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医药政策及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万晓文 黄蓉 +4 位作者 马利荣 史穆然 盛文彬 曾程 武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61-1169,1192,共10页
我国学术界对中医药政策的研究日趋活跃且内涵日臻丰富,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医药政策的某一特定领域,缺乏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本文系统检索了2011—2023年我国中医药相关政策和期刊文献,结合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数据,基于中医药医疗、... 我国学术界对中医药政策的研究日趋活跃且内涵日臻丰富,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医药政策的某一特定领域,缺乏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本文系统检索了2011—2023年我国中医药相关政策和期刊文献,结合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数据,基于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发展模型,对“十二五”至“十四五”期间中医药政策和发展现状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尚存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中医药保健网络不健全、教育模式不完善、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筑牢中医医疗体系,强化“治未病”保健,加强科研力量建设,融合创新教育模式,加强中医药产业监管,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健康教育等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卫生政策 治未病 教育 中医药 中医药科研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晶 赵锐 +5 位作者 李宗友 马金戈 石英杰 孙颖 李小可 王亦秋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 了解公立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情况,为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2年《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调查数据为主要评估内容,通过5个门诊服务中医药特色指标与4个住院服务中医药特色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 目的 了解公立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情况,为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2年《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调查数据为主要评估内容,通过5个门诊服务中医药特色指标与4个住院服务中医药特色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门诊服务中,“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的权重最大(20.40%);住院服务中,“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的权重最大(20.13%)。(2)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指数最高为0.854,最低为0.035;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相对较强;省级、市级、县级及以下中医医院的服务指数(C_(i))分别为0.497、0.487、0.423,三级、二级中医医院的C_(i)分别为0.495、0.416。(3)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三级中医综合医院的中医药特色C_(i)较高,分别为0.549、0.508、0.496。结论 全国中医类医院在中医药特色服务方面整体表现尚可,但存在地区、医院级别和医院类型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公立中医类医院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中医药“三医”协同水平评价研究
3
作者 袁有树 陈蒙恩 +2 位作者 张晓溪 王毅 王志伟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5,共6页
目的量化评价中医药“三医”协同水平,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及医改深化。方法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中医药“三医”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优化确立评价指标,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计算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三医”系统有序度与复... 目的量化评价中医药“三医”协同水平,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及医改深化。方法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中医药“三医”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优化确立评价指标,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计算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三医”系统有序度与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2021—2023年,7个示范区中医医疗系统有序度均值从0.31升至0.72,中医医保系统有序度均值从0.23升至0.74,中药系统有序度均值从0.34升至0.70。2022—2023年,7个示范区中医医疗与医保系统协同度均值从0.17增至0.29,中医医疗与中药系统协同度均值从0.19增至0.31,中药系统与医保系统协同度均值从0.17增至0.27,中医药“三医”整体协同度均值从0.19增至0.36。结论中医药“三医”系统有序度逐步上升,呈现良好的有序发展趋势。中医药“三医”复合系统协同度均呈增长趋势,但仍处于中度协同及以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三医”协同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视角下中医药数字化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基于三维分析框架
4
作者 张家乐 赵锐 +3 位作者 金信妍 王辰晨 杜思娴 付谦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9-44,共6页
目的 分析省级层面中医药数字化政策的侧重点与不足,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数字化政策覆盖面—经济水平—中医药发展水平”三维框架,量化分析近5年各省(区、市)中医药数字化政策文本。结果 共提取750条政策编码,数字化应... 目的 分析省级层面中医药数字化政策的侧重点与不足,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数字化政策覆盖面—经济水平—中医药发展水平”三维框架,量化分析近5年各省(区、市)中医药数字化政策文本。结果 共提取750条政策编码,数字化应用占比最大(58.13%),数字化治理(26.53%)和数字化建设(15.33%)占比相对较小。二维分析显示,经济水平低且数字化政策覆盖得分低的省(区、市)占比48.4%;中医药发展水平低且政策覆盖得分低的省(区、市)占比45.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化政策覆盖得分与中医药发展水平存在正向关联,与经济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 多数省(区、市)中医药数字化政策侧重应用而轻治理与建设,需完善人才与标准建设;数字化政策覆盖与中医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顶层文件设计尚需进一步加强;省级政策各有侧重,可以分为产业驱动型、技术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数字化 省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发展现状及统计优化建议
5
作者 史穆然 武宁 宋丽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60-1566,共7页
