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炭药历代本草、现代标准及炮制经验辑要 被引量:1
1
作者 曲珍妮 吕畅 +4 位作者 朱娟娟 周巧 卢琪 戴衍朋 石典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3,共13页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药典和炮制规范,系统梳理中药炭药的历史沿革、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全国及各省中药炮制规范、各地中药炮制经验中的收载情况。发现炭药应用历史悠久,在止血及胃肠道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药典和炮制规范,系统梳理中药炭药的历史沿革、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全国及各省中药炮制规范、各地中药炮制经验中的收载情况。发现炭药应用历史悠久,在止血及胃肠道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且炭药在古代应用多以动物类炭药为主,而现代多为植物类炭药,应探索挖掘动物类炭药品种临床应用价值。历版《中国药典》、全国及各省中药炮制规范、各地中药炮制经验中共收载78种炭药,其中《中国药典》收载炭药39种,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收载炭药42种,各省中药炮制规范收载炭药24种,各地中药炮制经验收载炭药56种,其中有12种炭药仅在经验中收载,目前尚未收载于《中国药典》及炮制规范中。另外,同一炭药收载情况存在“一药多法”“各地方法”现象,有的方法虽一致但工艺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应加大炭药挖掘整理力度,规范炭药炮制方法,积极推动更多炭药品种纳入地方、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药典标准,同时也要注重建立炭药临方炮制规范,让炭药发挥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炭药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特色之一,系统总结炭药历史沿革和标准、经验收载情况,可为进一步挖掘炭药品种,扩大其临床应用等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炭药 历史沿革 炮制规范 标准 炮制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炮制历史沿革、标准概况与现代研究进展
2
作者 谢春燕 曲珍妮 +5 位作者 刘静静 戴衍朋 杨硕 杨希文 辛义周 石典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175,共8页
大黄是古今临床常用大宗中药,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梳理古籍文献中大黄炮制历史沿革及炮制作用,总结历版药典标准及全国和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大黄炮制方法收载情况,并对大黄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等现代研究进行总... 大黄是古今临床常用大宗中药,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梳理古籍文献中大黄炮制历史沿革及炮制作用,总结历版药典标准及全国和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大黄炮制方法收载情况,并对大黄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等现代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发现大黄古代炮制方法较多,包括净制、切制、炮炙、酒制(酒洗、酒浸、酒蒸、酒炒、酒煨等)、蜜制、炒制、醋制(醋煎、醋蒸、醋煨、醋煮等)、煨制、童便制、药汁制、泔水制、酥制和姜制等;现代常用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酒炙、酒炖或酒蒸、炒炭,与古代炮制方法相比明显减少,通过综述以期为大黄炮制进一步研究及临床用炮制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变化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炭药现代研究进展
3
作者 姜涵 卢琪 +3 位作者 曲珍妮 吕畅 戴衍朋 石典花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8-2283,共6页
炭药是最具中药炮制特色的品种之一,具有止血、凝血、止泻、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尤其在止血、止泻等方面疗效显著。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中药炭药的现代研究日益深入,不断推动传统炮制技术与现代科... 炭药是最具中药炮制特色的品种之一,具有止血、凝血、止泻、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尤其在止血、止泻等方面疗效显著。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中药炭药的现代研究日益深入,不断推动传统炮制技术与现代科学的深度融合。本文系统查阅相关文献,从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原理、炮制理论、质量标准等多个角度对炭药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工艺优化、物质基础解析、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等核心环节,以及先进科学技术在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炭药 炮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
4
作者 王世丽 朱娟娟 +3 位作者 吕畅 戴衍朋 张军 石典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I0019-I0023,共13页
目的研究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方法应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检测南北柴胡挥发性物质差异,采用NIST、IMS数据库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仪器配套的插件对南北柴胡样品进行动态主成分分析(Dyna... 目的研究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方法应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检测南北柴胡挥发性物质差异,采用NIST、IMS数据库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仪器配套的插件对南北柴胡样品进行动态主成分分析(Dynamic PCA),利用SIMCA-P 14.0软件对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微生信平台对其进行聚类热图分析;对比南北柴胡指纹图谱,分析南北柴胡特征物质,筛选Student's t-test P<0.05且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中变量投影重要性(VIP)>1的挥发性物质为气味差异标志物。结果南北柴胡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南柴胡辨识出4个特征物质,分别是癸醛(单体)、氧化芳樟醇、2,3-二乙基-5-甲基吡嗪、异戊烯醛(二聚体);北柴胡辨识出2个特征物质,分别是3-甲基丁醇(二聚体)、2-甲基丙酸。共筛选出24个气味差异标志物,这些成分可以作为区分南北柴胡的依据。结论应用GC-IMS或电子鼻气味辨识技术能够快速鉴别南北柴胡,南柴胡败油气可能与其特征物质异戊烯醛(二聚体)及气味差异标志物癸醛、反-4-己烯醛、正辛醛、庚醛、正己醛、丙烯醛、异丁醛等醛类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南柴胡 电子鼻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辨识侧柏叶炒炭程度
5
作者 姜涵 尚超凡 +3 位作者 卢琪 吕畅 戴衍朋 石典花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8-2184,共7页
