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三级防控模式对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效能评价: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杨继 张垚 +1 位作者 赵英强 张秋月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50-2761,共12页
背景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管理模式仍面临长期干预不足及综合防控效果有限的挑战。中医三级防控模式通过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多层级体系,结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周期管... 背景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管理模式仍面临长期干预不足及综合防控效果有限的挑战。中医三级防控模式通过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多层级体系,结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周期管理。目的评价中医三级防控模式对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效能,为优化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队列研究方法,于2020年10—12月入组天津市北辰区冠心病、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265例,通过“以患者为核心、村医/社区医师为执行主体、三级中医院专科医师为主导”的中医三级防控体系,给予患者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用药和中医适宜技术管理在内的中医健康管理措施,管理随访期共12个月,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从12个月内复发加重率、心肌缺血发生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得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心脑血管预防知识调查表得分、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生活行为相关指标方面评价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265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214例(心绞痛193例,具有心肌梗死病史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稳定状态21例),脑卒中患者51例(均为缺血型脑卒中),男120例,女145例。在管理期结束后,共有14例患者脱落(冠心病患者4例、脑卒中患者10例),最终251例患者完成研究并纳入结果分析。管理12个月后,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复发加重率较基线下降(P<0.05)。在冠心病管理方面,患者管理12个月的心肌缺血发生率较基线下降(P<0.05),管理6个月时效果最为明显(P<0.05);患者管理12个月的SAQ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感知维度得分均较基线有所增加(P<0.05)。在脑卒中管理方面,患者管理12个月的NIHSS评分较基线下降(P<0.05)。在疾病认知方面,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管理12个月时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调查表得分较基线升高(P<0.05)。在冠心病与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方面,患者管理12个月时收缩压较基线下降(P<0.05);其余指标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行为改善方面,患者管理12个月时饮食偏甜率、饮食偏油腻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较基线降低(P<0.05);其余生活行为指标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级防控的中医健康管理具有较好管理效能,可降低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加重率,帮助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相关危险因素,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卒中 中医三级防控模式 管理效果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医学在皮肤疾病及皮肤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康元 张帅 张秉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9-384,共6页
氢气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对多种皮肤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紫外线致皮肤光损伤、放射性皮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肤肿瘤等疾病及皮肤衰老中发挥有益作用。该文从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凋亡、调... 氢气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对多种皮肤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紫外线致皮肤光损伤、放射性皮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肤肿瘤等疾病及皮肤衰老中发挥有益作用。该文从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及调控衰老标志物共7个方面探讨了氢气的作用机制。同时,该文对氢气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为氢气医学在预防及治疗皮肤疾病及皮肤衰老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氢气医学 皮肤疾病 皮肤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维莫德治疗掌跖脓疱病:一项天津地区多中心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帅 王光平 +9 位作者 王红梅 李燕 曾三武 闫慧敏 齐放 宋静娜 王斯尧 张池金 张秉新 纪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PPASI)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PPPASI评分与DLQI评分较基线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38.1%。疗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微,1例患者出现皮肤肥厚、干燥、脱屑。随访4周,痊愈、显效及有效患者皮损均未复发。结论:本维莫德有望成为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一种有效选择,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掌跖脓疱病 银屑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安成飞 宁静 +3 位作者 郭建宏 李华南 陈英英 谭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0,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胃、十二指肠紊乱所导致的非器质性疾病,具有症状反复、病程迁延、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FD在中医上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艾灸作为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此病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优势。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胃、十二指肠紊乱所导致的非器质性疾病,具有症状反复、病程迁延、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FD在中医上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艾灸作为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此病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优势。