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血液肿瘤患儿合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姚佳峰 李楠 姜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肿瘤患儿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为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菌株来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因怀疑感染而送检、病原培养阳性且排除污染和定...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肿瘤患儿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为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菌株来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因怀疑感染而送检、病原培养阳性且排除污染和定植的标本,分析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照201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2095例次病原学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到病原菌2188株,革兰阴性菌1053株(48.1%)、革兰阳性菌837株(38.3%)、真菌298株(13.6%)。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阳性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药敏情况: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菌的41.6%(348/837),以表皮葡萄球菌(84.9%,169/199)和人葡萄球菌(90.8%,129/142)为主,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菌株。②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菌占革兰阴性菌的31.9%(336/1053),以肺炎克雷伯杆菌(63.8%,134/210)和大肠埃希菌(92.8%,90/97)为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占革兰阴性菌的23.6%(248/1053),以肺炎克雷伯杆菌(63.8%,134/210)、大肠埃希杆菌(51.5%,50/97)和阴沟肠杆菌(34.5%,38/110)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接近或超过50%,但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9%~13.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0.0%~26.8%。③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全部鲍曼不动杆菌的32.6%(28/86)。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52.3%~58.1%,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为1.2%。结论:血液肿瘤患儿合并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及条件致病菌检出率有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疾病 儿童 病原菌 耐药菌 感染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液系统肿瘤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40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蒋理 金玲 +12 位作者 杨菁 段彦龙 张瑞东 张元元 于娇乐 吴颖 林巍 范佳 黄爽 张梦 张永红 马晓莉 郑胡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为TLS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TL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化疗前后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 40... 目的探讨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为TLS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TL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化疗前后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 40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28例(70%),女12例,年龄1.0~16.3岁,急性白血病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34例(85%)患儿在化疗开始72 h内发生TLS。40例患儿中,恶心、呕吐2例(5%),发热、乏力2例(5%),胸闷、喘憋7例(17.5%),腹痛3例(7.5%),尿量减少、水肿6例(15%),手足搐搦5例(12.5%)。实验室检查提示高钾血症4例(10%),高磷血症26例(65%),低钙血症12例(30%),高尿酸血症37例(92.5%)。尿酸氧化酶和传统药物别嘌呤醇在降低尿酸(78.6%vs 49.9%)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4.3%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初期容易发生TLS,应密切监测生化指标,积极水化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尿酸氧化酶有效降低AKI的发生率,降低化疗初期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肿瘤溶解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尿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蒋理 郑胡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3-487,共5页
高尿酸血症是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中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尿酸作为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在生理条件下主要的存在形式为尿酸盐。血液中的尿酸盐几乎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TLS所引起的大量尿酸堆积超过了肾小球的滤过能... 高尿酸血症是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中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尿酸作为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在生理条件下主要的存在形式为尿酸盐。血液中的尿酸盐几乎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TLS所引起的大量尿酸堆积超过了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出现“高尿酸血症”。过剩的尿酸随血液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疾病,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尿酸沉积在关节和肾脏中可产生关节疼痛及肾绞痛。若高尿酸血症引发急性尿酸盐肾病,则会出现严重的氮质血症和肾功能衰竭。既往只有别嘌呤醇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用于高尿酸血症的预防,而对已经形成的高尿酸血症并无针对性的药物可以应用。