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合磷茎中Regaloside A、Acetylregaloside C与Regaloside B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陆英 刘仲华 +3 位作者 肖文军 傅冬和 谢红旗 曾建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7-1033,共7页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药食同源植物百合磷茎中3个酚酸甘油酯苷的方法,同时测定了化合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脂质的过氧化抑制作用及对α-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0. 5%乙酸,3...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药食同源植物百合磷茎中3个酚酸甘油酯苷的方法,同时测定了化合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脂质的过氧化抑制作用及对α-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0. 5%乙酸,3∶1. 5∶5,体积比)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从250 mg百合磷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 2 mg纯度为96. 2%的化合物1,2. 3 mg纯度为95. 1%的化合物2,5. 8 mg纯度为98. 8%的化合物3。经质谱及核磁共振鉴定化合物1~3分别为王百合苷A(Regaloside A)、乙酰化王百合苷C(Acetylregaloside C)、王百合苷B(Regaloside B);活性研究表明,Acetylregaloside C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及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均最强,Regaloside A与Regaloside B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很弱,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相近,化合物抗氧化作用强弱为:化合物2> 1≈3。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α-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差异,但化合物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中药百合 酚酸甘油酯苷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连续逆流提取黄柏中小檗碱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谢红旗 季可可 +1 位作者 何英杰 曾建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59-1965,共7页
本文优化实验室模拟连续逆流提取设备工艺对黄柏中小檗碱进行提取,并用连续逆流提取设备进行中试放大。在单因素设计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实验室小试模拟连续逆流提取黄柏中小檗碱的工艺(提取温度、硫酸浓度和提取时间),为新... 本文优化实验室模拟连续逆流提取设备工艺对黄柏中小檗碱进行提取,并用连续逆流提取设备进行中试放大。在单因素设计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实验室小试模拟连续逆流提取黄柏中小檗碱的工艺(提取温度、硫酸浓度和提取时间),为新型连续逆流提取设备中试条件优化提供一种实验室模拟方法,并采用中试连续逆流提取设备对黄柏中小檗碱提取工艺进行验证。正交设计实验结果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提取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顺序是:提取温度>硫酸浓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8倍体积的0.5%稀硫酸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提取4 min,换料次数12次。在优化提取条件下小檗碱提取得率为3.6%,小檗碱提取率达到90.3%。根据实验室小试模拟所得各项实验参数,预设中试连续逆流提取器各项提取参数:提取温度90℃,转速4 rpm,总提取时长20 h,小檗碱提取率达90.5%。该工艺较小檗碱提取传统工艺能显著提高提取效率和有效降低提取溶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逆流提取 黄柏 小檗碱 模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主要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及产地初加工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仕豪 阳楠 +3 位作者 欧梓轩 谢红旗 曾建国 陆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4-198,204,共6页
将天麻水提取液经过NKA–9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分离,获得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初加... 将天麻水提取液经过NKA–9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分离,获得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初加工样品中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杀青后干燥与不杀青直接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杀青样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显著高于杀青样中的含量,其他活性成分含量则显著低于杀青样中的含量;蒸、煮2种杀青方法中6个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煮法、蒸法、不杀青处理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切片与整块干燥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片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整块干燥的含量;不同干燥温度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60、50℃温度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新鲜天麻煮法杀青,切片,在70℃干燥下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为较好的初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活性成分 分离 产地初加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黄酮分离鉴定及不同干燥方法对荷叶黄酮及荷叶碱含量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凌智辉 肖蓓 +4 位作者 岳芊羽 欧梓轩 谢红旗 曾建国 陆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30-1736,1746,共8页
首先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荷叶中3个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及不同采收时期荷叶样品中该3个黄酮及荷叶碱含量进行测定。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0.2%冰乙酸水=1∶3∶2∶1∶4(V... 首先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荷叶中3个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及不同采收时期荷叶样品中该3个黄酮及荷叶碱含量进行测定。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0.2%冰乙酸水=1∶3∶2∶1∶4(V∶V)为两相溶剂体系分离荷叶黄酮提取物,得到两个流分,其中A流分为纯度98.78%的化合物3,流分B再经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得到纯度为98.36%的化合物1和纯度为96.68%的化合物2。化合物1、2、3经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分别为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低为: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60℃烘干样品中三个黄酮及总量显著高于阴干和烘干,荷叶碱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烘干温度处理样中,随着烘干温度升高,各组分含量增大,100℃最佳;不切制整片干燥样品中黄酮总量显著高于切制干燥,荷叶碱无影响;7月到9月,荷叶黄酮总量趋于稳定,荷叶碱呈上升趋势,因此8月和9月为荷叶较佳采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荷叶黄酮 分离 荷叶碱 干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不同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誉湘 郑雪源 +9 位作者 张睿胤 郑亚杰 陈淼芬 周昊倚 陆英 彭志雄 袁建华 文令 钟晓红 唐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6个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时期的石虎果实...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6个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时期的石虎果实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7种为不同时期的共有成分,萜类化合物占比51.39%;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比在9月上旬时最高,单萜类化合物的占比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含量占比较高的化合物为顺式–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β–水芹烯,这3种化合物含量占比的总和在8月中旬最高,8月中旬为湖南石虎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虎 吴茱萸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栀子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罗静玲 张湘龙 +2 位作者 曾建国 谢红旗 陆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41-246,共6页
