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施工隧道风机串联间距及风量衰减规律研究
1
作者
杨向东
蒋仲安
陈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75-2689,共15页
为探明隧道施工风机串联通风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克服工作面风量难以满足需风量的安全生产问题,以西部某高海拔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相似原理等比例缩小生产实际模型,采用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风机串联通风方...
为探明隧道施工风机串联通风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克服工作面风量难以满足需风量的安全生产问题,以西部某高海拔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相似原理等比例缩小生产实际模型,采用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风机串联通风方式下压入式通风管路风量及风压的沿程衰减规律,研究风机间隔串联的最大串联间距。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摩擦风阻的增加,风筒长度增加会导致供风量减少,风筒直径增大则使供风量增加。串联2台风机后,风量明显提高,在6 m后趋于平稳,且出口风量随间隔增大而增大。在2台风机串联时,风筒内风压逐渐减小,在风机2入口处最小,在出口处最大。串联风机的风压大于单个风机,但小于2台单独风机之和。依据风筒是否产生负压,风筒长7 m和10 m时,风机最大间距为3 m,长13 m时为4 m;风机出口风量分别为113.0、98.9和84.8 m^(3)/h时,最大间距为3 m;风筒直径0.1 m和0.15 m时,最大间距为3 m。风筒风压在2台风机间先降后升,隧道长度增加时,风机间最大串联间距线性增长。隧道长度从2 000 m到4 000 m时,最大串联间距从1 000 m增至1 400 m。风机间隔距离增大使出口风量上升,最大串联间距配置下的风量比集中配置增加8%~12.4%。风量或直径增加会影响最大串联间距,且可能导致负压。风筒内风量和风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趋势一致,数值模拟方法可信度高,可用于隧道通风系统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SIM
间隔串联
最大串联间距
数值模拟
通风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井采运过程典型粉尘防治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
19
2
作者
徐修平
李刚
+3 位作者
金龙哲
周刚
孙彪
刘建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7-184,共8页
针对矿井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且现有技术手段防治难、协同弱、效果差等问题,为了从源头上实现矿井粉尘的高效控除,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对矿井开采、掘进以及运输等3个典型作业环节的粉尘防治技术装备进行了...
针对矿井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且现有技术手段防治难、协同弱、效果差等问题,为了从源头上实现矿井粉尘的高效控除,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对矿井开采、掘进以及运输等3个典型作业环节的粉尘防治技术装备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提出了金属矿采场多组份水炮泥抑尘、煤矿综采面封闭雾化控除尘、金属矿掘进巷道粉尘净化、煤矿综掘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控除尘以及矿井皮带运输转载点干雾降尘等高效技术装备体系,结合现场试验和工业应用,对所研发的系列技术装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普通水炮泥相比,多组份水泡泥对总尘、呼尘的抑尘效果分别提高了90%、80%以上;煤矿综采面雾化封闭控除尘技术装备在现场应用后,工作面平均总尘、呼尘降尘率均大于90%;金属矿掘进巷道粉尘净化系统的除尘效率高达91%以上,净化后的风流能够进入循环通风系统,有效提高矿井风流利用率;煤矿综掘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控除尘装备对总尘、呼尘的平均降尘率分别能够达到97.78%、98.13%;干雾降尘装置具有良好的降尘效率,在皮带运输转载点的降尘效率达到80.4%,在溜煤眼转载点处的降尘效率达到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粉尘
粉尘防治
多组份水炮泥
封闭雾化
风雾双幕
干雾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选煤厂转载点多种控尘措施及智能排风效果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蒋仲安
张兆盈
+2 位作者
张勇
杨向东
陈雅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25,共10页
为研究选煤厂转载点不同控尘措施对粉尘污染的控制效果,提升选煤厂转载点降尘效率,初步实现选煤厂转载点除尘系统的智能化,采用数值模拟、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吸尘罩、挡尘帘、风幕等多种控尘措施的降尘效率与粉尘...
