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莫建飞 钟仕全 +3 位作者 陈燕丽 匡昭敏 何燕 李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基于C/S结构和GIS组件开发技术,利用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与灾害评估模型,研发了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不同作物的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产品的快速制作,并进行了业务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 基于C/S结构和GIS组件开发技术,利用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与灾害评估模型,研发了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不同作物的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产品的快速制作,并进行了业务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技术较为成熟,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件式GIS 农业气象灾害 监测预警 评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J卫星遥感数据的林果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雪 钟仕全 +2 位作者 王蕾 彭波 冯志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67-1973,共7页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林果与其他地物的差异,并对林果中的苹果、香梨、核桃、红枣四种果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试验性研究,为林果区提取和果树树种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市为研究区,以HJ卫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当...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林果与其他地物的差异,并对林果中的苹果、香梨、核桃、红枣四种果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试验性研究,为林果区提取和果树树种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市为研究区,以HJ卫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当地实地调查资料,采用光谱分析法、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变化分析方法以及微分变换(d1[log(1/Rλ)])方法,对林果与其他地物的差异性和果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1)林果与其他地物在5月时相上的差异显著;(2)4和11月两个时相上的微分变换数据显示,红枣和核桃与其他两种果树差异明显,苹果和香梨相近。【结论】(1)利用HJ星遥感数据能对林果区进行准确提取;(2)利用HJ-CCD数据可以识别红枣和核桃,苹果和香梨的识别较难,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卫星 林果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广西新植蔗和宿根蔗茎伸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燕丽 冯利平 +2 位作者 丁美花 莫伟华 匡昭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3-590,共8页
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 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茎总伸长量较大但其伸长期较短。多数气象因子与新植蔗、宿根蔗旬茎伸长量极显著相关(P<0.05),且对新植蔗的影响大于宿根蔗。对新植蔗、宿根蔗茎伸长起直接正作用的主要因子均为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起直接负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气压,积温、降雨量则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明显的间接作用。旬茎伸长量对降雨量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新植蔗滞后期多为2旬,宿根蔗多为1旬,新植蔗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也存在滞后现象,两者对温度类气象因子及相对湿度均无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茎伸长量 气象因子 新植蔗 宿根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水体指数模型(CIWI)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80
4
作者 莫伟华 孙涵 +2 位作者 钟仕全 黄永璘 何立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5期16-21,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MODIS与水体识别相关的1~7波段地物光谱图像特征及相关水体指数模型的识别效果,提出了新的水体指数模型(CIWI)。该模型采用植被指数与近红外波段7的进一步组合,有效地解决了水体与云、植被、城镇等其他信息的分离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MODIS与水体识别相关的1~7波段地物光谱图像特征及相关水体指数模型的识别效果,提出了新的水体指数模型(CIWI)。该模型采用植被指数与近红外波段7的进一步组合,有效地解决了水体与云、植被、城镇等其他信息的分离问题,特别是明显地增强了水体与城镇的分离度,实现了水体信息的有效提取。通过应用2004-2005年的MODIS资料对广西贵港市平龙水库进行水体信息遥感监测表明,CIWI水体指数模型优于其他水体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指数 卫星遥感 MODIS 洪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莫伟华 王振会 +2 位作者 孙涵 马轮基 何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应用1995—2000年NOAA卫星资料,结合广西贵港市的数字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时序分析方法找出典型作物代表区,并计算各典型代表区的平均、最大、最小VSW I(Vegetation SupplyW a-ter Index;植被供水指数)特征值,归纳分析水田和旱地的干旱... 应用1995—2000年NOAA卫星资料,结合广西贵港市的数字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时序分析方法找出典型作物代表区,并计算各典型代表区的平均、最大、最小VSW I(Vegetation SupplyW a-ter Index;植被供水指数)特征值,归纳分析水田和旱地的干旱指标,继而根据典型代表区的平均VSW I值划分旱情等级,生成农田旱情遥感图像,评估干旱情况。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干旱 遥感监测 植被供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纠偏与定位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瑞升 孙涵 +3 位作者 林宗桂 马轮基 吴朝晖 黄耀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2-639,共8页
在分析无人机遥感影像几何变形理论基础上,利用标准图形垂直摄影法标定相机,建立相机误差纠正模型;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底图,通过同名点配准纠正航摄影像,全过程不使用外方位元素。最终影像经实际检验,单点定位平均误差为1.0 m左右。
关键词 航空遥感 影像处理 相机标定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应用系统 被引量:14
7
作者 匡昭敏 陈超泉 +2 位作者 黄永璘 何立 莫伟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8-260,共3页
