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提技术提高干姜提取物生物利用度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真 徐军 +3 位作者 邬娟 王彩云 何剑 敬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本研究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以市售的干姜水提物为对照,研究干姜乳提物的生物利用度及抗炎功效优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干姜提取物中姜酚类物质的含量,通过构建Caco-2细胞吸收模型及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干姜乳提物的生物利用度及对... 本研究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以市售的干姜水提物为对照,研究干姜乳提物的生物利用度及抗炎功效优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干姜提取物中姜酚类物质的含量,通过构建Caco-2细胞吸收模型及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干姜乳提物的生物利用度及对结肠炎大鼠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干姜乳提物中特征性活性成分6-姜酚的含量较干姜水提物提高了13.1%;Caco-2细胞对干姜乳提物中总姜酚吸收量高于干姜水提物,在培养24 h后,细胞中干姜乳提物中总姜酚吸收量较干姜水提物提高了34.9%;相比于干姜水提物,干姜乳提物能显著改善结肠炎引起的大鼠体重的下降,降低其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萎缩和脾脏指数,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增强,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干姜乳提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可有效减缓葡聚糖硫酸钠盐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本实验结果可为干姜功效成分的高效提取利用及含姜类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乳提物 乳提技术 Caco-2细胞吸收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乳化剂在冰淇淋应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羚 李丽君 +6 位作者 徐海军 金华进 钟芳 夏熠珣 康景然 邬娟 王彩云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48,共6页
冰淇淋这种复杂的搅拌充气胶体系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度调节脂肪球的失稳以形成特定的结构。小分子乳化剂能够调控脂肪失稳程度,通过吸附在脂肪球表面、减少表面张力,以及与蛋白质争夺水油界面位置发挥作用。同时,小分子乳化剂可以推... 冰淇淋这种复杂的搅拌充气胶体系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度调节脂肪球的失稳以形成特定的结构。小分子乳化剂能够调控脂肪失稳程度,通过吸附在脂肪球表面、减少表面张力,以及与蛋白质争夺水油界面位置发挥作用。同时,小分子乳化剂可以推动脂肪颗粒的分散,或者在油水界面形成保护膜,从而影响脂肪结晶。另外,小分子乳化剂还能作为模板分子,引导脂肪形成各种特定形状,如球形、棒状和片状,并对脂肪晶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调节。这一过程会影响到脂肪球的失稳程度,进而改变冰淇淋的质地以及稳定性。文章主要从小分子乳化剂的构造和种类出发,探讨其与脂肪、蛋白质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在冰淇淋中的作用原理,并分析小分子乳化剂对冰淇淋质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乳化剂 冰淇淋 质构 应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提技术对红茶产品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工艺放大可行性
3
作者 徐军 马真 +3 位作者 徐海军 邬娟 何剑 敬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24-132,136,共10页
本文以斯里兰卡红茶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以稀奶油为介质提取红茶香气物质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比较不同脂肪体系(稀奶油、脱脂奶、全脂奶、黄油、椰子油)与传统水提介质对红茶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的影响,进一步分... 本文以斯里兰卡红茶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以稀奶油为介质提取红茶香气物质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比较不同脂肪体系(稀奶油、脱脂奶、全脂奶、黄油、椰子油)与传统水提介质对红茶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中试生产的红茶冻干粉产品品质。结果表明:以稀奶油为提取介质提取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脂肪含量3.8%、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 min。相较于传统水提技术,采用稀奶油和全脂奶为提取介质的乳提技术更有利于红茶中香气物质的提取,如体现斯里兰卡红茶特征冬青味的水杨酸甲酯,其含量分别提高了151%和172%。稀奶油提取的红茶水溶性滋味成分含量与水提方式相近,而全脂奶和脱脂奶提取的红茶总单宁含量显著增加(P<0.05)。不同动植物油脂来源的油脂体系影响红茶提取液香气物质含量,采用稀奶油提取红茶的香气物质含量高于黄油和椰子油,均质乳化能显著提升3种油脂体系对红茶香气物质的提取率。按照最佳试验工艺参数进行中试生产,发现以稀奶油为提取介质的乳提红茶冻干粉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水提红茶冻干粉。综合以上结果认为,采用稀奶油为提取介质的乳提技术相较于传统水提能更有效地提升红茶产品的风味,同时中试生产证明乳提技术的工艺放大具有可行性。本试验结果可为制备具有独特风味和较高营养价值的含乳茶饮品提供实际生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稀奶油 乳提技术 香气物质 滋味成分 工艺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汉族早产儿与足月儿母亲母乳脂质动态特征对比
4
