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院皮肤科门诊猴痘患者临床特征与用药治疗分析
1
作者 刘静 闫会文 +4 位作者 赵兴云 袁柳凤 赵天威 张伟 伦文辉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猴痘(Mpox)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用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6月1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猴痘的51例患者就诊情况,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治疗。结果5...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猴痘(Mpox)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用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6月1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猴痘的51例患者就诊情况,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治疗。结果51例猴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7岁,年龄中位数为33(30,40)岁,发病前均有男男性接触史,患者潜伏期为1~30 d,中位数7 d,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51/51,100.00%),其次为发热(31/51,60.78%)。原发皮疹为丘疱疹或脓疱样皮疹,主要表现为脓疱的中央坏死结痂,皮疹分布局限在生殖器、肛周的患者24例(24/51,47.06%);首发皮疹为全身泛发的脓疱疹的12例(12/51,23.53%);先局部发疹而后发展至全身的15例(15/51,29.41%)。51例患者中31例出现发热(31/51,60.78%),20例未出现发热(20/51,39.22%),患者发热与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并不相同。在所有猴痘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32例(32/51,62.75%),HIV阴性19例,HIV阳性者中处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阶段(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2例(2/51,3.92%),其中1例死亡。梅毒血清学阳性25例(25/51,49.02%)。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39例(39/51,76.47%)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外用和口服抗感染药物(如夫西地酸乳膏、聚维酮碘溶液、伐昔洛韦、头孢丙烯等),12例患者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除1例死亡外,大多数结局良好。结论猴痘患者以男男性接触人群为主,临床表现以脓疱疹伴中央坏死结痂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发热,AIDS患者合并猴痘可造成死亡,大部分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皮疹 发热 男男性接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中医古籍与8例猴痘患者中医治疗及用药研究
2
作者 赵蕊 辛晓丽 +4 位作者 肖婷月 石晓琳 王妍 田霞 张伟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343-1349,1356,共8页
目的复习“猴痘”中医古籍文献,认识并讨论猴痘中医病名、病因和病机及疾病辨证论治,以期为猴痘中医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猴痘病症,系统梳理中医古籍相关文献,并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23年6月29日至2024年2月5日收治的8例... 目的复习“猴痘”中医古籍文献,认识并讨论猴痘中医病名、病因和病机及疾病辨证论治,以期为猴痘中医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猴痘病症,系统梳理中医古籍相关文献,并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23年6月29日至2024年2月5日收治的8例猴痘患者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分阶段辨证论治、药理分析、中医外治进行分析。结果在对猴痘病症的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猴痘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与中医传统理论中的“疫病”“痘疹”范畴高度契合,且病症类似天花,进一步总结出猴痘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时行疫毒,湿热蕴于肺脾两经。根据猴痘病程,将猴痘分为初期、出疹7 d左右、出疹14 d以上。根据不同病程阶段提出治宜疏风清热,解表透疹,健脾祛湿,扶正祛邪。分别采用芍药桂枝甘草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四君子汤和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八珍汤合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此外,同时配合雷火灸和中药溻渍等中医外治法,表里兼治,既调和内在病机,同时又祛邪,改变正气与邪气之间的变化趋势,达到干预病情治疗疾病的目的。结论根据猴痘不同时期的疾病特点提出解表透疹、健脾祛湿、扶正祛邪的中医药治疗思维,并给予中医药治疗,取得一定临床效果,为今后猴痘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疹 天花 猴痘 病因病机 证治 男男性行为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外阴、肛周病变为主的猴痘临床治疗与用药分析
3
作者 包蕾 李继科 +4 位作者 唐容 张玲 程德云 张伟 罗槑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350-1356,共7页
目的研究以外阴、肛周病变为主的猴痘病例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疗效,并进行用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9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并康复出院的以外阴、肛周病变为主的43例猴痘患者临... 目的研究以外阴、肛周病变为主的猴痘病例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疗效,并进行用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9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并康复出院的以外阴、肛周病变为主的43例猴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猴痘患者56例,其中43例患者以外阴、肛周病变为主,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37±5.47)岁(19岁~42岁),其中35例(81.40%)为男男性行为者,6例(13.95%)为双性性行为者,2例(4.65%)为正常男女性行为者;16例(37.21%)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27例(62.79%)未感染HIV;33例(76.74%)首发皮疹在会阴、肛周,其中27例疱疹数量大于10个;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平均为(30.43±25.23)mg·L^(-1)];经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8.98±2.72)天;疱液吸收时间平均为(4.44±1.86)天、痂皮完全脱落时间(8.95±2.73)天,19例(44.19%)遗留瘢痕。进一步比较HIV感染者与非HIV感染者临床资料发现,HIV感染者中疱疹数目更多,C反应蛋白更高,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431.40±220.67)vs(719.58±274.04),P<0.01],使用抗生素比例更高(15/1 vs 18/9,P<0.05)。结论同性性行为或双性性行为者在目前猴痘患者中所占比例高,首发皮疹多在会阴、肛周,伴HIV感染的患者病情相对非HIV感染者较重、恢复较慢,对以生殖器、肛周皮疹或溃疡就诊的患者应重视猴痘筛查,根据患者皮疹伴皮肤感染、皮疹伴肛周脓肿、皮疹伴肛周溃疡或感染、皮疹伴痔疮伴感染、皮疹伴扁桃体炎、皮疹伴支气管炎或肺炎等情况制定适宜的用药计划,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猴痘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外阴 肛周 男男性行为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