为研究选煤厂转载点不同控尘措施对粉尘污染的控制效果,提升选煤厂转载点降尘效率,初步实现选煤厂转载点除尘系统的智能化,采用数值模拟、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吸尘罩、挡尘帘、风幕等多种控尘措施的降尘效率与粉尘浓度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最佳吸尘罩位置结合风幕的布置方式降尘效率高达92.0%;当吸尘罩排风量增大时,降尘效率提高,但需避免排风量过大对通风系统的不利影响;入口风速的增大会降低降尘效率,当风速为0.1 m/s时,效率降至74.8%,因此可通过适当减小入口风速以提高降尘效果。物理相似模拟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单一降尘措施的效果较为有限;通过将吸尘罩与风幕相结合,降尘效率可提高至90.5%;进一步结合使用挡尘帘,降尘效率可进一步提升至95.7%。基于此,引入智能调控技术,通过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实现按需调节风量,从而使降尘效率稳定超过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转载点
控尘措施
数值模拟
相似实验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山喷雾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
被引量:
39
4
作者
金龙哲
刘建国
+7 位作者
林清侠
周玉竹
李刚
汪澍
魏祎璇
欧盛南
王天暘
王佳慧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7,共16页
喷雾降尘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成本低、降尘效率显著等优势,成为矿山井下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尘技术之一。但传统喷雾降尘技术普遍存在雾滴粒径大、耗水量多、呼尘沉降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喷雾降尘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
喷雾降尘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成本低、降尘效率显著等优势,成为矿山井下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尘技术之一。但传统喷雾降尘技术普遍存在雾滴粒径大、耗水量多、呼尘沉降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喷雾降尘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对其研究与应用现状缺少深入总结。基于此,基于近20 a来矿山喷雾降尘技术的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喷雾雾化降尘机理、喷雾雾化效果评价参数与测试方法、喷雾雾化效果影响因素、喷雾降尘效率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喷雾雾化效果评价参数主要包括雾滴粒径、雾滴速度、喷雾射程等;喷雾雾化效果与喷嘴结构、气水压力、液体物理特性等参数密切相关;喷雾雾滴粒径越小、雾滴速度越快,其对粉尘的吸附沉降效率越高。针对矿山喷雾降尘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即进一步探究喷雾雾化机理、完善喷雾雾化效果评价参数、规范喷雾降尘效率测定方法、关注喷雾添加剂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与工作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粉尘
喷雾降尘技术
雾化机理
雾化效果
降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环境参数协同预测风速的掘进面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
被引量:
13
5
作者
蒋仲安
杨向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65,共9页
针对传统局部风机工况点随掘进巷推进而实时产生偏移的生产安全问题,为研究多环境参数(粉尘浓度、甲烷浓度、温湿度等)对掘进巷风速的影响、探究智能控制技术指导局部风机变频运行的途径,实现对掘进面通风状态的实时监测、协同预测、变...
针对传统局部风机工况点随掘进巷推进而实时产生偏移的生产安全问题,为研究多环境参数(粉尘浓度、甲烷浓度、温湿度等)对掘进巷风速的影响、探究智能控制技术指导局部风机变频运行的途径,实现对掘进面通风状态的实时监测、协同预测、变频控制,设计了一种掘进面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基于智能控制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算法提取影响掘进巷道需风量的关键因素,以关键因素作为输入层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风速预测优化模型,开发了组态王上位机监控程序及远程控制界面,并运用S7-200 SMART PLC搭建了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风量闭环调控技术的掘进面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神经网络风速预测优化模型可根据掘进面不同工况环境参数协同预测风速。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组态界面实时监测井下掘进面环境参数,还提供自动和手动2种远程控制方式。相比于恒定电源频率调控风机风量,采用PID风量闭环调控技术能远程智能变频控制风机风量,从而使巷道实际风速持续稳定逼近预测值。所研发的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矿井,实现通风设备自适应调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制
变频通风
实时监测
风量预测
闭环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工隧道风机串联间距及风量衰减规律研究
1
作者
杨向东
蒋仲安
陈雅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
工程
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卫健委粉尘危害工程防护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
工程
学院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75-268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4016)。
文摘