作者 冯燕 王馨悦 +6 位作者 薛健兰 罗小琴 苏莉 李婷 段素芳 刘彪 司徒文佑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0-21,共12页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脂质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优化早产儿喂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西北妇幼母婴医院和甘肃省2家三甲医院招募早产儿母婴对9对和足月儿母婴对10对。在产...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脂质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优化早产儿喂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西北妇幼母婴医院和甘肃省2家三甲医院招募早产儿母婴对9对和足月儿母婴对10对。在产后0~7、8~14 d和2个月收集母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母乳中总脂肪、结构脂、节苷脂、磷脂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早产儿与足月儿母亲母乳中脂质组成与动态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早产儿组总磷脂、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含量在泌乳期内保持稳定,而足月儿组逐渐降低;早产儿组初乳中总磷脂、PC、鞘磷脂(sphingomyelin,SM)以及过渡乳、成熟乳中SM含量低于足月儿组,但相反成熟乳中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含量高于足月儿组。脂肪酸分析显示,早产儿组初乳和过渡乳中二十碳三烯酸(20:3n3)、过渡乳和成熟乳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20:5n3)含量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但两组间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与二十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20:4n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组母乳脂质呈现独特的动态稳定性:总磷脂、PC、PS含量保持稳定,可能是对其脂质高需求的适应性调节,同时成熟乳中PE的显著升高或与其神经发育需求密切相关。此外,早产儿组母乳中关键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含量低于足月儿组,提示需针对性优化其脂质补充策略,以满足快速发育期的特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脂质 脂肪酸 早产儿 二十二碳六烯酸 花生四烯酸 二十碳五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循环利用及结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如 颜佳 +2 位作者 谭登峰 邓泽元 李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在循环利用中结构的变化。方法:以sn-2高棕榈酸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底物,在Lipozyme RM IM催化下同步合成主要成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 目的:研究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在循环利用中结构的变化。方法:以sn-2高棕榈酸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底物,在Lipozyme RM IM催化下同步合成主要成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和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dioleoyl-2-palmitoyl-3-linoleoylglycerol,OPL)的人乳替代脂,考察合成过程中OPO与OPL含量、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总棕榈酸含量、sn-2棕榈酸含量、酶活力、脂肪酶二级结构信息和内源荧光强度等指标,研究LipozymeRMIM在合成人乳替代脂中的应用及其循环利用特性。结果:以中国母乳脂质数据库为依据评判所合成人乳替代脂指标,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第1次时,人乳替代脂中OPO相对含量为19.41%,OPL相对含量为17.04%,总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为35.63%,亚油酸相对含量为22.30%,总棕榈酸相对含量为28.80%,sn-2棕榈酸相对含量为52.40%;当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至第17次时,母乳结构脂中OPO相对含量为8.50%,OPL相对含量为7.62%,总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为28.62%,亚油酸相对含量为13.38%,总棕榈酸相对含量为38.26%,sn-2棕榈酸相对含量为58.40%,均与中国母乳脂质范围一致。但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超过17次后,酶法合成产物脂质组成与中国母乳脂质范围相差甚远。结论:Lipozyme RM IM作为一种酯交换能力优异的脂肪酶,在合成人乳替代脂的过程中可以累计使用17次,证明了固定化脂肪酶在合成人乳替代脂中有较好的循环使用特性。该研究为脂肪酶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连续性反应器合成人乳替代脂过程中脂肪酶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zyme RM IM 人乳替代脂 酶的循环利用 酶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法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发酵黄芪茎叶中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燕 贾阳 +4 位作者 杜涓 刘娜 王园 齐景伟 安晓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0-75,共6页
