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氨甲基-2-萘酚类化合物的合成
1
作者 孙坚 卢凌美 +1 位作者 蒋珺 李坚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0-605,共6页
为了高效简便合成1-氨甲基-2-萘酚类化合物,选择以β-萘酚、醛和胺为起始原料,在有机小分子三氟甲磺酸脯氨酸盐的催化下,一锅法合成了该类化合物。重点考察了不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以及不同溶剂对该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 为了高效简便合成1-氨甲基-2-萘酚类化合物,选择以β-萘酚、醛和胺为起始原料,在有机小分子三氟甲磺酸脯氨酸盐的催化下,一锅法合成了该类化合物。重点考察了不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以及不同溶剂对该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β-萘酚):n(醛):n(胺):n(三氟甲磺酸脯氨酸盐)=1:1:1.1:0.1,于二氯甲烷溶剂中回流反应。同时,合成的系列目标化合物,结构经过熔点、IR、~1H-NMR、^(13)C-NMR和MS确认。此外,还将该方法应用于α-萘酚及芳胺中,合成了相应的产物,并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甲基-2-萘酚类化合物 三氟甲磺酸脯氨酸盐 多组分反应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液滴经微细管成形过程动力学特性的实验与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玉军 张玮 +2 位作者 郑三龙 徐林红 陈冰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4-1273,共10页
利用微细管成形及后续交联和致孔过程,可以制备尺寸可控的载体微珠或晶珠。该过程中,微滴的成形是控制粒径的关键步骤,其成形过程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海藻酸钠载体液滴为对象,通过高速摄影方法,用不同内径(1.1,1.6,1.9,2.2... 利用微细管成形及后续交联和致孔过程,可以制备尺寸可控的载体微珠或晶珠。该过程中,微滴的成形是控制粒径的关键步骤,其成形过程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海藻酸钠载体液滴为对象,通过高速摄影方法,用不同内径(1.1,1.6,1.9,2.2 mm)的微细管,对微滴成形过程中的形貌特征和界面演变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微细管内径对液滴成形、滴落下落速度、液滴直径分布、颈缩线长度等的影响规律;进而,用VOF(volume of fluid)法中PLIC(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的几何重构方法追踪非牛顿流体液滴形成过程的气液交界面,对相应液滴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溶液滴落下落速度、平均直径及颈缩线长度随着微细管内径的增加而增大;对于浓度2%的海藻酸钠溶液,以内径2.2 mm的微细管为例,当管内流速为30 mm·s^(-1),实验所得液滴脱落时最大颈缩线长度约为9.24 mm,滴落脱落时的速度约为6.09 mm·s^(-1),液滴直径约为5.8 mm;较内径1.1 mm的微细管所得液滴的参数值分别高119.04%、129.81%、39.13%;相应模拟所得液滴颈缩线长度、脱落时的速度及直径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8.7%、2.1%、8.6%,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适于微细管内非牛顿流体如海藻酸钠溶液成滴过程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液滴 海藻酸钠微球 微细管 高速摄像 动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