为探明隧道施工风机串联通风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克服工作面风量难以满足需风量的安全生产问题,以西部某高海拔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相似原理等比例缩小生产实际模型,采用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风机串联通风方式下压入式通风管路风量及风压的沿程衰减规律,研究风机间隔串联的最大串联间距。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摩擦风阻的增加,风筒长度增加会导致供风量减少,风筒直径增大则使供风量增加。串联2台风机后,风量明显提高,在6 m后趋于平稳,且出口风量随间隔增大而增大。在2台风机串联时,风筒内风压逐渐减小,在风机2入口处最小,在出口处最大。串联风机的风压大于单个风机,但小于2台单独风机之和。依据风筒是否产生负压,风筒长7 m和10 m时,风机最大间距为3 m,长13 m时为4 m;风机出口风量分别为113.0、98.9和84.8 m^(3)/h时,最大间距为3 m;风筒直径0.1 m和0.15 m时,最大间距为3 m。风筒风压在2台风机间先降后升,隧道长度增加时,风机间最大串联间距线性增长。隧道长度从2 000 m到4 000 m时,最大串联间距从1 000 m增至1 400 m。风机间隔距离增大使出口风量上升,最大串联间距配置下的风量比集中配置增加8%~12.4%。风量或直径增加会影响最大串联间距,且可能导致负压。风筒内风量和风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趋势一致,数值模拟方法可信度高,可用于隧道通风系统模拟。
关键词
VENTSIM
间隔串联
最大串联间距
数值模拟
通风验证
Keywords
Ventsim
interval series
maximum series spac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ventilation verification
分类号
X96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井采运过程典型粉尘防治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
19
2
作者
徐修平
李刚
金龙哲
周刚
孙彪
刘建国
机构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国家
工程
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大安全科学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卫健委粉尘危害工程防护重点实验室
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
工程
学院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7-184,共8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0805202,2017YFC0805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874015)。
文摘
针对矿井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且现有技术手段防治难、协同弱、效果差等问题,为了从源头上实现矿井粉尘的高效控除,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对矿井开采、掘进以及运输等3个典型作业环节的粉尘防治技术装备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提出了金属矿采场多组份水炮泥抑尘、煤矿综采面封闭雾化控除尘、金属矿掘进巷道粉尘净化、煤矿综掘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控除尘以及矿井皮带运输转载点干雾降尘等高效技术装备体系,结合现场试验和工业应用,对所研发的系列技术装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普通水炮泥相比,多组份水泡泥对总尘、呼尘的抑尘效果分别提高了90%、80%以上;煤矿综采面雾化封闭控除尘技术装备在现场应用后,工作面平均总尘、呼尘降尘率均大于90%;金属矿掘进巷道粉尘净化系统的除尘效率高达91%以上,净化后的风流能够进入循环通风系统,有效提高矿井风流利用率;煤矿综掘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控除尘装备对总尘、呼尘的平均降尘率分别能够达到97.78%、98.13%;干雾降尘装置具有良好的降尘效率,在皮带运输转载点的降尘效率达到80.4%,在溜煤眼转载点处的降尘效率达到81.8%。
关键词
矿井粉尘
粉尘防治
多组份水炮泥
封闭雾化
风雾双幕
干雾降尘
Keywords
mine dust
d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ulti-component water stemming
closed atomization
double curtain of wind and fog
dry fog dust removal
分类号
TD71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选煤厂转载点多种控尘措施及智能排风效果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蒋仲安
张兆盈
张勇
杨向东
陈雅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
工程
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卫健委粉尘危害工程防护重点实验室
新疆圣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2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4016)。
文摘
为研究选煤厂转载点不同控尘措施对粉尘污染的控制效果,提升选煤厂转载点降尘效率,初步实现选煤厂转载点除尘系统的智能化,采用数值模拟、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吸尘罩、挡尘帘、风幕等多种控尘措施的降尘效率与粉尘浓度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最佳吸尘罩位置结合风幕的布置方式降尘效率高达92.0%;当吸尘罩排风量增大时,降尘效率提高,但需避免排风量过大对通风系统的不利影响;入口风速的增大会降低降尘效率,当风速为0.1 m/s时,效率降至74.8%,因此可通过适当减小入口风速以提高降尘效果。物理相似模拟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单一降尘措施的效果较为有限;通过将吸尘罩与风幕相结合,降尘效率可提高至90.5%;进一步结合使用挡尘帘,降尘效率可进一步提升至95.7%。基于此,引入智能调控技术,通过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实现按需调节风量,从而使降尘效率稳定超过90.0%。
关键词
选煤厂
转载点
控尘措施
数值模拟
相似实验
智能控制
Keywords
coal preparation plant
transfer point
dust control meas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similar experiment
intelligent control
分类号
