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血清2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
作者 李倩文 华涛 +3 位作者 常晨 颜星宇 李军星 唐波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911,共11页
[目的]明确浙江地区某猪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感染情况,明确分离株的血清型、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为临床控制副猪嗜血杆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发病猪的肺脏、心脏血液、关节液等病料中分离、纯化菌株,并对其进... [目的]明确浙江地区某猪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感染情况,明确分离株的血清型、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为临床控制副猪嗜血杆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发病猪的肺脏、心脏血液、关节液等病料中分离、纯化菌株,并对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PCR扩增及测序,明确分离株的血清型,检测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对小鼠的致病性,使用饱和硫酸铵法提取菌株分泌蛋白,并通过电泳分析蛋白主要富集区域。[结果]分离株在TSA培养基上生长出圆形、光滑湿润、颜色灰白、边缘整齐的针尖大小的菌落;接种至TSB培养基后,1~3 h生长缓慢,3~4 h进入对数生长期,4~12 h进入生长稳定期;革兰染色镜检呈红色短杆状、长杆状,长度不等,疑似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出现68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相符。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检测到2型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条带。BLAST比对显示该分离株为血清2型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cdtA、cdtB、cdtC、vtaA1、rfaD、rfaE、gnd、cpaD、espP2、vacJ、rfaF、vtaA2、htrA和ompP2基因。该菌株以1.0×10^(9) CFU/mL剂量感染BALB/c小鼠,在5~10 h出现死亡,并引起小鼠肝脏细胞核浓缩、坏死,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红细胞和菌体,脾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哌酮、头孢呋辛钠、哌拉西林、青霉素等药物耐药,对氯霉素表现中介,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该菌株分泌蛋白大小主要集中在25~180 ku。[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获得1株血清2型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株编码多种毒力基因,具有致病性,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有明显的耐药性,并分泌多种蛋白。试验结果提示该猪场可使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血清型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陆昌华 胡肄农 +2 位作者 何孔旺 谭业平 郁达威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9-1195,共7页
回顾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的应用概况,针对中国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十三五"期间如何建设具有一定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平台。建议将风险分析与预警预报技术相结合,提高GI... 回顾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的应用概况,针对中国兽医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十三五"期间如何建设具有一定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平台。建议将风险分析与预警预报技术相结合,提高GIS系统与风险分析在预警体系中的应用。进一步开展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信息化工作,替代传统防疫指挥调度管理方式,给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门带来一种全新高效的防控指挥模式。利用动物疫病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及其模型方法论实现预警决策模型,构建智能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创新体系。使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新的数据类型和未充分利用的数据源,为未来智能化远程动物疾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疫病 防控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旭 白方方 +5 位作者 武昱孜 刘茂军 冯志新 熊祺琰 张映 邵国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60,共7页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原,该病常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PCR技术对猪支原体肺炎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靶...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原,该病常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PCR技术对猪支原体肺炎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靶基因、临床样品采集方法与样品DNA处理方法、关键技术因素及普通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套式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芯片检测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优缺点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猪肺炎支原体 PCR检测 临床样品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防控生物新制剂的研究Ⅰ.分泌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9
4
