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单中心儿童腹膜透析导管污染事件的横断面调查
1
作者 沈霞 何浩 +6 位作者 张慧 赵蕊 周佳 顾莺 沈茜 徐虹 周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背景接触性导管污染是慢性腹膜透析儿童发生腹膜炎并发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目的调查慢性腹膜透析儿童中导管污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慢性腹... 背景接触性导管污染是慢性腹膜透析儿童发生腹膜炎并发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目的调查慢性腹膜透析儿童中导管污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慢性腹膜透析治疗并随访的患儿。收集患儿及其照护者的一般资料,从腹膜透析档案中截取导管污染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患儿年龄、性别、透析疗程、有无兄弟姐妹,主要照护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与患儿关系、首次培训考核分数,透析过程中是否更换操作者)。主要结局指标导管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63例慢性腹膜透析患儿均采用全自动腹膜透析(APD),男128例(48.7%),开始APD时(7.9±4.2)岁,透析疗程13(5,21)个月,19例患儿(7.2%)中途更换了操作者。共发生48例次导管污染(18.3%),其中干性污染30例次、湿性污染18例次。1例湿性污染后出现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抗感染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透析疗程>2个月的患儿中导管污染的发生率高于透析疗程≤2个月的患儿(20.5%vs 6.8%,P=0.03),更换APD操作者的患儿导管污染的发生率高于未更换者(68.4%vs 14.3%,P<0.001),导管污染组患儿主要照护者的首次培训考核分数低于导管未污染组[(96.3±1.1)分vs(97.1±1.2)分,P<0.001]。患儿照护者首次培训考核分数(OR=0.54,95%CI:0.40~0.74,P<0.001)、透析过程中更换照护者(OR=11,95%CI:4.07~37.43,P<0.001)是导管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儿童腹膜透析导管污染以干性污染为主,患儿照护者首次培训考核分数以及透析过程中更换照护者是发生导管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儿童 导管污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儿童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杨佩仪 段超 +8 位作者 王生才 金眉 张大伟 伏利兵 于彤 刘志凯 马晓莉 倪鑫 苏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2,共8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原发灶位于头颈部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34例...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原发灶位于头颈部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34例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男女比1∶0.7,年龄3个月~17岁6个月(中位月龄51个月)。173例(73.9%)以局部无痛性肿物就诊,其他症状包括入睡打鼾、面瘫等。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比例最高(145例,62.0%),其次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25例,10.7%)、尤文(样)肉瘤(19例,8.1%)等。共47例(20.1%)发生远处转移。患儿接受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下的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3年和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8%和75.8%,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4.0%和58.9%。肿瘤幸存者存在外观或面部运动功能异常(49例,41.2%)、牙齿发育问题或异常脱落(18例,15.1%)等可能与肿瘤或其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结论儿童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病理类型多样,RMS、NB较常见,局部无痛性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MDT模式下,本中心头颈部常见恶性实体肿瘤的预后总体较好。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需在争取长期生存的前提下,将副作用与后遗症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恶性实体肿瘤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探讨
3
作者 陈巍 刘璐 +3 位作者 刘婷婷 王大勇 张廷冲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9例罹患急性阑尾炎的免疫妥协儿童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9例罹患急性阑尾炎的免疫妥协儿童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29例患儿中,男21例、女8例,年龄4.40(3.05,8.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4例,82.8%)、腹痛(24例,82.8%),主要腹部体征为腹部压痛(23例,79.3%)、肌紧张(9例,31.0%)和反跳痛(8例,27.6%)。16例(16/29,55.2%)中性粒细胞减少(中度1例、重度15例)。29例均予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18例(18/29,62.1%)使用1种及以上特殊限制级抗生素。10例(10/29,34.5%)初次诊断急性阑尾炎后即予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腹腔镜手术、3例采用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患儿中,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腹腔镜手术患儿中,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缓解;19例予保守治疗,除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其余18例均治愈出院,其中9例于保守治疗后行择期阑尾切除术,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免疫妥协的急性阑尾炎患儿,及时经验性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缓解临床症状;在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明确诊断后行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免疫妥协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阑尾切除术 保守治疗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
4
作者 吕志勇 董方 +4 位作者 孟庆盈 甄景慧 周为 刘锡青 安璟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9,共11页
