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苯丙胺滥用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及相关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雄 杨根梦 +3 位作者 严赫 丁佳萌 洪仕君 张冬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9-966,共8页
甲基苯丙胺(METH)是一种极易上瘾的合成精神活性药物,常作为精神兴奋剂被滥用。METH长期暴露可导致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氨基酸兴奋性毒性等,造成神经毒性。METH滥用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 甲基苯丙胺(METH)是一种极易上瘾的合成精神活性药物,常作为精神兴奋剂被滥用。METH长期暴露可导致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氨基酸兴奋性毒性等,造成神经毒性。METH滥用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然而METH诱导神经毒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且无治疗METH所致神经毒性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ETH通过诱导神经毒性进而诱发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机制,如神经炎症、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毒性等,并讨论了相关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神经毒性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成瘾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文欣 张千遥 +3 位作者 李小东 田云青 黄俭 张瑞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会造成个人生理和心理的损害,更重要的是还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生物标志物是指在健康人群和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药物成瘾患者越来越多,新型毒品的种类...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会造成个人生理和心理的损害,更重要的是还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生物标志物是指在健康人群和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药物成瘾患者越来越多,新型毒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药物成瘾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多种生物检材中都存在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此本文综述了毛发、血液、尿液和粪便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索药物成瘾的生物特征性标志物提供参考,同时为药物成瘾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药物滥用 生物标志物 生物检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动物模型在毒品滥用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婵 杨根梦 +5 位作者 刘柳 王浩伟 苗霖 李怡 李娟 曾晓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59,共7页
目前,毒品滥用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共病问题备受关注。毒品滥用是HIV传播的促发因素之一,其同样可加重HIV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载量水平和加速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 目前,毒品滥用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共病问题备受关注。毒品滥用是HIV传播的促发因素之一,其同样可加重HIV感染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载量水平和加速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的疾病进展速度。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的HIV感染相关动物模型,如非人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及猫科动物,分析了其局限性和优势性,并对HIV感染相关动物模型在毒品滥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毒品滥用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HIV感染相关啮齿类动物模型 FIV/家猫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甲基苯丙胺诱导成瘾及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树威 程浩 +4 位作者 王浩伟 苗霖 李怡 官莉娜 曾晓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具有高度成瘾性和神经毒性,可导致滥用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METH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毒性,更在于吸毒者身心的高度依赖性,常造成精神障碍并引发暴力行为,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非编码RNA(n...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具有高度成瘾性和神经毒性,可导致滥用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METH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毒性,更在于吸毒者身心的高度依赖性,常造成精神障碍并引发暴力行为,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不编码蛋白质,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ncRNA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成瘾及神经毒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目前ncRNA调控METH诱导成瘾及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cRNA作为METH滥用者的法医学鉴定指标和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非编码RNA 成瘾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对甲基苯丙胺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的调控作用研究
5
作者 杨根梦 彭艳霞 +5 位作者 张鑫杰 侯雨含 许婧 李利华 杜琦 洪仕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甲基苯丙胺(METH)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以小鼠小胶质(BV2)细胞和人小胶质(HMC3)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内实验以野生型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体内外METH诱...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甲基苯丙胺(METH)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以小鼠小胶质(BV2)细胞和人小胶质(HMC3)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内实验以野生型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体内外METH诱导的毒性模型,应用免疫荧光(IF)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和小鼠脑组织内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的表达情况。结果给予METH后,BV2和HMC3细胞表达小胶质细胞M1表型标志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荧光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表达小胶质细胞M2表型标志蛋白精氨酸酶1(Arg1)的荧光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小鼠皮质内小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皮质内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i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P<0.05),Arg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野生型METH组相比,Nrf2基因敲除后给予METH发现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数量明显增多(P<0.01),同时IBA1和iNOS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01,P<0.01),Arg1的表达水平有所降低(P<0.01)。结论Nrf2对METH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极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rf2有望成为治疗METH诱导神经炎症的潜在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小胶质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神经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翁敏 代正燕 +8 位作者 甘志明 杨柳青 郭喜 刘敏 王云霖 宋春花 许红霞 石汉平 王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PG-SGA营养评估量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者行营养诊断,采用欧洲癌症研...