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黄芪茎叶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黄芪茎叶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硝酸铝-亚硝... 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黄芪茎叶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快速预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为定量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黄芪茎叶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发酵黄芪茎叶黄酮的含量,测定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构建发酵黄芪茎叶黄酮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发酵黄芪茎叶黄酮抗氧化能力强于发酵前,构建快速预测模型采用了二阶导数(SD)+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算法(Detred)的方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2、0.24、0.24,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3.46,外部验证R2为0.88。研究表明,构建的NIR模型校正和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均较大,PRD均大于2,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建立的模型有助于检测发酵黄芪茎叶黄酮含量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黄芪茎叶 黄酮 抗氧化性 近红外光谱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2'-岩藻糖基乳糖改善神经发育和运动能力的综合实验设计
7
作者 陈运娇 王碧蔓 +6 位作者 梁子晴 彭小雨 瓦云超 周雯婧 汪家琦 李威 曹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209,共8页
秀丽隐杆线虫是评价功能活性物的理想模型之一。该文设计了一个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的行为改善和促神经发育活性评价体系,探究了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对神经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 秀丽隐杆线虫是评价功能活性物的理想模型之一。该文设计了一个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的行为改善和促神经发育活性评价体系,探究了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对神经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FL延长了线虫的瘫痪寿命,提高了吞咽频率、头摆频率和趋向性,抑制了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提高了线虫多巴胺、血清素、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从而改善了线虫神经发育和行为。该实验设计结合了生物科学、食品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多门课程知识,综合性较强,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及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设计 秀丽隐杆线虫 母乳低聚糖 神经发育 行为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文芳 李宝磊 +5 位作者 侯保朝 洪维錬 何剑 张宇 姜毓君 满朝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3,共8页
文章探讨了乳基质成分、加工工艺、发酵菌种及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发酵乳稳定性的影响。发酵乳较低的稳定性易导致不理想的质地和风味,降低消费者接受度。总固体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会增加发酵乳的黏度、稠度以及持水力,脂肪的含量以及粒... 文章探讨了乳基质成分、加工工艺、发酵菌种及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对发酵乳稳定性的影响。发酵乳较低的稳定性易导致不理想的质地和风味,降低消费者接受度。总固体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会增加发酵乳的黏度、稠度以及持水力,脂肪的含量以及粒径大小都会影响发酵乳质地。未加热和严重热处理的乳会比最佳热处理的乳更容易脱水收缩,在较高压力和热处理后的均质化过程有助于减少脱水。搅拌5 min,38℃下平滑,并在管式换热器(THX)中冷却的联合操作,可以改善搅拌型酸奶储存过程中的硬度、黏度和稠度。0℃冷却能够改善凝胶性能,缩短冷却时间,节省时间和能源。此外,分泌EPS的发酵剂可以有效地提高保水能力,改善乳清分离,为发酵乳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稳定性 感官特性 质构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菌株对发酵乳品质与功能特性的改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烨 侯保朝 +5 位作者 洪维錬 何剑 李宝磊 满朝新 姜毓君 张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2-380,共9页
发酵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发酵乳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市面上的发酵乳多数是以单菌株或传统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发酵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发酵乳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市面上的发酵乳多数是以单菌株或传统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制备而成的,但是以此生产发酵乳会有发酵时间过长、口感略差和稳定性不佳等问题。近年来,复配菌株作为发酵乳的发酵剂成为发酵乳制备方向的研究热点,利用不同菌株间的互作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代谢产物的含量和丰富度,进而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及功能特性,弥补传统发酵乳在产品形态以及感官体验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综述了复配菌株能够加快发酵乳pH下降速度,丰富产品感官以及改善其流变特性和持水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发酵乳在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抑菌等功能方面的能力。最后展望了发酵乳在未来可以进行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今后发酵乳的多元化、功能化、精准化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 发酵乳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酵甘草茎叶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涓 李霞 +3 位作者 安晓萍 刘娜 王园 齐景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16-4221,共6页