TD72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山喷雾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
被引量:
39
4
作者
金龙哲
刘建国
林清侠
周玉竹
李刚
汪澍
魏祎璇
欧盛南
王天暘
王佳慧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大安全科学研究院
国家卫健委粉尘危害工程防护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
工程
学院
四川铸创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7,共16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C2903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52204198)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FRF-TP-22-115A1)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22-JSKSSYS-02)
国家卫健委粉尘危害工程防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KLECDH20220201)。
文摘
喷雾降尘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成本低、降尘效率显著等优势,成为矿山井下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尘技术之一。但传统喷雾降尘技术普遍存在雾滴粒径大、耗水量多、呼尘沉降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喷雾降尘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对其研究与应用现状缺少深入总结。基于此,基于近20 a来矿山喷雾降尘技术的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喷雾雾化降尘机理、喷雾雾化效果评价参数与测试方法、喷雾雾化效果影响因素、喷雾降尘效率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喷雾雾化效果评价参数主要包括雾滴粒径、雾滴速度、喷雾射程等;喷雾雾化效果与喷嘴结构、气水压力、液体物理特性等参数密切相关;喷雾雾滴粒径越小、雾滴速度越快,其对粉尘的吸附沉降效率越高。针对矿山喷雾降尘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即进一步探究喷雾雾化机理、完善喷雾雾化效果评价参数、规范喷雾降尘效率测定方法、关注喷雾添加剂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与工作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矿山粉尘
喷雾降尘技术
雾化机理
雾化效果
降尘效率
Keywords
mine dust
spray dust removal technology
atomization mechanism
atomization effect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分类号
TD71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环境参数协同预测风速的掘进面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
被引量:
13
5
作者
蒋仲安
杨向东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
工程
学院
国家卫健委粉尘危害工程防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6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874016)。
文摘
针对传统局部风机工况点随掘进巷推进而实时产生偏移的生产安全问题,为研究多环境参数(粉尘浓度、甲烷浓度、温湿度等)对掘进巷风速的影响、探究智能控制技术指导局部风机变频运行的途径,实现对掘进面通风状态的实时监测、协同预测、变频控制,设计了一种掘进面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基于智能控制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算法提取影响掘进巷道需风量的关键因素,以关键因素作为输入层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风速预测优化模型,开发了组态王上位机监控程序及远程控制界面,并运用S7-200 SMART PLC搭建了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风量闭环调控技术的掘进面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神经网络风速预测优化模型可根据掘进面不同工况环境参数协同预测风速。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组态界面实时监测井下掘进面环境参数,还提供自动和手动2种远程控制方式。相比于恒定电源频率调控风机风量,采用PID风量闭环调控技术能远程智能变频控制风机风量,从而使巷道实际风速持续稳定逼近预测值。所研发的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矿井,实现通风设备自适应调控响应。
关键词
智能控制
变频通风
实时监测
风量预测
闭环调控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trol
variable frequency ventila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airflow prediction
closed-loop control
分类号
TD72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施工隧道风机串联间距及风量衰减规律研究
杨向东
蒋仲安
陈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矿井采运过程典型粉尘防治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徐修平
李刚
金龙哲
周刚
孙彪
刘建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选煤厂转载点多种控尘措施及智能排风效果分析
蒋仲安
张兆盈
张勇
杨向东
陈雅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矿山喷雾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
金龙哲
刘建国
林清侠
周玉竹
李刚
汪澍
魏祎璇
欧盛南
王天暘
王佳慧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环境参数协同预测风速的掘进面智能变频通风控制系统
蒋仲安
杨向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