作者 夏兴霞 刘洁 +4 位作者 王永山 诸玉梅 欧阳伟 何孔旺 张雪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将E.coli O157:H7(EHEC—O157:H7)用甲醛灭活、超声破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7株分泌抗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5、B8、E7、G9、G11、F1和C3... 将E.coli O157:H7(EHEC—O157:H7)用甲醛灭活、超声破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7株分泌抗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5、B8、E7、G9、G11、F1和C3,Ig亚类分别是IgG2ak、IgG2aK、IgG1K、IgMK、IgMh、IgMK和IgG2aK。用间接ELISA检测,E7和F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6×10^3,腹水效价均为1×10^11;C3、F5、B8、G9和G1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10~2×10^2,腹水效价均为1×10^3。相加ELISA结果显示,F1、G9和G113株mAbs对应相同的抗原表位,而其它4株对应不同的抗原表位。用间接ELISA分析特异性,7株mAbs与某些其他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有交叉反应。Westernblotting表明,c3、E7和F13株mAbs在蛋白分子量28×10^3处有特异性条带,而其它4株mAbs则未显示蛋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单克隆抗体(mAb) 生物制剂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C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顾真庆 冯志新 +4 位作者 王占伟 刘茂军 王海燕 白昀 邵国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是一种能够检测DNA突变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与适于大样本筛选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对PCR-SSC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作简要的...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是一种能够检测DNA突变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与适于大样本筛选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对PCR-SSC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作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CP 微生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T7噬菌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义伟 徐海 +2 位作者 陈瑾 郑其升 侯继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大肠埃希菌BL21为宿主菌研究重组T7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将构建好的重组T7噬菌体扩增纯化,分析其对PH、温度及离子浓度的敏感性,并将重组噬菌体与宿主菌以不同比例混合测定最佳感染复数并绘制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T7噬菌体... 以大肠埃希菌BL21为宿主菌研究重组T7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将构建好的重组T7噬菌体扩增纯化,分析其对PH、温度及离子浓度的敏感性,并将重组噬菌体与宿主菌以不同比例混合测定最佳感染复数并绘制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T7噬菌体的热稳定性较弱,在60℃时20min效价明显下降,在70℃时5min内即会全部失活;PH4~11的范围内重组T7噬菌体均可稳定存在;培养基中Mg件浓度为10mmol/L及Ca2+浓度为5mmol/L时最有利于噬斑的形成,出斑率提高了约20%;重组噬菌体感染其宿主大肠埃希菌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0-5;其一步生长曲线的潜伏期约30min,裂解期约150min,裂解量为126pfu/cell。构建的重组T7噬菌体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潜伏期短,裂解量大,对理化因素稳定性好,为进一步大规模、高效率制造口蹄疫表位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T7噬菌体 疫苗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灭活疫苗(LA-A株)的最小免疫剂量和制品保存期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乔永峰 郭容利 +9 位作者 宋增财 刘娅梅 许梦微 郑亚婷 陈赛赛 王志胜 张传健 侯继波 范红结 王继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研究将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PRV AH02LA株)的gE基因缺失株(LA-A株)接种BHK-21细胞,经纯悬浮培养制备抗原,甲醛灭活后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确定该灭活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和效力检验方法,以及在2~8℃保存期。... 本研究将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PRV AH02LA株)的gE基因缺失株(LA-A株)接种BHK-21细胞,经纯悬浮培养制备抗原,甲醛灭活后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确定该灭活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和效力检验方法,以及在2~8℃保存期。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灭活疫苗(LA-A株)的效力检验方法为以2.0 mL(抗原含量108.20TCID50)接种4~5周龄PRV阴性健康仔猪,颈部肌肉注射,间隔28 d以相同剂量和方法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第21 d,免疫猪血清PRV抗体中和指数应不低于10000,攻毒保护率应不低于80%;最小免疫剂量为1.0 mL(抗原含量107.90 TCID50);制品保存期:在2~8℃保存期为18个月。该研究结果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灭活疫苗 最小免疫剂量 保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苗气溶胶免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志新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
气溶胶免疫是一种潜在的替代传统注射免疫的新方法,围绕气溶胶免疫的特征、机理、实施方法、影响因素、应用情况及前景作以综述,以期为人类和动物新型疫苗研制及免疫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溶胶 疫苗 免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抗血清制品的安全性探讨及相关技术概述
