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探讨
1
作者 陈巍 刘璐 +3 位作者 刘婷婷 王大勇 张廷冲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9例罹患急性阑尾炎的免疫妥协儿童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9例罹患急性阑尾炎的免疫妥协儿童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29例患儿中,男21例、女8例,年龄4.40(3.05,8.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4例,82.8%)、腹痛(24例,82.8%),主要腹部体征为腹部压痛(23例,79.3%)、肌紧张(9例,31.0%)和反跳痛(8例,27.6%)。16例(16/29,55.2%)中性粒细胞减少(中度1例、重度15例)。29例均予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18例(18/29,62.1%)使用1种及以上特殊限制级抗生素。10例(10/29,34.5%)初次诊断急性阑尾炎后即予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腹腔镜手术、3例采用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患儿中,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腹腔镜手术患儿中,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缓解;19例予保守治疗,除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其余18例均治愈出院,其中9例于保守治疗后行择期阑尾切除术,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免疫妥协的急性阑尾炎患儿,及时经验性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缓解临床症状;在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明确诊断后行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免疫妥协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阑尾切除术 保守治疗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弯的诊治要点
2
作者 曹隽 李海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进展快,在造成患者外观畸形的同时,还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早期进行干预。可根据脊柱侧弯的部位,类型,程度,结合患者年龄和生长潜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脊柱侧弯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畸形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NF1脊柱侧弯在整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多学科联合,力争给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侧弯 诊断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药物疗法 多学科诊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3
作者 李海艟 姚子明 +7 位作者 郭若兰 张文妍 高荣轩 刘昊楠 郭东 曹隽 郝婵娟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NF1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analysis,MLPA)以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对NF1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查找基因突变位点,并对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测量并对比患儿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偏移及矢状面偏移等影像学参数变化,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诊断为NF1脊柱畸形患儿4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共明确NF1基因突变43例,未明确4例。WES的基因诊断率为76.6%(36/47),WES联合MLPA及WGS的诊断率为91.5%(43/47)。NF1脊柱畸形患儿的突变类型包括:NF1基因无义突变16例,移码突变13例,剪接位点突变9例,缺失/重复突变3例,错义突变2例。首次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棒技术30例,后路脊柱融合手术17例;初次手术年龄7.8(4.6,9.9)岁。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儿主弯Cobb角分别为56.0(43.0,65.0)°、17.0(8.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77,P<0.001);主弯矫正率为(68.6±17.5)%。随访时间为3.6(2.0,6.3)年,随访期间9例(9/47,19.1%)出现并发症。结论NF1脊柱畸形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缺乏明确的基因突变热点。NF1脊柱畸形存在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即使相同NF1基因突变位点的患儿,其脊柱畸形的临床表型也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安全有效,对于控制儿童期NF1脊柱侧凸畸形的病情进展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畸形 基因检测 遗传学研究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肠病的精准治疗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双珍 孔琰 +2 位作者 刘前超 朱艾琳 吴捷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在诊治方面仍然面临挑战。IBD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对患儿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儿... 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在诊治方面仍然面临挑战。IBD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对患儿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儿童IB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建立儿童IBD的精准治疗新模式成为国内外儿科医师和学者的目标。精准医学已被证明在肿瘤、新生儿遗传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儿童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本文就当前精准治疗在儿童IBD中的应用情况,阐明精准治疗在儿童IBD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精准医学 治疗策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病数据探讨20种儿童罕见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帅 马昂 +5 位作者 罗淑颖 夏松辰 郝婵娟 李巍 卫海燕 张耀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利用医院儿童罕见病数据库,挖掘和评估不同罕见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推动临床罕见病患儿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医院罕见病数据库(一期)中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11年5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采用《国际疾病... 