通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侧重于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用于实现旱涝等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功能时操作复杂。为简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的工作流程,该文结合RS,GIS和GPS技术,以监测评估模块为核心,研发了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用该系统... 通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侧重于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用于实现旱涝等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功能时操作复杂。为简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的工作流程,该文结合RS,GIS和GPS技术,以监测评估模块为核心,研发了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用该系统对广西2005年6月的特大洪涝灾害进行了动态监测和评估,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评估 生态环境 洪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干旱农业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匡昭敏 朱伟军 +3 位作者 黄永璘 杨鑫 何立 孙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广西中部喀斯特平原区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旱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利用EOS/MOD IS数据,采用植被状态指数(IVC)和温度条件指数(ITC),构建了干旱指数ID的遥感监测模型,统计分析了ID与农业受旱率的相关系数,从而确定了... 广西中部喀斯特平原区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旱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利用EOS/MOD IS数据,采用植被状态指数(IVC)和温度条件指数(ITC),构建了干旱指数ID的遥感监测模型,统计分析了ID与农业受旱率的相关系数,从而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的权重系数。将该模型应用于2005年秋旱监测,经与旱情实况及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干旱指数ID的有效性。通过对ID随ITC和IVC变化的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ITC和IVC都能反映旱情变化,但ITC反映旱情的敏感性高于IVC,以ITC和IVC为因子构建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适用于广西中部喀斯特干旱农业区的旱情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遥感监测 喀斯特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T在农业气候热量区划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鑫 孙涵 +2 位作者 苏永秀 何立 马轮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7-404,F003,共9页
根据广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现有卫星遥感资料,对国内外10多种反演LST(landsurfacetemperature,陆面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及其相关的参数估算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适用于计算广西白天LST的算法,并应用该算法计算了晴空条... 根据广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现有卫星遥感资料,对国内外10多种反演LST(landsurfacetemperature,陆面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及其相关的参数估算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适用于计算广西白天LST的算法,并应用该算法计算了晴空条件下的LST,获得了逐日各个时次的LST实况分布。通过模板分析,找到了求算多年LST气候平均图的途径。针对云剔除问题,通过对公共晴空区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图像间的数值补偿关系,从而有效地消除了云的影响,最终处理生成了广西多年和不同季节的平均LST空间分布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在10km以上的宏观尺度上,广西平均LST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而在1km尺度上,LST的空间特征更为精细、客观,更有利于反映与作物生长关系更为密切的下垫面热量资源的气候分布,是农业气候区划中更为有效的热量区划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LST平均图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红外火情遥感的大气辐射传输特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戎志国 张王香 +6 位作者 刘诚 孙涵 李亚君 刘京晶 张勇 李元 周立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9-593,共5页
分析2005年在广西武鸣机场进行的人工火情测量试验中获得的由BOMEM MR-154FT高光谱仪测定的火情光谱特征发现:在中波4.34~4.76μm光谱段的辐亮度比火情遥感监测常用通道3.5~4.0μm有更强的响应关系。用模拟计算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中波... 分析2005年在广西武鸣机场进行的人工火情测量试验中获得的由BOMEM MR-154FT高光谱仪测定的火情光谱特征发现:在中波4.34~4.76μm光谱段的辐亮度比火情遥感监测常用通道3.5~4.0μm有更强的响应关系。用模拟计算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中波红外光谱的大气辐射特性。分别对中波波段主要的吸收气体(水汽、水汽连续、二氧化碳混合、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和气溶胶)影响辐射传输的情况进行模拟计算;选择中国内陆地区18种大气廓线样本和4种大气模型,分别进行辐射传输计算,获得了3~5μm谱段分谱大气透过率和大气程辐射等,并比较了新选择通道(4.42~4.78μm)与传统通道(3.55~3.95μm)在地面和传输到大气层顶后辐亮度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应用新探测通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探测通道 大气透过率 辐射传输 辐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无人机影像的土地利用调查试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瑞升 孙涵 +2 位作者 马轮基 林宗桂 吴朝晖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1期43-45,F0003,共4页
针对我国中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利用无人机影像开展小城镇土地利用调查的思路,并选择广西武鸣县进行了试验,制作了武鸣县县城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图。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影像开展小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成本低、效果好... 针对我国中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利用无人机影像开展小城镇土地利用调查的思路,并选择广西武鸣县进行了试验,制作了武鸣县县城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图。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影像开展小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成本低、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土地利用 影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S/MODIS数据在甘蔗寒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匡昭敏 李强 +1 位作者 尧永梅 丁美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0-364,共5页
