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藕渗透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丽娟 江宁 +2 位作者 李大婧 金邦荃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7-71,共5页
为获得莲藕片渗透脱水最佳工艺和护色条件,比较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探讨不同渗透液、料液比、渗透液质量浓度、渗透温度、渗透时间对莲藕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02g/mL柠檬酸护色效果良好,选用麦芽糊精-氯化钠复合渗透液、料液比1... 为获得莲藕片渗透脱水最佳工艺和护色条件,比较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探讨不同渗透液、料液比、渗透液质量浓度、渗透温度、渗透时间对莲藕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02g/mL柠檬酸护色效果良好,选用麦芽糊精-氯化钠复合渗透液、料液比1:10(g/mL)时脱水效果佳;随渗透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莲藕失水率增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当麦芽糊精的质量浓度为0.6g/mL、渗透温度50℃、渗透时间180min时,莲藕渗透脱水的失水率最大,为6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渗透脱水 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毛豆仁POD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卓成龙 宋江峰 +2 位作者 李大婧 金邦荃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89-293,共5页
比较不同微波处理条件下毛豆仁POD酶活变化,建立微波处理功率、时间、料水比与POD酶活的数学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优化出最佳灭酶工艺参数:在微波功率650W、料水比2:1(g/mL)条件下处理80s,检测不到POD酶活,且感官、营养品质较佳。结果显... 比较不同微波处理条件下毛豆仁POD酶活变化,建立微波处理功率、时间、料水比与POD酶活的数学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优化出最佳灭酶工艺参数:在微波功率650W、料水比2:1(g/mL)条件下处理80s,检测不到POD酶活,且感官、营养品质较佳。结果显示:与传统热水烫漂相比,在有效钝化POD酶活的前提下,VC损失率下降14.02%,叶绿素损失率下降11.43%,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豆仁 微波处理 P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严启梅 牛丽影 +4 位作者 袁春新 唐明霞 李大婧 刘春泉 金邦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7,共4页
研究切片方式、切片厚度、蒸汽烫漂、浸渍等预处理对杏鲍菇真空微波联合负压远红外干燥产品水分含量、硬度、脆度、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杏鲍菇按照斜切方式、切片厚度7mm、蒸汽烫漂时间90s、麦芽糊精浸渍处理质量分数4%时... 研究切片方式、切片厚度、蒸汽烫漂、浸渍等预处理对杏鲍菇真空微波联合负压远红外干燥产品水分含量、硬度、脆度、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杏鲍菇按照斜切方式、切片厚度7mm、蒸汽烫漂时间90s、麦芽糊精浸渍处理质量分数4%时,所得杏鲍菇脆片色泽亮白、口感酥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预处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烫漂对杏鲍菇POD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严启梅 牛丽影 +4 位作者 唐明霞 王建华 李大婧 金邦荃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研究微波烫漂对杏鲍菇POD酶的灭活效果,并与沸水和蒸汽烫漂两种常规灭酶模式效果进行比较。为获得微波烫漂的优化条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POD相对酶活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杏鲍菇最适宜的灭... 研究微波烫漂对杏鲍菇POD酶的灭活效果,并与沸水和蒸汽烫漂两种常规灭酶模式效果进行比较。为获得微波烫漂的优化条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POD相对酶活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杏鲍菇最适宜的灭酶条件为微波功率570W,微波时间59s。在此条件下处理的杏鲍菇游离氨基酸含量损失少,感官品质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烫漂 过氧化物酶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处理对蚕豆主要营养成分与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海虹 宋江峰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113,共4页
研究发芽处理对启豆2号蚕豆主要营养成分与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对蚕豆发芽前后蛋白质、脂肪、淀粉、VC、氨基酸、植酸和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蚕豆在发芽1d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随后逐渐下降;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研究发芽处理对启豆2号蚕豆主要营养成分与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对蚕豆发芽前后蛋白质、脂肪、淀粉、VC、氨基酸、植酸和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蚕豆在发芽1d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随后逐渐下降;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发芽2d时VC含量显著增加,达到最大58.65mg/100g,随后逐渐下降,5d后VC含量仍高于未发芽的;发芽后1~2d蚕豆的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发芽1d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下降了33.55%,随后平缓;发芽1d蚕豆的单宁含量增加到462.70mg/100g,2~3d增加比较平稳,5d急剧增加至1306.10mg/100g。可推知,将启豆2号蚕豆发芽1~2d的作为食用及加工的较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处理 营养 抗营养因子 蚕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脂氧合酶的酶学性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夫国 金邦荃 +3 位作者 牛丽影 刘春泉 宋江峰 李大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本实验研究鲜食玉米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的酶学性质。以新鲜甜玉米、糯玉米籽粒及其胚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亚油酸为底物,探讨了酶提取部位、酶促反应温度、pH值及底物浓度对L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胚中LOX活... 本实验研究鲜食玉米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的酶学性质。以新鲜甜玉米、糯玉米籽粒及其胚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亚油酸为底物,探讨了酶提取部位、酶促反应温度、pH值及底物浓度对L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胚中LOX活性显著高于鲜食玉米籽粒,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适底物浓度为8.0mmol/L,提高温度和延长处理时间能有效地钝化L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脂氧合酶 活性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温油脂中叶黄素的热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庞慧丽 李大婧 刘春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47-151,共5页
应用HPLC法监测叶黄素在高温油脂中的变化,进而了解叶黄素的降解规律,以期为改善油炸食品加工、油脂精炼工艺和开发含叶黄素的功能性食用油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方法采用C30-HPLC-DAD监测叶黄素分别在130、150、170、190℃大豆油和棕... 应用HPLC法监测叶黄素在高温油脂中的变化,进而了解叶黄素的降解规律,以期为改善油炸食品加工、油脂精炼工艺和开发含叶黄素的功能性食用油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方法采用C30-HPLC-DAD监测叶黄素分别在130、150、170、190℃大豆油和棕榈油中的保留率变化,计算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叶黄素在大豆油和棕榈油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任一组来说,温度越高,热处理时间越长,则全反式叶黄素及其顺式异构体在油脂中的浓度越小;在同一温度时,与棕榈油相比,它们在大豆油中的残存量相对较大,但在190℃时,在两种油脂中的降解反应都很剧烈;在同一温度下的同种油脂中,各顺式异构体的降解速率常数大于全反式叶黄素,13-顺式/13’-顺式叶黄素比9-顺式/9’-顺式叶黄素更易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热降解 动力学 大豆油 棕榈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