目的 了解2016—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住院患儿所有标本初次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WHONET 5.6和CLSI M100... 目的 了解2016—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住院患儿所有标本初次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WHONET 5.6和CLSI M100 2022年版本折点标准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菌株24 904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49.4%和50.6%。革兰阳性菌前三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0%)和肺炎链球菌(8.9%),革兰阴性菌分离前三位为克雷伯菌属(8.6%)、铜绿假单胞菌(8.6%)和流感嗜血杆菌(8.1%)。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平均检出率为30.9%和82.7%。发现32株脑脊液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有24株(75.0%)细菌对青霉素耐药。2 195株非脑脊液分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6%。发现5株屎肠球菌和10株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2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为69.0%,碳青霉烯类耐药株检出率为9.7%。肺炎克雷伯菌ESBL的检出率为73.7%,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为37.2%。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1.9%、59.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68.3%。结论 儿童群体中多重耐药的形势严峻,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率的上升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细菌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病原菌及耐药特征
5
作者 赵君 董方 +1 位作者 吕志勇 徐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2-538,共7页
目的了解儿童外阴阴道炎患儿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因外阴阴道炎就诊且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49例外阴阴道炎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389株,其中革兰阴性... 目的了解儿童外阴阴道炎患儿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因外阴阴道炎就诊且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49例外阴阴道炎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3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30株,占比51.05%,革兰阳性菌1659株,占比48.95%。检出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1201株,35.44%)、化脓链球菌(A群)(694株,20.48%)、金黄色葡萄球菌(375株,11.06%)、无乳链球菌(B群)(183株,5.40%)和副流感嗜血杆菌(179株,5.28%)。在各年龄段患儿的分离病原菌构成中,<7岁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占比为46.18%;7~11岁患儿,化脓链球菌(A群)占比达27.08%,流感嗜血杆菌占比为25.86%;>11~18岁患儿,无乳链球菌(B群)占比31.5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为18.11%。不同季节检出的病原菌有所不同。革兰阳性菌中化脓链球菌(A群)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52%、92.94%。革兰阴性菌中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克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较高,均>34%。检出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648株(53.96%),产β-内酰胺酶的副流感嗜血杆菌40株(22.35%)。结论儿童感染性外阴阴道炎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化脓链球菌(A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高。了解医院病原体检出和耐药情况,可为临床医生经验用药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外阴阴道炎 儿童 抗药性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三甲儿童医院特需服务管理创新实践及思考
6
作者 张宝红 张洁 +3 位作者 刘小梅 王佳 赵颖 郭群英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97,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童高品质、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笔者基于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三甲儿童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社会需求、服务特点以及人员能力素质要求。通过文献回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童高品质、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笔者基于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三甲儿童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社会需求、服务特点以及人员能力素质要求。通过文献回顾、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医院在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医疗服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与创新,可以有效提高特需服务质量,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助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与管理的高质量提升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特需 高质量发展 特需医疗 儿科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高正常儿童内分泌科就医原因及非医疗干预需求分析:一项定性研究
7
作者 吕娟 李豫川 +1 位作者 蔡思雨 王晨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766-3772,3786,共8页