目的利用医院儿童罕见病数据库,挖掘和评估不同罕见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推动临床罕见病患儿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医院罕见病数据库(一期)中的患儿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11年5月16日至2023年1月29日。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挖掘到的病例数、性别、地域、年龄、基因检查、重复门诊和住院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数据库共纳入3491例患儿,涵盖了20种罕见病,占罕见病目录的9.7%(20/207)。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30∶1(1975男性/1516女性)。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1024例,占29.3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944例,占27.04%)和苯丙酮尿症(191例,占5.47%)是排名前三的罕见病。基因检测数据纳入220份,占疾病总数量的6.30%。住院病例涵盖了16个省份,其中河南省的病例占比96.60%(1988/2058)。婴儿期罕见病占总病例数的42.36%(1479/3491)。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是重复住院罕见病中占比最高的,为24.24%(8/33),而卡尔曼综合征患儿的重复门诊率最高,为51.85%(14/27)。结论专病数据库20种儿童罕见病的患儿临床特征总结,为推动儿童罕见病的防控、检测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临床特征 数据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儿童食物过敏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2-284,290,共4页
临床上食物过敏的管理主要包括回避过敏食物和多学科合作对症治疗。低敏配方是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重要的营养来源,医生应合理选择并规范使用低敏配方。食物阶梯疗法已应用于管理轻中度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儿童。开展食物过敏个体化治疗是... 临床上食物过敏的管理主要包括回避过敏食物和多学科合作对症治疗。低敏配方是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重要的营养来源,医生应合理选择并规范使用低敏配方。食物阶梯疗法已应用于管理轻中度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儿童。开展食物过敏个体化治疗是未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个体化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佟静涵 吴晓明 +7 位作者 孙雅欣 李姝凝 梁琛 董恒 车刚 刘畅 胡艳 刘雅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96-3703,共8页
背景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期的血管炎性疾病,部分患儿会累及肾脏,临床上称为紫癜性肾炎。目前不同研究建议的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对于相应干预措施所采用的结局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目的调查分析我国紫癜性肾炎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现状,... 背景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期的血管炎性疾病,部分患儿会累及肾脏,临床上称为紫癜性肾炎。目前不同研究建议的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对于相应干预措施所采用的结局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目的调查分析我国紫癜性肾炎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现状,为该领域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Web of Science,收集公开发表的紫癜性肾炎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0年1月—2021年6月。中文数据库采用题名或关键词结合主题词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英文数据库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由两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对结局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共纳入紫癜性肾炎的随机对照研究148篇,紫癜性肾炎研究结局指标以理化指标为主,症状类指标较少。结局指标出现频次依次为临床疗效(121次,81.76%),不良反应(74次,50.00%),24 h尿蛋白(68次,45.95%),尿红细胞(43次,29.05%),复发率(20次,13.51%)。仅2篇文献明确区分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结论国内紫癜性肾炎研究结局指标种类繁多,以理化指标为主,异质性较大。研究关注疗效指标而对不良反应的关注度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紫癜性肾炎临床干预性研究结局指标集,为同类研究选择结局指标及指导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 儿童 结局指标 结局指标集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循证护理实践
8
作者 刘小玉 杨芹 +3 位作者 李凤婷 贾红艳 高玉梅 李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 :将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某三级儿童专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需要进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及科室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遵... 目的 :将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某三级儿童专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需要进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及科室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转化模式,结合临床现状制订对策。使用调查问卷调查护士对最佳证据的知晓情况,采用现场观察和自我报告评估护士对最佳证据实施的依从性。结果 :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穿刺和维护最佳证据知晓率和依从性(P<0.05);证据的应用可在未增加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的前提下(P=0.205),有效延长留置时长(P<0.001),明显减少了静脉治疗相关费用(P<0.001)。结论 :证据的应用可以提升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得到延长,减少了患儿穿刺次数和住院费用,从而减少护士工作量,节省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针 儿童 循证护理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伟 葛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2-716,共5页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是儿童后颅窝肿瘤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髓母细胞瘤最高,占24%~30%)。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认为与小脑⁃大脑回路损害、小脑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损害和脑网络改变相关。基于小...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是儿童后颅窝肿瘤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髓母细胞瘤最高,占24%~30%)。