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院剖宫产手术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练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4,共3页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作为世界上剖宫产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一系列的措施下我国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生育政策的调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人群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增加,也带来产后出血等相关...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作为世界上剖宫产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一系列的措施下我国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生育政策的调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人群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增加,也带来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增加。随着产科疾病谱的变化,分娩方式的决策更为复杂。因此,剖宫产术的规范化应用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指南解读 剖宫产率 剖宫产手术 相关并发症 规范化应用 产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对胎盘植入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曾帅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3-626,共4页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一组由于滋养细胞异常侵袭进入子宫深肌层,甚至穿透浆膜层的妊娠期疾病。随着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人群增加,PAS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等...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一组由于滋养细胞异常侵袭进入子宫深肌层,甚至穿透浆膜层的妊娠期疾病。随着剖宫产术后再妊娠人群增加,PAS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等风险。术后病理样本中发现绒毛侵袭子宫肌层是PAS的诊断金标准,但子宫肌层样本获取困难常导致PAS的病理诊断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 滋养细胞 胎盘植入性疾病 子宫深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助产机构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现状和防治能力 被引量:3
3
作者 石慧峰 尹韶华 +5 位作者 吴天晨 陈练 王晓霞 魏瑗 乔杰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严重产后出血(SPPH)发生现状、变化趋势和机构变异,以评估我国助产机构SPPH防治能力。方法:研究利用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CIS)全国助产机构上报的2018~2022年历年医院水平汇总数据。研究纳入上报了2018~2022年... 目的:分析我国严重产后出血(SPPH)发生现状、变化趋势和机构变异,以评估我国助产机构SPPH防治能力。方法:研究利用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NCIS)全国助产机构上报的2018~2022年历年医院水平汇总数据。研究纳入上报了2018~2022年产科指标完整数据的助产机构3871、4034、4028、4683和5277家。计算历年全国及不同地区和类别助产机构SPPH(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1000 ml)率、SPPH并输血率、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利用2022年数据,用P 5和P 95之差描述助产机构上述指标发生率在地区和机构间的变异程度。结果:在纳入的助产机构中,SPPH率、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从2018年(0.95%、35.91/10万)到2019年(0.94%、34.18/10万)下降,SPPH并输血率基本平稳(2018年和2019年都为0.62%),但在2020年SPPH率、SPPH并输血率、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0.99%、0.67%、36.34/10万)都上升;随后2021年(0.93%、0.62%、29.00/10万)和2022年(0.90%、0.59%、27.34/10万)3项指标连续两年下降,且都低于2018年水平。2022年数据显示三级(2.86%、1.92%)和二级(2.55%、1.65%)公立综合医院机构间SPPH率、SPPH并输血率变异程度(P 5和P 95之差)最大,西南地区SPPH率(1.30%)、SPPH并输血率(0.73%)、妊娠子宫切除率(39.89/10万)均呈最高水平。结论:我国助产机构SPPH防治能力持续提高,但仍需进一步促进地区和机构间的同质化发展,特别是聚焦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未来仍需探索SPPH防治的综合管理策略,并在我国孕产妇死亡从产科直接原因逐渐转为产科间接原因为主之际,实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系统性措施,以保障孕产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输血率 医疗质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练 石慧峰 魏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调整,产科面临着分娩人群特点的变化,高龄妊娠、瘢痕子宫再妊娠、以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增加,高危妊娠人群的比例逐年增加。在行政部门和一线医务人员的努力下,生育政策调整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仍维持缓慢下降的趋势,202...