研究栀子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 研究栀子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栀子酸和栀子苷238 nm,绿原酸328 nm,西红花苷Ⅰ440 nm。采用400倍40%甲醇超声提取40 min能将4种成分有效提取出来。结果表明栀子以中成熟和成熟时采收最佳,干燥前有必要进行杀青处理,120 s蒸法杀青和30 s煮法杀青效果相当且最佳;不同干燥方法样中,50℃热风干燥效果最佳;杀青后切制干燥样中活性成分含量高于不切制干燥样;室温避光储存一年半后的不同处理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西红花苷Ⅰ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栀子苷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方法以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4种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评价栀子质量,为栀子的采收、加工、储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酸 绿原酸 栀子苷 西红花苷Ⅰ 成熟度 产地初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乐多(Melodorum fruticosum Lour.)花粉形态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阳桂芳 刘永 徐凤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9-444,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美乐多(Melodorum fruticosum)的花粉形态特征。美乐多花粉为球形或扁圆形的单粒花粉,外壁纹饰为微褶皱状,有点状凹陷,无任何萌发孔或萌发沟。花粉外壁由外壁外层包括覆盖...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美乐多(Melodorum fruticosum)的花粉形态特征。美乐多花粉为球形或扁圆形的单粒花粉,外壁纹饰为微褶皱状,有点状凹陷,无任何萌发孔或萌发沟。花粉外壁由外壁外层包括覆盖层(连续)、覆盖下层、基足层(1~3层薄片层结构,偶断裂或扭曲至6~10层)和外壁内层(连续)组成。其中,覆盖下层,其厚度为整个花粉外壁厚度的1/2,为混合型结构,即小柱状和颗粒状同时存在,但以颗粒状为主。花粉内壁分为内壁外层和内壁内层,其厚度逐渐变薄。美乐多的花粉特征(单粒、无萌发孔或沟、覆盖层连续、基足层为薄片层结构、花粉外壁内层薄等)与紫玉盘族其他类群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乐多 番荔枝科 花粉形态 无萌发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对博落回愈伤组织血根碱代谢累积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芦强 彭琼 +2 位作者 李炎林 唐其 曾建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博落回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愈伤组织中的血根碱含量,比较不同愈伤组织中的血根碱代谢累积差异。结果表明:Y-9培养基(添加0.75 mg/L 6-BA和0.5 mg/L NAA... 以博落回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愈伤组织中的血根碱含量,比较不同愈伤组织中的血根碱代谢累积差异。结果表明:Y-9培养基(添加0.75 mg/L 6-BA和0.5 mg/L NAA)上所生长的愈伤组织中血根碱含量最高,达到0.191 0 mg/mL;添加NAA的Y-9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血根碱代谢累积水平较高,为XY-1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血根碱含量的18倍以上,也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血根碱的含量;高浓度的2,4-D不利于血根碱的代谢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血根碱代谢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花药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锡帅 彭琼 +2 位作者 柳亦松 李炎林 曾建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8份不同产地的博落回花药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对花药来源、4℃冷激时间、35℃热激时间、取蕾时期等因素的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博落回花药离体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有6个产地的博落回花药试材可以获得胚状体和再... 对8份不同产地的博落回花药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对花药来源、4℃冷激时间、35℃热激时间、取蕾时期等因素的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博落回花药离体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有6个产地的博落回花药试材可以获得胚状体和再生植株;不同产地间出胚率差异显著,其中来自湖南高坊的材料出胚率最高,为11.8%;在4℃下冷激24~96 h有利于诱导出胚状体,冷激48 h的花药最容易产生胚状体;35℃热激处理对提高胚状体诱导率的作用不明显;花药培养的最佳取蕾时期为盛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花药离体培养 胚状体诱导 子叶型胚 再生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榈木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仕豪 凌智辉 +2 位作者 张湘龙 唐其 陆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52-56,共5页
花榈木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为进一步提高花榈木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对花榈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静态吸附和解析对10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再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花榈木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 花榈木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为进一步提高花榈木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对花榈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静态吸附和解析对10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再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花榈木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花榈木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 h,此条件下,花榈木叶总黄酮得率为2.83%,将提取液冷冻干燥成粉末后,测得其总黄酮含量为15.95%;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花榈木叶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1.71 mg/mL,上样液pH值3,上样流速4 BV/h,上样体积5 BV,洗脱液为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3 BV/h,洗脱体积4 BV。经纯化后,花榈木叶提取物粉末中总黄酮含量由原来的15.95%提高至2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叶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吸附树脂 提取 纯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老虎果实提取物对小鼠腹泻模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智辉 张天鹿 +3 位作者 曾建国 唐其 吴领席 陆英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42-48,共7页
研究了黑老虎果实提取物的抗腹泻作用,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首先对黑老虎果实提取物中木脂素、三萜及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对ICR小鼠进行细菌性腹泻、药物性腹泻和小肠炭末推进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将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和... 研究了黑老虎果实提取物的抗腹泻作用,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首先对黑老虎果实提取物中木脂素、三萜及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对ICR小鼠进行细菌性腹泻、药物性腹泻和小肠炭末推进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将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和药物性腹泻模型小鼠灌胃不同药物,连续7 d,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于末次给药30 min后分别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溶液和灌胃番泻叶提取液,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腹泻情况;小肠炭末推进实验于小鼠末次给药30 min后灌胃给予5%炭末,计算小肠炭末推进率;结果表明,黑老虎果实提取物中木脂素类、三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4.48%、4.57%、14.02%。黑老虎果实提取物各剂量组对细菌性小鼠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其中高剂量组(200 mg/kg)与模型组呈极显著差异(P<0.01),并优于阳性药物组;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减少番泻叶腹泻小鼠稀便数量,且与模型组呈显著差异,但对潜伏时间无影响;提取物对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黑老虎果实提取物对细菌性腹泻小鼠具有良好的抗腹泻作用,对药物性致腹泻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老虎果实提取物 小鼠腹泻模型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