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认为与小脑⁃大脑回路损害、小脑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损害和脑网络改变相关。基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尚未展现出预期的稳定性,仍未推广至临床。药物治疗主要基于临床经验,但疗效有待验证,故目前缺乏明确的有效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如物理治疗、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对改善远期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本文综述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探究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构建更准确的预测模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下肿瘤 颅窝 缄默症 小脑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不同中医证候临床及尿液蛋白质组学差异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畅 王盼盼 +3 位作者 李少静 张艳菊 杜丽娜 杨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87-3093,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AHSP)不同中医证候的临床及尿液蛋白特征。方法按照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收集AHSP不同中医证候患儿的临床信息及尿样进行分析,并通过尿液蛋白质组质谱分析,筛选及比较AHSP不同证候的尿液差异蛋白。结果AHS...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AHSP)不同中医证候的临床及尿液蛋白特征。方法按照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收集AHSP不同中医证候患儿的临床信息及尿样进行分析,并通过尿液蛋白质组质谱分析,筛选及比较AHSP不同证候的尿液差异蛋白。结果AHSP不同证候临床特征显示,皮肤紫癜首发者风热伤络证最多,湿毒内蕴证次之;皮肤紫癜伴腹痛症状首发者仅在脾虚不摄证中出现。不同证候间实验室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通过DDA及DIA定量方法,在不同证候间筛选出21个证候差异蛋白,其中风热伤络、湿毒内蕴证间2个,风热伤络、脾虚不摄证间3个,湿毒内蕴、脾虚不摄证间16个;经OPLS-DA分析筛选出10个差异蛋白,包括ALDOB、Glyc、GSTA2、GPDA、GAPDH、CRYL1、AK1A1、VMO1、Cat S、DHPR。结论AHSP不同证候间临床及尿液蛋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证候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过敏性紫癜 证候 尿液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在儿童Nuss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富洲 郑铁华 +5 位作者 任艺 滑蕾 高佳 许增华 马阳巍 张建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以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Nuss手术的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单... 目的探讨以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Nuss手术的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T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各21例。T组患儿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取侧卧位行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G组患儿气管插管后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术毕两组均使用电子泵静脉镇痛(自控+持续给药模式)。记录所有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1 h、6 h、12 h、24 h及48 h静息疼痛评分及术后0~1 h、1~6 h、6~12 h、12~24 h、24~48 h各时间段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次数;记录两组术后恶心、呕吐、便秘、疼痛等并发症以及T组硬膜外阻滞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瑞芬太尼用量:T组[(0.14±0.13)μg·kg^(-1)·min^(-1)]少于G组[(0.30±0.14)μg·k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6 h、12 h静息疼痛评分:T组[(0.57±0.51)分、(2.95±1.99)分、(2.71±1.66)分]小于G组[(5.20±2.44)分、(4.55±2.12)分、(4.43±1.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和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PCIA按压次数:T组[(0.67±0.48)次、(3.52±2.46)次、(1.91±1.09)次、(3.32±1.65)次、(7.83±5.15)次]均少于G组[(2.00±1.41)次、(6.80±3.65)次、(6.22±3.78)次、(11.74±7.16)次、(16.90±12.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需要补救镇痛的患儿例数T组(5例)少于G组(14例)(P<0.05);恶心患儿例数T组(9例)多于G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和便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均硬膜外穿刺成功,无一例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以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用于儿童Nuss手术可以减少静脉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镇痛泵,可提高患儿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矫形外科手术 麻醉 硬膜外 镇痛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昊楠 李多依 +6 位作者 张瀚文 赵梦奇 郭东 祁新禹 白云松 李宇璇 张学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患儿分为ERAS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避免过量补液、减少引流管留置、多模式镇痛等15项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及化验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体温、进食水量;化验指标包括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ERAS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饮食恢复更快,每日进食水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术后3d内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次和44例次每日最高体温>38.5℃,ERAS组明显偏低(χ^(2)=7.211,P=0.007)。ERAS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分别为11.0±5.6h和30.1±8.1h(t=-13.028,P<0.001),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d(6,7d)和7d(6,7d)(Z=-0.206,P=0.040),ERA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17.8%)和6例(13.3%)患儿发生并发症(χ^(2)=0.338,P=0.561),两组均以轻度腹痛或腹胀最为常见。