背景中医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连续性中医药服务,被称作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发展,并将其作为主要发展指标之一,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标“十四五”中医药规划发展... 背景中医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连续性中医药服务,被称作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发展,并将其作为主要发展指标之一,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标“十四五”中医药规划发展目标,分析我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队伍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统计优化口径,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21—2023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专题调查数据,分别计算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2020年和2022年的实际配置数与2025年规划数的差值,并依据此差值计算规划目标完成率,采用对比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22年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为0.75人,较2020年增加13.27%,年均增长6.43%。各地区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配置差异较大,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分别为0.88人、0.68人和0.61人。全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划完成率为66.76%,整体进度较好。共计17个省份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划目标完成率达到40%,其中11个省份超额完成目标,另外有14个省份进展较慢,其中有9个省份规划目标完成率为负。通过专题调查数据分别从功能定位和执业范围两个角度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进行测算,分别有9个省份和20个省份提前实现规划目标。结论目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统计数量受全科医生数量的直接影响,导致全科医生统计口径的变化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数量变化影响较大。需进一步明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定义、统计范畴,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中医学 卫生人力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潞潞 张建军 +8 位作者 张秀平 方旖旎 董阳 王晓乾 张钧豪 张鹏 程引 王立英 李玲孺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0-866,共7页
中医药防治包括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等的代谢性疾病效果显著。现从MAFLD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型,体质辨识,中药汤药、中成药、非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化痰祛瘀、养肝益肾、疏肝健脾、化湿清热等治则治法,中医动物模型、单味... 中医药防治包括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等的代谢性疾病效果显著。现从MAFLD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型,体质辨识,中药汤药、中成药、非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化痰祛瘀、养肝益肾、疏肝健脾、化湿清热等治则治法,中医动物模型、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复方等作用机制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以归纳总结中医药防治MAFLD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病名 病因病机 证型分型 体质辨识 治疗手段 治则治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7
作者 马金戈 刘晶 +5 位作者 李宗友 赵阳 刘爽 陈敏娇 刘玉娟 石英杰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公立中医类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为提升其信息化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医院信息化指数,对全国2539家中医类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1)三级公立中医类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率达76.9... 目的分析公立中医类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为提升其信息化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医院信息化指数,对全国2539家中医类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1)三级公立中医类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率达76.96%,二级医院建设率达57.63%。(2)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34.42%的三级医院未达4级要求,40.92%的二级医院未达3级要求;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分级,86.72%的三级医院未达4级要求。(3)三级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类型及地区间均有差异,二级医院不同类型间有差异。结论中医类医院在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系统上具有发展优势。信息标准化是数据互联互通和医院智慧管理水平较低的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医院信息化水平有差异,因其功能定位等的不同,应探索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指数法 公立中医类医院 信息化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衡发展视角下我国构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价值内涵和推进路径 被引量:23
8
作者 赵锐 付强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共4页
基于均衡发展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3个维度对构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价值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分析。提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破解我国医疗资源非均衡性布局的重大创新实践,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 基于均衡发展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3个维度对构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价值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分析。提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破解我国医疗资源非均衡性布局的重大创新实践,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资源整合载体,是构建卫生健康现代化治理体系的试验田。在具体推进路径上要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其赋能新动力,强调精准定位和能力提升,持续发挥区域医疗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均衡发展 价值内涵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进展和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赵锐 付强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16,共5页
