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的血管衰老和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代华杰 禤立平 +9 位作者 项家丽 林泓 赵志云 王天歌 李勉 徐瑜 陆洁莉 王卫庆 毕宇芳 徐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的血管衰老(healthy vascular aging,HVA)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上海市嘉定社区9922名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 目的·研究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的血管衰老(healthy vascular aging,HVA)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上海市嘉定社区9922名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测定。根据HVA状态,将受试者分为HVA组和非HVA组。HVA定义为无高血压病史且baPWV≤15.20 m/s。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VA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男性和女性中,与非HVA组相比,HVA组受试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baPWV、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均较低,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占比、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较高(均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HVA组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显著低于非HVA组(OR=0.53,95%CI 0.41~0.69,P=0.000)。结论·在上海市社区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HVA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相关,提示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的血管衰老 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球蛋白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舒颖 盛志峰 王湘兵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4,共9页
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是目前被认为最能代表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指标。维生素D在体内的最高活性形式是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1,25(OH)_2D]。血浆中绝大部分25OHD和1,25(OH)2D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 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是目前被认为最能代表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指标。维生素D在体内的最高活性形式是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1,25(OH)_2D]。血浆中绝大部分25OHD和1,25(OH)2D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结合,小部分与白蛋白结合,仅有不到1%以非结合形式存在,因此DBP水平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25OHD的释放,而影响血浆游离25OHD的水平。本文系统比较了目前用于评估测定总和游离25OHD及DBP的方法,并对其他内分泌激素如何影响DBP和25OHD水平、以及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DBP和25OHD的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分型新视野——基于临床表现向基于病因分子机制转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舒婷 罗说明 周智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199-2205,共7页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和对疾病本质理解的深入,糖尿病的分型正经历着变革,传统基于临床特征和胰岛素依赖性的分类方法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近年来,基因组、表观遗传、代谢组学等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在疾病分类中的...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和对疾病本质理解的深入,糖尿病的分型正经历着变革,传统基于临床特征和胰岛素依赖性的分类方法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近年来,基因组、表观遗传、代谢组学等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在疾病分类中的运用,推动了糖尿病分型向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些新技术揭示了糖尿病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广泛的异质性,为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思路。这一进展不仅对糖尿病的复杂性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标志着糖尿病分型从简单的基于临床表现向基于病因分子机制转变的历史性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分型 病因分子机制 早期诊断 个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国内分泌学会2024年版维生素D指南重大修订的思考
4
作者 谢忠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自从美国内分泌学会2011年发布首版维生素D指南以来,随着多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的结果发表,美国内分泌学会于2024年对维生素D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文介绍了新版指南的修订背景和具体修订内容,并探讨该指南... 自从美国内分泌学会2011年发布首版维生素D指南以来,随着多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的结果发表,美国内分泌学会于2024年对维生素D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文介绍了新版指南的修订背景和具体修订内容,并探讨该指南的推荐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本次修订幅度较大,首先废除了根据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所定义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分类,原因是临床研究尚未明确与特定临床结果关联的25(OH)D水平的阈值。并且,对于一般健康人群,不建议常规检测血清25(OH)D水平。对于18~74岁的健康成年人,摄入维生素D的膳食参考摄入量(600~800 IU/d)即可满足需要。而其他健康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妇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则建议更高的“经验性补充”剂量。需明确的是,新版指南针对的是健康人群,而非患病人群。对于1~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经验性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营养性佝偻病,并可能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对于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经验性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降低死亡风险;对于妊娠女性,“经验性补充维生素D”可能降低先兆子痫、早产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及宫内死亡率;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经验性补充维生素D”可能减低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鉴于各临床研究中的维生素D补充剂量差异较大,目前尚不明确最佳补充剂量,指南仅列出了临床研究中使用的剂量范围,供“经验性补充”参考。此外,指南建议50岁以上、跌倒风险较高的人群小剂量补充,而不建议过大剂量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美国内分泌学会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宇航 刘玮 +1 位作者 张晶晶 苏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3-928,共6页
