西甘蔗寒害的空间分布及其灾害面积进行监测评估,监测评估结果与灾情调查实况一致,重寒害区主要了现在广西北部和中部的甘蔗种植区,东南部、沿海地区及右江河谷的甘蔗区寒害相对较轻,灾害面积测算误差小于5%,结果表明:应用EOS/MODIS数据开展甘蔗寒害的空间分布及灾害面积的监测评估,能较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MODIS 寒害 遥感监测评估 廿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洪涝灾害监测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莫建飞 钟仕全 +3 位作者 李莉 黄永璘 曾行吉 罗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69-4171,共3页
基于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和1:5万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出实用洪涝灾害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对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降雨量的分析与处理,预判洪涝灾害淹没的大致发生区域。并以1:5万高精度DEM为基础数据,采用分区"水平面&... 基于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和1:5万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出实用洪涝灾害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对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降雨量的分析与处理,预判洪涝灾害淹没的大致发生区域。并以1:5万高精度DEM为基础数据,采用分区"水平面"近似方法,建立基于DEM的洪涝灾害监测模型。将该技术方法对试验区进行应用分析,通过中巴02B星对洪涝灾害监测结果的验证,发现基于DEM的洪涝灾害监测的淹没区与基于中巴02B星的洪涝灾害监测的淹没区在空间分布上十分吻合,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较准确地对洪涝灾害进行监测,可为防洪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监测 数字高程模型 自动气象站雨量 中巴02B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SR-E数据的土壤湿度监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莉 匡昭敏 +2 位作者 罗永明 何立 曾行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420-22422,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AMSR-E土壤湿度监测模型,实现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方法]利用1961~2006年广西蒸发量、逐日降雨量、日平均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5 mm降雨日数等气象观测数据,以及AMSR-E土壤湿度数据,通过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基... [目的]通过建立AMSR-E土壤湿度监测模型,实现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方法]利用1961~2006年广西蒸发量、逐日降雨量、日平均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5 mm降雨日数等气象观测数据,以及AMSR-E土壤湿度数据,通过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基于GIS技术进行土壤湿度实时监测研究,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005年9月23日广西土壤湿度值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地区和桂中地区,包括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等市大部分地区,以及贺州市、贵港市、南宁市、河池市、百色市等市的局部地区。[结论]基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AMSR-E土壤湿度统计模型适用于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R-E 蒸发量 土壤湿度 GIS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地区主磁场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彦 孙涵 +1 位作者 蒋勇 毛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5-875,938,共11页
为了研究20世纪中国地区主磁场变化,首先使用最新的全球模型IGRF11,CALS3K4.(3K4.)和GUFM1进行计算,并分析了1900—1990年的主磁场年变率均值的变化;然后基于1960—2000年以10年为间隔的实测数据,结合全球模型CM4与区域模型泰勒(Taylor... 为了研究20世纪中国地区主磁场变化,首先使用最新的全球模型IGRF11,CALS3K4.(3K4.)和GUFM1进行计算,并分析了1900—1990年的主磁场年变率均值的变化;然后基于1960—2000年以10年为间隔的实测数据,结合全球模型CM4与区域模型泰勒(Taylor)多项式(TY)模型分析了中国地区主磁场的年变率分布及年变率均值,并与上述几种全球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20世纪利用IGRF11,GALS3K.4和GUFM1模型得到的主磁场的年变率均值均很接近.它们所绘制的1960—2000年中国地区的主磁场年变率分布类似.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建模原理相同且截断阶数接近所致.基于实测点绘制的年变率分布与全球模型基本一致,X分量的年变率逐年减少,Y、Z、F分量的年变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两者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是由于更高密度的实测点及使用区域模型所致.结果还显示了基于实测值绘制的年变率均值变化与CM4较为接近.作者认为CM4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国地区主磁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年变率 中国地区 地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静日期间中国大陆地区外源弱磁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彦 安振昌 +3 位作者 毛飞 孙涵 蒋勇 柳士俊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1-335,共15页
利用第四代地磁场综合模型CM4,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1960—2000年磁静日期间地磁外源弱磁场的变化情况,计算并分析了外源场中的电离层感应场、环形场以及磁层感应场的分布和变化.结果显示,北向分量X的磁层感应场强度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 利用第四代地磁场综合模型CM4,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1960—2000年磁静日期间地磁外源弱磁场的变化情况,计算并分析了外源场中的电离层感应场、环形场以及磁层感应场的分布和变化.结果显示,北向分量X的磁层感应场强度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共减少了约7.3 nT;东向分量y的磁层感应场强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增加了约0.8 nT;垂直分量z的磁层感应场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共增加了约5.5 nT.三个分量的电离层感应场以及环形场变化幅度很小,其分布在1960—1970和1970—1980年,1980一1990和1990—2000年呈现正负互相变换的现象,认为该现象可能与太阳11年活动周期有关.最后对弱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4模型 电离层感应场 磁层感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火场的EOS/MODIS林火辐射增量研究