术后第1、3天两组患儿Hb和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ERAS组和对照组IL-6分别为147.7±116.1mmol/L和184.5±144mmol/L(t=-1.334,P=0.186),术后第3天IL-6分别为19.4±12.2mmol/L和33.5±26.3mmol/L(t=-3.252,P=0.002),ERAS组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脊柱畸形 手术 应激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REEⅡ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循证指南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超 宫建 +5 位作者 赵立波 赵紫楠 刘小会 程海新 王晓玲 杨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相关指南的现状与质量,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CBM等国内外各大医学和行业机构网站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4月,收集儿...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相关指南的现状与质量,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CBM等国内外各大医学和行业机构网站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4月,收集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相关指南。应用指南研究与评价(AGREEⅡ)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来自5个国家和1个地区的9部指南。4名评价员对每个领域的组内相关系数一致度中等(ICC范围0.700~0.766)。AGREEⅡ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指南在“范围与目的”(平均领域分值为86.11%±7.12%)、“参与人员”(80.56%±5.68%)、“制定的严谨性”(78.01%±10.46%)、“清晰性”(77.30%±9.64%)和“编辑的独立性”(72.69%±18.00%)方面得分较好,均超过70%。各指南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整体推荐意见类似,在新生儿用药、糖皮质激素辅助用药等领域循证证据不足,推荐尚存争议。结论纳入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相关循证指南的整体质量中等偏上,在新生儿用药领域的证据尚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 指南评价 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腋下小切口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伊寒露 叶赞凯 +4 位作者 朱耀斌 丁楠 沈磊 郭健 李志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左侧腋下小切口入路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左侧腋下小切口入路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1.09(0.60,1.75)岁,体重9.00(7.20,10.50)kg,均行单纯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左侧腋下小切口入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手术顺利,术后返回心脏重症监护室予对症治疗,必要时予强心、利尿治疗。收集所有患儿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个月、3~6个月随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40例均封堵成功,1例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封堵器移位,患儿无明显不适,予取出封堵器及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手术顺利。其余39例术后随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心脏各房室内径基本正常;无一例出现残余分流、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单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左侧腋下小切口入路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安全有效,对小年龄、低体重、伴有粗大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同样适用,具有切口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间隔封堵装置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模式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婵娟 崔蕾 +5 位作者 李伟京 赵晓曦 高超 吴敏媛 王天有 李志刚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模式特点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T-ALL...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模式特点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T-ALL患儿,分析其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的Ig/TCR基因重排情况,根据重排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结果:①52例儿童T-ALL中男37例(71.2%),入院时中位年龄8.0(1.8~16.0)岁,初诊时WBC中位数为140.5(2.7~667.1)×10^9·L^-1,中危38例(73.1%)、高危14例(26.9%)。中位随访时间136.3(1.2~171.7)个月,长期完全缓解38例(73.1%)、复发10例(19.2%),其他原因死亡4例(7.7%)。②TCRB、TCRG、TCRD和IgH克隆性基因重排的发生率分别为85%、85%、38%和21%,94%的患儿检出至少1种基因重排,88%的患儿检出至少2种基因重排。TCRB、TCRD、TCRG和IgH重排分别以完全性Vβ-(Dβ)-Jβ、Vδ-Jδ、VγⅠ-Jγ1.3/2.3和DH-JH不完全重排为主。各种重排的胚系片段使用和连接区序列极具多样性。③10例复发患儿中有6例检测了复发时的Ig/TCR基因重排模式,4例与初诊时完全一致,2例发生改变。④SIL-TAL1融合基因阳性率在11例IgH重排阳性患儿中0%(0/14),在41例IgH重排阴性患儿中为34.1%(14/41),P=0.025。⑤TCRB基因重排阳性组高危比例(20.5%,9/44)低于阴性组(62.5%,5/8),P=0.025。TCRB或TCRG基因重排阳性组第33d缓解率(89.4%,42/44)高于阴性组(10.6%,5/8),P=0.022,第78dMRD水平≥10^-3的比例(10.8%,4/37)低于阴性组(50.0%,3/6),P=0.045。结论:儿童T-ALL初诊时Ig/TCR克隆性基因重排的胚系片段使用和连接区序列极具多样性,有助于进一步性MRD检测标志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 免疫球蛋白 基因重排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术式演变与治疗决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格 王生才 倪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甲状舌管囊肿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颈部病变之一,约占儿童颈部中线肿块的70%。临床上一经发现,多建议尽早治疗,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随着技术发展和认识的深入,甲状舌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在不断演变过程中日趋成熟也日渐丰富。本文旨在总... 甲状舌管囊肿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颈部病变之一,约占儿童颈部中线肿块的70%。