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水动力学结合现代技术的当归润制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杰 吴孟华 +5 位作者 马志国 彭璐 沈华 黄天赐 曹晖 张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6-99,I0041-I0043,共7页
目的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 目的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分布状态的变化;采用质构仪测定当归润制过程中质地的变化;采用HPLC法分析当归不同润制时间的阿魏酸含量变化。结果当归润制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COD)大于98.1%,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吸水率随润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个头的增大而减小。LF-NMR/MRI结果表明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渗入,不同相态水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前4 h内自由水由4.02%增加为95.75%,结合水由95.98%减少为4.25%。除弹性外,当归润制时硬度、压缩功循环等物性指标在8 h内均明显下降,8 h后趋于平稳,符合传统“药透水尽”的判断标准。当归醇溶性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在润制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吸水动力学结合磁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为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润制 吸水动力学 LF-NMR/MRI 质构仪 HPLC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制备及其体外药效研究
2
作者 吴宇婷 田芳 +3 位作者 马志国 张英 曹晖 吴孟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6-1971,共6页
目的 制备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并考察其体外药效。方法 筛选蛋白酶种类、用量和酶解时间。生物酶解法制备粗提物,测定肽分子量分布并分析其序列,预测其活性,检测粗提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活性及IL-1β、IL-... 目的 制备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并考察其体外药效。方法 筛选蛋白酶种类、用量和酶解时间。生物酶解法制备粗提物,测定肽分子量分布并分析其序列,预测其活性,检测粗提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活性及IL-1β、IL-6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菠萝蛋白酶用量为4%,酶解时间为4 h时,酶解效果最优。多肽分子量分布60%以上小于3 kD。肽段有154条,主要来自原肌球蛋白α-4链样蛋白、骨骼肌、原肌球蛋白β链等,约50%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并可能存在ACE抑制、DPP-IV抑制及抗氧化活性。粗提物在0.16、0.32 mg/mL质量浓度下可降低TNF-α诱导的MH7A细胞活性(P<0.01),0.08、0.16、0.32 mg/mL质量浓度下可降低IL-1β、IL-6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 菠萝蛋白酶制备的蕲蛇抗类风湿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可大幅提高小分子量肽段占比,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促炎因子表达,可为该药材临床给药的“减量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 多肽粗提物 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 生物酶解法 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 IL-1β IL-6 减量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邓静 叶梦倩 +5 位作者 彭杰 吴孟华 马志国 张睿蕊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13-3717,共5页
中药桃仁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桃核承气汤、身痛逐瘀汤以及桃红四物汤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本文对桃仁历代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梳理。桃仁最初为带皮阴干入药,至汉... 中药桃仁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桃核承气汤、身痛逐瘀汤以及桃红四物汤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本文对桃仁历代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梳理。桃仁最初为带皮阴干入药,至汉朝才出现净制的要求,桃仁炮制的工艺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辅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广泛,如酒、米浆、蜂蜜等。这些炮制方法历代传承,成为桃仁炮制品的主流加工方法,是现代收录的桃仁炮制方法的历史根源所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明确桃仁连皮尖、去皮尖、生用、炒用的功效区别。现代研究也表明不同的炮制工艺对桃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于桃仁主流药用规格的探讨表明,临床以净桃仁捣碎生用为佳。桃仁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对其临床疗效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考证结果可为桃仁的临床应用及桃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的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丽霞 叶丽芳 +3 位作者 张英 吴孟华 曹晖 马志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目的: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的水分、物性变化,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曲线,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 目的: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的水分、物性变化,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曲线,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牡丹皮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相态、分布迁移变化和物性特性变化;采用HPLC法考察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中指标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55℃干燥时,牡丹皮饮片具有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需干燥5 h。LF-NMR/MRI结果显示,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外向内散失;水分相态发生显著变化,结合水比例先大幅度增长后小幅度下降;干燥2 h后,检测不到牡丹皮水分成像信息。各物性指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前2 h内随干燥时间变化不明显,2 h后变化显著。干燥5 h内,牡丹皮饮片芍药苷、丹皮酚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干燥动力学、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干燥 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结合现代技术的肉苁蓉润制过程表征
5
作者 陈丽霞 叶丽芳 +3 位作者 张英 吴孟华 曹晖 马志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2878-2883,共6页