7
作者 罗永明 孙涵 +5 位作者 刘诚 戎志国 钟仕全 何立 陈燕丽 黄永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6-82,共7页
【目的】林火引起的辐射增量是林火遥感监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开展人工火场地面与卫星同步观测试验,计算人工火场在EOS/MODIS第20,21,22,31和32波段上产生的辐射增量,为林火监测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地面人工火场观测试... 【目的】林火引起的辐射增量是林火遥感监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开展人工火场地面与卫星同步观测试验,计算人工火场在EOS/MODIS第20,21,22,31和32波段上产生的辐射增量,为林火监测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地面人工火场观测试验与卫星同步获取火场辐射参数,并收集同步的EOS/MODIS卫星数据。以30 m分辨率TM数据提取地表背景数据,将火场周围分为植被、裸地和水体3个覆盖类型,并将其作为1 km分辨率EOS/MODIS像元的端元。根据线性混合理论,构建无火场影响情况下EOS/MODIS第20,21,22,31和32波段的辐射估算模型,实现人工火场影响上述波段辐射增量的计算,获得辐射增量值。【结果】1)根据线性混合理论建立的EOS/MODIS像元地物辐亮度估算模型,其样本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EOS/MODIS第20,21和22波段对地表热辐射反应非常明感,经模型估算,亮温增量在第20波段为9.35 K,第21波段为7.49 K,第22波段为8.00K;第31和32波段对高温热源不敏感,增量分别仅为1.13和0.83 K。【结论】1)卫星能观测到地面≥200 m2(即火场面积与像元面积比为1/5 000)的火场。研究结果对于误码识别和深入研究林火识别与面积估算模型具有重要意义;2)卫星观测存在目标物的像元分割现象,本次试验中主火场在13号像元,但14号像元第20波段亮温增量也达4.08 K,表明火场很可能落在2个像元之间,14号像元也受火场影响。这种现象往往造成火点多判,高估火场面积,应在研究和应用中引起重视;3)本文研究方法和结论适用于国产FY-3等中分辨率遥感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增量 人工火场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地磁场水平梯度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冯彦 潘剑君 +2 位作者 安振昌 孙涵 毛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99-2906,共8页
根据2000年中国地区156个地磁台站和复测点的实测数据以及国境外的6个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加上国境外36个IGRF点,分别利用Taylor多项式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地磁模型,通过对两种... 根据2000年中国地区156个地磁台站和复测点的实测数据以及国境外的6个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加上国境外36个IGRF点,分别利用Taylor多项式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地磁模型,通过对两种模型中各分量的ψ(纬度)和λ(经度)进行微分,计算得到F、D、I的水平梯度值,并绘制相应分量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水平梯度图,将其与2000年IGRF10的水平梯度图作比较,最后对水平梯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三种梯度图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F和I的水平梯度主要随纬度变化,F随纬度增加,变幅约为7.0~6.0nT/min,在中部地区(25°~35°N,90°~120°E)强度达到最大;I随纬度的增加,变幅约为2′/min~1′/min;D的水平梯度随纬度和经度而变化,随着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变幅分别约为0.4′/min~—0.3′/min和—0.1′/min~—0.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多项式 曲面Spline 地磁场模型 水平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射辐射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永明 孙涵 +2 位作者 何立 陈燕丽 曾行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将2005-2008年广西635个森林火灾样本分别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两者与森林火灾的发生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确定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 将2005-2008年广西635个森林火灾样本分别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两者与森林火灾的发生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确定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在森林火险预报模型中的影响权重系数,并在考虑可燃物类型权重系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入射太阳辐射指数,结合日最高温度、日最低相对湿度、日降雨量和日最大风速等因子的影响权重系数,建立了基于入射辐射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简称:IR-3F模型)。利用2009-2012年广西783个森林火灾样本对IR-3F模型进行检验,预报精度达到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 森林火险 入射太阳辐射指数 基于入射辐射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IR-3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内各阶非偶极子磁场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彦 孙涵 +1 位作者 蒋勇 毛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2-677,共16页
为了研究中国境内各阶非偶极子(ND)磁场,通过最新的地磁场模型CALS10K.1b计算了10000BC—AD 1990年ND磁场在中国境内的时空及能量变化;22,23和24极子磁场零值线主要呈现出从我国中北部向东南部移动,从北部向东部移动,以及从东南部向西... 为了研究中国境内各阶非偶极子(ND)磁场,通过最新的地磁场模型CALS10K.1b计算了10000BC—AD 1990年ND磁场在中国境内的时空及能量变化;22,23和24极子磁场零值线主要呈现出从我国中北部向东南部移动,从北部向东部移动,以及从东南部向西北部移动的趋势;除了26极子磁场,其余ND磁场在1500年以后均有"翘尾"现象,其所占主磁场的比值在10000BC—AD 1500年呈震荡变化,从1500年开始快速上升;除了22极子磁场,其它各阶ND磁场能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在5650BC年左右,各阶ND磁场能量值均出现高值并随阶数的增大而衰减,反映了在该时间点通过地核发电机产生的磁场能量随径向距离而近似线性衰减,地磁场能量主要源自地球液态外核.将CALS10K.1b模型结果与IGRF11模型对比后,得出CALS10K.1b模型所计算的ND磁场及能量值较为可靠,而两者差异主要源于数据和建模方法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偶极磁场 时空变化 IGRF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