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糖缓释主食餐后血糖波动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凯 王世龙 +3 位作者 朱令 尹卓明 王蕾 刘东波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进食糖缓释主食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及特点。[方法]共纳入8名健康成年受试者,进行为期15 d的连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并采集餐后静脉... [目的]探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进食糖缓释主食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及特点。[方法]共纳入8名健康成年受试者,进行为期15 d的连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并采集餐后静脉血样以观察血糖波动情况。试验期间,受试者在第2天和第14天早晨空腹分别摄入葡萄糖水(对照食物),第5、8、11天早晨空腹分别摄入糖缓释主食、普通大米和低GI高抗性淀粉大米,持续监测餐后4 h动态血糖变化及测定静脉血血糖值。监测指标包括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 within 4 h postprandial,TIR_(4h))、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时长(time to return to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within 4 h postprandial,Tb_(4h))、血糖生成指数(4-h postprandial glycemic index,GI_(4h))及食物血糖负荷(4-h postprandial glycemic load,GL_(4h))。[结果]在5次食物测试中,葡萄糖水平均TIR_(4h)为85.6%,而糖缓释主食的餐后TIR_(4h)达到了100%,显著高于葡萄糖水(P<0.05)且优于其他2种食物。葡萄糖水的平均Tb_(4h)值为112 min,糖缓释主食为167 min,显著高于葡萄糖水(P<0.05)。动态血糖监测3种受试食物GL_(4h)结果分别为55,60,47,普通大米与糖缓释主食GL_(4h)值高于低GI高抗性淀粉大米,静脉血血糖监测3种受试食物GL_(4h)结果分别为52,64,40,普通大米与糖缓释主食GL_(4h)值显著高于低GI高抗性淀粉大米(P<0.05)。基于以上结果,糖缓释主食的TIR_(4h)值为100%,显著高于葡萄糖水且优于其他2种食物,Tb_(4h)值为167 min显著高于葡萄糖水,GL_(4h)值显著高于低GI抗性淀粉大米。[结论]糖缓释主食能够显著降低人体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同时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缓释主食 血糖 动态变化 血糖生成指数 血糖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及亚临界萃取澳洲薄荷挥发性成分的对比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思 谢红旗 +2 位作者 刘雪辉 王靖 刘东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139,共3页
以澳洲薄荷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萃取澳洲薄荷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得率为2.5%,亚临界丁烷萃取得率为1.4%;超临界CO_2的GC—MS分析出萃取挥发性成分为21种,薄荷... 以澳洲薄荷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萃取澳洲薄荷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的得率为2.5%,亚临界丁烷萃取得率为1.4%;超临界CO_2的GC—MS分析出萃取挥发性成分为21种,薄荷醇的相对含量为70.33%;亚临界丁烷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为11种,薄荷醇的相对含量为60.83%。澳洲薄荷挥发性成分的超临界CO_2萃取优于亚临界丁烷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薄荷 超临界CO2萃取 亚临界丁烷萃取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东波 周佳丽 +1 位作者 李坚 伍睿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共11页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通过改变营养状况或摄食量来改善健康状况或治疗疾病的营养干预(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对于糖尿病管理十分重要。基本目标是:促进和支持健康的饮食模式,根据文化背景、知识结构、饮食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来实...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通过改变营养状况或摄食量来改善健康状况或治疗疾病的营养干预(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对于糖尿病管理十分重要。基本目标是:促进和支持健康的饮食模式,根据文化背景、知识结构、饮食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来实现个性化营养需求,强调食物选择的人性化、科学限制食物的选择以及提供糖尿病患者日常膳食规划。文章根据2019年初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的《旨在提供有关成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个性化营养治疗循证指导的共识报告》等系列文献,综述了MNT等相关知识及其在糖尿病方面的相关应用,提出了根据中国饮食结构与中医药文化背景构建中药营养干预(Chinese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CMNT)优势体系,并展望了其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干预 糖尿病 饮食模式 MNT CM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丁烷萃取丁香挥发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靖 张志旭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87-90,共4页
以丁香为材料,对亚临界丁烷萃取丁香挥发油成分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GC-MS法对比分析了超临界CO_2萃取法与亚临界丁烷萃取法获得的丁香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丁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40℃,... 以丁香为材料,对亚临界丁烷萃取丁香挥发油成分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GC-MS法对比分析了超临界CO_2萃取法与亚临界丁烷萃取法获得的丁香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丁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40℃,萃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丁香挥发油的得率为18.65%,与超临界CO_2萃取(SCF)得到的丁香挥发油相比得率相当,主要成分及含量差异小。这表明亚临界丁烷适用于丁香挥发油的高效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丁烷萃取 丁香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GC-M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特医食品注册管理制度比对及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晗琪 刘敏 +3 位作者 余贞 胡坤 陈选 刘东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共6页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特医食品行业起步较晚,相关制度还有待补充与完善。文章简要叙述中国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模式,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欧盟、美... 