目的辨识侧柏叶炒炭程度。方法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考察炒炭过程中气味、滋味变化,并进行客观量化表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炒炭后,氮氧类、烷烃芳香类、无机硫化物类、醇醚醛酮类、芳香类成... 目的辨识侧柏叶炒炭程度。方法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考察炒炭过程中气味、滋味变化,并进行客观量化表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炒炭后,氮氧类、烷烃芳香类、无机硫化物类、醇醚醛酮类、芳香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随着炮制程度加重而减少,同时苦味值和涩味值明显增加。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侧柏叶炒炭工艺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保障其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 炒炭工艺 电子鼻 电子舌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及常见伪品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军 戴衍朋 +5 位作者 王世丽 卢琪 朱娟娟 曲珍妮 石典花 苏本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5,I0008-I0010,共6页
目的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外观性状鉴别、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系统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结果锥叶柴胡横切面为菊花状,北柴胡横切面为年轮状并具有不定程度的裂纹,外部有较薄的黑色外环... 目的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外观性状鉴别、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系统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结果锥叶柴胡横切面为菊花状,北柴胡横切面为年轮状并具有不定程度的裂纹,外部有较薄的黑色外环纹,藏柴胡横切面较平整,外部有较厚的黑色外环纹。薄层色谱显示藏柴胡的荧光斑点强度最强,北柴胡与藏柴胡相似,荧光强度较藏柴胡弱,锥叶柴胡在Rf值约为0.90处具有独特的绿色荧光斑点。HPLC指纹图谱显示,藏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约在0.50~0.80,锥叶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约在0.20~0.45,北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在0.90以上,可以相似度数值范围区分北柴胡、藏柴胡与锥叶柴胡。结论3种鉴别方法均可用于对上述3种柴胡的鉴别,且各有利弊,因此内外在质控方法联用可更加有效地鉴别柴胡品种,保障临床用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藏柴胡 锥叶柴胡 外观性状 薄层色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蓟TLC鉴别方法优化及小蓟炭“炒炭存性”内在表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琪 张天泽 +4 位作者 朱娟娟 曲珍妮 徐春梦 戴衍朋 石典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24-4029,共6页
目的优化小蓟TLC鉴别方法并研究小蓟炭“炒炭存性”内在表征。方法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小蓟”项下TLC展开方法中的薄层板和展开剂进行改进,建立小蓟炭的TLC鉴别方法和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蒙花苷、金合欢素的含量。结果小蓟TLC鉴... 目的优化小蓟TLC鉴别方法并研究小蓟炭“炒炭存性”内在表征。方法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小蓟”项下TLC展开方法中的薄层板和展开剂进行改进,建立小蓟炭的TLC鉴别方法和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蒙花苷、金合欢素的含量。结果小蓟TLC鉴别建议使用硅胶G板,展开剂建议改为甲苯-丙酮-甲酸-甲醇(6∶3∶0.5∶2.5)。小蓟及不同炒制程度小蓟炭的蒙花苷、金合欢素含量变化与TLC鉴别结果一致。结论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相比,改进的小蓟TLC鉴别方法较原方法成本低,所用展开剂毒性小。建立的小蓟炭“炒炭存性”的内在表征结合外观性状可用于解决市售小蓟炭的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蓟 小蓟炭 TLC 炒炭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机构中药从业人员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娟娟 林丽 +3 位作者 李永生 石典花 戴衍朋 张军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72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中药从业人员现状,为中药从业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及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电子调研表的形式对72所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各部门中药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包括职称、学历、年龄... 目的:分析72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中药从业人员现状,为中药从业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及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电子调研表的形式对72所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各部门中药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包括职称、学历、年龄及从业年限等,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级医疗机构中药从业人员差距较大;三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明显优于二级和乡镇医院;基层地区人均药师配备数量不足,学历、专业技能均相对较低;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药学、中药科研等科室人员配比较低,受重视程度不够。结论:优化并合理配置中药人力资源,可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中药师 中药从业人员 人力资源 调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花粉质量标准提升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娟娟 卢琪 +4 位作者 曲珍妮 吕畅 周巧 石典花 戴衍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0-2875,共6页
目的提升蜂花粉质量标准。方法观察药材性状,并对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元素(Pb、Cd、As、Hg、Cu)、浸出物含量,对TLC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凯氏定氮法测定总含氮量,HPL... 目的提升蜂花粉质量标准。方法观察药材性状,并对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元素(Pb、Cd、As、Hg、Cu)、浸出物含量,对TLC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凯氏定氮法测定总含氮量,HPLC法测定山柰酚含量。结果蜂花粉大多为扁椭圆形,随花粉本身颜色不同花粉团颜色也有所差异;花粉粒呈圆球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并可见少量不规则碎片,有的具有萌发孔。山柰酚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不同来源药材中其含量差异较大。13批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7.0%、2.8%、0.16%、52.2%,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平均含氮量为3.5%。结论建议蜂花粉质量标准中增加以山柰酚为对照的TLC鉴别项,并且水分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浸出物不得少于44.0%,含氮量不得少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质量标准 性状 显微鉴别 定性鉴别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