利用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况指数法,以广西甘蔗种植区为例,研究应用遥感方法进行甘蔗寒害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结合GPS测定的甘蔗训练样本区,应用EOS/MODIS数据获取了广西甘蔗种植区域的基础上... 利用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况指数法,以广西甘蔗种植区为例,研究应用遥感方法进行甘蔗寒害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结合GPS测定的甘蔗训练样本区,应用EOS/MODIS数据获取了广西甘蔗种植区域的基础上,根据甘蔗遭受寒害后叶绿素减少,从而导致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发生变化的原理,建立甘蔗寒害遥感监测评估模型和产品制作流程。对2008年初广西甘蔗寒害的空间分布及其灾害面积进行监测评估,监测评估结果与灾情调查实况一致,重寒害区主要了现在广西北部和中部的甘蔗种植区,东南部、沿海地区及右江河谷的甘蔗区寒害相对较轻,灾害面积测算误差小于5%,结果表明:应用EOS/MODIS数据开展甘蔗寒害的空间分布及灾害面积的监测评估,能较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MODIS 寒害 遥感监测评估 廿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巴02B星遥感数据的油菜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钟仕全 陈燕丽 +1 位作者 莫建飞 陈玉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2期77-79,85,共4页
利用中巴02B星遥感资料,采用光谱分析法分析油菜作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建立油菜作物遥感信息识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云南省罗平县油菜作物进行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菜作物识别技术可为了解我国油菜种植情况、进行长势监测和产量... 利用中巴02B星遥感资料,采用光谱分析法分析油菜作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建立油菜作物遥感信息识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云南省罗平县油菜作物进行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菜作物识别技术可为了解我国油菜种植情况、进行长势监测和产量估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02B星 油菜 遥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西岩溶和非岩溶地貌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匡昭敏 钟仕全 +2 位作者 黄永璘 杨鑫 孙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根据MODIS植被指数和陆面温度,建立植被状态指数(VCI)、温度条件指数(TCI)和植被—温度指数(DI)模型;采用广西2004年10~11月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全距和变异系数对3个干旱监测模型应用于广西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大范围干旱监测的适用性进... 根据MODIS植被指数和陆面温度,建立植被状态指数(VCI)、温度条件指数(TCI)和植被—温度指数(DI)模型;采用广西2004年10~11月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全距和变异系数对3个干旱监测模型应用于广西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大范围干旱监测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温度指数模型(DI)最适用,温度条件指数(TCI)次之,植被状态指数(VCI)则较难胜任。并使用植被—温度指数DI模型监测了广西2005年秋旱,经与干旱实况对比,干旱指数DI的监测结果与实况相符,表明植被—温度指数遥感监测模型能准确反映出广西岩溶和非岩溶地貌环境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适用于广西大范围的干旱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卫星遥感 MODIS 植被指数(NDVI) 陆面温度(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洪涝灾害监测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莫建飞 钟仕全 +3 位作者 李莉 黄永璘 曾行吉 罗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69-4171,共3页
基于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和1:5万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出实用洪涝灾害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对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降雨量的分析与处理,预判洪涝灾害淹没的大致发生区域。并以1:5万高精度DEM为基础数据,采用分区"水平面&... 基于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和1:5万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出实用洪涝灾害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对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降雨量的分析与处理,预判洪涝灾害淹没的大致发生区域。并以1:5万高精度DEM为基础数据,采用分区"水平面"近似方法,建立基于DEM的洪涝灾害监测模型。将该技术方法对试验区进行应用分析,通过中巴02B星对洪涝灾害监测结果的验证,发现基于DEM的洪涝灾害监测的淹没区与基于中巴02B星的洪涝灾害监测的淹没区在空间分布上十分吻合,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较准确地对洪涝灾害进行监测,可为防洪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监测 数字高程模型 自动气象站雨量 中巴02B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宿根蔗生育期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燕丽 丁美花 +2 位作者 冯利平 莫伟华 匡昭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54-1559,共6页
利用2000—2011年广西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生育期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宿根蔗生长发育变化特征及不同生育期气象条件差异及对宿根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1年广西宿根蔗发株期呈波动推后趋势,延后约2.5 d·... 利用2000—2011年广西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生育期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宿根蔗生长发育变化特征及不同生育期气象条件差异及对宿根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1年广西宿根蔗发株期呈波动推后趋势,延后约2.5 d·a^(-1)。发株—茎伸长、全生育期间隔天数均呈明显缩短趋势,分别约约为2.9、2.7 d·a^(-1)。发株—茎伸长期间隔天数年际波动较大,变幅约15 d(16%),但茎伸长—工艺成熟期间隔天数年际变化稳定,变幅仅为4 d(3%)。宿根蔗最大茎高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为5.3 cm·a^(-1),单茎鲜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幅为64.4 g·a^(-1)。(2)宿根蔗全生育期相对湿度呈逐年下降约o.38%·a^(-1);发株—茎伸长期间日照时数呈逐年下降约10 h·a^(-1)。各生育期最低气温、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年际变化较小,其中发株—茎伸长期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幅明显大于茎伸长-工艺成熟期和全生育期。(3)气温升高缩短了宿根蔗生育期,但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大茎高和鲜重均无显著关系。降水量对宿根蔗的发株—茎伸长、全生育期调控作用非常显著,但其对宿根蔗茎伸长—工艺成熟期作用不明显。日照时数对宿根蔗各个生育期发育天数的延长或缩短作用不明显,但在发株—茎伸长期,由日照时数的减少形成的较湿润条件对宿根蔗生长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蔗 生长发育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甘蔗霜冻监测评估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仕全 陈燕丽 +3 位作者 刘吉凯 孙明 丁美花 匡昭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9-193,共5页