背景 非矮小儿童及其家庭对身高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增加了医疗资源负担和生长激素滥用的可能。目的 探索因担心身材矮小于内分泌科就诊但身高正常的儿童家庭的就医原因及非医疗干预需求分析,为正常身高儿童家庭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 背景 非矮小儿童及其家庭对身高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增加了医疗资源负担和生长激素滥用的可能。目的 探索因担心身材矮小于内分泌科就诊但身高正常的儿童家庭的就医原因及非医疗干预需求分析,为正常身高儿童家庭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样本量基于信息饱和原则确定,于2024年4—7月,收集于北京儿童医院就诊,主诉“自觉身材矮小,需要生长激素干预治疗”,但经医学诊断评估身高正常的孩子家长,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访谈提纲围绕着身高正常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原因、就诊目标及非医疗干预等,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4组家庭,28名家长。受访对象年龄为30~53岁,其中男10名、女18名。家长带儿童就医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压力和期望、教育竞争压力、媒体影响、亲朋关系和社会比较以及文化价值观等)、知识和信息因素(误解生长激素的作用、医疗机构和医生建议、对医学盲目乐观的态度)、家长因素(家长的个人情绪和压力、从众心理、家长责任)、孩子因素(职业规划、遗传因素的考虑、婚育考虑、孩子心理健康)等。就诊目标包括身高达正常标准即可与身高需超过平均水平。家长通常会尝试饮食、睡眠和运动等自行干预方式,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依从性问题。家长获取医疗信息的主要渠道包括医疗专业人士、亲朋好友以及网络媒体等。家长对生长发育相关的专业知识、营养补充剂的选择以及非医疗干预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信息需求。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身高正常儿童家庭就诊内分泌科的多层面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压力和期望、教育竞争压力、媒体影响、对生长激素作用的误解等,此外,现有的非医疗干预信息未能充分满足此类家庭的具体需求,本文为其制订个性化非医疗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儿童健康 正常身高儿童 医务人员 就医原因 信息需求 干预措施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神经肌肉病运动功能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文竹 黄真 +1 位作者 范燕彬 熊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9-636,共8页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儿童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的运动功能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遗传性神经肌肉病患儿,采用徒手肌力测定法评估四肢肌力并计算四肢肌力百分比,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MFM)评估全身运...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儿童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的运动功能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遗传性神经肌肉病患儿,采用徒手肌力测定法评估四肢肌力并计算四肢肌力百分比,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MFM)评估全身运动功能、Brooke上肢功能分级评估上肢运动功能、Vignos下肢功能分级评估下肢运动功能,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MFM总评分和各分区评分与体重指数、四肢肌力百分比、Brooke上肢功能分级、Vignos下肢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共61例患儿包括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8例(CMD组)、脊髓性肌萎缩症17例(SMA组)、先天性肌病15例(CM组)、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11例(EDMD组)。4组患儿四肢肌力百分比(F=23.749,P=0.000)、MFM总评分(F=17.445,P=0.000)及D1分区评分(F=18.671,P=0.000)和D2分区评分(F=10.202,P=0.017)、Brooke上肢功能分级(F=9.313,P=0.025)和Vignos下肢功能分级(F=22.96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FM总评分与四肢肌力百分比呈正相关(r=0.528,P=0.000),与Brooke上肢功能分级(r=-0.607,P=0.000)和Vignos下肢功能分级(r=-0.511,P=0.000)呈负相关;D1分区评分与四肢肌力百分比呈正相关(r=0.303,P=0.020),与Vignos下肢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55,P=0.000);D2分区评分与四肢肌力百分比呈正相关(r=0.332,P=0.010),与Brooke上肢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13,P=0.000);D3分区评分与Brooke上肢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69,P=0.000)。结论 不同类型儿童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的运动功能特征差异较大,特异性MFM量表可协助评价与分析不同类型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运动功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儿童 肌力 运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弯的诊治要点
9
作者 曹隽 李海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可以出现牛奶咖啡斑,丛状神经纤维瘤,骨骼系统畸形等,其中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骨骼合并畸形。儿童NF1脊柱侧弯常伴随脊柱骨骼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类脊柱侧弯发病早,进展快,在造成患者外观畸形的同时,还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早期进行干预。可根据脊柱侧弯的部位,类型,程度,结合患者年龄和生长潜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脊柱侧弯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畸形的处理及预防并发症。NF1脊柱侧弯在整体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多学科联合,力争给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侧弯 诊断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药物疗法 多学科诊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卜繁龙 郭群英 +3 位作者 祁继康 陈晖 牛雅萌 倪鑫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42,共4页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作者回顾了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托管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背景,提出了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建模式,阐述了共建4家区域中心的主要举...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作者回顾了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托管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背景,提出了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建模式,阐述了共建4家区域中心的主要举措,总结了当前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就下一步建设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专科医院 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管理 医疗改革 托管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网膜淋巴管畸形单中心13年手术治疗回顾
