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C3HC4型RING锌指蛋白基因GmRZFP1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学闯 曹新有 +5 位作者 陈明 张晓科 刘阳娜 徐兆师 李连城 马有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8,359,共7页
锌指蛋白在调节植物防卫基因表达和抗性反应上起关键作用。目前,对大豆中C3HC4型RING锌指蛋白基因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利用核蛋白筛选系统(NTT)筛选大豆(铁丰8号)干旱处理5h的cDNA文库,获得一个RING锌指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927bp,编码30... 锌指蛋白在调节植物防卫基因表达和抗性反应上起关键作用。目前,对大豆中C3HC4型RING锌指蛋白基因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利用核蛋白筛选系统(NTT)筛选大豆(铁丰8号)干旱处理5h的cDNA文库,获得一个RING锌指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927bp,编码308个氨基酸,含有C3HC4-type RING锌指结构域,命名为GmRZFP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m-RZFP1属于C3HC4-type锌指亚家族。Real-time PCR结果表明,GmRZFP1基因受干旱、高盐、高温、低温、乙烯和ABA等胁迫诱导表达,表明该蛋白涉及多种胁迫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163hGFP-GmRZFP1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该类基因在大豆逆境应答反应中的作用,阐明大豆抗逆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锌指蛋白 REAL-TIME PCR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及调控序列克隆、定位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佘茂云 陈朵朵 +2 位作者 冯晨 杜丽璞 叶兴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9,共12页
利用in silico及反向PCR技术,从小麦中克隆了亚硝酸还原酶编码基因及其调控序列,进一步利用原核诱导表达、半定量RT-PCR、AS-PCR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克隆的新基因进行鉴定及染色体定位分析。开放阅读框预测结合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gDNA长... 利用in silico及反向PCR技术,从小麦中克隆了亚硝酸还原酶编码基因及其调控序列,进一步利用原核诱导表达、半定量RT-PCR、AS-PCR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克隆的新基因进行鉴定及染色体定位分析。开放阅读框预测结合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gDNA长2 881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cDNA长1 830 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555239和FJ527909,预测编码产物大小约为65.7 kD,与NCBI已公布的亚硝酸还原酶基因编码产物同源性达60%以上,其中与其他单子叶谷类作物同源性达80%以上。IPCR技术延伸该基因5′端侧翼序列至-2 924 bp(以ATG起始计算),经1 mmol L-1 IPTG诱导后可表达大小约为70 kD的蛋白(含约3.8 kD的组氨酸标签)。RT-PCR结果显示,30 mmol L-1 KNO3处理小麦幼苗1 h,亚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量最高。酶活性测定表明,随着KNO3处理时间延长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AS-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普通小麦6A及6B染色体上至少各存在1个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亚硝酸还原酶 表达分析 启动子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ERFL1基因过表达提高转基因烟草耐盐性
3
作者 郭恒新 徐兆师 +4 位作者 李连城 陈明 刘丽 陈学平 马有志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5-78,共4页
将转录因子ERF IV家族基因TaERFL1构建在由组成型CaMV35S强启动子控制的双子叶转化载体pBI121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烟草新华1号。以转TaERFL1基因烟草为材料,研究ERF基因对烟草耐盐性的影响,并测定盐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叶绿素含... 将转录因子ERF IV家族基因TaERFL1构建在由组成型CaMV35S强启动子控制的双子叶转化载体pBI121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烟草新华1号。以转TaERFL1基因烟草为材料,研究ERF基因对烟草耐盐性的影响,并测定盐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在高盐胁迫下,TaERFL1基因的过表达促进了转基因烟草根系的发育和植株的生长,提高了转基因烟草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ERF 转基因 耐盐性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逆境胁迫相关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裴丽丽 郭玉华 +3 位作者 徐兆师 李连城 陈明 马有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2-1061,共10页
干旱、高盐、高温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及各种病虫害等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蛋白激酶主要通过激活不同的磷酸化途径介导外界环境信号的感知和传递,调控下游抗逆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相应的生理生化等适应性反应来降... 干旱、高盐、高温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及各种病虫害等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蛋白激酶主要通过激活不同的磷酸化途径介导外界环境信号的感知和传递,调控下游抗逆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相应的生理生化等适应性反应来降低或消除危害.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与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信号传导相关的受体蛋白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钙依赖而钙调素不依赖的蛋白激酶、蔗糖不发酵相关蛋白激酶和其它胁迫相关的植物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索蛋白激酶介导的不同磷酸化途径应对逆境胁迫的信号传递网络,为进一步了解植物逆境分子应答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抗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热激蛋白70的分子作用机理及其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齐妍 徐兆师 +3 位作者 李盼松 陈明 李连城 马有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7-511,共5页
热激蛋白70(HSP70,heat shock protein 70)广泛参与胁迫环境的响应,在诱发人体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植物HSP70的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的研究发现植物HSP70在细胞内主要参与新生肽的折叠与成熟、... 热激蛋白70(HSP70,heat shock protein 70)广泛参与胁迫环境的响应,在诱发人体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植物HSP70的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的研究发现植物HSP70在细胞内主要参与新生肽的折叠与成熟、损伤蛋白的降解和蛋白运输;植物HSP70在非生物胁迫环境的应答、抗病性及植物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HSP70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以及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抗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热激蛋白70 分子特性 作用机理 非生物胁迫抗性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逆相关蛋白激酶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乐 齐妍 +5 位作者 刘生祥 张双喜 李连城 陈明 徐兆师 马有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9-667,共9页
植物在遭受外界逆境胁迫时,体内的信号传导系统能够感知和传递逆境胁迫信号,并引起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以适应环境。植物蛋白激酶在信号感知、传导生长发育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蛋白激酶在信号传导过程的功能是磷酸化修饰目的... 植物在遭受外界逆境胁迫时,体内的信号传导系统能够感知和传递逆境胁迫信号,并引起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以适应环境。植物蛋白激酶在信号感知、传导生长发育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蛋白激酶在信号传导过程的功能是磷酸化修饰目的蛋白,而磷酸化的实现需要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本文从植物蛋白激酶的结构、分类、与激素信号传导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蛋白激酶介导的植物抗性与发育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解析蛋白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抗逆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 逆境胁迫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lycine max)GmDREB5互作蛋白GmGβ1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月华 陈明 +5 位作者 李连城 徐兆师 刘阳娜 曲延英 曹新有 马有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88-1695,共8页
从大豆(Glycinemax)中克隆了一个与抗逆相关的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GmDREB5。功能分析证明,GmDREB5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为了筛选GmDREB5的互作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m... 从大豆(Glycinemax)中克隆了一个与抗逆相关的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GmDREB5。功能分析证明,GmDREB5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为了筛选GmDREB5的互作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mDREB5蛋白73~226位氨基酸区段为诱饵筛选干旱处理的大豆cDNA文库,发现一个互作蛋白含有保守的WD40结构域,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水稻(Oryza sativa)的G蛋白β亚基分别具有61%和52%的同源性,说明蛋白可能是一类新的大豆G蛋白β亚基,将其定名为GmGβ1。将GmDREB5与GmGβ1共转化酵母菌株AH109,转化的酵母能够在四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SD/trp^-leu^-his^-ade^-)正常生长,而对照不能生长;同时,共转化的酵母能够激活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证明GmGβ1与GmDREB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达特性分析表明,GmGβ1基因受干旱、低温、高盐等胁迫和激素ABA处理的诱导而表达,证明GmGβ1不仅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同时参与对GmDREB5蛋白水平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REB基因 酵母双杂交系统 互作蛋白 G蛋白β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