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学阳性成人细菌性脑膜炎121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一灵 王珏 +2 位作者 张晓慧 陆燕飞 金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原学阳性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脊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原学阳性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脊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出与死亡率相关(P<0.05)的所有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1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103例(85.1%)为医院获得性脑膜炎,18例(14.9%)为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患者中位年龄为51(41,64)岁,70.2%患者为男性。发热为最常见的症状(79.3%),其次为意识障碍(71.9%)、颈强直(47.1%)。在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产单核李斯特菌是最常见的细菌(5株,27.8%),其次是肺炎链球菌(3株,16.7%),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最常见的是鲍曼不动杆菌(33株,30.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9株,18.4%)和铜绿假单胞菌(8株,7.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30.0%和30.0%,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4.7%。在121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死亡43例,全因死亡率为35.5%。多因素分析显示,确定了意识障碍(OR 5.332,95%CI:1.034~27.504,P=0.046)、CRE感染(OR 18.749,95%CI:1.366~257.329,P=0.028)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OR 26.368,95%CI:5.095~136.476,P<0.001)是细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菌耐药性严重;意识障碍、CRE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影响细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对于CRE感染患者尽早进行有效抗菌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病原菌 临床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6例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钱莉 金菲 +3 位作者 王珏 夏文颖 倪芳 张晓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4-1201,共8页
目的:研究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学数据,并收集病原菌检出率排前3... 目的:研究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学数据,并收集病原菌检出率排前3位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培养的总体阳性率为14.7%(1240/8407)。去除同一患者分离的相同菌株后,916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096株,其中48.7%为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占39.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肠球菌为主。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比大肠埃希菌有较高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85.0%。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5.6%和92.2%,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5岁、有透析病史、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气管插管是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需引起关注。持续监测和分析所在地区的病原学特征可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对肝细胞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卢英 雍景超 +1 位作者 刘洋 吴志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7-364,共8页
目的:基于放射学特征和临床实验室数据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模型,探讨HCC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 目的:基于放射学特征和临床实验室数据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模型,探讨HCC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9例HCC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与MVI显著相关的变量,建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析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曲线来评估患者的生存概率。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大小、肿瘤边界不清楚、肿瘤外生性生长、AFP和GGT是H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构建模型。有AFP和GGT的模型A比没有AFP和GGT的模型B表现出更好的预测性能,AUC分别为0.902(0.872~0.932)和0.876(0.842~0.909)。分析评估模型临床净收益的DCA显示出模型A略好于模型B,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模型在队列中显示出良好的识别能力,预测的概率与实际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生存分析中发现,AFP和GGT升高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未升高的患者。结论:建立了HCC患者发生MVI的预测模型,研究证实了血清AFP和GGT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预测模型 甲胎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8在卵巢癌浸润性Treg上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子琦 茅晔鹏 +6 位作者 刘书娜 娄鉴芳 付鑫 张磊 严丽娜 王婷 王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8(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8,CCR8)在卵巢癌肿瘤浸润性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中的表达,探讨CCR8对Treg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卵巢癌细胞ID8荷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8(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8,CCR8)在卵巢癌肿瘤浸润性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中的表达,探讨CCR8对Treg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卵巢癌细胞ID8荷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脾脏和外周血中Treg上CCR8的表达比例,CCR8^(+)Treg上免疫检查点相关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细胞素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可诱导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T cell costimulators,ICOS)、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CR8变构抑制剂AZ084加入前后对C57BL/6小鼠脾脏中初始CD4^(+)T细胞向Treg分化的影响。结果:卵巢癌荷瘤小鼠肿瘤中Treg上的CCR8表达相比脾脏、外周血的Treg显著增高;相比CCR8^(-)Treg,CCR8^(+)Treg上免疫检查点相关蛋白表达更高;AZ084有效抑制小鼠脾脏中初始CD4^(+)T细胞向Treg的分化。结论:CCR8^(+)Treg在肿瘤浸润性Treg中占主要比例,CCR8作为卵巢癌浸润性Treg的主要标志物,变构CCR8蛋白可以抑制Treg的分化。靶向消除CCR8^(+)Treg可为改善卵巢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趋化因子受体8 调节性T细胞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缪淑贤 卢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2-170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参与研究的11 206例临床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UA水平和HTG之间的关系。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平滑曲...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参与研究的11 206例临床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UA水平和HTG之间的关系。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平滑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研究UA水平和HTG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共纳入11 206例研究对象,根据甘油三酯水平分为HTG组(n=3 410)和非HTG组(n=7 796)。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lnUA升高与HTG的风险正相关。将lnUA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层,最低四分位数(Q1)OR=1.000,第二四分位数(Q2)OR=1.557(95%CI:1.349~1.796),P <0.001,第三四分位数(Q3)OR=1.977(95%CI:1.712~2.283),P <0.001,最高四分位数(Q4)OR=3.101(95%CI:2.672~3.598),P <0.001,各层之间保持一致,lnUA和HTG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平滑曲线拟合展示UA水平与HTG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lnUA与HTG呈U型关联的拐点为5.517,拐点右侧的效应高于左侧[4.692(95%CI:3.747~5.875)vs. 2.766(95%CI:1.869~4.094)]。结论:血清UA水平与HTG呈正相关。考虑到UA可能是HTG的一个危险因素,被诊断为HTG的个体应优先考虑UA水平的日常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毒素检测对布鲁氏菌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效能分析