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特医食品行业起步较晚,相关制度还有待补充与完善。文章简要叙述中国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模式,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特医食品管理制度,并从产品研发、产品准入、审批流程3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为人们的健康保障提供更多选择,推动中国特医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医食品 注册管理制度 对比分析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老鸭汤风味轮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奉宁昕 赵绚花 +4 位作者 秦丹 张志旭 曾璐 吴思榆 胡亚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目前预制老鸭汤产品风味主要依靠有经验的品评员根据地方特色进行设计,基本没有统一的感官评价标准。通过建立感官评价小组,对预制老鸭汤进行感官描述词的收集和验证,通过M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验证,确定了36个具体描述词;通过0∶4评分法... 目前预制老鸭汤产品风味主要依靠有经验的品评员根据地方特色进行设计,基本没有统一的感官评价标准。通过建立感官评价小组,对预制老鸭汤进行感官描述词的收集和验证,通过M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验证,确定了36个具体描述词;通过0∶4评分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建立预制老鸭汤风味轮;基于风味轮构建一套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定量描述分析(QDA)法,为预制老鸭汤感官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鸭汤 风味轮 主成分分析 定量描述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液态发酵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巍 刘东波 +2 位作者 吴郑武 夏志兰 谢红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99,共4页
通过对蛹虫草4号菌株进行摇瓶液态发酵培养,考察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及菌丝体生物量、虫草多糖、虫草酸及虫草素含量的动态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0%以上的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分布在发酵液中。蛹虫草菌在第10天生物转化量... 通过对蛹虫草4号菌株进行摇瓶液态发酵培养,考察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及菌丝体生物量、虫草多糖、虫草酸及虫草素含量的动态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0%以上的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分布在发酵液中。蛹虫草菌在第10天生物转化量达到最大值20.44 mg/mL,虫草酸、虫草多糖、虫草素含量分别在第11、13、14天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3种产物的最佳发酵周期,将蛹虫草发酵时间定为12 d。10 L发酵罐深层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生物量达24.5 mg/mL,比摇瓶培养提高19.86%,而虫草酸、虫草多糖、虫草素含量分别为7.43、2.82、90.73μg/mL,比摇瓶培养分别提高8.3%、13.7%和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多糖 虫草酸 虫草素 液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枝叶与果实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星星 王仁才 +3 位作者 张家银 李炎林 秦宇 熊兴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3,共5页
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为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三尖杉宁碱、7–表–10–去乙酰紫杉醇、7–表–紫杉醇、巴卡亭III、10–去乙酰巴卡亭III)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2... 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为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三尖杉宁碱、7–表–10–去乙酰紫杉醇、7–表–紫杉醇、巴卡亭III、10–去乙酰巴卡亭III)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25∶36∶39)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7 nm,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在35 min内完全分离;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紫杉醇和7–表–10–去乙酰紫杉醇在种胚中含量最高,分别为866.47、722.50μg/g,10–去乙酰巴卡亭III、巴卡亭III和7–表–紫杉醇在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01.20、234.08、11.74μg/g,三尖杉宁碱含量最高的部位是枝,为392.69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枝叶 果实 紫杉醇 紫杉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赖锡湖 黄卓 +2 位作者 李坚 罗巍 刘东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0,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茶叶籽中萃取茶叶籽油,并利用GC/MS技术、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8 MPa下萃取2 h,茶叶籽油的得率为15.4%;GC/MS...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茶叶籽中萃取茶叶籽油,并利用GC/MS技术、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8 MPa下萃取2 h,茶叶籽油的得率为15.4%;GC/MS分析共分离出2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油酸(59.52%)、亚油酸(17.84%)、棕榈酸以及硬脂酸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该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为0.54%、总甾醇含量1.88%,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分别为0.112%,0.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超临界CO2萃取 脂肪酸 茶多酚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柑橘类水果功能性营养物质测定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龚晓 张有捷 +3 位作者 李赤翎 王胜利 刘东波 洪亚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9,共4页