11
作者 严佳虞 庞文博 +1 位作者 张丹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1-849,共9页
目的总结儿童网膜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特点、术前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 分析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网膜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 并于2023年7... 目的总结儿童网膜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特点、术前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 分析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网膜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 并于2023年7月前完成随访。根据术中探查所见囊液性质将患儿分为囊内出血/囊肿感染组和无囊内出血/囊肿感染组,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 分析术者选择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76例患儿中, 男46例、女30例;就诊年龄3.4(2.1, 5.5)岁;23例(23/76, 30.3%)于本院就诊前曾在外院接受保守治疗;畸形长径15.0(10.0, 20.0)cm;68例(68/76, 89.5%)为大囊型, 31例(31/76, 40.8%)术前合并囊内出血/囊肿感染。合并囊内出血/囊肿感染者较未合并囊内出血/囊肿感染者出现腹胀的比例更高(16/31比11/45), 炎症指标升高人数占比更高(12/19比7/24), 囊肿长径≤10 cm人数占比更低(4/26比17/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43例(43/76, 56.6%)和33例(33/76, 43.4%)接受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2010—2012年1例, 2013—2015年4例, 2016—2018年10例, 2019—2022年1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腹痛是影响术者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最主要因素(OR=3.1, 95%CI:1.1~9.0, P=0.032);其次是囊肿长径(OR=0.9, 95%CI:0.8~1.0, P=0.049)。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早于开腹手术[1.0(1.0, 2.0)d比2.0(2.0, 3.0)d], 住院时长短于开腹手术[4.0 (3.5, 5.0)d比6.0(4.0, 7.0)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61/76, 80.3%)获随访, 其中开腹手术组32例, 腹腔镜手术组29例;随访时间5.7(3.8, 9.5)年;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9比2/32, P>0.05)。结论儿童网膜淋巴管畸形术前诊断较为困难, 容易出现并发症。出现腹胀、炎症指标升高和囊肿增大时需考虑合并囊内出血/囊肿感染。腹腔镜手术可作为儿童网膜淋巴管畸形的首选手术方式, 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网膜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阑尾炎手术中脓液培养对临床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价值分析
12
作者 谢方南 李拴玲 +6 位作者 王丽 陈龙 沈秋龙 李现令 王大勇 黄柳明 刘婷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461,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手术中脓液培养对临床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23例阑尾炎手术中患儿脓液培养资料, 并通过电话结合门诊及住院电子化信息系统完...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手术中脓液培养对临床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23例阑尾炎手术中患儿脓液培养资料, 并通过电话结合门诊及住院电子化信息系统完成随访, 随访时长为30(22, 33)个月;按照是否发生阑尾穿孔分为穿孔组、未穿孔组。总结阑尾炎手术中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阳性菌株分布、常见致病菌药敏测试结果、临床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情况、脓液培养阳性病例经验性抗生素应用与调整方案以及并发症、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与药敏结果不一致病例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323例阑尾炎手术中脓液培养标本细菌阳性率为65.32%(211/323), 其中未穿孔组81例、穿孔组242例;未穿孔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7.28%(14/81) , 而穿孔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1.41%(197/2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3例脓液样本共培养出细菌118株, 其中排名前三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53.38%, 63/118), 铜绿假单胞菌27株(22.88%, 27/118), 肺炎克雷伯菌3株(2.54%, 3/118)。革兰氏阳性球菌:星座链球菌与咽峡炎链球菌各6株(5.08%, 6/118), G群链球菌与鸟肠球菌D群各2株(1.69%, 2/11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替加环素, 厄他培南, 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敏感率为100%;舒普深、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敏感率分别为98.41%、77.77%、61.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舒普深、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100%;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左氧氟沙星对G+球菌敏感率均为100%。