9
作者 王占伟 邵国青 陈笑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共4页
对动物抗血清制品的安全性进行探讨,着重对抗血清中病原体的处理、病毒灭活效果的评价和病毒灭活对抗血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动物抗血清 安全性 病毒灭活技术 灭活效果 验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HMM08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亚露 揭鸿英 +4 位作者 毕志香 赵阳 何家惠 侯继波 于漾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1-55,共5页
为明确禽脑脊髓炎(AE)病毒自分离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用于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的研制,以发病雏鸡脑组织为材料,进行SPF鸡回归试验、PCR检测、SPF鸡胚分离培养有限稀释纯化、特异性试验等,得到一株禽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HM08株,对该... 为明确禽脑脊髓炎(AE)病毒自分离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用于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的研制,以发病雏鸡脑组织为材料,进行SPF鸡回归试验、PCR检测、SPF鸡胚分离培养有限稀释纯化、特异性试验等,得到一株禽脑脊髓炎病毒,命名为HM08株,对该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毒株纯净、无外源病毒污染,E1代病毒含量达到10^(5.56)EID_(50)/0.2 mL,E2代至E15代病毒含量稳定在10^(7.0)EID_(50)/0.2 mL以上;100倍稀释的E1代毒种,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胚龄SPF鸡胚,12 d内,引起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用E1代毒按照500 EID50/只对1日龄、7周龄的SPF鸡脑内接种,出现AE特征性病变的病变率达100%;以该毒制成的疫苗0.3 mL/羽份免疫鸡,能获得100%保护。表明HM08株是一株较好的AE疫苗候选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点赋权图分析法在沼气工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伟 邵国青 +3 位作者 刘茂军 武昱孜 张旭 华利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2-867,共6页
利用顶点赋权反馈图分析法分析江苏某猪场沼气系统工程的效益,并建立猪场排泄物无污染的仿真学模型。根据2011年江苏某猪场与年猪粪尿和沼气效益有关的顶点赋权反馈图对其中的权值进行量化,采用量化结果和农户液化气消耗情况及耕地面积... 利用顶点赋权反馈图分析法分析江苏某猪场沼气系统工程的效益,并建立猪场排泄物无污染的仿真学模型。根据2011年江苏某猪场与年猪粪尿和沼气效益有关的顶点赋权反馈图对其中的权值进行量化,采用量化结果和农户液化气消耗情况及耕地面积,建立猪场排泄物无污染的仿真学模型。结果表明:2011年该系统中含有3条正反馈环(沼气能源效益正反馈环、施肥面积正反馈环和沼渣效益正反馈环)及2条负反馈环(沼气浪费负反馈环和沼肥浪费负反馈环)。建立了两套排泄物无污染的仿真学模型的调整方案:一是在平均存栏量(1 728头)不变的情况下与168户农户建立输气管道,供农户使用;二是按比例扩大规模至3 721头,并建立与周边所有361户农户的输气管道,进一步健全沼液灌溉渠,扩大沼液灌溉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点赋权反馈图 沼气工程系统 排泄物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美娟 苏国东 +4 位作者 周勇岐 刘茂军 尹秀凤 邵国青 张小飞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第7期38-40,共3页
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和保存条件非常苛刻,是疫苗规模化生产的工艺难题。本文针对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生产工艺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培养试验筛选四种培养基配方表明该疫苗株在低血清改良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优化发酵培养工艺,使其在... 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和保存条件非常苛刻,是疫苗规模化生产的工艺难题。本文针对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生产工艺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培养试验筛选四种培养基配方表明该疫苗株在低血清改良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优化发酵培养工艺,使其在发酵罐培养60~70 h的峰值可达到1010CCU/mL;设计筛选该疫苗耐热保护剂和冻干工艺,37℃下保存10 d的耐老化试验结果显示,下降滴度小于100.5CCU/mL。本研究为提供高效、安全和稳定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产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活疫苗 改良培养基 发酵工艺 耐热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CD205分子CysR-FN Ⅱ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13
作者 孙鑫 杨利 +7 位作者 郭东辉 马旭东 杜露平 侯立婷 陈瑾 冯秀丽 郑其升 程海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947,共7页
[目的]猪CD205分子作为猪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的抗原提呈受体,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筛选以获得其特异性的纳米抗体,为猪CD205靶向抗原提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 [目的]猪CD205分子作为猪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的抗原提呈受体,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筛选以获得其特异性的纳米抗体,为猪CD205靶向抗原提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前期制备的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羊驼免疫,经6次皮下免疫后采集羊驼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后反转录获得cDNA,经PCR扩增编码纳米抗体的基因片段,构建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基因文库,再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进行亲和筛选,随机挑选单克隆菌落并使用Phage-ELISA方法鉴定出针对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结果]4轮亲和筛选后,通过Phage-ELISA方法鉴定和序列比对分析,共成功获得12个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特异性纳米抗体,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10^(3)。[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并获得猪CD205分子CysR-FNⅡ蛋白特异性的纳米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5 CysR-FNⅡ 纳米抗体 噬菌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GⅠ-19基因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14