目的总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方法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数据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医院相关网站内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政策文件和网页信息以及中... 目的总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方法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数据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医院相关网站内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政策文件和网页信息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结果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和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4个典型案例通过构建党委领导下的管理体制、探索创新适宜的同质化发展路径等举措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发现存在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平移存在阻碍、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外部保障机制有待破解等问题。结论应加大体系改革创新和运营模式探索力度、推进同质化管理发展进程、优化外部利益补偿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试点 典型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协同治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锐 付强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6,共4页
委省共建是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委省共建具体工作落实中各省进展情况不同,各项条款落实程度不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性尚未有效建立,共建过程中政策碎片化、落实不畅,共建共... 委省共建是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委省共建具体工作落实中各省进展情况不同,各项条款落实程度不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性尚未有效建立,共建过程中政策碎片化、落实不畅,共建共享效能有待提升,各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建设有待加强。分析委省共建协同机制的主体结构和影响因素,梳理部分省(区、市)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典型经验,提出通过加强价值协同、权责一致、治理创新和考核监督等举措,完善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同治理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省共建 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协同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落实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锐 付强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协议落实情况,以期为委省共建推动双中心建设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制作调查表收集14个省(市)落实委省共建协议的文本资料,利用目标对应法,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落实程度进行打分。结果... 目的分析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协议落实情况,以期为委省共建推动双中心建设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制作调查表收集14个省(市)落实委省共建协议的文本资料,利用目标对应法,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落实程度进行打分。结果从集中度来看,省级政府层面集中度较高的条款是“将双中心建设纳入本省(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改革重点内容”等3条;异质化较高的条款是“整合高校附属医院资源,加强重点学科服务能力建设”。高校层面各项职责条款的集中度均较高。从落实程度来看,省级政府职责落实程度较好的是“加大对委省共建医院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得分较低的条款是“对共建医院参加属地相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从落实进度来看,各省(市)及高校在各条款上的落实进度均有所差异。结论委省共建协议落实重点在于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难点在于推动形成适宜于“双中心”经济运行的新机制,高校与其附属医院在医教研管协同发展方面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省共建 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实际人员配置总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小可 刘哲园 +3 位作者 史穆然 石英杰 孙颖 厉将斌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以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实际人员配置状况为出发点,定量研究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得出卫生人员控制总量的测算模型。方法利用517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2011—202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规模、需求等因素对... 目的以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实际人员配置状况为出发点,定量研究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得出卫生人员控制总量的测算模型。方法利用517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2011—202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规模、需求等因素对医院实际人员配置总量的影响。结果床位规模是影响公立中医医院实际人员配置总量的关键因素,需求、政策、价格、效率、管理层级等多种因素都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产生显著影响,门诊服务需求、政策支持力度、资源利用效率都是人员配置总量的正向促进因素,人力资源价格、创收效率、行政管理层级提升则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同时提出卫生人员控制总量的测算方法。结论床位规模匹配人力资源的计划原则符合实际环境,综合测算人员配置总量或编制员额时还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公立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中医医院 卫生人员总量 床位规模 人力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付费机制探析
13
作者 许洛 赵锐 王晓君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0,共5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医疗服务场景中的付费模式包括医院自筹、打包付费、全额自付和医保分摊四种,面临费用分担机制不健全、商业闭环缺失、医保衔接不足等困境。对此,应立足于我国医疗服务场景,基于技术性质和证据层级两个维度构建...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医疗服务场景中的付费模式包括医院自筹、打包付费、全额自付和医保分摊四种,面临费用分担机制不健全、商业闭环缺失、医保衔接不足等困境。对此,应立足于我国医疗服务场景,基于技术性质和证据层级两个维度构建适宜的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付费模式,兼顾医保部门、患者、企业与医疗机构四方利益,针对成熟健康型、成熟效率型、潜力效率型、潜力健康型技术设计差异化支付机制,从而推动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付费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工智能 付费机制 医疗保险 技术类型 公立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发展报告(2022) 被引量:29
14