临床上一经发现,多建议尽早治疗,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随着技术发展和认识的深入,甲状舌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在不断演变过程中日趋成熟也日渐丰富。本文旨在总结儿童甲状舌管囊肿的手术方式,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舌管囊肿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食管腐蚀伤并发症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谷一超 黄金狮 +3 位作者 廖俊敏 赵勇 华凯云 李爽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食管腐蚀伤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4例食管腐蚀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儿摄入腐蚀剂后的并发症、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4例... 目的总结儿童食管腐蚀伤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4例食管腐蚀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儿摄入腐蚀剂后的并发症、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4例患儿中,并发食管狭窄12例,其中短段食管狭窄8例,长段食管狭窄4例;14例均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术,共扩张188次,有效率为66.7%(8/12),8例短段食管狭窄均扩张成功,4例长段食管狭窄扩张无效。并发食管气管瘘5例,其中3例因纽扣电池导致食管气管瘘的患儿经保守治疗后自愈。结论儿童食管腐蚀伤可造成食管狭窄,大多可经反复扩张治愈,狭窄段的长度会影响扩张治疗结果。纽扣电池所致食管气管瘘有自愈的可能,可于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烧伤 化学 食管狭窄 气管食管瘘 诊断 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0 daPa宽频声导抗技术评估鼓膜置管状态
18
作者 郑之芃 王雪瑶 +5 位作者 周怡 李颖 金欣 史吉峰 刘薇 刘海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利用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0 daPa 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0 daPa)曲线,建立鼓膜置管状态的判断依据,辅助医生确定鼓膜置管状态,确定拔管时机。方法对43例(62耳)3~6岁儿童进行0 daPa宽频声导抗测试,其中中耳功能... 目的利用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0 daPa 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0 daPa)曲线,建立鼓膜置管状态的判断依据,辅助医生确定鼓膜置管状态,确定拔管时机。方法对43例(62耳)3~6岁儿童进行0 daPa宽频声导抗测试,其中中耳功能正常组10例20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12月以上儿童,置管通畅组11例(19耳),置管堵塞组22例(23耳);共获得107个频率的WAI-0 daPa。利用Kruskal-Wallis H和Nemenyi统计法,比较三组WAI-0 daPa结果。结果鼓膜置管通畅组在226~667 Hz处WAI-0 daPa显著高于中耳功能正常组(P<0.05),置管堵塞组在226~500 Hz处WAI-0 daPa显著低于置管通畅组(P<0.05),中耳功能正常组在2000~3364 Hz、6727 Hz处WAI-0 daPa显著高于置管堵塞组(P<0.05)。低频区WAI-0 daPa低于20%时,置管堵塞的可能性大。结论利用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曲线低频区域吸收率,可判断鼓膜置管状态,辅助医生确定拔管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术 鼓膜置管堵塞 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和细菌性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吉晓丹 赵顺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PNP)和细菌性坏死性肺炎(BNP)的临床特征,观察炎性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1年收治并诊断为MPNP和BNP的临床资料共72例。结果 MPNP组43例,BNP组29例,前者年龄中位数7.9岁,后者1.9岁(P&...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PNP)和细菌性坏死性肺炎(BNP)的临床特征,观察炎性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1年收治并诊断为MPNP和BNP的临床资料共72例。结果 MPNP组43例,BNP组29例,前者年龄中位数7.9岁,后者1.9岁(P<0.01)。BNP组出现气促、三凹征和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比例分别为79.3%、37.9%和51.7%,MPNP组分别为37.2%、9.3%和18.6%(P<0.05)。BNP组病原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病例总数76%。BNP组病程3天内C反应蛋白中位数83 mg/L,降钙素原中位数29.9 ng/mL,均高于MPNP组14 mg/L和0.1 ng/mL(P<0.05)。MPNP组在病程4~7天和8~14天中性粒细胞比例中位数分别为78.2%和80.4%,BNP组为65.8%和59.8%(P<0.05)。两组白细胞总数在病程前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NP组血D-二聚体中位数4.1 mg/L高于BNP组3 mg/L(P<0.05)。MPNP组胸水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BNP组以多核细胞为主,BNP组胸水糖(2±2)mmol/L明显低于MPNP组(6±2)mmol/L(P<0.01)。MPNP组肺部发生空洞坏死的时间为(23.4±10.0)天,BNP组为(10.4±5.7)天(P<0.01)。MPNP组8例可见肺动脉栓塞,支气管镜下7例可见塑型形成,21例遗留有管腔狭窄、闭塞后遗症。BNP组12例出现脓气胸。结论 BNP组在病程前3天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明显升高;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及脓气胸。MPNP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在病程4天以后明显升高,血D-二聚体水平较高,肺部空洞坏死发生晚,容易发生肺动脉栓塞,支气管镜下可见塑型,管腔狭窄、闭塞后遗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18~42岁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伊迎 程红 +5 位作者 邝玉娴 马振新 陈伟业 卢可缘 米杰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同步检测ASM。以DXA为标准方法,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以及在对数变换数据中进行Bland-Altman分析判断BIA与DXA所测值的一致性,以此评价BIA测量ASM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774名研究对象。男、女性中两法所测AS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667。男、女性中BIA与DXA所测ASM比值均值(一致性限)分别为0.94(0.80~1.10)和0.91(0.78~1.05)。BIA识别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91和0.94。BIA判断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Z值最佳界值分别为-0.57和-0.66,男性中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5%、86.0%,女性中分别为86.8%、93.8%。结论BIA与DXA所测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尚可,且BIA识别18~42岁成人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四肢骨骼肌质量 低肌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