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自屠宰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菲菲 李杰 +2 位作者 韩宁 谢仕廷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44-3053,共10页
为了解猪源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本试验对广州市某屠宰场进行采样调查和耐药性分析。通过对猪肺样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6种常见的荚膜血清型(K1、K2、K5、K20、... 为了解猪源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本试验对广州市某屠宰场进行采样调查和耐药性分析。通过对猪肺样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6种常见的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鉴定,并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基因(bla_(KPC-2)、bla_(NDM-1)、blaN_(DM-5)、bla_(CTX-M1)、tetA、tetB、sul1、sul2、oqxA、qnrB、aac(6′)-Ib-cr)和毒力基因(rmpA、entB、iucA、iroN、ycfM、fimH、mrkD、wabG)的检测。结果显示,从150份猪肺样本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16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77.3%;革兰染色镜检菌体呈红色短杆状,荚膜血清分型以K57型(50.9%)为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多呈多重耐药表型,对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及磺胺类药物耐药严重,对美罗培南、黏菌素和恩诺沙星敏感。耐药基因检测显示,检出率最高为sul2基因(60.3%)和oqxA基因(59.5%),检出率最低为bla_(NDM-1)与bla_(NDM-5)基因(均为0.9%)。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检出率最高为ycfM基因(87.1%),检出率最低为iroN基因(1.7%)。结果表明,分离自屠宰场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形势严峻,耐药基因、毒力基因丰富。本研究为猪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某屠宰场猪源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祥 胡健欣 +5 位作者 陆毅兴 胡悦莹 卢嘉璇 辛琳 曾振灵 曾东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14-4723,共10页
【目的】了解猪源性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为肠球菌的耐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州市某大型屠宰场屠宰环节156份猪小肠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PC... 【目的】了解猪源性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为肠球菌的耐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州市某大型屠宰场屠宰环节156份猪小肠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PCR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和2种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本研究分离到84株肠球菌(分离率为53.85%),包括44株粪肠球菌和40株屎肠球菌;分离培养可见菌落边缘光滑整齐、圆形或卵圆形排列、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现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后呈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或成堆排列在一起。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其中粪肠球菌引物扩增出大小约941 bp的条带,16S rRNA引物扩增出大小约1500 bp的条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4株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红霉素、苯扎氯铵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7%、90.9%、88.6%、88.6%、81.8%、81.8%和77.3%;40株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0%、90.0%、85.0%、77.5%、72.5%和67.5%。毒力基因与消毒剂抗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粪肠球菌efa、gelE、fsrC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5.5%、84.1%和84.1%;emeA、gsp 65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5.5%和90.9%。屎肠球菌仅检测到fsrB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5%,无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检出。【结论】本研究分离的猪源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部分菌株还对利奈唑胺产生耐药,亟需加强对猪源肠球菌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抗菌药物 消毒剂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养禽场肠球菌耐药性及毒力因子流行分布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章婧 蔡萍 +3 位作者 贺奕卓 陈伟涛 黄宇晨 蒋红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50-2659,共10页
旨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养禽场肠球菌的亚型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性及其毒力因子流行分布特征,为控制禽源肠球菌耐药性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18年从广东省4个养禽场采集肠道样品493份,进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 旨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养禽场肠球菌的亚型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性及其毒力因子流行分布特征,为控制禽源肠球菌耐药性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18年从广东省4个养禽场采集肠道样品493份,进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方法检测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1)共分离到125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84株(鸡源66株,鸭源18株);屎肠球菌41株,均来自鸡肠道样本。2)菌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9.60%和74.40%。屎肠球菌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鸭源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94%)显著高于鸡源粪肠球菌(39.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从鸡分离的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3)耐药基因在屎肠球菌中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鸭源分离株检出率高于鸡源。耐药基因tetL、fexA、ermB最为流行,检出率均高于90%。其次是optrA基因,检出率为73.60%,poxtA和fexB的检出率均低于20%。在3株鸭源粪肠球菌中检测出cfr基因。4)已检测的毒力基因中efaA的携带率最高,为63.04%(58/92),其他依次为gelE(54.35%,50/92)、ace(47.83%,44/92)、asa1(44.57%,41/92)。对环丙沙星及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菌株及携带cfr基因的菌株,大多携带agg、asal、gelE或ace。本研究显示养殖场禽源肠球菌耐药严重,鸭源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高,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流行且多样,且检测出人医临床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应加强对养禽场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系统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李燕红 李鋆涛 +2 位作者 杨天沐 贾梦言 熊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2-921,共10页