近16年来由于尿酸氧化酶投入市场,临床医生对于预防与治疗TLS所致高尿酸血症的处理变得游刃有余。本文重点对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氧化酶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溶解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 尿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Wernicke脑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文利 秦茂权 +6 位作者 王彬 朱光华 杨骏 骆燕辉 陈薇 王天有 闫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Wernicke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所致的严重代谢性脑病。本病多见于长期酗酒者,但是非酒精性WE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因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Wernicke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所致的严重代谢性脑病。本病多见于长期酗酒者,但是非酒精性WE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因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病人接受放疗、大剂量化疗等处理,常造成维生素B1储备不足及缺乏,是WE的高危人群。本文报道2例儿童HSCT后发生WE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维生素B1(硫胺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胆道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常晓峰 成海燕 +4 位作者 秦红 马晓莉 任清华 徐佳童 王焕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08-61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胆道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of the biliary tree,RMS/BT)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6例RMS/BT患儿临床资料,并对患儿预后情况及相关... 目的分析儿童胆道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of the biliary tree,RMS/BT)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6例RMS/BT患儿临床资料,并对患儿预后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6例RMS/BT患儿中男5例、女1例,中位发病年龄28.5个月(7~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3~43个月)。原发于肝内胆道2例,原发于肝外胆道3例,原发于肝门部胆总管近端和左右肝管1例。肝内型主要以腹痛或局部包块为原发症状就诊,肝外型和肝门部肿瘤主要以胆道梗阻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根据横纹肌肉瘤治疗前TNM(tumor-node-metastasis)临床分期标准,T 2b N 0M 0期2例,T 2b N xM 0期3例,T 1b N 0M 0期1例;根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术后-病理分期系统,5例为Ⅲ期,1例为Ⅰ期。RMS/BT患儿采取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2例行一期肿瘤切除术,4例行肿瘤活检化疗后再手术。术后6例均行化疗,3例进行了原发部位的放疗,未结束化疗的1例拟接受放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肿瘤破裂、胆瘘、胆汁性腹膜炎。本组6例RMS/BT患儿中,5例存活,2例复发,1例死亡。存活的5例中,2例结束治疗无瘤生存,2例仍在治疗中,1例肿瘤复发继续治疗中。结论RMS/BT对化疗敏感,遵循肿瘤活检、化疗、延迟手术及放疗的诊疗流程,大多能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有效减少局部复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 横纹肌肉瘤/诊断 横纹肌肉瘤/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希思 杨维 +9 位作者 黄程 赵文 赵倩 段超 苏雁 金眉 张大伟 秦红 王焕民 马晓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近10年诊治的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合随访资料,为探讨HB的合理诊疗策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2月至2018...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近10年诊治的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合随访资料,为探讨HB的合理诊疗策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2月至201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诊断的、规律诊治,并坚持长期随访的HB患儿。采用以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方案。化学药物治疗方案采用A方案(顺铂+长春新碱+氟尿嘧啶)以及B方案(顺铂+阿霉素)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初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随访至2018年11月30日。结果共收治51例患儿,其中6例患儿因在笔者医院治疗时间短、回当地治疗未纳入临床总结中; 3例患儿治疗前因肿瘤破裂出血等合并症死亡。余42例接受系统治疗并随访。中位年龄19(2~102)个月。临床分期:Ⅱ期1例,Ⅲ期34例,Ⅳ期7例。病初血清AFP:31. 6~2 200 000μg/L(中位数192 274. 5μg/L)。39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6(6~115)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4. 72%。患儿化学药物治疗后全血细胞计数下降不明显,化学药物治疗期间无严重感染发生。化学药物治疗期间无明确心脏毒性指征。仅1例患儿出现短期听力受损。结论手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是HB的主要治疗手段,现行方案中阿霉素和顺铂剂量患儿耐受性好,5年无事件生存率较高,临床需要密切随访这些患儿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儿童 治疗效果 多学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段超 王生才 +10 位作者 金眉 张大伟 赵文 王希思 赵倩 邰隽 张杰 何乐建 张建国 倪鑫 马晓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1-926,共6页