作者 万晓文 曾程 +6 位作者 李宗友 厉将斌 武宁 盛文彬 黄蓉 陈双慧 常鸿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3-1161,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时代全科医生人才,将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时代全科医生人才,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步。本报告在《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的基础上,将2018年至今我国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培养教育、使用激励机制改革等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我国全科医生的未来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全科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教育 使用 现状 研究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和Tobit回归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春泥 谢瑞瑾 +4 位作者 马玉龙 赵锐 江启成 王丽丹 赵林海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安徽省5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效率进行分析,运用Tobit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21年安徽省紧密型县... 目的:分析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安徽省5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效率进行分析,运用Tobit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21年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济运行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669,纯技术效率值为0.830,规模效率值为0.812;县域人均GDP、人口密度、陆地面积与运行效率呈负相关;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全县医保基金支出、三四级手术台数与综合技术效率呈正相关。结论: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基于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充分考虑县域人口、经济、地理环境、医疗服务水平等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县域医共体建设规模,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三阶段DEA TOBIT回归 经济运行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发展机制视角下我国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困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武宁 党媛 +4 位作者 曾程 史穆然 李宗友 王小源 常鸿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全科医生是患者健康的“守门人”。截至2021年,我国84.4%的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全科医生占到基层医生数量的22.7%,全科医生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关系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并相继出... 全科医生是患者健康的“守门人”。截至2021年,我国84.4%的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全科医生占到基层医生数量的22.7%,全科医生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关系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并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然而当下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仅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的10.1%,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全科医生队伍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本文立足人才本身,构建了以人才发展机制为导向的“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模型,以深度剖析基层全科医生在认识、教育、招聘、使用、激励、评价、发展、支持8个方面存在的困境,探讨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稳定全科医生人才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岗位吸引力 基层卫生 卫生人才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蒋帅 吴迪 +2 位作者 付航 王成增 赵锐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2,43,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建设以及运行情况,为推动远程医疗协作网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根据远程医疗协作网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建立“卫生健康政策评估信息系统”,以2022年11月各远程医疗协作网牵头医院填报数据为研究资料;... 目的分析我国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建设以及运行情况,为推动远程医疗协作网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根据远程医疗协作网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建立“卫生健康政策评估信息系统”,以2022年11月各远程医疗协作网牵头医院填报数据为研究资料;经数据清洗后,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与运行情况。结果2022年牵头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占比为79.40%,每家牵头医院参与远程医疗的临床和医技专家数为205.35人和117.15人,每家牵头医院所属辖区内远程医疗协作网总覆盖率为11.74%;远程诊疗量占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医学影像、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每家牵头医院远程诊断和会诊量平均为14921.06例和2408.60例;按照有关要求执行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远程医疗价格标准与支付标准的牵头医院占比为71.05%。结论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实力较强的国家和省级医院及其临床和医技专家参与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优化远程医疗协作网内部管理规范和运行保障机制;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价格和费用报销机制,促进远程医疗协作网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和带动作用,助力分级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疗联合体 远程医疗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以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律文本的政策工具量化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敬炟 赵锐 +2 位作者 郭贺 魏旻 苏玉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7-532,555,共7页
目的: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政策文件进行分析,探讨法律政策工具侧重点与不足,为优化法律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法律政策工具和突发应急管理2个维度对我国颁布的16个突发公共卫... 目的: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政策文件进行分析,探讨法律政策工具侧重点与不足,为优化法律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法律政策工具和突发应急管理2个维度对我国颁布的16个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法律体系建设相关文件进行分析。结果:311个政策文本编号中,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上,环境型政策工具所占比例最高(211条,67.8%),其次为需求型政策工具(53条,17.1%),而供给型政策工具所占比例较低(47条,15.1%)。在应急管理维度上,准备阶段所占比例最高(179条,57.6%),其次是响应阶段(70条,22.5%),而预防阶段(32条,10.3%)和恢复阶段(30条,9.6%)相对较少。预防和恢复阶段中需求型政策工具较少(1条,0.32%),准备阶段重视环境型政策工具(125条,40.2%),而供给型政策工具相对较少(6条,7.4%)。结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法律体系有待完善,政策工具类型多样化,但结构有待调整优化。重环境轻供给与需求,重事发准备与响应,轻事前预防与事后恢复,建议进一步增强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监测预警,加大人力、物资和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供给保障,加快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法律体系 政策工具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