作者通过归纳和分析艾灸治疗FD的相关文献,发现艾灸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疗效显著,整体调节;辨证施灸,改善体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疗效特点,调节胃动力异常、调节脑肠轴紊乱、调节炎症免疫反应、降低内脏敏感性是艾灸治疗FD的重要作用机制。针对艾灸治疗FD的临床应用、疗效特点、作用机制等进行总结,以期为指导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有效的依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元及定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丽红 张超 +4 位作者 李泽芳 杨趁 王飞 杜宇征 史慧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23-2032,共10页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理和挖掘提供保障,病例注册登记属于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元素的一致性是保证计划实施、数据质量高效、临床研究证据可信的必备要素之一。因此,课题组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制订了本课题的数据元及定义,以期优化针灸防治中风病临床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针灸治疗 注册登记 数据元素 数据质量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静 马雷雷 +3 位作者 王冠然 姜晨 邢海涛 杨洪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98-2204,共7页
背景胃肠功能紊乱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情绪,致使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还会导致腹膜透析效能下降,增加医疗难度,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 背景胃肠功能紊乱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情绪,致使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还会导致腹膜透析效能下降,增加医疗难度,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9-01—2021-09-01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304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将患者分为胃肠功能紊乱组和无胃肠功能紊乱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指标、透析充分性相关指标等并进行比较。运用SPSS 23.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结果304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中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189例(62.2%),胃肠功能紊乱组患者中位年龄为62(52,67)岁。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肾病原发病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胆固醇、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钙素原、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Kt/V、总肌酐清除率(Ccr)、残肾Ccr、总Ccr标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原发病(OR=7.471,95%CI=1.161~48.061,P=0.034)、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367,95%CI=1.080~1.731,P=0.009)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肾Ccr升高(OR=0.952,95%CI=0.908~0.997,P=0.038)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较高,多发于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原发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肾Ccr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腹膜透析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肌筋膜触发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璐 曹江鹏 杜元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0,共4页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为骨骼肌绷紧带中的过敏结节,可引发压痛、特征性转移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现象。近年来,基于MTrPs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采用针灸治疗非器质性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为骨骼肌绷紧带中的过敏结节,可引发压痛、特征性转移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现象。近年来,基于MTrPs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采用针灸治疗非器质性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针刺干预MTrPs对于组织修复、恢复功能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临床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提供了有效手段。但针刺MTrPs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今后还需从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深入探究,以期为临床针灸施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组织修复 功能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的临床实践指南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丹 车文文 +15 位作者 杨静雯 夏小军 姜小燕 王平 潘战宇 马尧 王斌 吕中茜 潘兴芳 赵美丹 赵天易 陈泽林 郭永明 史丽萍 陈波 郭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2030-2035,共6页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的临床实践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49本古代医籍,收集关于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的古代文献证据;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的临床实践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49本古代医籍,收集关于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的古代文献证据;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针灸疗法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现代文献证据;制定发放《针灸干预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调查问卷》,收集针灸干预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的现代专家经验。通过整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临床推荐方案。结果:古代医籍文献相关条目共14项;现代文献共检索到137篇文献,通过对文献进行纳入排除,最终纳入14篇现代文献,包括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献6篇;临床专家问卷共收回52份。综合3方面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常用毫针针刺、电针、艾灸、耳穴贴压等疗法;常用穴位为神门、内关、印堂、百会、合谷、足三里、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太冲、肝俞、太溪、肾俞、心俞等。