未穿孔组81例以舒普深/头孢他啶+甲硝唑治疗为主:舒普深+甲硝唑32例(39.51%, 32/81)、头孢他啶+甲硝唑29例(35.8%, 29/81);穿孔组242例以厄他培南/舒普深+甲硝唑治疗为主:厄他培南+甲硝唑141例(58.26%, 141/242)、舒普深+甲硝唑89例(36.78%, 89/242)。常见脓液培养阳性病例112例, 根据脓液培养与药敏鉴定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3例, 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1例。经验性抗生素与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1.6%(5/43), 而经验性抗生素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7%(6/69),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无论阑尾穿孔与否, 对于无特殊基础疾病的急性阑尾炎患儿, 术中脓液培养对于手术后抗生素应用的实时反馈指导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外科手术 抗菌药 治疗结果 儿童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儿童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宗瀚 黄洋阅 +4 位作者 李宁 李明磊 宋宏程 张潍平 刘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儿童肾盂成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采用国产术锐单... 目的:探讨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儿童肾盂成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采用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行肾盂成形术的UPJO患者资料。排除非首次接受手术治疗、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积水(如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后尿道瓣膜、泌尿系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囊肿等)、合并其他泌尿系畸形(如重复肾、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患侧肾严重萎缩、泌尿系感染严重或肾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所有手术均采用经脐部腹腔入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切口数量、切口大小、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统计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的肾盂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pelvic diameter,APD)和肾皮质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10.20±3.12)岁,9例为左侧,1例为右侧,平均身高为(142.0±17.8)cm,平均体重为(37.6±17.9)kg。所有患者均通过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总手术时间为(237±96)min,手术台操作时间为(162.0±69.3)min,术中出血量为5.00(2.25,5.00)mL。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出血、尿外渗、发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相较于术前,术后APD显著降低(P=0.005),术后肾皮质厚度显著增加(P=0.011)。结论:国产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儿童UPJO肾盂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效果良好,可在国内多数诊疗中心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 肾盂积水 肾盂成形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转运和院内治疗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4
作者 赵玲 程晔 +8 位作者 张文波 贺骏 周建国 张蓉 曹云 陈超 陈伟明 陆国平 王来栓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0,共5页
背景体外膜肺氧合(ECMO)已成为危重新生儿救治的重要手段,我国新生儿ECMO转运技术起步较慢,仅在少数儿科医院开展,相关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新生儿ECMO团队实施ECMO治疗的危重新生儿救治情况及结局,评估ECMO转运技术在危重新生儿中的效果... 背景体外膜肺氧合(ECMO)已成为危重新生儿救治的重要手段,我国新生儿ECMO转运技术起步较慢,仅在少数儿科医院开展,相关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新生儿ECMO团队实施ECMO治疗的危重新生儿救治情况及结局,评估ECMO转运技术在危重新生儿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5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PICU和NICU接受ECMO治疗的新生儿为队列人群,排除存在致命的先天性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或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新生儿。根据ECMO启动的地点分为主动转运组和院内治疗组。主动转运组经我院新生儿ECMO团队判断符合转运指征,在转出医院完成置管并启动ECMO运行后由120团队和ECMO团队使用救护车转运至我院继续治疗。院内治疗组由我院新生儿ECMO团队在我院完成置管后启动ECMO运行。采用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形式,本研究末次随访截止至2024年8月1日。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21例新生儿进入本文分析,院内治疗组13例;主动转运组8例,转运距离137.5(76.3,171.8)km,转运时间1.9(1.4,2.2)h。男孩13例,女孩8例。出生体重(3416.9±491.8)g,胎龄(39.7±0.9)周。院内治疗组出生胎龄大于主动转运组,一氧化氮治疗比例低于主动转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ECMO运行前治疗、运行期间治疗和ECMO持续治疗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ECMO治疗期间均并发血小板减少症(100%)。(1)院内治疗组并发颅内出血2例,并发脑梗死、声带麻痹、胆汁淤积和腹腔间隙综合征各1例。顺利撤机出院6例(46.2%),出院前全身运动(GMs)评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5例;头颅MR提示颅内出血2例,脑梗死合并出血1例;脑电图异常1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提示听力轻度损失3例。1例失访,5例神经发育尚可,随访时长7.4(4.4,8.4)年。(2)主动转运组并发胃出血3例,并发颅内出血1例。顺利撤机出院4例(50%),GMs评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4例;头颅MR可见明显损伤灶2例。3例神经发育尚可,1例合并肾上腺皮质减退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随访时长6.3(1.7,6.9)年。两组出院存活、死亡原因、出院前神经系统评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随访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MO主动转运与院内治疗预后情况相当,危重新生儿在无法进行传统转运时,ECMO主动转运是安全且相对有效的救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 主动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15