目的总结多学科联合诊治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中心收治的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病例连续纳入研究。治疗采用包括手术、化学药物治疗(以下... 目的总结多学科联合诊治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中心收治的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病例连续纳入研究。治疗采用包括手术、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及局部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在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局部放疗方式的选择包括外放疗、质子治疗及125 I粒子植入治疗。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本中心收治的11例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患儿,年龄1.1~12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病理类型包括:恶性横纹肌样瘤3例,滑膜肉瘤2例,婴儿型纤维肉瘤2例,孤立型纤维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伴有CIC-DUX4易位的小圆细胞肉瘤1例,未分类的小圆细胞肉瘤1例。2例婴儿型纤维肉瘤患儿行ETV6-NTRK3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例滑膜肉瘤患儿SYT-SSX融合基因均为阳性。肿瘤直径≥5 cm者6例,<5 cm者5例;6例患儿无区域淋巴结转移,5例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者3例,余8例患儿不存在远处转移,其中2例患儿为肺转移,1例患儿为骨、骨髓、胰腺及多发淋巴结转移。5例患儿行手术治疗,6例患儿仅行活检。全部患儿均接受化疗。3例患儿行外放疗,4例患儿未放疗,4例患儿行125 I粒子植入治疗。随诊时间10~78个月,中位随诊时间19个月。治疗后8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1例治疗中发生肺转移仍在治疗中。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儿预计平均生存时间为(64.7±6.9)个月(95%CI:51.1~78.2)。1年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均为(88.9±10.5)%。结论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是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患儿的有效治疗措施,近期疗效较理想,但仍需进一步随诊观察。远处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头颈部 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 恶性横纹肌样瘤 CIC-DUX4易位的小圆细胞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剂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安全性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元元 王林娅 +11 位作者 张瑞东 林巍 于皎乐 吴颖 漆佩静 范佳 李静 林嘉衍 郑雪岭 彭晓霞 蒋慧 郑胡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初探砷剂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16日至2018年5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初诊的APL患儿,通过检测APL患儿不同治疗时期、不同组织中砷浓度,观察治疗中、治疗结束... 目的初探砷剂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16日至2018年5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初诊的APL患儿,通过检测APL患儿不同治疗时期、不同组织中砷浓度,观察治疗中、治疗结束后砷剂的不良反应,评估砷剂在儿童APL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15例初诊APL患儿纳入本研究,男8例,发病年龄3~16(10.4±4.0)岁。在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CLGAPL) 2016方案治疗期间,15例患儿诱导期血砷浓度均在10~100 ng·m L^(-1)有效范围;巩固治疗期除2例血砷浓度分别为121.3和9.46 ng·m L^(-1),其他患儿血砷浓度均在有效范围;维持治疗期所有患儿血砷浓度均在有效范围内。停药半年后患儿血砷及尿砷浓度均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1.7和40.4 ng·m L^(-1),与治疗前血砷浓度(0. 7 ng·m L^(-1))及尿砷浓度(13.7 ng·m L^(-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40 1和0.451 9)。头发、指甲中砷浓度在停药时达高峰,在停药后逐渐下降,停药半年后降至治疗前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砷浓度与尿(r=0.778,P<0.001)、头发(r=0.641,P<0.001)及指甲(r=0.655,P<0.001)砷浓度呈正相关;尿砷浓度与头发(r=0.622,P<0.001)、指甲(r=0.688,P<0.001)砷浓度均呈正相关;头发与指甲砷浓度呈正相关(r=0.847,P<0.001)。最长随访时间25.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2±7.8)个月,尚未观察到砷剂的慢性不良反应,砷剂短期反应如脏器功能损害等在对症或砷剂减量后均可消失。结论 APL患儿各治疗阶段血砷浓度均可维持在有效范围,血、尿、头发、指甲砷浓度在停药半年后均降至正常。砷剂在儿童APL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但仍需后期长期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砷剂 三氧化二砷 复方黄黛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同期治疗中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临床分析及经验总结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倩 金眉 +5 位作者 张大伟 赵文 张雪 李刚 冀园琦 马晓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4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治疗中出现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为今后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期间在治疗中出现疾病... 目的分析总结4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治疗中出现进展的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为今后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期间在治疗中出现疾病进展的4例M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分析、文献复习及经验总结。结果 4例患儿(年龄3~11岁)均行肿瘤切除术,瘤灶径线介于3.5~6.0 cm,病理确诊MB,术后接受常规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前行全身状态评估,均为Ⅳ期高危组。4例患儿均在化疗第7~9疗程期间出现脑脊膜播散转移,病例1、2出现颅内高压表现及影像学异常,病例3、4仅有影像学异常,4例患儿均无脑脊液细胞学异常;在后续治疗中,病例1采取二线方案化疗及增加鞘内注射,病情有所控制,但半年后再次出现疾病进展死亡;病例2在二线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缩短化疗间隔,目前疾病稳定,门诊随访中;病例3、4在出现影像学异常后给予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复查影像学提示脑脊膜播散转移灶有所控制,病例3在停药3个月时出现颅内原发病灶进展,最终死亡;病例4患儿目前门诊定期随诊,疾病稳定。4例患儿分别随访15~50个月。结论分析4例高危MB诊治过程提示,虽然术后给予规律全脑全脊髓放疗和化疗,同时定期磁共振监测,但4例患儿均在治疗7~9疗程时出现肿瘤进展,综合分析考虑化疗间隔时间较长以及没有进行鞘内注射可能是肿瘤进展的主要原因。