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进展快,在造成患者外观畸形的同时,还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早期进行干预。可根据脊柱侧弯的部位,类型,程度,结合患者年龄和生长潜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脊柱侧弯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畸形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NF1脊柱侧弯在整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多学科联合,力争给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初步探讨后路寰枢椎螺钉钢板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治疗的22例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儿...目的初步探讨后路寰枢椎螺钉钢板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治疗的22例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10例;年龄(8.2±2.8)岁。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系统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及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s interval,ADI)、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记录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spinal cord,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记录植骨融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5.8±14.5)个月。20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术,2例经口松解后再行后路复位融合术;22例患儿术中无一例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ADI分别为(2.6±1.3)mm、(2.7±1.0)mm,CAA分别为(143.1±6.4)°、(142.7±8.5)°,SAC分别为(18.7±3.4)mm、(18.9±3.0)mm;与术前ADI[(9.0±3.2)mm]、CAA[(120.5±13.1)°]、SAC[(13.6±5.2)mm]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状的13例患儿ASIA分级均达到E级,所有患儿颈椎CT重建可见骨性融合良好,寰枢椎均达到解剖复位,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解剖复位及良好固定,并可获得较理想的植骨融合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患儿分为ERAS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避免过量补液、减少引流管留置、多模式镇痛等15项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及化验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体温、进食水量;化验指标包括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ERAS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饮食恢复更快,每日进食水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术后3d内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次和44例次每日最高体温>38.5℃,ERAS组明显偏低(χ^(2)=7.211,P=0.007)。ERAS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分别为11.0±5.6h和30.1±8.1h(t=-13.028,P<0.001),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d(6,7d)和7d(6,7d)(Z=-0.206,P=0.040),ERA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17.8%)和6例(13.3%)患儿发生并发症(χ^(2)=0.338,P=0.561),两组均以轻度腹痛或腹胀最为常见。术后第1、3天两组患儿Hb和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ERAS组和对照组IL-6分别为147.7±116.1mmol/L和184.5±144mmol/L(t=-1.334,P=0.186),术后第3天IL-6分别为19.4±12.2mmol/L和33.5±26.3mmol/L(t=-3.252,P=0.002),ERAS组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应激反应。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儿围术期应用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目的探究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儿围术期应用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患儿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取单纯ERAS围术期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日、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得分、中文版儿童抑郁障碍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得分、治疗依从性评分、ERAS措施完成项目数、并发症率以及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68例中,男27例、女41例,平均年龄(8.31±3.79)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2.76±5.57)h和(8.41±1.65)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62.94±7.81)h和(9.56±2.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日为(11.12±2.14)d,较对照组的(15.18±2.48)d明显更短(t=7.221,P<0.001);两组患者入院时SCARED评分[研究组(20.65±2.01)分比对照组(20.18±2.17)分,t=0.928,P=0.357]和DSRSC评分[研究组(12.59±2.12)分比对照组(12.68±2.07)分,t=0.174,P=0.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出院时SCARED和DSRSC评分为(12.35±2.10)分和(9.88±1.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9±1.79)分和(11.09±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研究组(13.76±1.44)分比对照组(9.32±1.84)分,t=11.102,P<0.001]、ERAS措施完成项目数[研究组(15.91±1.49)项比对照组(13.35±1.54)项,t=6.987,P<0.001]、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5.88%比对照组23.53,χ^(2)=4.221,P=0.040)和疼痛评分[研究组(2.91±0.87)分比对照组(3.76±1.39)分,t=3.031,P=0.003]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S患儿围术期应用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管理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术后康复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减轻其心理应激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进展快,在造成患者外观畸形的同时,还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早期进行干预。可根据脊柱侧弯的部位,类型,程度,结合患者年龄和生长潜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脊柱侧弯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畸形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NF1脊柱侧弯在整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多学科联合,力争给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
文摘目的初步探讨后路寰枢椎螺钉钢板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治疗的22例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10例;年龄(8.2±2.8)岁。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系统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及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s interval,ADI)、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记录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spinal cord,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记录植骨融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5.8±14.5)个月。20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术,2例经口松解后再行后路复位融合术;22例患儿术中无一例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ADI分别为(2.6±1.3)mm、(2.7±1.0)mm,CAA分别为(143.1±6.4)°、(142.7±8.5)°,SAC分别为(18.7±3.4)mm、(18.9±3.0)mm;与术前ADI[(9.0±3.2)mm]、CAA[(120.5±13.1)°]、SAC[(13.6±5.2)mm]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状的13例患儿ASIA分级均达到E级,所有患儿颈椎CT重建可见骨性融合良好,寰枢椎均达到解剖复位,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解剖复位及良好固定,并可获得较理想的植骨融合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患儿分为ERAS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避免过量补液、减少引流管留置、多模式镇痛等15项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及化验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体温、进食水量;化验指标包括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ERAS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饮食恢复更快,每日进食水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术后3d内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次和44例次每日最高体温>38.5℃,ERAS组明显偏低(χ^(2)=7.211,P=0.007)。ERAS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分别为11.0±5.6h和30.1±8.1h(t=-13.028,P<0.001),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d(6,7d)和7d(6,7d)(Z=-0.206,P=0.040),ERA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17.8%)和6例(13.3%)患儿发生并发症(χ^(2)=0.338,P=0.561),两组均以轻度腹痛或腹胀最为常见。术后第1、3天两组患儿Hb和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ERAS组和对照组IL-6分别为147.7±116.1mmol/L和184.5±144mmol/L(t=-1.334,P=0.186),术后第3天IL-6分别为19.4±12.2mmol/L和33.5±26.3mmol/L(t=-3.252,P=0.002),ERAS组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应激反应。
文摘目的探究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儿围术期应用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患儿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取单纯ERAS围术期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日、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得分、中文版儿童抑郁障碍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得分、治疗依从性评分、ERAS措施完成项目数、并发症率以及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68例中,男27例、女41例,平均年龄(8.31±3.79)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2.76±5.57)h和(8.41±1.65)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62.94±7.81)h和(9.56±2.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日为(11.12±2.14)d,较对照组的(15.18±2.48)d明显更短(t=7.221,P<0.001);两组患者入院时SCARED评分[研究组(20.65±2.01)分比对照组(20.18±2.17)分,t=0.928,P=0.357]和DSRSC评分[研究组(12.59±2.12)分比对照组(12.68±2.07)分,t=0.174,P=0.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出院时SCARED和DSRSC评分为(12.35±2.10)分和(9.88±1.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9±1.79)分和(11.09±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研究组(13.76±1.44)分比对照组(9.32±1.84)分,t=11.102,P<0.001]、ERAS措施完成项目数[研究组(15.91±1.49)项比对照组(13.35±1.54)项,t=6.987,P<0.001]、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5.88%比对照组23.53,χ^(2)=4.221,P=0.040)和疼痛评分[研究组(2.91±0.87)分比对照组(3.76±1.39)分,t=3.031,P=0.003]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S患儿围术期应用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管理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术后康复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减轻其心理应激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