作者 武奇 徐梦成 +3 位作者 魏邓乐 张雪花 李丁 梅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共9页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遗传变异及致病性,试验对江苏某鸡场发病鸡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S1基因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树、糖基化位点、S蛋白裂解位点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鸡肾脏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到1株IBV,该...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遗传变异及致病性,试验对江苏某鸡场发病鸡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S1基因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树、糖基化位点、S蛋白裂解位点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鸡肾脏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到1株IBV,该分离株经SPF鸡胚盲传5代后,可引起典型的侏儒胚特征病变,其S1基因大小为1620 bp,分离株被命名为CK/CH/WJ215;CK/CH/WJ215与GⅠ-19基因型毒株S1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3%,与流行优势基因型GⅠ-19属于同一分支;RDP4重组分析显示该分离株S1蛋白不存在重组事件;进一步糖基化位点分析表明,与常用疫苗株相比,CK/CH/WJ215 S1蛋白在第51、77、103、138、163、178、247、276、283、530位点出现变异,值得注意的是,与H120疫苗株和QXL87疫苗株相比,CK/CH/WJ215 S1蛋白分别在138和530位出现了新的糖基化位点;7日龄SPF鸡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SPF鸡100%(15/15)发病,66.7%(10/15)死亡,并且导致严重的肾脏病变;感染鸡从第2天开始持续排毒,直到第21天气管和泄殖腔排毒率仍为80%(4/5)和100%(5/5)。研究表明,从江苏某鸡场发病鸡群种分离的GⅠ-19基因型IBV对SPF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结果为该地区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GⅠ-19基因型 S1基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佐剂猪流感灭活疫苗小鼠皮内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卓雨 陈超阳 +4 位作者 邓碧华 尹文竹 马芳 卢宇 王海燕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0,共8页
皮内免疫是一种高效的疫苗免疫途径,亟需安全高效的皮内免疫佐剂。将佐剂Gel02和ISA15分别与猪流感抗原配成疫苗,免疫接种小鼠,分别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对小鼠接种部位皮肤反应和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评估其作为皮内免疫佐剂的潜力。结果显示... 皮内免疫是一种高效的疫苗免疫途径,亟需安全高效的皮内免疫佐剂。将佐剂Gel02和ISA15分别与猪流感抗原配成疫苗,免疫接种小鼠,分别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对小鼠接种部位皮肤反应和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评估其作为皮内免疫佐剂的潜力。结果显示,两种佐剂均无红肿破损等皮肤副反应,可引起皮肤短暂性的炎性因子上调和炎性细胞聚集,Gel02相较ISA15皮肤吸收性更快。两种佐剂均能显著提升血清中血凝抑制和IgG及其亚类抗体效价。Gel02倾向诱导IgG2a和IgG2c反应,ISA15则诱导IgG1反应。Gel02能提升肺泡灌洗液中IgG表达,不能提升IgA表达,ISA15均不能提升。因此,Gel02皮内免疫安全性、吸收性和效力均良好,更适用于猪流感皮内免疫,为猪流感灭活苗皮内免疫新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免疫 佐剂 猪流感 安全性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变异毒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6
作者 华利忠 刘剑锋 +2 位作者 冯志新 杨若松 邵国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共5页
近30年内,猪伪狂犬活疫苗的应用对中国猪伪狂犬病的防控贡献巨大。2011年以来,中国许多免疫猪场相继暴发猪伪狂犬疫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显示最新流行的PRV毒株为变异株,部分商品化活疫苗不能对其提供完全的保护。本文详... 近30年内,猪伪狂犬活疫苗的应用对中国猪伪狂犬病的防控贡献巨大。2011年以来,中国许多免疫猪场相继暴发猪伪狂犬疫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显示最新流行的PRV毒株为变异株,部分商品化活疫苗不能对其提供完全的保护。本文详细介绍了2011年以来中国猪伪狂犬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了猪伪狂犬新变异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变异株来源,同时论述了针对PRV突变株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深入开展中国猪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变异株 分子生物学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钟猪FTO基因的mRNA表达、克隆测序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付言峰 李兰 +4 位作者 王学敏 李碧侠 方晓敏 赵芳 任守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4,共7页