6
作者 缪淑贤 许雨乔 宋为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4-1540,共7页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探究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检测对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LPS检测联合血培养在布病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布病患者61例,分为现症布病组(n=39)和布病治疗有效组(n=2...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探究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检测对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LPS检测联合血培养在布病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布病患者61例,分为现症布病组(n=39)和布病治疗有效组(n=22),现症布病组包括32例首诊组和7例治疗无效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对LPS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血培养、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T)和LPS检测结果,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评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39例现症患者中,LPS阳性检出率为100%,高于血培养(82.05%)和RBT(97.44%);治疗有效患者2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LPS和RBT假阳性率分别为45.45%和90.91%。治疗有效组LPS水平显著低于首诊组和治疗无效组,并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培养联合RBT、血培养联合LPS、RBT联合LPS和三项联合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957、0.779和0.959,三项联合诊断的AUC值较血培养联合LPS增加不显著,故选择血培养联合LPS作为布病疗效评价的指标。结论:LPS检测对于现症布病的诊断以及布病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较高价值,可用于重点人群布病的诊断,提高布病诊断率的同时预测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脂多糖 血培养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卵巢癌CD4^(+)Treg糖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付鑫 吴茗 +7 位作者 陈献 刘书娜 张磊 李荣 徐娟 陶子琦 王婷 王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4-610,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患者CD4^(+)Treg(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患者(ovarian cancer,OC)、卵巢良性肿瘤患者(benign ovarian tumor,BOT)以及健康对照者(health... 目的:初步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患者CD4^(+)Treg(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患者(ovarian cancer,OC)、卵巢良性肿瘤患者(benign ovarian tumor,BOT)以及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外周血CD4^(+)Treg中mTOR^(+)细胞的百分比;建立CD4^(+)Treg与SKOV3共培养体系,检测共培养前后mTOR^(+)的CD4^(+)Treg百分比,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信号后,采用比色法检测CD4^(+)Treg细胞糖摄取和糖酵解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4^(+)Treg细胞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mTOR^(+)的CD4^(+)Treg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7.4±8.12)%vs.(64.19±9.7)%,P<0.01],与SKOV3共培养后CD4^(+)Treg中mTOR^(+)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抑制SKOV3生长环境中CD4^(+)Treg的mTOR信号后其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糖摄取(193.49±13.28 vs.174.05±14.58,P<0.01)和糖酵解水平(21.97±0.87 vs.4.85±1.54,P<0.001)也明显下降。结论:卵巢癌患者CD4^(+)Treg中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明显活化,mTOR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CD4^(+)Treg的糖摄取和糖酵解水平,并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影响CD4^(+)Treg的糖代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调节性T细胞 mTOR信号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菌的前处理方法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许雨乔 文怡 +3 位作者 张晓慧 夏文颖 倪芳 陆燕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分离胶的两种前处理方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 目的:评估基于分离胶的两种前处理方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302例,分离胶-皂甙法和分离胶沉淀法分别处理后对阳性血培养标本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分别与培养鉴定结果比较。结果:分离胶-皂甙法可在45 min内完成鉴定,分离胶沉淀法需20 min;单数菌感染标本288例,使用两方法直接鉴定的准确率均为86.81%(250/288),其中两方法分别鉴定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真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数菌感染标本14例,仅分离胶-皂甙法1例与培养鉴定结果一致,其余标本两种方法均仅可准确鉴定其中的一种细菌。结论:两种基于分离胶的前处理方法联合质谱均可直接、快速、准确地鉴定血培养病原菌,分离胶沉淀法可作为本实验室血培养快速鉴定常规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分离胶-皂甙法 分离胶沉淀法 血培养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预后 被引量:1
9
作者 金菲 夏文颖 +3 位作者 倪芳 许雨乔 陆燕飞 张晓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171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白念珠菌组和非白念珠菌组血流感染...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171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白念珠菌组和非白念珠菌组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确定与念珠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与念珠菌血症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光滑念珠菌是念珠菌血症患者中最常见的分离菌(28.65%),其次为白念珠菌(28.07%)、热带念珠菌(21.64%)、近平滑念珠菌(18.13%)和其他念珠菌(3.51%),非白念珠菌占71.93%(123/171)。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2.588,95%CI:1.119~5.987,P=0.026)是白念珠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1.8%、91.7%和90.3%,热带念珠菌的耐药性相对较高。171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48例死亡,病死率为28.0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4~1.050,P=0.022)、深静脉置管(OR=2.489,95%CI:1.033~5.996,P=0.042)和入住ICU(OR=2.921,95%CI:1.020~8.362,P=0.046)是与病死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院念珠菌血症的念珠菌分布与其他医院存在差异。