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调整,产科面临着分娩人群特点的变化,高龄妊娠、瘢痕子宫再妊娠、以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增加,高危妊娠人群的比例逐年增加。在行政部门和一线医务人员的努力下,生育政策调整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仍维持缓慢下降的趋势,2020年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时下降为16.9/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妊娠 孕产妇死亡率 高龄妊娠 人群特点 生育政策调整 新型冠状病毒 效果评价 安全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0年中国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现状调查 被引量:36
5
作者 石慧峰 陈练 +6 位作者 尹韶华 魏瑗 王晓霞 卢㛃 葛霖 乔杰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对2016~2020年全国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谱进行调查,为阴道分娩并发症防治策略的制定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2016~2020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15~49岁阴道分娩孕产妇数据(2016~2020年纳入三级医院数据,2020年纳入... 目的:对2016~2020年全国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谱进行调查,为阴道分娩并发症防治策略的制定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2016~2020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15~49岁阴道分娩孕产妇数据(2016~2020年纳入三级医院数据,2020年纳入二级医院数据)。阴道分娩并发症病例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版(ICD-10)编码识别。结果:共纳入15~49岁阴道分娩孕产妇14445908例。2020年阴道分娩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8.7%,在二级、三级医院分别为14.7%和22.3%,阴道分娩并发症在三级医院中的发生率从2016年的11.9%上升到2020年的22.3%。2020年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前2位亚类依次为产科裂伤、产后出血,在三级医院发生率分别为11.9%、5.7%,在二级医院发生率分别为8.9%、3.7%;产科裂伤中分娩时Ⅲ度、Ⅳ度会阴裂伤在三级医院发生率分别为0.055%、0.015%,在二级医院发生率分别为0.049%、0.013%。2020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总体发生率为4.8%,2016~2019年三级医院监测数据显示产后出血发生率从3.8%上升到6.4%,一直处于阴道分娩并发症疾病谱顺位首位。结论:全国阴道分娩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产科裂伤和产后出血最为常见。建议在规范疾病诊断编码的基础上,从促进分娩安全管理、提高助产技术和完善妊娠风险评估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针对阴道分娩并发症重点病种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并发症 产后出血 发生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子痫前期与一碳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宫晓丽 李晓娜 +2 位作者 杜雨峰 赵扬玉 魏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2-848,共7页
目的:探索一碳代谢中甲硫氨酸循环相关代谢物胆碱、甜菜碱、二甲基甘氨酸、甲硫氨酸和氧化三甲胺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档,规律产检的双胎妊娠孕妇... 目的:探索一碳代谢中甲硫氨酸循环相关代谢物胆碱、甜菜碱、二甲基甘氨酸、甲硫氨酸和氧化三甲胺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档,规律产检的双胎妊娠孕妇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非PE组(138例)和PE组(37例)。采集孕妇孕中期空腹时外周血,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HPLC-QqQ MS)进行代谢物定量分析。比较PE组与非PE组的基本特征和血浆代谢物浓度的差异。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血浆代谢物相关的PE相对危险度(RR)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E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①与非PE组比较,PE组高龄孕妇比率较高,甜菜碱浓度较低,胆碱浓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oisson回归分析示,在校正全部混杂因素的模型中,孕妇胆碱水平与PE风险均呈正相关(RR>1,P<0.05),随胆碱水平的增加,PE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P trend<0.05);甜菜碱水平与PE风险呈负相关(RR<1,P<0.05),随甜菜碱水平增加,PE发生风险呈下降趋势(P trend<0.05)。血浆二甲基甘氨酸、甲硫氨酸和氧化三甲胺水平与PE发生风险无相关性。③Poisson回归分析示,血浆甜菜碱/胆碱比值最高时,PE发生的相对风险最低(RR 0.32,95%CI 0.14~0.75)。二甲基甘氨酸/甜菜碱比值在第三分位时,孕妇发生PE的风险升高(RR 2.53,95%CI 1.01~6.32)。④PE预测方面,联合一般危险因素和甲硫氨酸代谢物的AUC为0.80。结论:孕中期母体胆碱和甜菜碱水平与DCDA双胎妊娠PE的发生有关,为早期预测及干预PE提供了新思路,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并探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子痫前期 一碳代谢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