目的:调查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患病率,比较新诊断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和PA患者的临床差异,探讨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 目的:调查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患病率,比较新诊断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和PA患者的临床差异,探讨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与临床生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270名。对所有患者进行PA初筛试验,阳性者行卡托普利试验进行PA确诊;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270名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PA患病率为18.5%。与EH组比较,PA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PAC、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升高(均P<0.01),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及血钾显著降低(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EH组中PAC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呈正相关(r=0.139,P<0.05),而在PA组中无此相关性。与SBP<140 mmHg组患者相比,SBP≥160 mmHg组患者PRA和血钾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01),PA患者比例、ARR显著升高(分别P<0.05,P<0.01)。结论: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PA患病率较高,对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应积极筛查PA。患有PA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更高;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PAC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新诊断糖尿病 患病率 胰岛素抵抗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骨密度的地区差异及多中心参考数据库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伍西羽 周琦 +7 位作者 张娜 张红 袁凌青 戴如春 盛志峰 谢忠建 伍贤平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98-1404,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大陆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地区差异及多中心融合参考数据库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女性参考人群10 343名,年龄范围20~89岁,分别来自长沙、北京、南京、上海、嘉兴、广州和成都地区。除长沙地区1 157... 目的了解我国大陆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地区差异及多中心融合参考数据库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女性参考人群10 343名,年龄范围20~89岁,分别来自长沙、北京、南京、上海、嘉兴、广州和成都地区。除长沙地区1 157名外,其他资料均由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 Health care)公司提供。受试者均采用GE-Lunar系列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颈BMD。结果 8种不同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MD随年龄变化均采用3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 149~0. 546(P均=0. 000)。腰椎BMD随年龄变化的最佳拟合曲线,北京与成都女性之间的差异最大[(12. 9±4. 9)%],北京与南京女性之间的差异最小[(3. 0±3. 4)%];各地区女性之间,股骨颈BMD拟合曲线的差异相对较小。与多中心融合BMD参考数据库比较,北京地区数据库对腰椎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显著升高(17. 5%vs 12. 2%,P=0. 028),嘉兴(23. 9%vs 30. 3%,P=0. 001)、长沙(30. 4%vs 35. 9%,P=0. 037)和成都(34. 8%vs 41. 0%,P=0. 032)地区数据库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显著降低。结论我国大陆女性BMD存在地区差异,特别是腰椎BMD。提示我国需要建立多个区域性BMD参考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地区差异 参考数据库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调节脂肪发育与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浩能 陈雅茹 周后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2-919,共8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曾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噪音",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其能调节基因表达,参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Lnc RNA可分别与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通过表观修饰水平、转录水平、...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曾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噪音",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其能调节基因表达,参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Lnc RNA可分别与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通过表观修饰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调节以及充当生物媒介等方面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近年来随着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严重影响,科学家们也试图进一步从非编码RNA领域来探索肥胖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lnc RNA被证实参与对脂肪组织(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成脂、发育以及能量代谢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肥胖 脂肪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嘉定区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珊珊 汪龙 +7 位作者 丁琳 彭魁 徐瑜 徐敏 陆洁莉 毕宇芳 王卫庆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9-815,共7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8月—2015年7月选取上海市嘉定区4 657名40岁及以上非糖尿病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按照颈围四分位数分组,分...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8月—2015年7月选取上海市嘉定区4 657名40岁及以上非糖尿病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按照颈围四分位数分组,分析颈围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随着颈围的增粗,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升高,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发生率显著增加(均趋势P值<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力活动、BMI、腰围、收缩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血脂等因素后,随着颈围的增粗,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均趋势P值<0.01)。