目的 基于近红外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发酵甘草茎叶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156份发酵甘草茎叶样本的光谱数据,根据化学分析法的实际测定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及主成分数,建立发酵甘草... 目的 基于近红外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发酵甘草茎叶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156份发酵甘草茎叶样本的光谱数据,根据化学分析法的实际测定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及主成分数,建立发酵甘草茎叶多糖含量的近红外快速预测模型。结果 通过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二阶导数、去趋势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在全波段下且主成分数为6时所建模型最优,Rc、 Rc2、 RMSEC、 RPDc分别为0.949、0.901、 12.854、 3.178。完全外部验证预测回收率接近100%。结论 该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可用于发酵甘草茎叶中总多糖的快速、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茎叶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模型 多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强化乳粉混合工艺及快速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政 彭小杰 +10 位作者 何剑 马丽 包萨日娜 韩仁娇 王彩云 李明逸 谢雨佳 肖珊珊 曾星星 张少辉 王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73,共8页
混合均匀度是食品医药行业检测粉体产品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使用三维混合机对营养强化剂与乳粉进行干法混合,在国内外已有饲料混合及药品混合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低成本快速测试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准度并应用此方法确定试验使用三维... 混合均匀度是食品医药行业检测粉体产品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使用三维混合机对营养强化剂与乳粉进行干法混合,在国内外已有饲料混合及药品混合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低成本快速测试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准度并应用此方法确定试验使用三维混合机的最佳混合参数。方法选用甲基紫作为指示剂,以不同位点样品中甲基紫吸光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在500 mL(甲基紫∶脱脂乳粉=1∶10000)混合范围下混合时间16 min,混合频率22 Hz、装载量43%为最佳条件,混合均匀相对标准偏差为5.01%。采用相同参数放大试验,结果表明,乳粉混合相对标准偏差均在4%以下,符合乳粉混合均匀的要求。为解决乳粉和粉状固体饮料混合不均匀问题提供一种准确快速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混合 混合均匀度 固体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乳低聚糖和其他家畜乳低聚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景博 赵晶晶 +5 位作者 王雨奇 崔秀秀 曹宏芳 李春 张国芳 刘丽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96-305,共10页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作为母乳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现已成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热门营养强化剂。相比于人工合成的功能性低聚糖种类限制,分离提取动物乳源天然含有的低聚糖作为HMOs的替代产品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作为母乳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现已成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热门营养强化剂。相比于人工合成的功能性低聚糖种类限制,分离提取动物乳源天然含有的低聚糖作为HMOs的替代产品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其中羊乳低聚糖(goat milk oligosaccharides,GMOs)富含中性低聚糖,相比其他家畜乳低聚糖,其结构更类似于HMOs,具有替代HMOs的巨大潜力。然而现今乳低聚糖分离研究多集中于牛乳低聚糖,对其他家畜乳低聚糖研究较少,且家畜乳低聚糖结构和种类与HMOs存在差异,加之对于低聚糖结构与功能的联合分析较少,缺乏系统化的低聚糖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使得家畜乳低聚糖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本文总结了家畜乳低聚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GMOs的结构、检测方法和生理功能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通过对家畜乳低聚糖与HMOs的结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将来家畜乳低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低聚糖 家畜乳低聚糖 结构 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婧祺 秦雪 +7 位作者 邱月 关宁 廖江 余志宝 裴晓燕 杨鑫焱 姜毓君 满朝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乳及乳制品营养成分丰富,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因此乳及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生长规律以及源头控制研究备受关注。