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双变量排肥系统充肥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赵学观
何亚凯
王松林
张春凤
王秀
-
机构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10,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608)
-
文摘
为实现玉米中耕精准变量施肥,针对自行研制的玉米智能化中耕变量施肥机,进行了双变量控制特性研究,并通过排肥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充肥性能的主要参数为排肥轮转速、排肥口开度、排肥轮倾角。利用设计的角度可调式排肥试验台,进行了排肥量的多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排肥轮倾角影响排肥轮充肥性能,应选择排肥轮安装角接近肥料的自然休止角;在排肥轮倾角采用30°条件下,建立了排肥口大小、排肥轮转速与排肥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排肥口开度、排肥轮转速与排肥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确定了分段控制方式,排肥口开度采取分段固定值分别为32、39、46mm。分段控制实际排肥试验表明:实际排肥量的变异系数为0.493,实际施肥量与目标施肥量的相对误差为3.08%。
-
关键词
排肥
双变量
充肥性能
-
Keywords
fertilization
bivariate
fertilization performance
-
分类号
S224.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小麦茎秆机械强度的力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朱艳姝
朱大洲
朱石沙
王成
-
机构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3,共7页
-
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2011D002020000008)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KJCX201104010)
-
文摘
农作物茎秆强度的研究对于农机研发、抗倒伏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截取秸秆的一部分进行室内力学研究,这种方法破坏性强且难以表征作物在田间的实际生物力学特性。为此,以自然生长状态的小麦为研究对象,运用弹性梁弯曲理论,分析小麦茎秆在横向受迫条件下产生的回弹力T,并给出回弹力的具体表达式,发现回弹力T与反映小麦茎秆强度特性的弹性模量E、截面惯性矩I有关。同时,设计了单株小麦回弹力实验测量系统,在小麦收获期使用该测量系统进行实验验证,比较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测量曲线与理论曲线基本吻合,通过分析同一小麦茎秆不同作用点处回弹力的差异,可反映出不同茎节处的机械强度。研究表明:将回弹力作为小麦茎秆机械强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是可行的,可为农作物茎秆力学特性检测仪器设计以及收获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小麦茎秆
机械强度
受迫条件
回弹力
评价指标
-
Keywords
wheat stalk
mechanical strength
forced conditions
reaction force
evaluation index
-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基于主成分分析及LVQ神经网络的番茄种子品种识别
被引量:8
- 3
-
-
作者
赵学观
王秀
李翠玲
高原源
王松林
冯青春
-
机构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
-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75-1383,共9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10240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NJJ2017)
-
文摘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优化(PCA)及竞争性神经网络(LVQ)的番茄种子品种识别方法,对番茄品种识别技术与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取了番茄种子的几何特征、纹理特征和7个不变矩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了4个主成分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对黑迪、红迪、佳粉十八、金迪、丘比特5个品种进行了LVQ神经网络品种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竞争层节点数目为20,训练次数为96时每粒种子识别的平均耗时最短,识别准确率最高,分别为0.2 s、90.5%,基于机器视觉的番茄种子品种识别与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
关键词
番茄种子
品种识别
计算机视觉
神经网络
-
Keywords
tomato seed
variety recognition
computer vision
neural networks
-
分类号
S126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低功耗远程墒情自动监测站设计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杨鑫
申长军
赵春江
郑文刚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55,59,共4页
-
基金
863计划项目“农业高效用水精量控制技术与产品”(2011AA100509)
农业部948重点项目“农作物高效节水管理技术引进与研发”(2011-G33)
+1 种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Z111100056811035-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寻呼技术的无线电磁阀及其灌溉控制系统的研究”(QNJJ201018)
-
文摘
为了快速获取土壤墒情,满足农田土壤信息监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以太阳能供电的低功耗远程墒情监测系统。系统终端以C8051F040单片机和SIM900A模块为基础进行设计,采集4层深度土壤温度、4层深度土壤湿度以及多种气象信息,利用GPRS网络和短信方式进行墒情数据的自动监测和无线传输。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耗低,经计算在无光照条件下能够工作14d,实现了农田墒情的低功耗远程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
关键词
墒情监测
GPRS
短信
低功耗
-
Keywords
soil moisture monitor
GPRS
short-message
low power consumption
-
分类号
TP27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面向自动驾驶农机的农田地头边界线检测系统
被引量:9
- 5
-
-
作者
乔榆杰
杨鹏树
孟志军
王侨
刘卉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3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8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9YFB1312304)。
-
文摘
农田地头环境感知与识别是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实用化的瓶颈与关键技术。为此,以约翰·迪尔1204拖拉机为试验平台,在自动导航系统AMG-1102基础上,加装双目立体相机,构建农田地头边界线检测系统。针对较为典型的灰度突变型地头图像,提出相应的地头边界线检测方法,将图像沿水平方向平均分成8个区域,求解每个区域的位置特征点,采用稳健回归法提取地头边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地头边界线,并能较好地适应地头边界线的倾斜情况,平均每帧图像检测时间为0.32s,准确率均值为96.2%,能够满足实际农田作业生产需求。
-
关键词
农机自动驾驶
地头边界线检测
机器视觉
图像识别
-
Key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utomatic driving
boundary detection
machine vision
image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S219.0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TP242.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题名农用灌溉机井水电双重计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6
- 6
-
-
作者
田宏武
申长军
郑文刚
-
机构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7,共4页
-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高效用水精量控制技术与产品"(2011AA100509)
农业部"948"重点项目"农作物高效节水管理技术引进与研发"(2011-G33)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Z111100056811035-1)
-
文摘
为提高农用机井灌溉用水利用率,改善传统收费方式,减少水资源浪费,设计研发了农用灌溉机井水电双重计量系统。通过划分管水、售水、用水3个功能模块,利用数据库技术,基于Internet及GPRS的数据传输技术、非接触IC卡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了对灌区用水的合理分配和水电计量,并针对目标用户和应用场合的特殊性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在改善收费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用水管理水平。
-
关键词
机井灌溉
水电计量
数据传输
用水管理
-
Keywords
Motor-Pumped well irrigation
water and electricity metering
data transmission
water management
-
分类号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S24
[农业科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
题名基于温湿度的多模式温室设备控制策略设计
被引量:3
- 7
-
-
作者
田宏武
申长军
郑文刚
-
机构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0-124,共5页
-
基金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AA101903)
-
文摘
针对简易温室以环境温度和湿度为核心的调控对象,为提高控制设备的利用效率和减小调控过程中环境波动,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基于调控设备类型划分的多模式控制策略。通过日夜时段划分、控制条件选择、运行属性配置以及极端条件处理,实现了包括设备分级运行、联动控制、应急保护、自动校准等功能。试验表明,该设计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了温室内温度、湿度的多回路调控,同时减少了设备频繁启动,使温室环境变化相对平缓。
-
关键词
控制策略
温室
温度
湿度
多模式
-
Keywords
control strategy
greenhouse
temperature
humidity
multi-mode
-
分类号
S625.5
[农业科学—园艺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