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与健康的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子红 胡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7-262,共6页
运动能力和健身效果有较高的遗传度。运动健身后,10%-20%的人表现出没有效果或者变化小于5%,10%-20%的人表现为不良效果。本文对于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阐明个体运动健身效果差异性和运动有益于健康的分子机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身体活动 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 体质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PPARGC1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何子红 胡扬 +2 位作者 刘刚 席翼 文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PARGC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以及与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前后的最大摄氧量、跑节省化。用PCR-RFL...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PARGC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以及与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前后的最大摄氧量、跑节省化。用PCR-RFLP法分析PPARGC1基因的G482S、A2962G和T394T多态性。结果:(1)3个多态位点分布频率均符合H-W平衡,且有显著的种族差异。(2)A2962G多态性与ΔVO2max(ml/min/wt)可能关联,GG基因型群体显著性高于AG和AA,但GG基因型频率仅为3%;未发现其他单点多态性和单体型与训练敏感性有较强的关联。结论:PPARGC1基因的G482S和T394T多态性不是预测个体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基因标记;对于A2962G,则有必要加大样本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 有氧能力 中国北方地区 汉族男性 PPARGC1基因 基因多态性 耐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子红 胡扬 +2 位作者 李燕春 龚丽景 金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1-488,506,共9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ase-Control实验设计,分析4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优秀耐力运动员组(235人)和对照组(504人)中的分...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ase-Control实验设计,分析4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优秀耐力运动员组(235人)和对照组(504人)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分析阳性关联多态性位点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在优秀运动员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2)rs6821591的TT基因型、rs12650562的TT基因型、rs12374310的CC基因型、rs4452416的GG基因型和rs4697425的AA基因型在运动员组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但rs4452416的GG基因型频率较低。结论:PGC-1α基因的rs6821591、rs12650562、rs12374310和rs4697425四个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状态关联,并且上调其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耐力运动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研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传光 修振涛 +4 位作者 何子红 吕端磊 陶大浪 唐陶敏 冯连世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损伤易患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原因,以期为第28届奥运会的备战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对象:我国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摔跤集训队三跤(男子古典跤、男子自由跤、女子自由跤)的4...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损伤易患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原因,以期为第28届奥运会的备战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对象:我国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摔跤集训队三跤(男子古典跤、男子自由跤、女子自由跤)的44名重点运动员(包括奥运会的8名参赛运动员)。研究结果:从运动损伤性质和种类来看,三跤没有明显区别,都以关节挫伤、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最为常见,其次为耳廓损伤和劳损;从运动损伤的部位看,女子自由跤与男子自由跤没有明显区别,损伤部位多发生于膝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耳部、肩关节和腰背;但男子古典跤腰背部损伤占第一位,其次为膝关节、肘关节;在三跤中,专项训练中发生的损伤最多;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正确、慢性劳损和场地监督不够等;针灸、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其次为理疗、外敷药物、内服药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摔跤 运动员 运动损伤 膝关节 肘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的生理生化监控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子红 陈观云 +3 位作者 陶大浪 安楠 何申杰 冯连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9-573,共5页
对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摔跤队7名重点运动员的常用训练手段的系统监控发现:(1)一周4次大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有累积现象,对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一周4次小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产生的影响能够及时恢复,故建议二者穿插进行;... 对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摔跤队7名重点运动员的常用训练手段的系统监控发现:(1)一周4次大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有累积现象,对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一周4次小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产生的影响能够及时恢复,故建议二者穿插进行;(2)4×400m+30s专项素质的间歇跑是有效的速度素质训练方法;(3)运动员的比赛负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专项训练和教学比赛的监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评价运动员训练技术课的训练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 训练手段 训练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有氧能力的关联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子红 许志勇 +6 位作者 陆霞 路瑛丽 张漓 刘刚 席翼 文立 胡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核呼吸因子2(NRF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性有氧能力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前后的最大摄氧量(VO2max)和12km/h跑速下的跑节省化(RE)。