规律鞘内注射治疗对于脑脊膜播散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尚未出现临床症状,而仅有影像学改变的情况下,尽快开始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儿童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利强 陈振萍 +2 位作者 郑杰 马洁 吴润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昕维)治疗新诊断儿童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phase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P-CML)的早期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和安全性。方法收集35例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昕维)治疗新诊断儿童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phase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P-CML)的早期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和安全性。方法收集35例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初次确诊CP-CML的患儿,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260~340 mg/m2,1次/d治疗,根据药物种类分为国产仿制药(昕维)组和进口原研药(格列卫)两组,国产仿制药(昕维)治疗组20例,原研药(格列卫)治疗组15例,随访至2018年5月。对比进口原研药,评价国产仿制药治疗CML患者3、6、12个月时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安全性。结果 35例初诊CP-CML患儿中位年龄10岁(1~16岁),其中男性18名,女性17名。治疗3个月时,国产仿制药组患儿完全血液学反应(complete hematologic responses,CHR)率为75%(15/20); 80%(16/20)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inor cytogenetic response,MCyR),45%(9/20) BCR-ABL转录本水平≤10%。治疗6个月时,CHR率为94%(15/16);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CCyR)为62. 5%(10/16); 43. 8%(7/16) BCR-ABL≤1%。治疗12个月时,CCyR为92. 3%(12/13); 77%(10/13) BCR-ABL≤0. 1%,对比进口原研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5%(3/20)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无严重Ⅳ级不良反应;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疼痛35%(7/20),消化道症状25%(5/20),水肿15%(3/20),不明原因发热10%(2/20),乏力5%(1/20),皮疹5%(1/20)。治疗3个月,国产仿制药CCyR略低于原研药(P=0. 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良反应易控制,无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结论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治疗新诊断儿童CP-CML的早期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良好,安全可靠,本研究尚未发现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髓系 白血病 伊马替尼 仿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治疗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慧 刘怡 +4 位作者 马洁 高超 邢天禹 赵晓曦 陈振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经免疫抑制治疗(IST)后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住院初诊为获得性重型AA(SAA)/极重型AA(VSAA)且应用IST治疗的患儿...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经免疫抑制治疗(IST)后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住院初诊为获得性重型AA(SAA)/极重型AA(VSAA)且应用IST治疗的患儿为SAA/VSAA组,同期在我院住院初诊为获得性非重型AA(MAA)并给予环孢素A(CsA)口服治疗的患儿为MAA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儿初诊时、SAA/VSAA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MAA组治疗6个月外周血中IFN γ、TNF α、IL 2、IL 4、IL 6和IL 10的表达水平。结果SAA/VSAA组25例,MAA组37例。①初诊时SAA/VSAA组IFN γ和IL 6表达较MAA组增加(P<0.05)。②SAA/VSAA组经IST治疗1年后,IFN γ和IL 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截至末次随访,SAA/VSAA组除3例失访外,余22例全部生存,无复发。结论SAA/VSAA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IST可显著改善初治患儿相关造血负向调控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晨光 周翾 +2 位作者 王彬 朱光华 秦茂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发现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发现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确诊为AML并进行allo-HSCT治疗的病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不同组别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46例病例,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存活31例,15例死亡,8例复发。5年OS为(61. 1±8. 7)%,中位生存时间为77. 3个月,5年累积复发率为(16. 0±6. 0)%。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前期后期不同移植方案、移植前缓解状态、缓解次数、不同供者来源、是否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对OS影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髓系肉瘤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AML尤其是难治/复发AML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移植方案的改良及支持治疗的发展,生存率逐年提高。合并髓系肉瘤及复发是影响AML移植治疗预后的重要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的变化与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莎莎 朱筱旌 吴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74-1678,共5页
