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与阻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钦巧眉 毛劲 +5 位作者 程玲 杨祥龙 张奇 张文 姜俊 李培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共14页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致癌风险最高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污染范围覆盖花生、玉米、稻米、坚果等110多种农产品和食品,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该文介...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致癌风险最高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污染范围覆盖花生、玉米、稻米、坚果等110多种农产品和食品,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该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种类和毒性,全面评述了其检测技术与污染防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黄曲霉毒素智慧检测与源头阻控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在检测技术方面,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被广泛使用;新兴快速检测技术如免疫层析试纸条、纳米材料增强生物传感等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简便快捷,为现场筛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黄曲霉毒素防控贯穿农产品从田间种植到储运加工全链条,收获前可通过选育抗性品种、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及优化种植管理等抑制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产后环节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法等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阻控减控,其中功能生物菌剂源头阻控黄曲霉菌成为研究热点。未来通过融合智能检测技术,如基于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驱动预警与源头阻控技术如花生大豆诱导固氮提质增产生物耦合技术,实现更精准、高效、可持续的黄曲霉毒素控制,是促进微生物、土壤、化学和食品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和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有力途径。该综述为开展黄曲霉毒素检测与阻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检测 阻控 智慧检测 源头阻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于瑷玮 于强 +5 位作者 宋福荣 姜慧 毛劲 唐晓倩 张奇 李培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4,共9页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油加工中的高风险污染物,其全产业链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源头阻控、采购储运管控及加工端脱除等。源头阻控通过企业...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油加工中的高风险污染物,其全产业链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源头阻控、采购储运管控及加工端脱除等。源头阻控通过企业自建基地或订单种植模式,应用阻控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和促进结瘤固氮起耦合作用Aspergillus flavus/Aflatoxins and Rhizobia coupling(简称ARC)菌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实现。采购储运管控通过产地调研、样品检测和仓储参数优化降低污染风险。加工端脱除采用振动筛分、色选剔除、紫外降解、物理吸附及碱炼脱除等多技术联用实现毒素深度脱除。当前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管控技术面临源头阻控稳定性不足、在线检测技术短板及智能化应用缺失等挑战。未来需加强源头生物阻控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全产业链中应用,为花生油质量安全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全产业链 黄曲霉毒素管控 源头阻控 在线检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力验证中粮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秀嫔 李培武 +3 位作者 张奇 马飞 张文 赵汗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0-656,共7页
完善的实验室能力验证体系是确保真菌毒素检测机构出具准确检测结果的重要前提。本文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真菌毒素实验室能力验证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在真菌毒素能力验证中使用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以Z比分数法评价由比利时联邦药物和农业化... 完善的实验室能力验证体系是确保真菌毒素检测机构出具准确检测结果的重要前提。本文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真菌毒素实验室能力验证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在真菌毒素能力验证中使用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以Z比分数法评价由比利时联邦药物和农业化学研究中心(CODA-CERVA)组织的粮油多种真菌毒素含量测定的国际比对结果,分析粮油样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测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样品 真菌毒素 能力验证 Z比分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材料的黄曲霉毒素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喻理 马飞 +3 位作者 赵安顺 白艺珍 李董 李培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81-290,共10页
黄曲霉毒素是已知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类。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检测方法因仪器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等优点更受研究者青睐。早期黄曲霉毒素电化学检测方法在抗体固定、信号传输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碳纳... 黄曲霉毒素是已知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类。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检测方法因仪器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等优点更受研究者青睐。早期黄曲霉毒素电化学检测方法在抗体固定、信号传输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碳纳米材料在过去几年被广泛应用其中,具有提升电子传输和界面电催化性能、固定生物识别分子等多重作用,大大改进分析性能。该文总结了当前应用在黄曲霉毒素电化学检测上的三类主要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颗粒)及应用通用模式,将碳纳米材料与贵金属、电活性物质(如离子液体或导电聚合物)、生物识别材料(抗体或适配体)的一种或多种结合沉积到电极上,通过不同电信号响应建立检测方法。该文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选择合适的碳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方式以提升分析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材料 黄曲霉毒素 电化学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抗体特性及其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蔡冲 闫洪林 +3 位作者 唐晓倩 张奇 张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1-459,共9页