除热带念珠菌外,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为经验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危险因素 敏感性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棒孢菌致真菌性角膜溃疡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陆燕飞 许雨乔 +2 位作者 顾敏 夏文颖 金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目的报道1例多主棒孢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对该菌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主棒孢菌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资料,并以英文关键词“Corynespora cassiicola”、中文关键词“棒孢菌”和“棒... 目的报道1例多主棒孢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对该菌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主棒孢菌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资料,并以英文关键词“Corynespora cassiicola”、中文关键词“棒孢菌”和“棒孢霉”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报道的病例,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多主棒孢菌临床感染的特点。结果该例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病变角膜组织培养提示多主棒孢菌生长,经右眼角膜移植术及抗真菌治疗后好转。复习文献并结合该例,共12例多主棒孢菌临床感染病例。除1例病例资料不完整外,其余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8~84岁。患者多存在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高血压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压1例;感染危险因素包括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基因突变3例、植物暴露4例(3例农民、1例眼外伤)、长期使用激素2例、侵袭性诊疗操作1例;11例均引起暗色丝孢霉病,感染部位包括皮下感染7例、眼部感染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临床表现主要与受累组织系统相关;临床治疗中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是最常用的抗菌药物,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者3例;临床转归中9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无明显改善。结论多主棒孢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罕见,以皮下暗色丝孢霉病为主,眼部感染次之。对于存在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缺陷,并有植物暴露史的患者,临床应提高警惕。临床以抗真菌治疗为主,外科手术可作为快速清除病原体的重要治疗手段。该菌感染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菌 植物病原性真菌 暗色真菌 真菌性角膜溃疡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手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变化
11
作者 任真 宋为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2-548,共7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代谢手术(metabolic surgery,MS)后1年内血清肝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9例实行M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1、3、6、12个月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肝肾功...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代谢手术(metabolic surgery,MS)后1年内血清肝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9例实行M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1、3、6、12个月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肝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L-γ-谷氨酰转肽酶(L-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葡萄糖(glucose,GLU)和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9、0.309、0.285、0.245、0.125、0.203和0.360,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与BMI呈负相关(r=-0.284,P<0.05)。血清ALT于术后3个月显著下降,GGT、TG、GLU水平于术后1个月显著下降,至术后1年,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HDL-C水平于术后逐渐升高,6个月时显著升高(P<0.05)。结论:MS可在短期内改变多数生化指标,有效改善肥胖患者肝功能和降低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手术 肥胖 肝功能 肾功能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12
作者 丁红梅 张铮 +1 位作者 杨淑娴 顾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5-1571,共7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随着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增高,SUA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共2 389例,其中...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随着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增高,SUA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共2 389例,其中男1 497例,女892例。由于男性、女性SUA水平的差异,故分开讨论。比较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和血小板(platelet,PLT)]。根据SUA四分位水平将男性、女性各分为4组,分析随着SUA水平的增高,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SUA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男性、女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PT缩短,血浆FIB、全血PLT水平上升(P均<0.05)。随着SUA水平的升高,男性不同组别间血浆PT、FIB、全血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不同组别间血浆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UA水平与血浆PT、DD呈负相关,与血浆FIB、全血PLT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女性SUA水平与血浆PT呈负相关,与血浆FIB、TT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高尿酸水平可增加血浆黏度,活化血小板,影响外源性凝血功能,临床诊治中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应正确认识和及时干预,建议按时常规体检,为早期预防凝血功能异常性疾病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13
作者 卢英 雍景超 吴志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7-1534,共8页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AFP<20 ng/mL)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生存的风险因素。方法:共纳入479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HCC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AFP阴性HCC...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AFP<20 ng/mL)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生存的风险因素。方法:共纳入479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HCC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AFP阴性HCC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评估生存概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年龄(HR=1.047,95%CI:1.002~1.094)、癌胚抗原(HR=1.151,95%CI:1.027~1.290)、糖类抗原19-9(HR=1.053,95%CI:1.002~1.1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R=1.031,95%CI:1.001~1.070)及肿瘤大小(HR=1.289,95%CI:1.161~1.432)是AFP阴性HCC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5个风险因素值的升高与AFP阴性HCC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是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危险因素(P<0.05)。AFP阴性HCC患者的OS明显长于AFP阳性HCC患者(P<0.001)。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AFP阴性HCC患者,需要注意其肝功能和肿瘤指标的检测,特别是年龄超过65岁、肿瘤超过6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