结论·上海市嘉定区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中,颈围与各心血管危险因素呈独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围 心血管危险因素 非糖尿病人群 腹型肥胖 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与免疫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邱俊霖 罗说明 +2 位作者 殷文凤 李霞 周智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8,共10页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PD-1 associated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PFD)是少见的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PF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PD-1 associated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PFD)是少见的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PF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10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66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与免疫特征,并对不同胰岛自身抗体状态的PF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我院及文献检索数据,共报道76例PFD患者,年龄(60.9±12.1)岁,男性占60.0%,体重指数(22.1±5.2)kg/m2。7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43.4%)和黑色素瘤(22.4%)。PD-1相关抑制剂最常见的药物是纳武单抗(37.5%)和派姆单抗(38.9%)。82.2%的PFD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从PD-1相关抑制剂治疗开始到血糖升高的中位发病时间为95(36.0,164.5)d,糖尿病发病前中位治疗周期为6(2.3,8.0)。26.0%(19/73)的PFD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组的酮症酸中毒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100.0%vs 75.0%,P<0.05)。PD-1抑制剂治疗后的糖尿病发病时间和输注次数在抗体阳性组中均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28.5 d vs 120.0 d;2周期vs 7周期,均P<0.001)。结论:启动肿瘤免疫治疗后需警惕发生PFD不良反应,胰岛自身抗体阳性PFD比阴性患者发病更快、更严重。PD-1相关抑制剂治疗前后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及血糖对PFD预警预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型糖尿病 暴发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蒿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源辉 刘婕 +1 位作者 刘传鑫 姜宏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9-1332,共24页
黄花蒿为一味传统中药,历史悠久,始载于《五十二病方》。近年来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已成为热点研究中药之一。黄花蒿化学成分多样,药理活性广泛。本文以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现今研究成果,对黄花蒿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 黄花蒿为一味传统中药,历史悠久,始载于《五十二病方》。近年来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已成为热点研究中药之一。黄花蒿化学成分多样,药理活性广泛。本文以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现今研究成果,对黄花蒿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黄花蒿质量控制、药效评价与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质量标志物 倍半萜类 黄酮类 挥发油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中老年人群中上臂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亚楠 禤立平 +8 位作者 彭魁 杜瑞 徐瑜 陈宇红 陆洁莉 毕宇芳 徐敏 王卫庆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1-1237,共7页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上臂围(MUAC)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上海市嘉定区6 570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及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在排除其他肝脏...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上臂围(MUAC)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上海市嘉定区6 570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及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在排除其他肝脏疾病和过量饮酒后,按照腹部B超检查结果诊断NAFLD。按照MUAC四分位数分组,分析MUAC与NAFLD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随着MUAC的增粗,男女2组受试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逐渐增加(均P<0.01);NAFLD、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的患病风险也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目前吸烟、体力活动、BMI、腰围及主要代谢指标后,随着MUAC的增大,在女性人群中NAFLD及胰岛素抵抗的患病风险均显著增加,而在男性中MUAC与NAFLD及胰岛素抵抗无相关性。结论·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女性MUAC与NAFLD及胰岛素抵抗呈独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臂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中老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病年龄的1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婷 程莹 +3 位作者 黄干 李霞 周智广 杨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45例T1D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起病年龄(≤13岁、14~29岁、≥30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545例T1DM患者的中位起病...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45例T1D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起病年龄(≤13岁、14~29岁、≥30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545例T1DM患者的中位起病年龄为27.0(15.0,40.0)岁,≥30岁起病者占42.8%。与其他两组比较,≤13岁组女性比例(58.0%)较高,收缩压和血肌酐水平均最低,且所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21.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1%)均最低(均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30岁组空腹C肽及峰值C肽水平均最低,起病时酮症的发生率(33.5%)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最高(均P<0.05)。结论:在T1DM住院患者中≥30岁起病者约占一半,起病时酮症的发生率及起病后各种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均较<30岁起病者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与减毒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世闯 郭源辉 +3 位作者 刘婕 李映 段佳佳 江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49-2560,共12页