纳米抗体是由骆驼科动物产生的一类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相比较于传统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其具有体积小、热稳定性强、耐有机溶剂、折叠性可逆、易于表达、高亲和力、可特异性识别独特表位等天然优势。因此,纳米抗体在生... 纳米抗体是由骆驼科动物产生的一类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相比较于传统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其具有体积小、热稳定性强、耐有机溶剂、折叠性可逆、易于表达、高亲和力、可特异性识别独特表位等天然优势。因此,纳米抗体在生物和农业等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抗体的结构、生化特性以及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抗体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方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农产品 真菌毒素 检测方法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高灵敏监测花生大豆根瘤生物固氮能力 被引量:3
6
作者 梁美娟 赵秀兰 +7 位作者 古皓华 岳晓凤 唐晓倩 李慧 张文 李友国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7,共7页
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 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对乙烯标准气体进行了定量分析。乙烯检测范围宽为0.125~30000μmol/mol,相关系数为0.9996,检测限(LOD)为0.0341μmol/mol,检出限优于已有报道。该方法检测精密度好,5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2%。乙烯样品的回收率为95.8%~11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47%。同时,对乙烯和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时,与GDX-502填充柱的传统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乙烯顶空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分析时间缩短至3 min,利用自动进样方式,检测通量大,适用于花生和大豆根瘤菌中固氮能力的快速准确测定,能满足花生和大豆生物固氮研究中乙炔还原法测定乙烯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 毛细管色谱柱 乙炔还原法 乙烯 花生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大豆根际促生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效果鉴定
7
作者 马晓迪 宫智勇 +9 位作者 张格格 朱烨 历铭 洪宇轩 刘灿 程玲 唐晓倩 韩琴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1026,共9页
大豆根际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大豆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研究重点,长江流域地理条件优越,有利于大豆的种植和生长。本文以长江流域大豆根际土及根瘤为材料,分离纯化124株大豆根际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根际细菌对黄曲霉抑制作用,筛... 大豆根际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大豆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研究重点,长江流域地理条件优越,有利于大豆的种植和生长。本文以长江流域大豆根际土及根瘤为材料,分离纯化124株大豆根际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根际细菌对黄曲霉抑制作用,筛选到4株(ZM-3、S1-7、B2-9和M2-5)明显抑制黄曲霉的菌株,经16S rDNA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这四株菌分别为皮特不动杆菌、纳米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深海微杆菌。4株菌分别与黄曲霉共接种,黄曲霉对花生的侵染指数分别为50%、57.33%、23.33%和66.33%,皆低于对照组侵染指数74.33%,表明菌株均能不同程度抑制黄曲霉侵染花生。最后通过盆栽实验进一步揭示这四株菌均对大豆的生长和结瘤能力有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大豆提质增产减毒提供菌株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际细菌 黄曲霉 结瘤 皮特不动杆菌 纳米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深海微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黄曲霉毒素产毒菌种群区系和地理分布 被引量:6
8
作者 白艺珍 岳晓凤 +1 位作者 张奇 李培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77-2583,共7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油兼用作物,黄曲霉及其毒素分布广、危害大,可贯穿田间、储藏、加工、流通多环节,是威胁花生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土壤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是花生感染产毒的主要源头,系统研究花生田间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油兼用作物,黄曲霉及其毒素分布广、危害大,可贯穿田间、储藏、加工、流通多环节,是威胁花生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土壤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是花生感染产毒的主要源头,系统研究花生田间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分布,对开展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和绿色防控意义重大。本文重点研究论述了花生田间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分布的影响因素和种群生物地理分布特征等,提出了当前土壤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分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菌 寄生曲霉菌 土壤 分布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杏 岳晓凤 +6 位作者 丁小霞 李培武 余秋玉 谢华里 张奇 张兆威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3-780,共8页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蓬安花生产地黄曲霉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检出率和菌落数分别为50.0%、212.0 CFU/g,西藏察隅黄曲霉菌分布最少(18.1%,52.8 CFU/g)。菌株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88.6%的菌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类型以B族毒素为主,尤其是AFB1,其含量在0~8500μg/L,平均产毒能力排序为:云南广南(4393.4μg/L)>西藏察隅(1991.0μg/L)>四川蓬安(1259.3μg/L);不产毒菌株占11.4%,均来自西藏察隅。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0%,AFB1含量在0~7.2μg/kg;四川蓬安花生样品AFB1检出率为4.2%,含量0~7.2μg/kg,云南广南AFB1检出率为16.7%,含量0~2.1μg/kg,西藏察隅样品未检出AFB1。西南产区黄曲霉菌检出率越高、菌落数越多,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产区 花生 黄曲霉菌 分布 产毒力 黄曲霉毒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阻控与花生超级结瘤耦合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扬 岳晓凤 +3 位作者 唐晓倩 闫洪林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7-960,共14页