用PCR-RFLP分析NRF2基因的rs12... 目的探讨核呼吸因子2(NRF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性有氧能力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前后的最大摄氧量(VO2max)和12km/h跑速下的跑节省化(RE)。用PCR-RFLP分析NRF2基因的rs12594956、rs7181866和rs8031031多态性。结果(1)三个多态位点均符合H-W平衡。rs8031031和rs7181866强连锁不平衡(D’=0.966,r2=0.903);(2)三个单点多态性及其构成的单体型与VO2max的初始值及训练敏感性均不关联;(3)rs8031031多态性与RE/VO2(L/min)关联,CT基因型显著高于CC基因型;rs7181866和rs8031031的多态性与△RE/VO2(L/min,ml/min/LBM)关联,AG或CT基因型比相应的其他基因型有更高的训练敏感性;单体型分析表明携带ATG单体型群体的RE/VO2(L/min)训练敏感性最高(P=0.006),比其他群体高57.54%。提示NRF2基因的多态性可能预测部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有氧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型 最大摄氧量 跑节省化 遗传学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肾脏EPO水平和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杰修 田野 +3 位作者 曹建民 金丽 满君 谢敏豪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6-29,共4页
为了研究肾脏 EPO代谢在运动性贫血发生机理中的功能和作用 ,及营养补充对运动性贫血防治效果的作用机制 ,对 30只雄性 Wistar大鼠进行等量随机分组 :对照组 (C)、运动组 (P)和运动 +营养组 (G)。11周的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结束后 ,应用 ... 为了研究肾脏 EPO代谢在运动性贫血发生机理中的功能和作用 ,及营养补充对运动性贫血防治效果的作用机制 ,对 30只雄性 Wistar大鼠进行等量随机分组 :对照组 (C)、运动组 (P)和运动 +营养组 (G)。11周的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结束后 ,应用 RT- PCR和 EL ISA方法测试大鼠肾脏 EPO基因表达和活性水平。结果发现 ,肾脏组织匀浆液 EPO水平并未表现出对照组、运动 +营养组、运动组的组间差异 ,而对于肾脏 EPO m RNA表达指标在运动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运动 +营养组 ,提示肾脏 EPO活性水平可能并非机体运动性贫血的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 跑台 营养 基因 促红细胞生成素 运动性贫血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能训练个性化新指标——基因标记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子红 胡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7-606,共10页
1 体能训练效果的个体差异 体能是由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的众多因素相互交错、相互作用构成的[1],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经过系统的长期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关键词 体能训练 基因标记 个性化 身体形态 运动素质 个体差异 训练效果 生理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杰修 田野 +2 位作者 曹建民 金丽 谢敏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从红细胞造血生长因子的角度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方法:以3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1周的实验控制,通过对大鼠实施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 目的:从红细胞造血生长因子的角度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方法:以3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1周的实验控制,通过对大鼠实施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运动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营养补充组(运动+营养组,第5周结束时即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成功建立后进行营养补充,10只),应用大鼠专用ELISA试剂盒测试三组大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3(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运动组大鼠血清G-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GM-CSF、IL-3含量则无明显组间差异。结果提示,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可能与G-CSF的功能相关,而营养补充对大鼠血清三种造血生长因子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 大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粒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白细胞介素3(IL-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核呼吸因子基因多态性位点中筛选预测优秀耐力运动员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子红 胡扬 +2 位作者 李燕春 龚丽景 金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1-676,701,共7页
目的:探讨核呼吸因子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ase-Control实验设计,分析核呼吸因子1和2编码基因的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235名优秀耐力运动员和504名对照组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双荧... 目的:探讨核呼吸因子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ase-Control实验设计,分析核呼吸因子1和2编码基因的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235名优秀耐力运动员和504名对照组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分析阳性关联多态性位点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rs1984823的CC基因型在女运动员组的分布频率(7.9%)显著高于女对照组(1.3%);rs7794909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在运动员组的分布频率(17.9%)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rs1984823多态性对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rs7794909多态性下调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但两个纯合子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s1984823和rs7794909多态性位点是预测优秀耐力运动员的分子标记,但不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运动能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耐力运动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研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