分别测定和对比5种柑橘类水果果皮、果肉中VC、类胡萝卜素和总多酚共3大类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功能性营养物质含量,以及总多酚提取物消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5种柑橘类水果在功能性营养物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果皮中功能性营养... 分别测定和对比5种柑橘类水果果皮、果肉中VC、类胡萝卜素和总多酚共3大类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功能性营养物质含量,以及总多酚提取物消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5种柑橘类水果在功能性营养物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果皮中功能性营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这5种柑橘类水果总多酚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果皮 果肉 类胡萝卜素 总多酚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薄荷总黄酮工艺优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雪辉 张思 +4 位作者 张志旭 康信聪 李坚 谢红旗 刘东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6-158,177,共4页
以吸附—解吸率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两种方法,进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薄荷总黄酮工艺优选。试验考察ADS-7、ADS-17、NKA-9、AB-8、D101、HPD-100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薄荷总黄酮的纯化能力。结果表明:AB-8对薄荷总黄... 以吸附—解吸率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两种方法,进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薄荷总黄酮工艺优选。试验考察ADS-7、ADS-17、NKA-9、AB-8、D101、HPD-100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薄荷总黄酮的纯化能力。结果表明:AB-8对薄荷总黄酮吸附与分离性能最佳,确定纯化薄荷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速1mL/min,上样液中薄荷总黄酮质量浓度为2.56 mg/mL,上样量3BV,解析液为4BV 30%乙醇,最终得到含量90.35%的薄荷总黄酮。上述工艺对薄荷总黄酮的分离高效、稳定、可靠,为薄荷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黄酮 分离 吸附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英杰 王靖 +3 位作者 刘东波 伍睿宇 唐其 谢红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00-220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紫外、温度、湿度等因素干预下,对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变化进行GC-MS分析。结果柠檬烯和芳樟醇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有量分别为43.10%和26.43%。-20℃冷藏和短暂常温干燥...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紫外、温度、湿度等因素干预下,对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变化进行GC-MS分析。结果柠檬烯和芳樟醇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有量分别为43.10%和26.43%。-20℃冷藏和短暂常温干燥保存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程度较低。结论温度是影响枳壳挥发油含有量的主要因素,紫外照射对其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挥发油 主要成分 环境条件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种市售酵素食品功能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思 王蕾 +3 位作者 张志旭 杨继国 任杰 刘东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6-200,224,共6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法、HPLC法等分别分析了16种市售酵素食品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能力,脂肪酶、淀粉酶活力以及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并建立其相应的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6种酵素食品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法、HPLC法等分别分析了16种市售酵素食品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能力,脂肪酶、淀粉酶活力以及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并建立其相应的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6种酵素食品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性能是20μg/mL Vc的1-2倍,具有一定的脂肪酶与淀粉酶活性,含有3~7种有机酸。研究结果表明,酵素食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及助消化、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 抗氧化 功效酶 有机酸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蛹虫草固体培养基中虫草素工艺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瑕 谢红旗 +2 位作者 罗巍 夏志兰 刘东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14,共5页
比较D101、AB-8、HPD-100、HPD-400、HPD-500、HPD-722、DM130七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蛹虫草固体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筛选出HPD-100树脂为最佳树脂,并确定HPD-100树脂吸附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上样液质量浓度0.6mg/mL、上样流速3B... 比较D101、AB-8、HPD-100、HPD-400、HPD-500、HPD-722、DM130七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蛹虫草固体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筛选出HPD-100树脂为最佳树脂,并确定HPD-100树脂吸附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上样液质量浓度0.6mg/mL、上样流速3BV/h、上样体积6BV;解吸剂为体积分数25%乙醇溶液、解吸流速2BV/h、解吸体积4BV。根据此工艺条件,蛹虫草固体培养基粗提物经HPD-100树脂纯化后,虫草素产品纯度可达14.1%,较粗提物产品提高了8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蛹虫草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角瓜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红旗 何英杰 +5 位作者 杨甜 谢丙炎 王蕾 康信聪 张志旭 刘东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31,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等对甜瓜属新种质刺角瓜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刺角瓜富含VC、多酚、多糖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其中VC含量为125mg·kg^(-1),多酚...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等对甜瓜属新种质刺角瓜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刺角瓜富含VC、多酚、多糖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其中VC含量为125mg·kg^(-1),多酚含量为314 mg·kg^(-1),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为2.7%、0.5%,游离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 908、3 120 mg·kg^(-1),水分及灰分分别占鲜质量的95.0%、0.6%;刺角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对DPPH半清除率IC50为0.060 g·m L^(-1),对羟自由基半清除率IC50为0.036 g·m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角瓜(非洲角黄瓜) 抗坏血酸 多酚 多糖 氨基酸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冬虫夏草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康信聪 刘东波 +1 位作者 夏志兰 陈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49,210,共4页