目的:利用现代技术直观、量化表征肉苁蓉的润制过程,为肉苁蓉润制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构建肉苁蓉吸水和膨胀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研究肉苁蓉润制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 目的:利用现代技术直观、量化表征肉苁蓉的润制过程,为肉苁蓉润制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构建肉苁蓉吸水和膨胀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研究肉苁蓉润制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肉苁蓉润制过程的水分相态及其分布状态变化、物性特性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肉苁蓉不同润制时间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肉苁蓉润制的吸水和膨胀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F-NMR/MRI结果显示随着润制时间的延长,水分逐渐由外周向内部渗入,结合水比例逐渐减少,自由水比例逐渐增多。随着润制时间的增加,各物性指标逐渐下降。润制36 h内,肉苁蓉浸出物有下降趋势,指标成分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动力学结合LF-NMR/MRI和质构仪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肉苁蓉的润制过程,为阐明肉苁蓉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润制 吸水率 膨胀率 低场核磁共振 成像技术 质构仪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结合物性分析研究黄芪软化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杰 马志国 +5 位作者 吴孟华 钟淑梅 骆维 廖鹏程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 目的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测定黄芪质构特性的变化;分析软化时间、吸水率、LF-NMR参数、质构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软化过程中黄芪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决定系数大于97.7%。同档次下,软化温度越高,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同温度下,药材档次越小,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在30℃下,大、中、小档黄芪达到内外一致的时间分别为14、12、8 h,润透时的吸水率分别为46.83%、42.03%、35.54%。润透前驰豫时间T 2大多为0.1~10 ms,润透后大多为10~1000 ms,磁共振成像能观察到水分由外而内扩散,12 h时可观察到黄芪内部大部分都被水分浸润。黄芪软化前8 h,硬度、压缩循环功、粘力、黏性、胶着性分别下降了67.7%、68.6%、86.3%、89.3%、73.3%;在12~24 h各质构特性趋于稳定,即润透后的药材内外硬度一致,符合传统经验判断标准。同时,软化过程中黄芪黄酮类成分不稳定,黄酮苷可能会水解为对应的黄酮苷元。结论吸水动力学模型结合低场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质构仪等客观手段可为阐明黄芪的软化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软化 吸水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质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量化表征的厚朴润制过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叶丽芳 马志国 +5 位作者 张英 廖鹏程 黄天赐 付伟 曹晖 吴孟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46-1754,共9页
中药润制讲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润制过程中水分渗透与药材质构的变化可体现在吸水率、水分相态、硬度、压缩循环功、指标成分含量等多个指标的变化。该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直观量化地表征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质构特性的变化,旨在... 中药润制讲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润制过程中水分渗透与药材质构的变化可体现在吸水率、水分相态、硬度、压缩循环功、指标成分含量等多个指标的变化。该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直观量化地表征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质构特性的变化,旨在揭示厚朴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采用吸水率变化曲线评价吸水过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分析水的相态及分布状态变化,采用质构仪测定质构特性变化,采用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吸水率随润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厚朴重量和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向内逐渐渗入,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断变化,8 h内结合水比例由92.82%减少到56.00%,自由水比例由7.180%增加到44.00%;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表明润制8 h后水分已均匀分布整个药材,此时内部已无干心;质构特性分析发现,硬度和压缩功随着润制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小,从0 h至8 h,硬度由2859 g减少至569 g,压缩循环功由130300 kJ减少至31900 kJ,润制8 h时药材软硬适中;随着润制时间的延长,和厚朴酚含量逐渐下降,表明润制时间越长,有效成分流失越多。该研究可为阐释厚朴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其他皮类药材润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润制 多指标量化 吸水率变化曲线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鱼鳔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金聚 卢一泓 +4 位作者 何倾 吴孟华 马志国 张英 曹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6,共8页
目的 分析16批不同基原的市售鱼鳔中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方法 建立一种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鳔中17种氨基酸含量,并对不同基原鱼鳔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 目的 分析16批不同基原的市售鱼鳔中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方法 建立一种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鳔中17种氨基酸含量,并对不同基原鱼鳔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鱼鳔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并采用蛋白质组学法鉴定鱼鳔中的蛋白质。结果 17种氨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0),平均加样回收率85.62%~109.6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3.5%。16批鱼鳔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氨基酸总含量介于468.31~620.05 mg/g;从16批鱼鳔中共鉴定688种蛋白质,包括Ⅰ型在内的胶原蛋白多达11种,此外,鱼鳔中还含有较多分子质量52~95 kDa的低丰度蛋白。结论 该研究可为鱼鳔的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鳔 氨基酸 蛋白质 高效液相色谱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本草考证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梦倩 邓静 +5 位作者 彭杰 张睿蕊 吴孟华 马志国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12-1917,共6页
菊花名称繁多,在宋代及之前,以“鞠、蘜、蓻”等字记载,自《大宋重修广韵》转抄之误始,广泛应用“菊”字代替“鞠、蘜、蓻”等字,且菊花的名称各有深意,内涵丰富。随着产地种植环境差异及其采收加工方式的不同,形成怀菊、滁菊、杭菊、... 菊花名称繁多,在宋代及之前,以“鞠、蘜、蓻”等字记载,自《大宋重修广韵》转抄之误始,广泛应用“菊”字代替“鞠、蘜、蓻”等字,且菊花的名称各有深意,内涵丰富。随着产地种植环境差异及其采收加工方式的不同,形成怀菊、滁菊、杭菊、亳菊、贡菊等不同的道地品种,造就了不同药用菊花的独特品质。本文查阅汉代至清代的代表性字书、本草典籍、地方志,对菊花的名称演变、别名的内涵,亳菊、滁菊、怀菊、杭菊、贡菊的产地源流及变迁进行考证,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名称 道地产区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柑橘属药材中黄酮差异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梦玫 马舒婷 +4 位作者 钟楚楚 吴孟华 张英 曹晖 马志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25-3228,共4页
目的 比较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化橘红中黄酮差异。方法 建立各批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采用Agilent TC-C_(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结合... 目的 比较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化橘红中黄酮差异。方法 建立各批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采用Agilent TC-C_(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结合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比较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 枳实(酸橙)、枳壳、化橘红主要含以新橙皮糖为糖基的黄酮苷,枳实(甜橙)、青皮、陈皮主要含以芸香糖为糖基的黄酮苷。5种药材可分为2类,与指纹图谱差异性一致。结论 柑橘属药材中黄酮分布规律与其基原存在相关性,新橙皮糖型、芸香糖型黄酮苷可作为鉴别该属药材的指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材 柑橘属 黄酮 H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