作者 李海艟 姚子明 +7 位作者 郭若兰 张文妍 高荣轩 刘昊楠 郭东 曹隽 郝婵娟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 目的探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脊柱畸形的遗传学特点,并分析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性NF1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analysis,MLPA)以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对NF1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查找基因突变位点,并对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测量并对比患儿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偏移及矢状面偏移等影像学参数变化,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诊断为NF1脊柱畸形患儿4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共明确NF1基因突变43例,未明确4例。WES的基因诊断率为76.6%(36/47),WES联合MLPA及WGS的诊断率为91.5%(43/47)。NF1脊柱畸形患儿的突变类型包括:NF1基因无义突变16例,移码突变13例,剪接位点突变9例,缺失/重复突变3例,错义突变2例。首次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棒技术30例,后路脊柱融合手术17例;初次手术年龄7.8(4.6,9.9)岁。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儿主弯Cobb角分别为56.0(43.0,65.0)°、17.0(8.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77,P<0.001);主弯矫正率为(68.6±17.5)%。随访时间为3.6(2.0,6.3)年,随访期间9例(9/47,19.1%)出现并发症。结论NF1脊柱畸形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缺乏明确的基因突变热点。NF1脊柱畸形存在明显的表型异质性,即使相同NF1基因突变位点的患儿,其脊柱畸形的临床表型也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生长棒技术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安全有效,对于控制儿童期NF1脊柱侧凸畸形的病情进展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畸形 基因检测 遗传学研究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核病专病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其初步验证
16
作者 刘钊 李惠民 +4 位作者 聂晓璐 彭亚光 吴小会 赵顺英 彭晓霞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5,共7页
背景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EMR)用于研究时常受非结构化数据影响,无法直接应用,需要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其进行结构化转化,以便符合临床研究数据的质量要求。目的基于儿童结核病病例的电子病历、住院病案首页等真实世界数据构建专病... 背景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EMR)用于研究时常受非结构化数据影响,无法直接应用,需要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其进行结构化转化,以便符合临床研究数据的质量要求。目的基于儿童结核病病例的电子病历、住院病案首页等真实世界数据构建专病数据库,从而为其临床特征、诊断策略的效果与效率、预后及预后因素等研究提供数据基础。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系统检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24年1月的住院病历,提取ICD-10编码为A15-A19(结核病)的所有患儿信息,以基于多学科专家意见构建的儿童结核病病例报告表为基础,参考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等行业标准和编码标准建立儿童结核病标准数据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专病数据库。完成数据处理后,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0%的病历数据,由两人独立进行与原始病历的比对核查,核查准确率要求>95%。主要结局指标准确率=正确识别的实体数/识别出的实体数×100%。结果本专病数据库共纳入8097例(12957例次)因结核住院诊治的患儿,其中确诊单纯肺结核患儿1397例,单纯肺外结核患儿554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儿553例,以上三种诊断中有467例(18.6%)为疑似结核病例;其余5593例为结核感染病例。8097例结核病患儿中,57.6%为男性;平均年龄为(7.3±4.7)岁,来自北京地区患儿占18.6%,未接种卡介苗的患儿275例(3.4%),仅有921例(11.4%)患儿有明确结核病例接触史。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抽取字段的准确率均>95%。结论儿童结核病专病数据库的建立为儿童结核感染病例的预防性治疗效果评价、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风险评价等重要问题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儿童 真实世界数据 专病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MD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刘博 高超 +9 位作者 李伟京 漆佩静 林巍 崔蕾 张瑞东 郑胡镛 杨塔娜 吕葛 李志刚 刘曙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背景基于风险分层的强化疗方案极大提高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存率。然而,疾病复发仍然是ALL治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人CUB和Sushi多结构域1(CSMD1)基因rs1504774G>A和rs6558702G>A多态性与儿童ALL预后的相... 背景基于风险分层的强化疗方案极大提高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存率。然而,疾病复发仍然是ALL治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人CUB和Sushi多结构域1(CSMD1)基因rs1504774G>A和rs6558702G>A多态性与儿童ALL预后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初诊且化疗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ALL患儿。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系统检测rs1504774G>A和rs6558702G>A基因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无复发生存(RFS)评估,组间RFS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因素的分析。