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基于数学算法,是挖掘微生物动态规律、解析微生物对食品品质变化... 乳及乳制品营养成分丰富,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因此乳及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生长规律以及源头控制研究备受关注。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基于数学算法,是挖掘微生物动态规律、解析微生物对食品品质变化影响的重要技术支撑,在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预测微生物模型种类,从微生物生长预测、货架期预测、微生物产毒预测等模型应用角度对预测微生物学模型进行介绍,并对近年来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预测微生物学在乳及乳制品安全方面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及乳制品 微生物污染 预测微生物学模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和益生元缓解乳糖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晴 王思琪 +1 位作者 张晏维 杜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文章阐述了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方法等相关问题,具体介绍了益生菌和益生元在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基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优势,为研发缓解乳糖不耐受的健康替代品提出合理建议。旨在探讨益生菌和益生... 文章阐述了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方法等相关问题,具体介绍了益生菌和益生元在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基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优势,为研发缓解乳糖不耐受的健康替代品提出合理建议。旨在探讨益生菌和益生元在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中的作用及应用,为研发相关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益生菌 益生元 Β-半乳糖苷酶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脂体系提高咖啡提取液风味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真 徐军 +3 位作者 徐海军 邬娟 何剑 敬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以稀奶油为提取介质,优化咖啡提取工艺参数,同时比较不同媒介对咖啡提取液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稀奶油提取咖啡的最优工艺为脂肪含量3.8%、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0 min。稀奶油提取的咖啡液中脂溶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最高,滋... 以稀奶油为提取介质,优化咖啡提取工艺参数,同时比较不同媒介对咖啡提取液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稀奶油提取咖啡的最优工艺为脂肪含量3.8%、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0 min。稀奶油提取的咖啡液中脂溶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最高,滋味成分含量与水提咖啡液相近,总单宁类涩味物含量低于全脂奶和脱脂奶咖啡提取液。乳化提高了稀奶油提取的咖啡液中大多数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而乳化后的黄油和椰子油提取的咖啡液中部分脂溶性风味物质含量增加,而水溶性风味物质含量降低。采用稀奶油为提取介质能更有效的提高咖啡提取液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乳脂体系 乳提技术 稀奶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滋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低聚糖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毅康 董玲 +7 位作者 刘鸿飞 潘丽娜 胡一波 彭喜洋 康文丽 彭小雨 汪家琦 李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母乳低聚糖在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报道的母乳低聚糖超过200种。文章综述了母乳低聚糖的种类与结构、对婴幼儿肠道健康的影响、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大脑发育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母乳低聚糖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母... 母乳低聚糖在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报道的母乳低聚糖超过200种。文章综述了母乳低聚糖的种类与结构、对婴幼儿肠道健康的影响、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大脑发育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母乳低聚糖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母乳低聚糖工业化生产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低聚糖 肠道健康 免疫 大脑发育 婴幼儿配方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少数民族初乳和成熟乳中的α-生育酚含量及组成
17
作者 张芷怡 李婷 +6 位作者 王丹妮 段素芳 司徒文佑 叶文慧 刘彪 李静 邓泽元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0,共6页