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PG-SGA营养评估量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者行营养诊断,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第3版)调查生活质量,分析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69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分别是结直肠癌440例(63.0%)、胃癌137例(19.6%)、肝癌50例(7.2%)、食管癌50例(7.2%)、胰腺癌17例(2.4%)及胆道恶性肿瘤4例(0.6%)。NRS2002得分平均为(2.78±1.41)分,53.0%(370例)有营养风险。PG-SGA得分平均为(8.21±5.40)分,营养良好、可疑/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比例分别为8.3%、16.5%、30.8%及44.4%。生活质量得分平均为(52.47±11.16)分,PG-SGA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434,P=0.001)。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状况越差,生活质量越差,建议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在入院后进行常规营养诊断和治疗,以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评估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胆酸促进肝硬化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乐英彪 王昆华 邹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58-2662,共5页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其外分泌入肠道帮助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胆汁酸代谢,帮助维持肠道稳态。而肝硬化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造成胆管损伤,肝脏细胞暴露于高水平胆汁酸会加速肝硬化进展从而形成...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其外分泌入肠道帮助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胆汁酸代谢,帮助维持肠道稳态。而肝硬化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造成胆管损伤,肝脏细胞暴露于高水平胆汁酸会加速肝硬化进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些异常升高的胆汁酸中,以牛磺胆酸(TCA)水平升高最为显著,提示TCA在肝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对于TCA在肝硬化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高水平TCA(≥50μmol/L)可以通过作用于肝脏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细胞、肝祖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从而促进肝硬化进展。探讨了TCA促进肝硬化的详细机制,提示TCA具有作为肝硬化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临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胆酸 肝硬化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宋瑞 李静 +2 位作者 杨红菊 李敏玥 游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27-2631,共5页
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肝细胞癌(HCC)的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Th17失衡与HCC的侵袭和进展密切相关。同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的负调... 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肝细胞癌(HCC)的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Th17失衡与HCC的侵袭和进展密切相关。同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之一,参与调控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增殖、分化。本文主要分析HCC中SOCS1与Treg/Th17平衡的关系,探究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胞因子类 信号传导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5与Treg/Th17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敏玥 杨红菊 +2 位作者 李静 宋瑞 游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3-1397,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感染的免疫机制与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的发育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协调作用,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家族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尤其是STAT5a/b和STAT3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 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感染的免疫机制与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的发育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协调作用,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家族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尤其是STAT5a/b和STAT3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的分化、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对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5与Treg/Th17平衡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HBV感染的慢性化及其引起的肝脏炎症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STAT3转录因子 STAT5转录因子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菌移植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哲瑞 陈凤容(综述) 王昆华(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8-432,共5页
微生物群与机体共存互通,在肠道免疫防御、大脑功能变化、激素水平调控等病理生理改变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治疗切实可行,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结局。目前针对粪菌移植临床治疗和应用探索的研究取得了... 微生物群与机体共存互通,在肠道免疫防御、大脑功能变化、激素水平调控等病理生理改变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治疗切实可行,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结局。目前针对粪菌移植临床治疗和应用探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文章就近年来粪菌移植在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方面以及其他典型菌群干预手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临床应用 益生菌 营养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耿仕涛 张尊月 +2 位作者 陈欣 李连富 王昆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1-388,共8页
阿片类药物的持续摄入会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吗啡和海洛因等滥用可破坏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增加感染各种病原菌的几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诱发各种恶性并发症。然而,其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阿片... 阿片类药物的持续摄入会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吗啡和海洛因等滥用可破坏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增加感染各种病原菌的几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诱发各种恶性并发症。然而,其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免疫功能改变作简要综述,以阐述阿片类药物滥用对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通过干扰肠道微生态而对免疫系统造成的间接影响,为深入研究阿片类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Th17通路在HBV相关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寅洲 游晶 +1 位作者 李静 赵家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6-1061,共6页
白细胞介素23(IL-23)与慢性炎症有着重要的联系,关于IL-23的研究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目前已有部分IL-23拮抗剂应用于临床。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性肝脏疾病(CLD)中,大多数研究显示血清IL-23的表达升高,并且可能与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23(IL-23)与慢性炎症有着重要的联系,关于IL-23的研究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目前已有部分IL-23拮抗剂应用于临床。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性肝脏疾病(CLD)中,大多数研究显示血清IL-23的表达升高,并且可能与Th17细胞在HBV相关CLD中共同发挥促炎作用。现有关于IL-23与HBV感染的研究主要为临床数据相关性研究,对于作用机制的探索较少。该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中有关IL-23/Th17通路在HBV相关CLD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乙型肝炎病毒 TH17细胞 慢性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成瘾消退及纳洛酮对前额叶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13