结论:综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的临床推荐应用方案,弱推荐使用毫针针刺、电针、艾灸、耳穴贴压疗法;推荐使用穴位为神门、内关、印堂、百会、合谷、足三里、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太冲、肝俞、太溪、肾俞、心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 三证合一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方案 证据整合与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干预肿瘤化疗、手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潘兴芳 赵天易 +43 位作者 郭义 赵美丹 郭永明 陈泽林 陈波 斯文·施罗德 董仁卫 潘战宇 王斌 安琪 马尧 夏小军 姜晓燕 李宁 文谦 毛启新 杜广中 岳公雷 杨祖贻 傅饶 高丽丽 叶建宏 陈燕荔 胡书香 李博 李宛蓉 贺亚楠 邹金芯 吴越 王丽雅 张奇文 刘妍 赵悦 张姝媗 刘宝虎 李鑫举 冯宇 刘亮 杨曦玥 郭昊然 张浩 韩玉静 黄雪妮 孙双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961-969,共9页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放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评价与转化中心近6年来开展的针灸治疗肿瘤放化疗...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放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评价与转化中心近6年来开展的针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恶心呕吐(CINV)、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研究结果,结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布的针灸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共识及最新临床证据摘要(PDQ?),对针灸在干预肿瘤化疗、手术后不良反应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挖掘和探索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以上病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肿瘤相关不良反应 化疗后恶心呕吐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乳腺癌术后相关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坚止痛膏对于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丹 杜梦楠 +2 位作者 张欣 张莹 贾英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索软坚止痛膏对于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软坚止痛膏组以及扶他林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大鼠乳腺癌Walker 256混悬液(4×104 mL)4μL注射右后胫骨骨髓腔内建立骨转移... 目的探索软坚止痛膏对于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软坚止痛膏组以及扶他林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大鼠乳腺癌Walker 256混悬液(4×104 mL)4μL注射右后胫骨骨髓腔内建立骨转移癌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疼痛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与疼痛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并使用X光射线观察注射部位骨质破坏情况,造模成功后给药,软坚止痛膏组与扶他林组使用药物外涂,空白组与模型组不做干预,并使用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脊髓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情况。结果相比较空白组,模型组、软坚止痛膏组、扶他林组PWL与PWT较前降低(P<0.05),且X光显示骨质不同程度破坏,证实骨癌痛模型造模成功,给药后软坚止痛膏组、扶他林组较模型组PWL与PWT较前上升明显(P<0.05),证实软坚止痛膏与扶他林的镇痛作用,且相比较扶他林组,软坚止痛膏组NF-κB及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软坚止痛膏可缓解骨癌痛,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下调TNF-α、IL-1β、IL-6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坚止痛膏 骨癌痛 机制 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月乳膏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思源 李新民 +21 位作者 钟成梁 晋黎 郭素香 李邻峰 张云峰 李云玲 程宏斌 张理涛 周春晶 钱华 孙丽萍 柏志芳 常成荣 郑艳梅 段昕所 王宏东 张永宁 迪里拜尔·热夏提 刘素文 高学敏 孙媛媛 徐小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评价羌月乳膏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以中心为分层因素,计划入选240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羌月乳膏,对照组采用... 目的:评价羌月乳膏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以中心为分层因素,计划入选240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羌月乳膏,对照组采用基质乳膏,均涂敷于患处,每日3次,疗程4周。以靶皮损形态疗效、面积疗效、瘙痒疗效的有效率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试验组靶皮损形态的有效率(46.96%、60.87%)均高于对照组(29.66%、44.91%);试验组靶皮损面积有效率(37.39%、55.65%)均高于对照组(22.03%、38.14%);试验组瘙痒疗效的有效率(48.65%、67.57%)均高于对照组(42.24%、51.7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效性检验均成立。随访3个月,2组痊愈患者的复发率比较,试验组(2.38%)低于对照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2%和8.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月乳膏局部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能显著改善皮损形态,缩小皮损面积,缓解瘙痒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羌月乳膏 随机对照 多中心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腹法对IBS-D模型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功能及ZO-1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李华南 崔刘魁 +5 位作者 卢燚 张玮 包安 陈英英 刘书芹 王金贵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验证摩腹法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模型大鼠效果,阐明腹部推拿对IBS-D模型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法+慢性应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将30只SD雄性... 目的验证摩腹法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模型大鼠效果,阐明腹部推拿对IBS-D模型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法+慢性应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腹组,每组10只。采用粪便含水量测试、粪便性状评分评价干预效果。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状态。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ZO-1蛋白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摩腹组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接近正常组(P>0.05)。(2)透射电镜下观察,模型组肠上皮细胞胞浆内有空泡,线粒体大量减少,分布不均,少见完整细胞核,细胞形态大小不一,细胞间间隙变大,紧密连接结构遭到破坏,肠上皮微绒毛缺如;摩腹干预后,肠上皮细胞质空泡减少得到恢复,线粒体增多,结构清晰,细胞核结构可见,细胞间间隙变窄,紧密连接结构部分恢复,肠上皮微绒毛分布不均部分短缺。(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当予以摩腹干预后,ZO-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摩腹法能够通过上调ZO-1蛋白表达对大鼠肠上皮紧密连接产生影响,进而对肠上皮紧密连接和肠上皮通透性产生影响,进而改善IBS-D大鼠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S-D 摩腹法 肠上皮通透性 紧密连接 ZO-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论治肿瘤相关抑郁的能量代谢机制研究
