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氮调控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帆 周加森 +6 位作者 马阳 吴敏 张世卿 绳莉丽 王贵霞 王艳群 彭正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探索冬小麦高产高效水氮调控措施,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SPAD值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时,随施氮量减少,两种灌溉方式的小麦旗叶Pn和C... 为探索冬小麦高产高效水氮调控措施,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SPAD值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时,随施氮量减少,两种灌溉方式的小麦旗叶Pn和Cs均增加,Ci先降后增。微喷下,推荐施氮肥减氮20%(M80%RN)处理的Ci最低,底肥+水溶肥追施处理(WSF)次之。微喷下的小麦旗叶Tr随施氮量减少逐渐提高,以WSF处理最高,而传统畦灌下的小麦旗叶Tr随施氮量减少而降低,农民习惯施氮肥处理(FN)的Tr最高。施氮量相同时,随灌水量减少,小麦旗叶Pn和SPAD值减小,Tr、Cs和Ci增加。相同施氮下,微喷灌和传统畦灌方式下的小麦产量接近,但前者减少50%灌水量;微喷灌下WSF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因此,施用氮磷钾分别为150、90、75kg/hm^(2)的底肥+水溶肥追施处理为推荐最佳水氮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方式 养分配置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小麦-玉米不同灌溉制度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薛佳欣 张鑫 +3 位作者 张建恒 张江伟 王贵彦 陈宗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针对海河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维持小麦—玉米两熟较高产量之间的矛盾,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玉米不同灌溉制度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对平衡该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科学决策依据。利用研究区... 针对海河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维持小麦—玉米两熟较高产量之间的矛盾,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玉米不同灌溉制度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对平衡该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科学决策依据。利用研究区域站点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以小麦不同水分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和周年土壤水分动态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对APSIM小麦玉米遗传参数和土壤水分等相关参数进行了校准和验证。利用校准和验证的APSIM模型,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玉米不同生长阶段水分亏缺指数(CWDI)进行了分析,并模拟了8种不同灌溉制度情景下小麦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小麦各生育阶段CWDI均较高,说明无论干旱、平水和湿润年份小麦需水量远大于降水量,尤其是拔节—成熟期水分严重亏缺,属极旱;玉米抽雄前基本不受干旱胁迫影响,但抽雄后的灌浆阶段处于中旱或重旱,对水分需求迫切。兼顾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制度,干旱、平水及湿润年份全年灌溉3次,灌水量为225 mm(小麦播种75 mm+拔节期75 mm+开花期75 mm)时可获得较高的周年产量和最大WUE。不同降水年型周年产量和WUE在干旱年份分别为17357.6 kg/hm^(2)和29.6 kg/(hm^(2)·mm),平水年份分别为18827.9 kg/hm^(2)和25.9 kg/(hm^(2)·mm),湿润年份分别为19685.2 kg/hm^(2)和25.8 kg/(hm^(2)·mm)。此灌溉制度下,小麦、玉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该区域水—粮权衡的重要灌溉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降水年型 小麦—玉米 灌溉制度 海河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土壤水氮分布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浩 王继唯 +5 位作者 李赟虹 孙坤雁 张建发 宋学利 夏辉 彭正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9-307,共9页