利用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提取云南耿马县甘蔗集中种植区,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历史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制定甘蔗霜冻分级指标,通过多时相甘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 利用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提取云南耿马县甘蔗集中种植区,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历史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制定甘蔗霜冻分级指标,通过多时相甘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变化差异对2013年底耿马县甘蔗霜冻进行灾后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 8较高分辨率及光谱可分性强的优势,结合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阈值剔除法可迅速有效地提取甘蔗集中种植区。甘蔗全生育期MODIS NDVI变化曲线表明,正常年份12月甘蔗NDVI平均下降0.03±0.01,结合野外调查制定的分级指标可对甘蔗霜冻进行有效评估,评估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实况相符合,面积统计结果误差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霜冻 多源遥感 监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GIS的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评估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莉 匡昭敏 +1 位作者 莫建飞 孟翠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93-201,F0003,共10页
为增强对广西秋季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该文利用气象、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广西省秋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度、孕灾环境的脆弱度、干旱承灾体的易损度和抗灾能力等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 为增强对广西秋季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该文利用气象、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广西省秋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度、孕灾环境的脆弱度、干旱承灾体的易损度和抗灾能力等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以此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中盆地和桂西部分山区;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和桂北的山区,桂南沿海和桂东南部分地区。利用广西干旱灾情数据验证表明,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结果与干旱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前防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 广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0
19
作者 马瑞升 杨斌 +1 位作者 张利辉 刘志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3-789,共7页
为探索林火监测的新手段,提高森林安全管理水平,将实时视频传输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制了林火监测任务设备,并与无人机飞行平台共同构成了微型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以林区火场影像为样本,像素RGB值为分类依据,使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 为探索林火监测的新手段,提高森林安全管理水平,将实时视频传输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制了林火监测任务设备,并与无人机飞行平台共同构成了微型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以林区火场影像为样本,像素RGB值为分类依据,使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基于颜色特征的烟雾识别模型。该模型经过光谱特性改进和消噪处理后,对于试验影像的烟雾识别率在77%以上。利用该模型,系统可在飞行中实时完成对地面火情的探测并给出报警提示。在飞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飞行作业流程,并讨论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同样可用于林区气象探测、可燃物和病虫害调查等方面,切实提高林区管理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无人机 森林火灾 监测 识别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信息的喀斯特地区植被EVI模拟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燕丽 莫伟华 +3 位作者 罗永明 莫建飞 黄永璘 丁美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7-194,共8页
该研究以喀斯特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气候因子的植被EVI拟合模型,为定量分析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综合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影响显著,植被EV... 该研究以喀斯特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气候因子的植被EVI拟合模型,为定量分析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综合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影响显著,植被EVI与水汽压、平均气温、露点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相关性均大于0.8且空间一致性好。除日照时数和风速外,该地区植被EVI对其他气候因子的响应均存在显著滞后性,滞后期约16 d。对植被EVI起直接作用的主要是温度类气候因子,水分类气候因子对植被EVI的直接作用不明显,但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了较强的间接作用。根据该地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建立了2个EVI拟合模型,其中基于同期气候因子的同期模型中入选的气候因子为水汽压(0期)、日照时数(0期)、露点温度(0期),基于同期、前期气候因子的混合模型入选气候因子为水汽压(-1期)、最高气温(-1期)、降水量(-1期)、露点温度(-1期)、日照时数(0期)。分别利用2001-2010年建模数据和2011年非建模数据对2个模型进行了单站点和片区两种尺度的精度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个模型对整个片区植被EVI的拟合精度高于单站点,且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同期模型。2001-2010年同期模型和混合模型的片区拟合R2分别为0.843、0.892,站点拟合R2分别为0.765±0.033、0.801±0.021。2011年2个模型的片区拟合R2分别为0.797、0.873,站点拟合R2分别为0.716±0.073、0.746±0.064。对大多数站点而言,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但是由于2个模型的建模气候因子不同及各个站点植被的EVI与气候因子的综合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期模型对部分站点植被EVI拟合精度高于混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模型 气候变化 喀斯特地区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