主要结局指标RFS。结果373例初诊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35例,女138例,中位年龄5(1~16)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7(1~192)个月,其中51例骨髓复发,4例睾丸复发,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例骨髓合并睾丸复发。rs1504774 AA基因型携带者RFS率显著低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32);rs6558702 GA+AA基因型携带者RFS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2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s1504774 AA基因型是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1.465,95%CI:1.083~1.981,P=0.013)。结论CSMD1 rs1504774G>A多态性位点可能是ALL患儿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MD1 儿童 预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头围预估0~6岁儿童真耳-耦合腔差的研究
18
作者 李颖 金欣 +3 位作者 童仁杰 王雪瑶 刘海红 张旭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索依据儿童头围预估真耳-耦合腔差(real-ear-to-coupler difference,RECD),以此进一步优化儿童助听器个性化精准验配方案。方法对106例儿童(197耳)采用软尺进行头围测量,采用Otometrics AURICALTM对受试儿童进行个体RECD测试。利... 目的探索依据儿童头围预估真耳-耦合腔差(real-ear-to-coupler difference,RECD),以此进一步优化儿童助听器个性化精准验配方案。方法对106例儿童(197耳)采用软尺进行头围测量,采用Otometrics AURICALTM对受试儿童进行个体RECD测试。利用SPSS软件一元回归分析头围、月龄与儿童各频率RECD值的相关性。结果(1)男孩头围略大于女孩,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一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750~6000 Hz处儿童RECD值与头围呈负相关关系,1000~6000 Hz的RECD值可与头围建立回归方程;(3)依据头围通过回归公式计算出的RECD值,在1000~3000 Hz以及6000 Hz处与儿童实际RECD无显著差异。结论0~6岁儿童的个体RECD值与头围相关,随着头围增大,中高频处RECD值逐渐减小;针对体格发育与生理年龄不符的儿童,可依据头围预估儿童中高频处REC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真耳测试 真耳-耦合腔差 头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发育迟缓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比较
19
作者 金梦轲 尹梦雅 +4 位作者 马扬 史泱 梁爱民 陈傲 曲春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3~6岁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语言能力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及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发育商相匹配的3~6岁DD儿童和ASD儿童各61例,采用《... 目的分析3~6岁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语言能力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及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发育商相匹配的3~6岁DD儿童和ASD儿童各61例,采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对两组患儿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语法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以四项得分的整数平均值作为其整体语言能力,比较两组结果。结果DD儿童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好,语法和表达能力较弱;ASD儿童的各个语言能区水平普遍较低。两组儿童间整体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ASD组的语言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显著低于DD组(P<0.05),语法能力高于DD组(P<0.05)。结论DD与ASD儿童不同语言能区的水平差异较大,语言能力测试有助于辅助鉴别诊断DD和ASD儿童,并为其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迟缓 孤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中国儿童早期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
作者 石佳琪 崔宇杰 +3 位作者 许家宁 李菲菲 李国红 江帆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1,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儿童早期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以科学、系统地评估各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水平与服务能力。方法:以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框架(Nutrition Care Framework,NCF)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焦点...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儿童早期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以科学、系统地评估各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水平与服务能力。方法:以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框架(Nutrition Care Framework,NCF)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焦点小组访谈进行指标初选,然后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并使用优序图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拟定了一级指标6个(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安全保障、需求与投入),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31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早期发展指标体系兼顾宏观、中观与微观层次,强调跨部门协作与关注儿童照护者,并引入公平性指标以衡量地区差异。研究结果为量化评估我国各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水平与服务能力提供参考,并通过跨部门协作机制和目标导向作用,引导资源聚焦关键领域,为儿童优先发展战略的长效实施与资源保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发展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