脂肪肥胖相关基因(FTO)在控制食欲和能量消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猪FT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苏钟猪为试验对象,利用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苏钟猪5种不同组织(肺脏、肝脏、心脏、背膘和背最长肌)RNA水平的表达谱信息;对苏钟... 脂肪肥胖相关基因(FTO)在控制食欲和能量消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猪FT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苏钟猪为试验对象,利用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苏钟猪5种不同组织(肺脏、肝脏、心脏、背膘和背最长肌)RNA水平的表达谱信息;对苏钟猪FTO基因的编码序列(CDS)进行了克隆测序,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苏钟猪FTO蛋白的结构和不同物种间的同源性。结果表明,FTO基因在苏钟猪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丰度表现为:背膘>心脏>肺脏>肝脏>背最长肌,其中背膘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苏钟猪FTO的CDS区发现了8个SNPs,分别为G52A、C523T、G628A、A655G、A810G、A886G、G1002A和A1344G。苏钟猪FTO基因编码一个含505个氨基酸的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23,具有亲水性,不存在信号肽,是非分泌型蛋白,与牛、绵羊、狗等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FTO的mRNA表达对苏钟猪的皮下脂肪、心脏、肌肉等组织的脂肪沉积有一定影响,其编码序列中丰富的SNPs可成为苏钟猪肉质改良育种中的重要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钟猪 脂肪肥胖相关基因 克隆测序 遗传变异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提高禽流感疫苗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应华 陆吉虎 +5 位作者 吴培培 刘振兴 田震 查国飞 陈辉 侯继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348,共5页
为评价免疫增强剂(VA5)对鸡的免疫效力,将不同剂量免疫增强剂与H9禽流感抗原混合后制备疫苗,评价对SPF鸡的免疫效力.根据筛选结果,将最适剂量的免疫增强剂与H9禽流感抗原以共同混合的形式配制疫苗,并将免疫增强剂以伴侣形式与H5或H9... 为评价免疫增强剂(VA5)对鸡的免疫效力,将不同剂量免疫增强剂与H9禽流感抗原混合后制备疫苗,评价对SPF鸡的免疫效力.根据筛选结果,将最适剂量的免疫增强剂与H9禽流感抗原以共同混合的形式配制疫苗,并将免疫增强剂以伴侣形式与H5或H9禽流感疫苗混匀免疫商品鸡,评价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增强剂与H9疫苗共同混匀,或将免疫增强剂制备成疫苗伴侣形式与H5或H9商品疫苗共同混合免疫商品鸡,均能使H5或H9疫苗免疫后抗体提前1周达到7lg2,免疫后2~3周抗体效价显著高于不含免疫增强剂的常规疫苗组.该免疫增强剂能提高H5和H9亚型禽流感疫苗对鸡的免疫效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H5亚型禽流感疫苗 H9亚型禽流感疫苗 疫苗伴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Stx2B-Tir-Stx1B多价融合蛋白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雪寒 何孔旺 +10 位作者 卢维彩 赵攀登 温立斌 李彬 郭容利 王小敏 倪艳秀 周俊明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0-185,共6页
为了更好防治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疾病,尝试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其中亚单位疫苗时具有很大优势。构建表达tir和stx1b的融合基因,将tir基因中间295个氨基酸残基(Tir295)与stx1b亚基基因72个氨基酸串联构建pGEX-stx2b-tir-stx1b... 为了更好防治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疾病,尝试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其中亚单位疫苗时具有很大优势。构建表达tir和stx1b的融合基因,将tir基因中间295个氨基酸残基(Tir295)与stx1b亚基基因72个氨基酸串联构建pGEX-stx2b-tir-stx1b重组质粒,将其转化于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该融合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30%左右。重组蛋白纯化后皮下途径免疫小鼠,能够诱导高滴度(105)的IgG,鼻腔内途径免疫小鼠不仅能够诱导高滴度(104)的IgG,还能诱导高达102的IgA。二免后攻击50LD50的EHECO157∶H7,相对于对照组,免疫组粪便中排菌量明显降低、排菌时间明显缩短。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并且由Tir、Stx2b和Stx1b三部分抗原组成,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转位紧密素受体(Tir)和志贺毒素(Stx)的抗体,在EHECO157亚单位疫苗设计或单克隆抗体抗制备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ECO157∶H7 转位紧密素受体 志贺毒素 融合基因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脂蛋白及其变异与宿主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倪博 白方方 +4 位作者 刘茂军 冯志新 熊祺琰 魏建忠 邵国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54,共6页
脂蛋白是支原体的重要结构,在支原体与宿主间的互作中有重要作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脂蛋白在支原体毒力及致病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介绍支原体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黏附作用,致炎性反应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阐述脂蛋白在基... 脂蛋白是支原体的重要结构,在支原体与宿主间的互作中有重要作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脂蛋白在支原体毒力及致病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介绍支原体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黏附作用,致炎性反应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阐述脂蛋白在基因家族的调控下通过ON/OFF开关、大小变异、结构重组、基因水平转移及抗原调节等发生抗原相位变异的机制,以及脂蛋白变异在支原体致病力方面的影响和重要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脂蛋白 抗原变异 表面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