花生、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制约产业发展,因此,黄曲霉毒素防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难题。本团队首次提出将黄曲霉毒素绿色阻控与促进根瘤固氮耦合的研究思路,研发了生物菌剂ARC-B... 花生、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制约产业发展,因此,黄曲霉毒素防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难题。本团队首次提出将黄曲霉毒素绿色阻控与促进根瘤固氮耦合的研究思路,研发了生物菌剂ARC-BBBE,本文报道生物菌剂ARC-BBBE对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阻控的大田应用效果,调查其对花生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ARC-BBBE对花生、大豆根系结瘤及根瘤固氮的影响,为从田间源头阻控黄曲霉毒素及促进根瘤固氮、实现减肥减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连续2年在我国花生主产省开展田间防控试验,将绿色阻控生物菌剂ARC-BBBE于花生播种期以30 kg/hm2用量与基肥一起撒施于土壤中。同时开展室内花生、大豆盆栽试验。使用涂布法调查土壤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丰度,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使用乙炔还原法测定根瘤固氮活性,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根瘤数、根瘤重。结果表明,应用ARC-BBBE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的丰度(平均降低66.5%)和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平均降低83.5%)。应用ARC-BBBE后,花生根系普遍出现超级结瘤现象,实验验证表明其根瘤具有固氮活性,平均结瘤数增加10倍以上(土壤贫瘠地区50倍以上),瘤重增加8.8倍,每克根瘤固氮酶活性提高5倍以上。饱果率、产量均明显提高,叶色浓绿。花生室内盆栽结果表明,ARC-BBBE处理组根系结瘤数是对照组的2.2倍,固氮酶活性是对照组的4倍,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增加21.3%。大豆室内盆栽苗期实验结果表明,ARC-BBBE同样可诱发大豆结瘤及固氮效应:播种后第26天,处理组瘤数增加13.5倍、瘤重增加19.8倍;而且处理组有固氮活性,而对照组无固氮活性;苗期处理组的根长、根重、鲜重、叶绿素等生物学指标显著提升。ARC-BBBE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污染阻控效果极为明显,既可从生产源头有效阻控花生黄曲霉毒素产毒菌,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同时大幅增加了花生根瘤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具有显著的促生长、增产量、控病害、保安全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未来减施农药、化肥,保护农田生态,推动花生、大豆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大豆 ARC-BBBE生物菌剂 超级结瘤 根瘤固氮 黄曲霉毒素 绿色阻控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谭曌 吴文琴 +5 位作者 张炜奇 印南日 贾明明 陈小媚 张兆威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高效、准确检测是农产品政府监管、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评述了近几年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光谱、质谱、色谱和电化学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及其... 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高效、准确检测是农产品政府监管、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评述了近几年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光谱、质谱、色谱和电化学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微量元素检测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期为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为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产地环境 微量元素检测 质谱法 光谱法 色谱法 电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BBBE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试验示范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秀兰 吉萍萍 +10 位作者 洪宇轩 古皓华 蔡航 温茗博 朱嘉铭 岳晓凤 梁美娟 唐晓倩 李友国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7-1363,共7页
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易遭受黄曲霉菌侵染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团队前期研制了微生物菌剂ARCBBBE,2022年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四省开展ARC-BBBE花生生产示范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施用ARC-B... 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易遭受黄曲霉菌侵染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团队前期研制了微生物菌剂ARCBBBE,2022年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四省开展ARC-BBBE花生生产示范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施用ARC-BBBE对土壤中黄曲霉菌丰度的抑制率范围为36.87%~94.70%,平均抑制率为63.02%;同时,ARC-BBBE可增强花生的固氮酶活性,增加花生根瘤的数量以及重量,增加花生植株的生物量,花生增产率范围为7.23%~53.85%,平均增产率为20.58%。综合示范结果表明:花生施用ARC-BBBE可作为一项增加花生单产、提升花生产能、保障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RC-BBBE 长江流域花生产区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固氮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对花生和玉米的侵染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荆丹 岳晓凤 +3 位作者 白艺珍 丁小霞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2-450,共9页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机制对黄曲霉抗性品种选育、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与源头防控策略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黄曲霉侵染循环、定殖位点、侵染过程、影响因素、侵染机制等方面对花生、玉米中黄曲霉侵染过程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农产品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花生 玉米 侵染过程 侵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典型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及产毒力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婷婷 陈琳 +5 位作者 岳晓凤 白艺珍 丁小霞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5-260,共6页
为掌握湖北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罗田、红安、钟祥、襄阳四个典型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0份,并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花生种植区共分离鉴定到黄曲霉菌51株,土壤中黄... 为掌握湖北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罗田、红安、钟祥、襄阳四个典型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0份,并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花生种植区共分离鉴定到黄曲霉菌51株,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为127.5cfu/g。不同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钟祥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最高,罗田最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96%,产毒量范围0~227.81μg/L,不产毒菌株占4%;产毒菌株分为只产AFB_1、产AFB_1+AFB_2、产AFB_1+AFB_2+AFG_1和产AFB_1+AFB_2+AFG_1+AFG_2毒素4种类型,其中以产AFB_1+AFB_2的菌株占比最高,为65%;不同种植区黄曲霉菌株产毒力研究发现,钟祥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B_1的量最高,达11 679.70μg/L。本研究可为湖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土壤 黄曲霉菌 湖北省 分布 产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