目的:探讨Treg细胞及Th17细胞的变化与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免疫抑制治疗(IST)的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 目的:探讨Treg细胞及Th17细胞的变化与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免疫抑制治疗(IST)的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IST前和IST后6、12个月AA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及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IST前对比,IST后6个月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h17细胞表达水平与IST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IST前对比,IST后12个月Treg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但IST后6个月、IST后12个月Treg细胞/Th17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IST有效的AA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减少,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的变化与儿童AA的临床预后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1-RUNX1T1阳性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融合转录本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继冉 高超 +5 位作者 赵晓曦 李君 侯贝 李静 张瑞东 郑胡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RUNX1-RUNX1T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RUNX1-RUNX1T1转录本(融合转录本)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10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采用BCH-AML 05方案治疗... 目的探讨RUNX1-RUNX1T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RUNX1-RUNX1T1转录本(融合转录本)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10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采用BCH-AML 05方案治疗的全部RUNX1-RUNX1T1+AML患儿,根据初诊(time point 0,TP0)、诱导Ⅰ后(TP1)、诱导Ⅱ后(TP2)、巩固Ⅰ后(TP3)、巩固Ⅱ后(TP4)和巩固Ⅲ后(TP5)融合转录本的检测情况,相应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组界值分别为每104GUS中融合转录本拷贝数10~4、10~3、10~2、10、1和0,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采用χ2检验比较初诊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的差异;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5年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儿5年OS和R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患儿52例,男27例,中位年龄8(2~14)岁;2例TP1时失访,21例在随访中死亡,其余29例中位随访时间62.2(34.0~134.3)个月。(1)初诊高表达组(17/50)和低表达组(33/50)患儿的年龄、性别、WBC、Hb、PLT计数和骨髓幼稚细胞数、除CD15(P=0.004)外的免疫学表型、TP1~TP5的MR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表明,TP1和TP5融合转录本水平与患儿的5年OS和RFS相关,性别、初诊PLT与5年OS相关,初诊WBC与5年RF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P1时融合转录本水平>103拷贝/104GUS是5年OS的独立不良因素(HR=0.095,95%:CI:0.011~0.860,P=0.036)。结论 RUNX1-RUNX1T1+AML患儿第1次诱导治疗结束后融合转录本水平是患儿长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儿童 RUNX1-RUNX1T1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研究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翾 蔡思雨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4期11-14,共4页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儿童安宁疗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儿童临终照护的关键所在。有效的ACP可以了解患儿及其家庭的临终偏好,为患儿提供符合本人意愿的医疗和照护服务。此外,ACP还可以改善家属丧亲后心理疾...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儿童安宁疗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儿童临终照护的关键所在。有效的ACP可以了解患儿及其家庭的临终偏好,为患儿提供符合本人意愿的医疗和照护服务。此外,ACP还可以改善家属丧亲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目前,国内外在儿科领域的ACP实践均十分有限。成功的ACP需要包括敏感的谈话、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及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未来的研究应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探索患儿及其家庭的临终阶段各维度需求、偏好和价值观。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构建适用于我国患儿的ACP模式,并开发相关辅助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安宁疗护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穆艳顺 王彬 +8 位作者 李斯丹 朱光华 杨骏 周翾 王凯 闫岩 林巍 秦茂权 郑胡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8日至2015年5月4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3例(亲缘单... 目的探讨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8日至2015年5月4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3例(亲缘单倍体组),同胞全相合移植21例(同胞全相合组)。两组的预处理方案均为清髓性,回输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造血干细胞,采用环孢素、甲氨蝶呤±霉酚酸酯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低分子肝素±前列腺素E预防静脉闭塞病。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完全、持久的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亲缘单倍体组和同胞全相合组:(1)WBC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3.1±2.3)和(12.5±1.4)d,PLT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9.4±8.0)和(22.9±7.