文章建立了基于手性色谱法的母乳RRR-α-生育酚(RRR-alpha-Tocopherol,RRR-α-TOH)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测定我国壮族、苗族、白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回族6个少数民族初乳和成熟乳(n=112)中α-生育酚(alpha-Tocopherol,α-TOH)... 文章建立了基于手性色谱法的母乳RRR-α-生育酚(RRR-alpha-Tocopherol,RRR-α-TOH)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测定我国壮族、苗族、白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回族6个少数民族初乳和成熟乳(n=112)中α-生育酚(alpha-Tocopherol,α-TOH)及其立体异构体RRR-α-TOH含量,并对其与乳母哺乳期膳食摄入情况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α-TOH和RRR-α-TOH含量随泌乳期延长显著降低(P<0.05)。壮族、苗族和白族初乳中α-TOH和RRR-α-TOH含量均显著高于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回族(P<0.001),壮族和苗族成熟乳中α-TOH和RRR-α-TOH含量均显著高于白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回族(P<0.001),且少数民族母乳中RRR-α-TOH含量占α-TOH比例均高于80%,母乳中α-TOH含量与乳母哺乳期膳食摄入情况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母乳 Α-生育酚 RRR-α-生育酚 膳食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基零食中高风险微生物失活模型构建
18
作者 韩欣彤 张润润 +8 位作者 张祁 张红雨 王旭 王笃良 赵琦 裴晓燕 李玲玲 丁甜 冯劲松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6,共6页
为了探究微波处理对含乳固态成型制品中高风险微生物的致死效果,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以及毛霉5种微生物分别接种到乳基零食中,进而采用微波设备处理样品,选取Linear、SWeibull和Logistic模型对微生物的失活过... 为了探究微波处理对含乳固态成型制品中高风险微生物的致死效果,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以及毛霉5种微生物分别接种到乳基零食中,进而采用微波设备处理样品,选取Linear、SWeibull和Logistic模型对微生物的失活过程进行拟合,并采用相关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准确因子(A_(f))和偏差因子(B_(f))作为模型拟合效果的评判指标。结果表明,SWeibull和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拟合微波处理后乳基零食中5种微生物的失活过程,R^(2)均在0.97及以上,A_(f)和B_(f)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研究可为微波杀菌技术在乳制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杀菌 乳基零食 致病菌 致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日粮中藻粉添加量对新产牛乳中DHA含量和转化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金文华 巴根纳 +7 位作者 陈冲 杜盛宏 何剑 高瑞雄 谭伟 王鹏杰 王典 朱银华 《中国奶牛》 2024年第6期8-12,共5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提高日粮中包被藻粉添加量,探究头胎新产和经产新产奶牛的牛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和转化效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藻粉添加量从165g/(头·d)提高到400g/(头·d)时,经产新产牛的牛奶DHA含量由... 本试验旨在通过提高日粮中包被藻粉添加量,探究头胎新产和经产新产奶牛的牛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和转化效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藻粉添加量从165g/(头·d)提高到400g/(头·d)时,经产新产牛的牛奶DHA含量由5.15mg/100mL升高至10mg/100mL,DHA转化效率则基本保持不变,稳定在9.5%左右;头胎新产牛的牛奶DHA含量由7.76mg/100mL升高至9mg/100mL,而DHA转化效率随藻粉饲喂量增加下降明显,从15.9%降低至9.0%。由此可知,在产犊高峰期间增加经产新产牛藻粉饲喂量可作为一种避免全群牛奶DHA含量降低的手段。而对于头胎新产牛来说,增加藻粉饲喂量对牛奶DHA含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且严重降低DHA转化效率,造成原料浪费。因此,建议将头胎新产和经产新产奶牛分开管理,采用不同的藻粉饲喂量,以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 转化效率 包被藻粉 头胎新产牛 经产新产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胞外囊泡促进乳双歧杆菌BB-12生长的转录组学分析
20
作者 李健坤 郑婷 +4 位作者 刘伊索 姚昱锟 郝海宁 刘琦琦 易华西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1,共8页
胞外囊泡是母乳中的重要功能成分之一,作者所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母乳胞外囊泡能够显著促进乳双歧杆菌BB-12的生长,但具体机制不清楚。作者采用超速离心法与超滤法相结合从母乳中提取胞外囊泡,通过纳米颗粒追踪技术、透射电镜以及蛋... 胞外囊泡是母乳中的重要功能成分之一,作者所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母乳胞外囊泡能够显著促进乳双歧杆菌BB-12的生长,但具体机制不清楚。作者采用超速离心法与超滤法相结合从母乳中提取胞外囊泡,通过纳米颗粒追踪技术、透射电镜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对母乳胞外囊泡进行了鉴定表征。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母乳胞外囊泡促进乳双歧杆菌BB-12生长的关键基因。研究发现,添加母乳胞外囊泡后,乳双歧杆菌BB-12菌体中ABC寡肽转运系统相关基因pstC、pstA、metI,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基因BIF_02090,磷酸戊糖途径相关基因prsA、BIF_01321,D-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murD、BIF_02122,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相关基因pccA的表达显著上升。结果表明,母乳胞外囊泡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益生元促进婴幼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生长,为母乳胞外囊泡在新一代母乳化奶粉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胞外囊泡 双歧杆菌 生长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