[目的]建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相结合,针对两种病原菌设计特异性CRISPR相关RNA(crRNA)序列,筛选RPA引物,并对CRI... [目的]建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相结合,针对两种病原菌设计特异性CRISPR相关RNA(crRNA)序列,筛选RPA引物,并对CRISPR检测体系进行优化,探究单管双靶标扩增体系,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验证临床样品检测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最优组合为:Buffer中Mg^(2+)浓度20 mmol/L、Cas12a蛋白80 nmol/L、crRNA 400 nmol/L、ROX荧光探针14μmol/L。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在蓝光下观察,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一致,比普通PCR高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均被有效检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的临床符合率为10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其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可以准确检测临床样品中的目标病原菌。试验结果为监测与防控禽源细菌性疾病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CRISPR-Cas12a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 被引量:5
5
作者 单体江 张伟豪 +4 位作者 王松 白日娜 翁道玥 林希乐 孙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2,共7页
我国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为快速筛选和检测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植物提取物,并采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快速检测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豺皮樟和桂木的抗细菌活性最强,对所... 我国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为快速筛选和检测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植物提取物,并采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快速检测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豺皮樟和桂木的抗细菌活性最强,对所有供试细菌均表现出抑制活性,且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红果仔、锡叶藤和山油柑也对所有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但其活性弱于豺皮樟和桂木。粪箕笃、海金沙和小蜡未表现出任何抗细菌活性,其他供试植物对部分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白花酸藤子、海南杜英、黄牛木、山油柑和基及树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斑的R_f值范围为0.0~1.0,说明具有较多的活性化合物。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和检测具有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本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C-生物自显影法 抗细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氧苯胍联合黏菌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体外协同抗菌作用
6
作者 吴素娟 林昌成 +5 位作者 万鹏 李杰 陆毅兴 胡健欣 彭险峰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92-5801,共10页
旨在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的协同抗菌能力及初步联合作用机制,评估异丙氧苯胍是否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黏菌素增效剂,增强黏菌素抗菌效果,以期为临床上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有效治疗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 旨在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的协同抗菌能力及初步联合作用机制,评估异丙氧苯胍是否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黏菌素增效剂,增强黏菌素抗菌效果,以期为临床上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有效治疗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试验、时间杀菌曲线、耐药性诱导和荧光染料试验对协同抗菌及初步联合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单用对肺炎克雷伯菌没有抗菌活性,但与黏菌素联用可对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协同作用,与阿莫西林联用时具有相加作用。时间杀菌曲线表明,两药联合使用时,异丙氧苯胍可增强肺炎克雷伯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细菌数量与黏菌素单药作用相比下降>2 lg(CFU·mL^(-1)),具有协同作用。在长期诱导耐药性试验中,较黏菌素单药组、联合用药组中黏菌素更不易诱导产生耐药性。协同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黏菌素与异丙氧苯胍联合使用时,可以破坏细胞质膜通透性,影响细胞膜电势,消散质子动力势能,使细胞膜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本研究发现异丙氧苯胍与低浓度黏菌素联用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协同抗菌活性,增强黏菌素的抗菌作用。综上表明,异丙氧苯胍可以恢复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可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潜在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MCR 异丙氧苯胍 黏菌素 协同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7
作者 薛雅茜 谯薇美 +4 位作者 洪晓欣 金宇航 陆毅兴 彭险峰 曾振灵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0-828,共9页