13
作者 黄敏娜 张秋雨 +1 位作者 易丹 贾英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3,共5页
肿瘤相关抑郁作为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假说备受关注,而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是肿瘤相关抑郁的重要病机,且中医“脾”功能与线粒体特性存在诸多相似。该文从肿瘤细胞... 肿瘤相关抑郁作为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假说备受关注,而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是肿瘤相关抑郁的重要病机,且中医“脾”功能与线粒体特性存在诸多相似。该文从肿瘤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角度,深入探讨从脾论治肿瘤相关抑郁的机理,经研究发现,益气健脾、疏肝合脾、化痰醒脾、养血健脾等中医疗法,能有效缓解肿瘤患者抑郁状态,改善线粒体功能,以期为临床肿瘤相关抑郁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抑郁 线粒体 能量代谢 从脾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洁 孔凡铭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1-399,共9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源自胸膜间皮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主要与石棉暴露相关,且预后通常较差。由于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从而限制...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源自胸膜间皮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主要与石棉暴露相关,且预后通常较差。由于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从而限制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需要依赖全身治疗。尽管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仍为不可切除MPM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其疗效有限,亟需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PM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后。随着对MPM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潜在的个性化治疗选择。此外,细胞治疗、溶瘤病毒疗法等新型治疗策略的治疗潜力已开始显现。本文综述了MPM的最新内科治疗进展,并对未来治疗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化疗 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的证据图谱研究
15
作者 吕仕超 王云姣 +1 位作者 左一鸣 商洪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目的:展现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领域证据分布情况。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并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收集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 目的:展现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领域证据分布情况。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并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收集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和指南共识,通过证据图谱研究方法采用表格展示文献占比、样本量、合并病症及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等数据,饼状图展示研究类型比例分布,折线图描述发表趋势,气泡图展现证据分布情况。结果: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发文量整体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目前的临床研究以小样本、单中心、短时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主要研究对象,样本量多为60~100人,干预时长大多为14 d,基础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临床研究证据倾向于支持注射用益气复脉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疗效,但也存在研究整体质量较低,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样本量较小、结局指标选择不完善、某些结局指标国际认可度较低、缺乏对长期结局的报告、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整体质量偏低等问题。结论:未来应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获得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展示中医治疗优势,推动中医心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益气复脉 心力衰竭 证据图谱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颖 许欣宜 +1 位作者 刘洋 杨晓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78-1885,共8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目的构建...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7年在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邱庄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查体的1418名老年人(≥65岁)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于2017—2022年随访研究对象ASCVD发病情况(临床结局),随访截止于2022-11-30。将研究对象数据按照8∶2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向前逐步法构建老年人ASCVD常规预测模型(模型1)和老年人ASCVD常规+体质预测模型(模型2)。绘制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及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定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模型的区分度。使用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判别指数(IDI)、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2与模型1进行比较,评估改善效能。结果训练集(n=1127)与验证集(n=29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共计7种预测变量;模型2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共计8种预测变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示模型2拟合度良好,Delong检验结果显示,模型2的AUC高于模型1(Z=2.741,P=0.006),NRI=0.511(95%CI=0.359~0.663,P<0.001),IDI=0.038(95%CI=0.024~0.051,P<0.001),提示添加体质预测变量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临床效用对比结果示,在5%~74%阈值概率下,使用模型2预测严重老年人ASCVD事件的净收益率优于模型1。