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美辰 潘长鹭 +1 位作者 杨文利 闫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9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1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289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25-(OH)D水平,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定身体成分,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BMI以及体成分指...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1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289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25-(OH)D水平,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定身体成分,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BMI以及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分别为25.6%和43.3%。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组的BMI及体成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后,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VFA)、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均与血清25-(OH)D水平呈线性负相关关系。BMI以及体脂率、VFA、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TFMI均与维生素D缺乏患病风险增高有关(P<0.05)。结论: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对血清25-(OH)D含量有影响,其中体脂肪量及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身体成分 内脏脂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身体成分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王美辰 赵文利 +2 位作者 杨文利 黄鸿眉 闫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12期33-36,41,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身体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就诊的6~1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包括一日24小时膳食记录,身体成分,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身体测量指标,包括BMI、内脏脂肪面积(V...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身体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就诊的6~1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包括一日24小时膳食记录,身体成分,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身体测量指标,包括BMI、内脏脂肪面积(VFA)、体脂率、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全身肌肉质量指数(MMI)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432例肥胖儿童平均年龄(10.4±2.3)岁。13.9%患儿蛋白质、49.5%患儿脂肪和10.0%患儿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于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在调整了肥胖儿童的年龄、性别及总能量摄入后,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身体成分指标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男童中,碳水化合物摄入与BMI呈正相关,且与体成分中脂肪相关指标VFA、体脂率、FMI均呈正相关关系;蛋白质摄入与体脂率及FMI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肥胖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摄入超标比例较高,其中男童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摄入对体脂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量营养素 儿童青少年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胰腺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文利 王焕民 +7 位作者 秦红 桑艳梅 韩炜 杨维 常晓峰 朱志云 成海燕 闫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儿童胰腺肿瘤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肿瘤外科收治的胰腺肿瘤患儿1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配对收集早期肠外营养(PN)组病人15例,监测两组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儿童胰腺肿瘤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肿瘤外科收治的胰腺肿瘤患儿1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配对收集早期肠外营养(PN)组病人15例,监测两组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体质量变化、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范围、术前体质量、术前营养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早期EN组术后第7d淋巴细胞计数、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术后第14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以及早期PN组术后第7d和术后14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26~5.63,P<0.05)。早期EN组术后第14d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第7d血肌酐水平均高于早期PN组,差异有显著性(t=2.23~3.4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存在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胰腺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早期肠内组在改善机体的营养指标、减少体重丢失、缩短住院时长、减轻住院费用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儿童 肠内营养 肠外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外科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及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夏露露 闫洁 +2 位作者 赵文利 杨文利 黄金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10期85-89,共5页