[目的]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开发有效的新型黏菌素增效剂及临床防治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通过... [目的]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开发有效的新型黏菌素增效剂及临床防治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通过棋盘法联合药敏试验和时间杀菌曲线评价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肺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模型来评价两者联用的体内抗菌效果。[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无抗菌作用(MIC>256μg/mL),黏菌素对受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1~8μ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用时能增强黏菌素的抗菌活性(分级抑菌浓度指数在0.094~0.313),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体外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进一步表明,联合用药组可显著降低细菌数量,当亚抑菌浓度(0.5μg/mL)的黏菌素与异丙氧苯胍联用时即可达到杀菌效果。在小鼠肺部感染模型中,与黏菌素或异丙氧苯胍单药组相比,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合组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肺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载菌量(P<0.05或P<0.01)。HE染色观察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切片发现,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合组小鼠肺脏的肺泡结构正常,肺泡腔清洁,优于异丙氧苯胍和黏菌素单独用药组。[结论]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联合使用可增强黏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抗菌效果,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新型抗菌增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氧苯胍 黏菌素 联合用药 多杀性巴氏杆菌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其对抗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可欣 周焱洪 +1 位作者 雍燕 方炳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它的优势十分突出,除了广谱的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杀灭作用外,其还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增强药物效果。但细菌的耐药问题也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它的优势十分突出,除了广谱的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杀灭作用外,其还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增强药物效果。但细菌的耐药问题也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使用慢慢出现。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修饰作用、细菌靶位突变和药物的摄取积累减少等。论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的几种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克服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修饰酶 靶位突变 细胞膜 外排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鹅场大肠杆菌耐药状况及blaCTX-M基因的传播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岑道机 麦嘉琳 +5 位作者 周毓源 耿昊宇 刘昌海 邓国辉 姜琪 方亮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71-1582,共12页
为揭示广东地区鹅场动物和环境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的流行与传播特征,本研究从广东省江门及阳江市共10处鹅场采集鹅及环境样品199份,采用MALDI-TOF-MS法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 为揭示广东地区鹅场动物和环境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的流行与传播特征,本研究从广东省江门及阳江市共10处鹅场采集鹅及环境样品199份,采用MALDI-TOF-MS法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PCR法检测头孢噻肟耐药菌中blaCTX-M基因及其基因环境,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接合转移和质粒复制子分型等方法探究blaCTX-M基因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共获得196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链霉素耐药率均超过50%,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0%~25%,其中头孢噻肟耐药菌有49株(24.6%)。阳江地区大肠杆菌对受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江门,且动物源高于环境源,尤其是头孢噻肟和头孢噻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孢噻肟耐药菌中共检出19株携带blaCTX-M基因,包括blaCTX-M-55(n=17)、blaCTX-M-27(n=1)和blaCTX-M-65(n=1),且blaCTX-M基因阳性菌均可对5~11种药物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表型。blaCTX-M-55基因环境均为ISEcp1-blaCTX-M-55-orf477,且在ISEcp1与blaCTX-M基因之间有3种长度的间隔序列;而blaCTX-M-27和blaCTX-M-65的基因环境均为ISEcp1-blaCTX-M-27/65-IS903。19株blaCTX-M基因阳性菌呈现10种PFGE谱型,存在一种主要流行的谱型(47.4%),其包括多种来源菌株,暗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12株(63.2%)blaCTX-M基因阳性大肠杆菌中blaCTX-M基因转移成功,blaCTX-M基因阳性接合子携带的复制子型为IncFⅡ(n=10)和IncHⅠ2(n=2),且存在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表型与blaCTX-M基因共转移现象。研究发现,阳江鹅场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blaCTX-M基因存在一定的流行性且以blaCTX-M-55亚型为主,blaCTX-M基因阳性菌的克隆传播和质粒及插入序列ISEcp1介导的水平传播是导致该基因在鹅场大肠杆菌中扩散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场 大肠杆菌 耐药性 blaCTX-M基因 第三代头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水禽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的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凯迪 罗华东 +3 位作者 王琳琳 王长珍 王民歌 廖晓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690-4701,共12页