作者 李春春 王晓琴 +1 位作者 王功伍 曹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探讨训练消退(TE)和自然消退(NE)对吗啡(MOP)成瘾小鼠的前额叶(PFC)脑电(EEG)功率谱的影响及纳洛酮(NLX)的调控作用,将昆明小鼠以剂量递增方式给药(MOP:10、15、20、25和30 mg/kg)或生理盐水(SAL),训练10 d,建立条件位置偏爱(CPP)模... 为探讨训练消退(TE)和自然消退(NE)对吗啡(MOP)成瘾小鼠的前额叶(PFC)脑电(EEG)功率谱的影响及纳洛酮(NLX)的调控作用,将昆明小鼠以剂量递增方式给药(MOP:10、15、20、25和30 mg/kg)或生理盐水(SAL),训练10 d,建立条件位置偏爱(CPP)模型。消退5 d后,采集PFC-EEG,并注射NLX(5 mg/kg)。结果发现:小鼠MOP-CPP模型建成后,经5 d消退,MOP-TE组CPP分数降至基线和SAL组水平,但其EEG总功率下降(P<0.05);MOP-NE组CPP分数仍然较高,其总功率却与SAL组相似(P>0.05)。NLX注射后,MOP-TE组功率提高较快,其θ、α、β、γ_(1)频段功率也有类似表现。结果提示,PFC-EEG功率谱是PFC参与阿片类药物成瘾消退的重要电生理指标,而NLX在其中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成瘾 纳洛酮 条件位置偏爱 前额叶 脑电功率谱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损伤神经系统双链DNA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苗霖 彭艳霞 +5 位作者 王凤 李怡 王浩伟 李利华 曾晓锋 杨根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损伤不同类型神经细胞双链DNA的情况。方法体外实验,分别培养原代皮质神经元、HT-22细胞、BV2细胞、HMC3细胞和U-87 MG细胞,分别给予METH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表达γ-H...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损伤不同类型神经细胞双链DNA的情况。方法体外实验,分别培养原代皮质神经元、HT-22细胞、BV2细胞、HMC3细胞和U-87 MG细胞,分别给予METH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表达γ-H2AX的水平。体内实验,建立METH腹腔注射小鼠模型,应用旷场实验进行小鼠行为学分析。HE染色观察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内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用IF观察两个脑区内双链DNA损伤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两个脑区表达γ-H2AX的水平。结果体外实验,给予METH后,原代皮质神经元、HT-22细胞、BV2细胞、HMC3细胞和U-87 MG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突触变短或消失,胞体皱缩,间隙增宽。各组细胞表达γ-H2AX水平明显升高。体内实验,给予METH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小鼠运动极其活跃,运动轨迹和路程明显增加。HE染色结果显示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内神经元明显水肿,嗜酸性增强,部分神经元变性改变。IF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METH组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内神经细胞发生双链DNA损伤的数量明显增多,且荧光强度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METH组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表达γ-H2AX水平明显升高。结论METH可损伤神经系统双链DNA。METH可诱导原代皮质神经元、HT-22细胞,BV2细胞、HMC3细胞和U-87 MG细胞以及小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表达γ-H2AX水平明显增高。该研究可为阐明METH诱导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双链DNA Γ-H2AX 神经细胞 神经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与胰腺癌细胞之间的代谢交流机制
15
作者 田庚洲 邹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87-2891,共5页
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代谢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代谢网络,共同维持肿瘤微环境的稳态。周围神经由核周体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及神经终末装置等组成,在胰腺癌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目前周... 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代谢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代谢网络,共同维持肿瘤微环境的稳态。周围神经由核周体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及神经终末装置等组成,在胰腺癌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目前周围神经与胰腺癌细胞之间代谢交流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回顾近年来的研究,分别从周围神经和胰腺癌细胞的角度总结了氨基酸、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等在胰腺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探讨周围神经和胰腺癌细胞之间的代谢交流机制对发现新的胰腺癌治疗相关靶点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周围神经 代谢网络和途径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膏毒肽中毒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慧洁 杨根梦 +2 位作者 王浩伟 曾晓锋 李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8-1084,共7页
蘑菇中毒是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90%以上蘑菇中毒致人死亡事件是因误食含鹅膏毒肽的蘑菇。目前,关于鹅膏毒肽毒理机制、毒代动力及中毒治疗研究众多,但缺乏不同目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综述。因此,本文根据实验目的及内容对动物选... 蘑菇中毒是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90%以上蘑菇中毒致人死亡事件是因误食含鹅膏毒肽的蘑菇。目前,关于鹅膏毒肽毒理机制、毒代动力及中毒治疗研究众多,但缺乏不同目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综述。因此,本文根据实验目的及内容对动物选用、毒药物类型、注射方式及剂量等多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建立鹅膏毒肽中毒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毒肽 中毒 动物模型 毒代动力 中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和BDNF-ERK-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赫 李雄 +1 位作者 丁佳萌 张冬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41-2149,共9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慢性束缚应激(CR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和CRS组(n=36),再将CRS组分为CRS+vehicle、CRS+氟西汀(FLX)和CRS+MEL三个亚组(n=12)。CRS组小鼠...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慢性束缚应激(CR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和CRS组(n=36),再将CRS组分为CRS+vehicle、CRS+氟西汀(FLX)和CRS+MEL三个亚组(n=12)。CRS组小鼠经14 d的CRS建模后明确抑郁样行为的变化,随后给予14 d的药物干预和CRS后再次检测行为学变化。取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RT-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组小鼠体重增长显著下降,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显著增加,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旷场实验中央停留时间和中央运动距离均显著缩短(P<0.01)。与CRS+vehicle组相比,CRS+FLX组和CRS+MEL组CR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被显著逆转,额叶皮层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mRNA水平,以及BDNF、磷酸化ERK1/2和CREB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CRS+vehicle组小鼠神经元排列不规则,尼氏小体数量减少(P<0.01),而CRS+FLX组和CRS+MEL组小鼠神经元状态显著改善(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RS+vehicle组小鼠额叶皮层和海马CA1区的c-Fos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CRS+vehicle组相比,CRS+FLX组和CRS+MEL组小鼠额叶皮层和海马CA1区的c-Fos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MEL能够显著缓解CR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ERK-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褪黑素 氟西汀 BDNF-ERK-CRE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