为解决区域土壤质地类型针对性氮肥施用问题,在轻壤土和黏壤土上分别设置不施氮肥,氮肥基追比3∶7,4∶6,5∶5,6∶4和7∶3处理,研究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量、贮水量、NH 4^+-N、NO 3^--N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轻壤质土... 为解决区域土壤质地类型针对性氮肥施用问题,在轻壤土和黏壤土上分别设置不施氮肥,氮肥基追比3∶7,4∶6,5∶5,6∶4和7∶3处理,研究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量、贮水量、NH 4^+-N、NO 3^--N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轻壤质土壤氮肥基追比4∶6的处理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8265.3 kg/hm^2,27.6 kg/(hm^2·mm),34.4 kg/kg。黏壤质土壤氮肥基追比5∶5的处理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8363.2 kg/hm^2,28.3 kg/(hm^2·mm),34.8 kg/kg。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土层含水量垂直分布变化较大,轻壤质土壤含水量在9.3%~26.2%,而黏壤质为9.7%~27.6%;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黏壤质土壤贮水量高于轻壤质。氮素追施量越多土壤表层NH 4^+-N与NO 3^--N含量越高,且随土层加深土壤NH 4^+-N与NO 3^--N含量降低,受降水影响轻壤质土壤NH 4^+-N与NO 3^--N更易于向土层深处淋溶,成熟期黏壤质各土层的NH 4^+-N和NO 3^--N含量均多于轻壤质。说明黏壤质土壤保水保氮肥能力强于轻壤质,氮肥基追比可以适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质地 氮肥基追比 土壤水氮分布 水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砂壤土麦田土壤水氮分布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浩 王继唯 +5 位作者 张世卿 马阳 张帆 彭正萍 夏辉 李旭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为解决河北省黑龙港区砂壤质氮肥施用问题,分别设置不施氮肥T1,总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基追比T2(3∶7)、T3(4∶6)、T4(5∶5)、T6(6∶4)和T6(7∶3)处理。研究小麦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量、贮水量、氮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为解决河北省黑龙港区砂壤质氮肥施用问题,分别设置不施氮肥T1,总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基追比T2(3∶7)、T3(4∶6)、T4(5∶5)、T6(6∶4)和T6(7∶3)处理。研究小麦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量、贮水量、氮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砂壤质土壤氮肥基追比3∶7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21.00 kg/(hm^(2)·mm)和24.36kg/kg。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在60~80 cm聚集。氮肥基追比3∶7的处理土壤贮水量、NH_4~+-N、NO_3~--N在小麦生育期都有较高值,可以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充足水分和氮素营养。在小麦拔节期0~100 cm土层中NO_3~--N累积量最大,NO_3~--N有向下淋溶的风险,但是随着小麦生长NO_3~--N累积量逐渐减少。因此选用氮肥基追比为3∶7相对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基追比 砂壤质土壤 土壤水氮分布 水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黄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对不同土壤调理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亚玲 王赫 +5 位作者 彭正萍 刘赞 庞建军 杨扬 付鑫 门明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5-280,共6页
针对设施菜地施肥量大、肥料利用率低、果实品质变差、土壤环境劣质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无机肥配施不同土壤调理措施对设施黄瓜产量、品质、养分利用及土壤改良的影响,为实现蔬菜安全生产和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 针对设施菜地施肥量大、肥料利用率低、果实品质变差、土壤环境劣质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无机肥配施不同土壤调理措施对设施黄瓜产量、品质、养分利用及土壤改良的影响,为实现蔬菜安全生产和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推荐无机肥配施生物菌肥、中微量养分、沸石处理的氮磷钾无机肥用量均减少40%左右,黄瓜产量却提高6.3%~8.7%,纯收入增加18663~19958元/hm^2,其中推荐无机肥配施生物菌肥的整株植物氮、钾积累量分别增加13.3%和22.7%,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真菌比值分别增加3.2,1.7,7.7倍;推荐无机肥配施沸石的整株磷积累量增加31.7%,表层土壤NH 4^+-N提升31.6%;配施生物菌肥和中微量养分处理的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4.0%~18.6%,22.2%~34.6%,7.8%~10.0%,硝酸盐降低15.8%~21.7%。与推荐施肥比较,3种土壤调理措施氮磷钾肥生产效率提高6.2%~8.5%,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增加26.1%~35.9%。说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促进黄瓜养分吸收,增加产量,改善其果实品质,降低土壤氮素残留,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其中以推荐无机肥配施生物菌肥既稳产提质,生物和土壤环境效益又较佳,值得在生产中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黄瓜 土壤调理剂 减肥增效 稳产提质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