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8个预测变量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经检验,区分度、校准度表现良好,较传统常规预测模型表现更为优秀,可以应用于老年人ASCVD个体化风险评估,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体质类型 老年人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潜在优势病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一鸣 杨智涵 +2 位作者 史国花 吕仕超 刘学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9,共13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潜在优势病种,以期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方法检索近10年在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并分析各疾病的...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潜在优势病种,以期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方法检索近10年在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并分析各疾病的研究变化趋势及临床有效率,以确定中医药治疗的潜在优势病种。结果检索共获得文献22859篇,最终纳入研究3768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1)将疾病归为17类,共149个病种,主要以循环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或结缔组织系统、消化系统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临床研究涉及病种广泛,但分布不均,最终确定潜在优势病种为骨质疏松、便秘、高血压,潜在次优势病种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中医药 老年疾病 优势病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乃金 马炳旭 +4 位作者 崔淮星 田家祺 曾仙月 孙璇 王泓午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4-870,共7页
目的: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分析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相关临床试验注册的热点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注册的中医药治... 目的: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分析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相关临床试验注册的热点及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注册的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试验,提取相关资料并汇总分析。结果:纳入临床试验298项,共来自17个国家,涉及我国22个省级行政区的118家注册机构,其中注册数量前3的地域分别为北京市、广东省和上海市;纳入试验以单中心试验为主,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其中主要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频率最高的随机方法为简单随机化方法,共118项随机对照试验明确说明应用了盲法;研究对象以卒中后抑郁症最多,干预措施以针灸最多,结局性指标以评分量表为主,使用次数最多的量表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论:近年来相关学者对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临床试验注册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同时也存在试验注册地区分布不平衡、研究者在试验设计方面水平不足,对中医药临床试验特色挖掘不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医药 临床试验 注册登记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针灸学对针刺手法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苑功名 郭义 +6 位作者 郭永明 陈波 郭扬 张健 公一囡 赵季宇 徐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55-3558,共4页
针刺手法是针灸发挥疗效的关键,是揭示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针灸学科的更新迭代,围绕针刺手法的研究正逐步迈向针刺手法“为何”治病以及“如何更好”治病的探索。在计算针灸学理念推动下,针刺手法研究以数据为核心要素... 针刺手法是针灸发挥疗效的关键,是揭示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针灸学科的更新迭代,围绕针刺手法的研究正逐步迈向针刺手法“为何”治病以及“如何更好”治病的探索。在计算针灸学理念推动下,针刺手法研究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正在面向临床应用、作用机制、表征量化,模拟评估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尽管计算针灸学尚在起步阶段,但其蕴含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提升针刺手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这对针灸学的整体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针灸学 针灸学 针刺手法 大数据 计算科学 实验针灸学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临床实践指南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车文文 杨静雯 +12 位作者 夏小军 姜小燕 王平 潘战宇 王斌 王丹 吕中茜 潘兴芳 陈泽林 郭永明 史丽萍 陈波 郭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94-1598,1603,共6页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应用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文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应用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文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针灸疗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现代文献证据;通过人工检索49本古代医籍,收集关于针灸疗法治疗疲乏的古代文献证据;通过制定发放《针灸干预癌因性疲乏调查问卷》,收集针灸干预癌因性疲乏的现代一线专家经验。整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临床推荐方案。结果:现代文献共检索到225篇,其中中文文献141篇,英文文献84篇,经筛选,最终纳入14篇现代文献;古代医籍文献与之相关的条目共10项;临床专家问卷共收回52份。综合3方面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常用针刺、艾灸、穴位按压、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疗法;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太溪、合谷、中脘、百会、太冲、印堂、天枢。结论:综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推荐应用方案,强烈推荐使用针刺、艾灸、穴位按压等疗法;弱推荐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等疗法;推荐使用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太溪、合谷、中脘、内关、百会、太冲、印堂、天枢、神门等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艾灸 穴位按压 癌因性疲乏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方案 证据整合与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