随着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也变得尤为重要。既往研究显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临床使用中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但都在可控范围内。在动物实验中,其在较高剂量下会对肾脏、肝脏、心脏、神经、血液、胚胎、DN... 随着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也变得尤为重要。既往研究显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临床使用中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但都在可控范围内。在动物实验中,其在较高剂量下会对肾脏、肝脏、心脏、神经、血液、胚胎、DNA产生毒性作用。通过联合用药或改变药物的给药方式、溶剂、制剂类型可以减缓或消除毒性及不良反应。本篇主要对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安全性、毒性机制以及减毒对策进行论述,以提高对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潜在毒性的认识并为临床中对于该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安全性 毒性 减毒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桂溢香迎重阳 共话骨松汇姑苏 第九届国际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纪要
14
作者 李付杏子 袁凌青 +1 位作者 王鸥 李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8-632,共5页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和国际华人骨研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国际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于2018年10月17日至20日在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议得到了江苏省医学会和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大力支...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和国际华人骨研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国际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于2018年10月17日至20日在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议得到了江苏省医学会和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作为我国骨质疏松领域规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学术会议,参会人数突破1500人,正式注册代表1059人,国内外特邀代表10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盐疾病 骨质疏松 会议 学术 国际 江苏省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重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糖尿病护理管理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程程 孙鑫 +5 位作者 曾诗叶 徐蓉 段欣 李娟 张艳 黄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8-1813,共6页
目的:调查湖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糖尿病护理专科建设以及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为推进医院糖尿病护理专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两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23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对湖南省13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湖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糖尿病护理专科建设以及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质量管理现状,为推进医院糖尿病护理专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两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23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对湖南省13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调查。结果:在137家医院中,58.39%的医院建立了糖尿病护理小组,43.80%开设了糖尿病教育或糖尿病护理门诊,48.91%开展了全院血糖管理,糖尿病专科护士人数多的医院糖尿病护理专科建设较完善(P<0.05);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质量管理得分为(87.20±11.36)分,在科室管理和技能操作2个领域中得分最高的维度为胰岛素注射,最低为糖尿病教育;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医院的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质量管理得分高于未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医院(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专科建设处于初级阶段,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质量管理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应重视对相关操作细节的把控;未来应加快医院糖尿病护理专科建设速度,加强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推进医院糖尿病护理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专科建设 非内分泌科 糖尿病护理质量管理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s3突变相关新型早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心血管改变及机制
16
作者 周冰娜 赵笛辰 +6 位作者 胡静 张茜 王鸥 夏维波 邢小平 陈太波 李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目的基于自主构建的丝束蛋白3(Plastin 3,PLS3)大片段基因Pls3敲除的新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评估心血管表型及其与胶原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ls3基因10~16外显子大片段敲除的大鼠模型(Pls3^(E10-16del/0)),与野生型... 目的基于自主构建的丝束蛋白3(Plastin 3,PLS3)大片段基因Pls3敲除的新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评估心血管表型及其与胶原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ls3基因10~16外显子大片段敲除的大鼠模型(Pls3^(E10-16del/0)),与野生型大鼠进行心脏表型比较,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了解PLS3蛋白在心血管的表达,采用超声心动评估大鼠心血管形态及功能,HE染色了解心脏组织学改变,使用扫描电镜评估心脏胶原蛋白的微结构及排列。结果PLS3在野生型大鼠心血管组织细胞质中广泛表达,在Pls3^(E10-16del/0)大鼠心血管的表达明显减少。6~8周龄Pls3^(E10-16del/0)大鼠的心脏及大血管结构与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但与野生型大鼠相比,其存在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及近端升主动脉内径缩小,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及排列紊乱。Pls3^(E10-16del/0)大鼠心血管组织中的胶原合成未受影响,但电镜下可见其心脏及升主动脉中的细胶原纤维断裂、排列散乱。结论本研究首次对新型Pls3基因大片段敲除的早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心血管系统进行研究,发现其右心室及升主动脉内径缩小,出现细胶原纤维断裂、排列散乱的异常改变,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远期影响,有待观察,研究拓展了对Pls3相关骨质疏松症心血管表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骨质疏松症 Pls3基因突变 心血管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健、平衡和敏捷:英国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共识声明》解读
17