目的:运用STAMP评分对新生儿外科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其营养风险状况及临床结局,为合理运用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的48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2... 目的:运用STAMP评分对新生儿外科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其营养风险状况及临床结局,为合理运用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的48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用STAMP评分对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收集入院前饮食情况、身长、体质量、住院时间及费用、营养支持等相关信息,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外科患儿营养风险评分的平均得分为3.15±1.67,25.72%的患儿处于高风险;不同性别的患儿营养风险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胎龄、喂养方式、疾病诊断的营养风险评分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儿的评分高于足月儿(P<0.05),母乳喂养的患儿营养风险最低,食管和肠道疾病患儿的营养风险较高。不同风险程度的患儿在住院费用、收入ICU人数比例和EN管饲人数比例、病情好转人数比例、住院时间等临床结局方面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外科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关注其营养状态,给予合理的营养干预,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外科 住院 营养风险筛查 STAMP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0岁超重肥胖儿童HOMA-IR指数分布及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文利 闫洁 +10 位作者 赵文利 杨秀花 潘长鹭 栗达 夏露露 杨炯贤 桑艳梅 魏云芳 王银会 许嘉 巴蕾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8~10岁超重肥胖儿童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的分布及与人体成分等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北京市某小学8~10岁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人体成... 目的:探讨8~10岁超重肥胖儿童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的分布及与人体成分等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北京市某小学8~10岁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人体成分指标(肌肉量、去脂体重量、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检测血液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采用HOMA-IR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共收集149名儿童,其中超重57名、肥胖92名;肥胖者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空腹胰岛素、内脏脂肪面积、HOMA-IR指数均显著高于超重者,两者空腹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P=0.108)。男生(109例)在肌肉量、去脂体重、基础代谢率方面大于女生(40例)(P<0.05)。48例(32.2%)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IR>4),且各检测指标均显著升高(P<0.001)。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均与HOMA-IR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腰臀比相关性最大(r=0.472)。结论:超重肥胖儿童HOMA-IR指数普遍偏高。HOMA-IR指数大于4时,体重、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等显著增加。人体成分分析可用于超重肥胖儿童体格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A-IR指数 人体成分 超重 肥胖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淋巴瘤治疗后生存者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文利 段彦龙 +5 位作者 闫洁 金玲 黄爽 张梦 徐会 杨文利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38-241,248,共5页
目的调查儿童淋巴瘤治疗后生存者的健康状况。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将2021年6月—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专业门诊复查的90例结束治疗后3个月及以上的患儿纳入分析。采用自制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就学情况、每日活动时间与24h膳食回顾,... 目的调查儿童淋巴瘤治疗后生存者的健康状况。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将2021年6月—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专业门诊复查的90例结束治疗后3个月及以上的患儿纳入分析。采用自制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就学情况、每日活动时间与24h膳食回顾,行体格检查、血常规及生化、影像学检查等。结果淋巴瘤生存者中男68例(75.6%),女22例(24.4%);霍奇金淋巴瘤18例(20%),非霍奇金淋巴瘤72例(80%);初诊中位年龄8.7(2.5~16.3)岁,目前中位年龄12.2(3.6~18.5)岁;结束放、化疗中位时间24(3~108)个月;消瘦4例(4.4%);超重肥胖38例(42.2%),血脂异常24例(26.7%),高尿酸血症21例(23.3%),脂肪肝23例(25.6%)。年龄别体重和脂肪肝与肥胖相关。结论淋巴瘤治疗后生存者存在慢性健康不良现象;应加强看护人的营养宣教,纠正其结束治疗后为生存者过度补充营养的误区,以降低肥胖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7
作者 杨文利 秦茂权 +6 位作者 贾晨光 王彬 朱光华 杨骏 骆燕辉 郑杰 闫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接受肠外营养(PN)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确定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5月于我院行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因果关系评估法,从患儿医疗记录中收集与PN相关的...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接受肠外营养(PN)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确定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5月于我院行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因果关系评估法,从患儿医疗记录中收集与PN相关的并发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时间内共223例患儿行allo-HSCT,其中PN治疗者92例(42%)。共有85%(n=78)的患儿发生了213例次可归因于PN的并发症。平均每位患儿发生(2.31±1.66)例次(最少=1,最多=8),每100个PN日可能发生5.5例次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电解质紊乱(n=89)、糖脂代谢紊乱(n=45)、肝功能损害(n=35)、胆汁淤积(n=21)、尿素氮(BUN)升高(n=11)和感染(n=12)。多因素变量分析显示,PN持续时间(P=0.004)和血糖异常(P=0.007)是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期间PN可引起较多并发症,且随PN时间延长而增多。虽然很难明确并发症与PN之间的绝对相关性,肠内营养可能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外营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5例实体瘤患儿营养评价及维生素状况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文利 王焕民 +7 位作者 秦红 韩炜 杨维 成海燕 朱志云 常晓峰 赵文利 闫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4期80-84,共5页
