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OS/MODIS数据在甘蔗寒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匡昭敏 李强 +1 位作者 尧永梅 丁美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0-364,共5页
利用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况指数法,以广西甘蔗种植区为例,研究应用遥感方法进行甘蔗寒害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结合GPS测定的甘蔗训练样本区,应用EOS/MODIS数据获取了广西甘蔗种植区域的基础上... 利用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况指数法,以广西甘蔗种植区为例,研究应用遥感方法进行甘蔗寒害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结合GPS测定的甘蔗训练样本区,应用EOS/MODIS数据获取了广西甘蔗种植区域的基础上,根据甘蔗遭受寒害后叶绿素减少,从而导致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发生变化的原理,建立甘蔗寒害遥感监测评估模型和产品制作流程。对2008年初广西甘蔗寒害的空间分布及其灾害面积进行监测评估,监测评估结果与灾情调查实况一致,重寒害区主要了现在广西北部和中部的甘蔗种植区,东南部、沿海地区及右江河谷的甘蔗区寒害相对较轻,灾害面积测算误差小于5%,结果表明:应用EOS/MODIS数据开展甘蔗寒害的空间分布及灾害面积的监测评估,能较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MODIS 寒害 遥感监测评估 廿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静日期间中国大陆地区外源弱磁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彦 安振昌 +3 位作者 毛飞 孙涵 蒋勇 柳士俊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1-335,共15页
利用第四代地磁场综合模型CM4,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1960—2000年磁静日期间地磁外源弱磁场的变化情况,计算并分析了外源场中的电离层感应场、环形场以及磁层感应场的分布和变化.结果显示,北向分量X的磁层感应场强度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 利用第四代地磁场综合模型CM4,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1960—2000年磁静日期间地磁外源弱磁场的变化情况,计算并分析了外源场中的电离层感应场、环形场以及磁层感应场的分布和变化.结果显示,北向分量X的磁层感应场强度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共减少了约7.3 nT;东向分量y的磁层感应场强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增加了约0.8 nT;垂直分量z的磁层感应场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共增加了约5.5 nT.三个分量的电离层感应场以及环形场变化幅度很小,其分布在1960—1970和1970—1980年,1980一1990和1990—2000年呈现正负互相变换的现象,认为该现象可能与太阳11年活动周期有关.最后对弱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4模型 电离层感应场 磁层感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地磁场水平梯度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冯彦 潘剑君 +2 位作者 安振昌 孙涵 毛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99-2906,共8页
根据2000年中国地区156个地磁台站和复测点的实测数据以及国境外的6个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加上国境外36个IGRF点,分别利用Taylor多项式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地磁模型,通过对两种... 根据2000年中国地区156个地磁台站和复测点的实测数据以及国境外的6个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加上国境外36个IGRF点,分别利用Taylor多项式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地磁模型,通过对两种模型中各分量的ψ(纬度)和λ(经度)进行微分,计算得到F、D、I的水平梯度值,并绘制相应分量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水平梯度图,将其与2000年IGRF10的水平梯度图作比较,最后对水平梯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三种梯度图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F和I的水平梯度主要随纬度变化,F随纬度增加,变幅约为7.0~6.0nT/min,在中部地区(25°~35°N,90°~120°E)强度达到最大;I随纬度的增加,变幅约为2′/min~1′/min;D的水平梯度随纬度和经度而变化,随着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变幅分别约为0.4′/min~—0.3′/min和—0.1′/min~—0.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多项式 曲面Spline 地磁场模型 水平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射辐射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罗永明 孙涵 +2 位作者 何立 陈燕丽 曾行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将2005-2008年广西635个森林火灾样本分别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两者与森林火灾的发生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确定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 将2005-2008年广西635个森林火灾样本分别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两者与森林火灾的发生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确定FY-2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量和温度日较差值在森林火险预报模型中的影响权重系数,并在考虑可燃物类型权重系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入射太阳辐射指数,结合日最高温度、日最低相对湿度、日降雨量和日最大风速等因子的影响权重系数,建立了基于入射辐射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简称:IR-3F模型)。利用2009-2012年广西783个森林火灾样本对IR-3F模型进行检验,预报精度达到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 森林火险 入射太阳辐射指数 基于入射辐射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IR-3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内各阶非偶极子磁场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彦 孙涵 +1 位作者 蒋勇 毛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2-677,共16页
为了研究中国境内各阶非偶极子(ND)磁场,通过最新的地磁场模型CALS10K.1b计算了10000BC—AD 1990年ND磁场在中国境内的时空及能量变化;22,23和24极子磁场零值线主要呈现出从我国中北部向东南部移动,从北部向东部移动,以及从东南部向西... 为了研究中国境内各阶非偶极子(ND)磁场,通过最新的地磁场模型CALS10K.1b计算了10000BC—AD 1990年ND磁场在中国境内的时空及能量变化;22,23和24极子磁场零值线主要呈现出从我国中北部向东南部移动,从北部向东部移动,以及从东南部向西北部移动的趋势;除了26极子磁场,其余ND磁场在1500年以后均有"翘尾"现象,其所占主磁场的比值在10000BC—AD 1500年呈震荡变化,从1500年开始快速上升;除了22极子磁场,其它各阶ND磁场能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在5650BC年左右,各阶ND磁场能量值均出现高值并随阶数的增大而衰减,反映了在该时间点通过地核发电机产生的磁场能量随径向距离而近似线性衰减,地磁场能量主要源自地球液态外核.将CALS10K.1b模型结果与IGRF11模型对比后,得出CALS10K.1b模型所计算的ND磁场及能量值较为可靠,而两者差异主要源于数据和建模方法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偶极磁场 时空变化 IGRF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