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9.6±30.3)和(32.5±31.6)月,移植后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9.5%(16/23)vs 71.4%(1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亲缘单倍体相合组与同胞全相合组急性GVHD临床分级(Ⅰ~Ⅳ)65.2%(15/23)和23.8%(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安全性与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 非体外去除T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祖B淋巴细胞白血病Ig和TCR基因重排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超 赵晓曦 +3 位作者 刘曙光 张元元 林巍 张瑞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祖B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Ig和TCR基因重排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祖B-ALL患儿,采用多重PCR联合异源双链电泳及测序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祖B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Ig和TCR基因重排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祖B-ALL患儿,采用多重PCR联合异源双链电泳及测序方法检测IgH、IgK、IgL、TRD、TRG和TRB基因重排,其中单克隆、双克隆和寡克隆重排为阳性组,多克隆和未重排者为阴性组;各标志阳性组中根据基因克隆特性分为单克隆亚组和双/寡克隆亚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特征的差异;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单克隆和双/寡克隆亚组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差异。结果 40例祖B-ALL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均检测到至少1种Ig或TCR克隆性重排,IgH、IgK和IgL的检出率依次为90.0%、32.5%和10.0%;跨系TCR基因重排的比例为72.5%,TRD、TRG和TRB的检出率分别为52.5%、30.0%和17.5%。TRD基因单克隆性重排比例最高(95.2%),主要为Vδ-Dδ和Dδ-Dδ不完全重排。TRD基因重排阳性患儿白血病细胞表达CD22的频率显著低于未重排者。MLL基因重排阳性患儿未检测到TRB基因重排。各标志重排阳性组与阴性组泼尼松反应、微小残留病水平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gH双/寡克隆亚组患儿EFS显著低于IgH单克隆亚组患儿,5年EFS分别为(58.8±12.3)%和(84.2±8.4)%,P=0.044。结论祖B-ALL患儿TRD基因重排与CD22表达相关,IgH单克隆性重排患儿的预后优于双/寡克隆性重排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祖B淋巴细胞 Ig/TCR基因重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唾液酸化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静瑶 陈振萍 +2 位作者 谷昊 傅玲玲 吴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8-932,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一部分病人对常规一线治疗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等反应欠佳。近些年发现,这类病人存在FC-非依赖性血小板清除途径,主要是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去唾液酸化,最终被肝细胞表面的Ashwell-...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一部分病人对常规一线治疗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等反应欠佳。近些年发现,这类病人存在FC-非依赖性血小板清除途径,主要是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去唾液酸化,最终被肝细胞表面的Ashwell-Morell受体(AMR)识别和吞噬,而不依赖于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介导的吞噬。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神经氨酸酶(Neu1)表达上调均可使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去唾液酸化,如血小板的冷藏储存、败血症以及ITP等。目前发现,抗GPIbα抗体阳性的ITP接受一线治疗往往无效,推测抗GPIbα抗体可引起FC-非依赖性血小板清除。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抗GPIbα抗体可引起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有人尝试应用唾液酸酶抑制剂治疗此类ITP并获得了血小板的持续反应。本文结合血小板去唾液酸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去唾液酸化在ITP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去唾液酸化 唾液酸酶抑制剂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蓓 薛天琳 +4 位作者 崔华 巩文玉 刘曙光 李君 高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治疗协作组(CCLG)ALL-200...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治疗协作组(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MLL基因重排阳性的ALL初诊患儿(MLL^+组),以我院CCLGALL-2008方案治疗且时间相近、同性别的MLL阴性的初诊ALL患儿为配对条件(MLL^-组)。MLL^+组依据骨髓细胞中是否有嗜天青颗粒、核仁、空泡和伪足分为阳性亚组和阴性亚组。考察MLL^+和MLL^-组形态特征差异;比较MLL^+组形态学阳性亚组和阴性亚组临床表现和无事件生存率(EFS),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骨髓细胞不典型形态特征对患儿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共收治MLL^+组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0.4~13岁,18例处于完全长期缓解状态,5例骨髓复发,3例确诊后放弃治疗。MLL^-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0.8~14岁。MLL^+组骨髓细胞形态与M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原染色阳性率和赋分值均低于MLL^-组。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核仁、嗜天青颗粒、空泡、伪足的形态特征与初诊时外周血WBC、性别、年龄无相关;6例MLL-AF4融合基因阳性者全部发现具有核仁,其他MLL重排者具有核仁的比例显著低于MLL-AF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无伪足患儿第33天MRD≥10^(-4)的比例高于有伪足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有、无核仁的患儿3年EFS[(55.0±15.0)%vs.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有、无嗜天青颗粒的患儿3年EFS[(41.7±22.2)%vs.(83.9±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核仁和颗粒对MLL^+组预后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能力优于分别预测(AUC分别为0.833、0.786和0.705),P值分别为0.023、0.051和0.162。结论 MLL基因重排阳性ALL患儿骨髓白血病细胞具有独特的组化染色特征,其形态表现与MLL重排亚型相关,并可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骨髓细胞形态 MLL基因重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