目的:评估实体瘤患儿营养风险,进行营养评价及血清维生素状况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6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205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STAMP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体格指标、血清蛋白、前白蛋白),完善血清9种维... 目的:评估实体瘤患儿营养风险,进行营养评价及血清维生素状况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6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205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STAMP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体格指标、血清蛋白、前白蛋白),完善血清9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B 6、维生素B 9、维生素B 12)浓度测定及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状况及不同营养状况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结果:205例实体瘤患儿中,男童97例(47.3%)、女童108例(52.7%),年龄范围4月龄~16岁9月龄。中度营养不良风险者148例(72.2%)、高度营养不良风险者57例(27.8%),营养不良风险与年龄(r=0.230,P=0.001)及住院时长呈正相关(r=0.144,P=0.04)。低白蛋白血症者31例(15.1%),住院时长显著增加,低血清前白蛋白者150例(73.2%)。维生素检测显示:维生素D缺乏最广泛,占比83.4%,其次为维生素C(15.6%)、维生素A(9.3%)、维生素B 6(9.3%)、维生素B 2(5.4%),其余维生素的缺乏率在5%以下。结论:实体肿瘤患儿存在较高营养不良风险,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白蛋白血症、低前白蛋白、血清维生素缺乏等。营养状况与住院时长存在相关性,需进行早期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评估,以及早期营养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评价 维生素 实体肿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夏露露 赵文利 +3 位作者 武洁 霍枫 王荃 闫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5期71-76,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肺炎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325名符合标准的患儿,收集基本信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 目的:通过对肺炎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325名符合标准的患儿,收集基本信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C、NK-C),采用速率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并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结果:本研究中营养高风险患儿占12.92%,营养不良(包括低体重和超重)患儿占12.00%,平均血红蛋白为(100.65±12.04)g/L,平均白蛋白为(39.67±4.04)g/L,平均前白蛋白为(103.60±37.57)mg/L,各项指标在男婴与女婴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体重组的CD3^(+)T细胞高于低体重组和超重组(P<0.05),超重组的CD4^(+)T细胞和CD4^(+)/CD8^(+)低于其他2组(P<0.05),IgM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的CD3^(+)T细胞和CD8^(+)T细胞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无贫血组的CD4^(+)T细胞和CD4^(+)/CD8^(+)低于贫血组(P<0.05),CD8^(+)T细胞高于贫血组(P<0.05),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贫血组(P<0.05)。CRP正常组的CD4^(+)T细胞、CD4^(+)/CD8^(+)和IgA低于CRP升高组(P<0.05),B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CRP升高组(P<0.05)。CRP与前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444,P<0.05)。结论:肺炎患儿在不同营养状况下的免疫功能不同,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可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利于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肺炎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建议(2023) 被引量:13
10
作者 康军仁 于康 +4 位作者 刘燕萍 闫洁 窦攀 华鑫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规范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加速机体康复并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也... 规范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加速机体康复并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也明确提出,应将营养支持治疗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为此,北京市临床营养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在结合最新临床营养指南、研究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建议(2023)》。本建议提出,应建立并遵循包括营养筛查、营养诊断、营养支持治疗和临床监测在内的规范化营养管理路径与策略,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个体化营养管理,旨在为临床医生和临床营养医师等专业人员开展规范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营养支持 治疗 危重症 儿童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住院患儿和幸存者的体成分分析研究
11
作者 赵文利 张诗晗 +4 位作者 段彦龙 杨文利 夏露露 闫洁 马晓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电阻抗法了解肿瘤住院患儿和幸存者的体成分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和停止治疗定期复查的134例肿瘤患儿(包括治疗组74例,幸存组60例)及健康对照组。用问卷调查了解三组... 目的通过生物电阻抗法了解肿瘤住院患儿和幸存者的体成分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和停止治疗定期复查的134例肿瘤患儿(包括治疗组74例,幸存组60例)及健康对照组。用问卷调查了解三组人群的活动及屏幕使用时间等情况;运用生物电阻抗法行人体成分检测和营养评估。结果治疗组蛋白质量、肌肉量及去脂体重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72、-3.221和-3.013,P值均<0.05),体脂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3.192,P<0.05)。幸存组蛋白质量、肌肉量及去脂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体脂肪量和体脂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18和6.043,P值均<0.05)。治疗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和幸存组(t值分别为5.325和-3.866,P值均<0.05),超重肥胖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幸存组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53和2.92,P值均<0.05)。结论住院患儿及幸存者均存在体成分的异常,体脂肪显著增加,结果提示有必要为肿瘤儿童制定一个可行的运动和营养的干预计划,预防脂肪的过度增加和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成分 身体活动 儿童肿瘤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