作者 黄锰 尹吉标 盛志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锻炼信心,与英国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运动和...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锻炼信心,与英国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治疗OP的共识声明(以下简称“共识声明”)。进一步确定优化骨强度、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改善姿势和管理椎体骨折症状等所需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同时将OP患者的潜在风险降至最低,使每位OP患者都可以从适应姿势和动作的指导中受益,并恢复运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总的来说,好处大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强度 跌倒 运动 锻炼 共识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初显期1型糖尿病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现状及其与自我管理水平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芳 李乐之 +3 位作者 徐蓉 李霞 谢雨婷 张慧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4-839,共6页
目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在成人初显期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活动导致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减少,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社会支持程度减低。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初显期T1DM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现状,并探讨社交回避与苦... 目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在成人初显期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活动导致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减少,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社会支持程度减低。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初显期T1DM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现状,并探讨社交回避与苦恼和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血糖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2月在湖南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342例18~30岁的T1DM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成人T1DM自我管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将成人初显期T1DM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与常模总分进行比较;比较成人初显期T1DM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成人初显期T1DM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为11.13±6.18,显著高于健康常模(t=77.06,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社交回避分量表得分、社交苦恼分量表得分均与成人T1DM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交回避与苦恼、自我管理水平、性别、文化程度是成人初显期T1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成人初显期T1DM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程度高于中国健康人群。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越严重,其自我管理水平越低,血糖控制越差。未来应关注成人初显期T1DM患者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现象,并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成人初显期 社交回避 社交苦恼 自我管理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和高脂饮食对小鼠肥胖和内脏脂肪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唐丽丽 汤晓涵 +4 位作者 李霞 俞海波 谢志国 刘新元 周智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高脂和高糖饮食对小鼠肥胖和内脏脂肪的不同影响。方法将4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糖饮食组,喂养至20周龄,比较各组体重、附睾旁脂肪重量、瘦素、脂肪肝程度、附睾旁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及其... 目的探讨高脂和高糖饮食对小鼠肥胖和内脏脂肪的不同影响。方法将4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糖饮食组,喂养至20周龄,比较各组体重、附睾旁脂肪重量、瘦素、脂肪肝程度、附睾旁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及其亚型的浸润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结果 20周时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附睾旁脂肪重量、瘦素水平较正常饮食组均显著升高(P均<0.05),油红O染色显示高脂饮食组肝脏脂肪浸润明显。20周时高糖饮食组在体重、附睾旁脂肪重量、瘦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脂饮食组小鼠脂肪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且M2的比例较高糖饮食组显著降低(P<0.05)。高脂饮食组小鼠附睾旁脂肪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较正常饮食组显著上调(P<0.05),而高糖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饮食,而不是高糖饮食,可导致肥胖和内脏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的炎症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高脂饮食 高糖饮食 巨噬细胞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世弟 李瑾 +4 位作者 刘璐 李鑫 戴如春 伍贤平 廖二元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在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T2DM患者(150例)及健康对照者(160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髋部骨强度分析(hip structural ...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在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T2DM患者(150例)及健康对照者(160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髋部骨强度分析(hip structural analysis,HAS)软件,检测腰椎(L1-4)总体、左侧股骨颈(FN)和髋部总体(TH)骨密度(BMD)以及髋部骨几何结构,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髋部骨几何参数影响因素。结果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L1-4)、FN及TH的BMD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后T2DM组股骨颈干角(NSA)较健康对照组增加,股骨颈截面面积(FN-CSA)减少(P<0.05)。体重指数(BMI)、FN-BMD和TH-BMD与截面面积(CSA)、截面力矩(CSMI)、截面模量(Z)和皮质厚度(ACT)呈正相关(P<0.01),与屈曲应力比(BR)呈负相关(P<0.01)。校正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病程影响因素后,年龄、绝经年限与FN、转子间(IT)2个部位骨结构指标CSA、CSMI、Z、ACT(FN-CSA、FN-CSMI、FN-Z、FN-ACT、IT-CSA、IT-CSMI、IT-Z、IT-ACT)及股骨干(FS)部位骨结构指标CSA、ACT(FS-CSA、FS-ACT)呈负相关(P<0.01),与FN、IT、FS 3个部位的BR(FN-BR、IT-BR、FS-BR)呈正相关(P<0.01),与FS部位的CSMI、Z(FS-CSMI、FS-Z)无明显相关。校正年龄和BMI影响因素后,除病程与FN-CSMI呈正相关(P<0.05)外,FBG、Hb A1c和病程与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同时股骨颈NSA与各影响因素间无相关性。校正BMD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主要影响因素为BMI和绝经年限。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表现为NSA增大和FNCSA降低的骨几何结构改变,可能与T2DM患者髋部高骨折风险相关。BMD、BMI和绝经年限为影响髋部骨几何结构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绝经女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髋部骨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