为研究水禽中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研究从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5个省市的水禽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中采集鸭粪便样品、水样以及土样1505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MS)质谱分... 为研究水禽中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研究从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5个省市的水禽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中采集鸭粪便样品、水样以及土样1505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MS)质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筛选大肠杆菌中的25种耐药基因。结果显示,1505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449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9.8%,其中335份来源于粪便,52份来源于土壤,62份来源于水,这些样品中浙江(43.3%)和广东(43.2%)的分离率最高,其次是福建(28.1%)和江苏(23.8%),山东(18.3%)的分离率最低。449株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金霉素、氟苯尼考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90.2%、50.3%、96.7%、87.3%和90.6%,而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则比较敏感,来源不同省份的大肠杆菌对不同抗菌药呈现出不同的耐药率。PCR检测结果发现,449株大肠杆菌中耐药基因tet(A)检出率最高(88.2%),随后是floR(58.13%)、sul2(57.02%)、tet(B)(53.9%)、cmlA(39.2%)和sul1(36.75%),未检测到qnrA、tet(M)和tet(X)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在这5个省份中,上述耐药基因在山东省样品中分布均较高,而在浙江省和江苏省样品中分布较低。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中国东南沿海五省水禽及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为养殖业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帅斌 崔泽华 +2 位作者 廖晓萍 刘雅红 孙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2-1083,共12页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及传播,细菌耐药性已然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表现良好,常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碳青霉烯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产碳...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及传播,细菌耐药性已然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表现良好,常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碳青霉烯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产碳青霉烯酶是碳青霉烯耐药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对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至关重要。目前,对于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手段以表型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为主。表型检测一般易于操作,成本低廉,便于在临床进行,但在检测效率和检测用时方面差强人意。分子生物学及其他新型技术在保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基础上能做到快速、高通量检测,但试验检测的成本高,需专业设备和人员,部分技术在碳青霉烯酶检测领域仍有待开发。当前,多种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方法可针对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并没有一项检测能满足所有情况。进行检测时,试验所需时间、操作难度、经济成本等都需列入考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笔者通过结合当前背景,归纳总结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方法,从试验特异性与敏感性、可操作性、检测时间、试验成本等方面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特点,以期为之后新的检测方法的开发及现有方法的改良研究提供切入点,为临床监测与检测方案的制定和实行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 检测方法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养鸡场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海南霉素敏感性的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梅 赵艳利 +1 位作者 蒋红霞 侯庆明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9期14-19,共6页
为探究海南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敏感性,在某大型养鸡场采集了209份鸡肠道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MALDI-TOF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海南霉素、恩拉霉素、盐霉素、丁酸甘油酯对临床分离... 为探究海南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敏感性,在某大型养鸡场采集了209份鸡肠道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MALDI-TOF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海南霉素、恩拉霉素、盐霉素、丁酸甘油酯对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以期为当前限抗禁抗后养殖场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1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9.2%;通过多重PCR对所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结果分离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4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海南霉素与恩拉霉素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MIC值范围均为0.004~0.06μg/mL。海南霉素具有很好的抗梭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产气荚膜梭菌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附属敏感性:优化药物治疗的新思路
13
作者 黄颖然 叶欣晴 +1 位作者 刘娟 于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16-3325,共10页
交叉耐药性(crossresistance)是指细菌耐药性进化过程中,对单一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也会对结构或作用机理相似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现象。附属敏感性(collateral sensitivity)则指细菌对某一药物敏感性下降时,反而对其他药物敏感性提高... 交叉耐药性(crossresistance)是指细菌耐药性进化过程中,对单一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也会对结构或作用机理相似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现象。附属敏感性(collateral sensitivity)则指细菌对某一药物敏感性下降时,反而对其他药物敏感性提高的现象。在抗菌药物的持续压力下,细菌会选择性地发生交叉耐药性或附属敏感性两种不同的进化路径。在后抗生素来临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治疗思路:借用细菌对药物的附属敏感性特征进行治疗方案的设计或优化。然而,细菌附属敏感性进化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其发生概率不稳定且规律性不强。为更好地认知细菌附属敏感性的进化规律及应用前景,本文对影响细菌附属敏感性的关键因素及附属敏感性的产生规律进行综述,并以此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附属敏感性 耐药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