运用CTAB法、CTAB改良法1、CTAB改良法2、氯化苄法、裂解法、改良SDS法、改良尿素法等7种方法提取北冬虫夏草基因组DNA,发现CTAB改良法2(提纯时加入低浓度乙醇)提取的DNA的OD260/OD280都在1.9以上,能获得清晰的PCR扩增图谱,能被HindⅢ... 运用CTAB法、CTAB改良法1、CTAB改良法2、氯化苄法、裂解法、改良SDS法、改良尿素法等7种方法提取北冬虫夏草基因组DNA,发现CTAB改良法2(提纯时加入低浓度乙醇)提取的DNA的OD260/OD280都在1.9以上,能获得清晰的PCR扩增图谱,能被HindⅢ酶切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 基因组DNA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原香醋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东波 李坚 夏志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50,共4页
文章测定湘西原香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其抗氧化作用,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湘西原香醋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212mg/mL和1.623mg/mL,除了在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体系中,其清除能力低于对... 文章测定湘西原香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其抗氧化作用,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湘西原香醋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212mg/mL和1.623mg/mL,除了在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体系中,其清除能力低于对照样VC外,在清除DPPH.的体系中,样品的清除能力接近VC,在还原能力体系中,其还原能力超过对照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酚含量 总黄酮含量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源“金银花”的功能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兰 刘东波 +1 位作者 舒利 黄彬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9,共10页
通过查询有关各基源金银花的功能应用研究报道,对药典中所列“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功能和应用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归纳&结果表明,有关忍冬金银花和灰毡毛忍冬山银花研究较多,其他3种基源山银花研究较少;各基源山银花与忍... 通过查询有关各基源金银花的功能应用研究报道,对药典中所列“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功能和应用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归纳&结果表明,有关忍冬金银花和灰毡毛忍冬山银花研究较多,其他3种基源山银花研究较少;各基源山银花与忍冬金银花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等的功能等效性,品质好、产量高且价格低的品种具有更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功能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单核和双核菌丝培养条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裕新 夏志兰 +2 位作者 刘东波 康信聪 熊兴耀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0,23,共4页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灵芝单核、双核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环境适应力的差异。不同单核菌株间生长势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单核菌丝在水分、温度、pH值的适应能力上弱于双核菌丝,但在光照适应性上强于双核菌丝,单核菌丝生长势总体上...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灵芝单核、双核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环境适应力的差异。不同单核菌株间生长势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单核菌丝在水分、温度、pH值的适应能力上弱于双核菌丝,但在光照适应性上强于双核菌丝,单核菌丝生长势总体上弱于双核菌丝。灵芝单核、双核菌株都存在吐水现象,但单核对水分更敏感。灵芝单核菌株与双核菌株在水分、温度、pH、光照上都存在较大环境适应力差异,双核菌株对环境适应能力要强于单核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菌丝 双核菌丝 培养条件 吐水现象 环境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杰 张志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90-39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肠炎模型组和EGCG处理组(50 mg/kg),每...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肠炎模型组和EGCG处理组(50 m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9 d。通过称取小鼠体质量,观察并记录小鼠大便黏稠度、大便出血情况,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和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来评估EGCG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的改善作用;通过分析结肠病理形态、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肠道菌群结构来评估EGCG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能够有效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质量的下降、腹泻、便血、结肠缩短等不良反应;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导致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和肠道屏障损伤;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促进有益菌Akkermansia、Alistipes和Bacteroides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Desulfovibrio、Escherichia-Shigella和Helicobacter的生长。因此,EGCG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有效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葡聚糖硫酸钠 结肠炎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